论 人的现代化问题
众所周知,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或者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二,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三,由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变,即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的提高;四,一元向多元转变,即人的思想和思维由简单化转向复杂化转变。但是出于有效治理国家的实际需求,执政党和政府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否则国必危矣;戈尔巴乔夫似的改革前车之鉴也。显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极大的增加,交通和通讯越来越快捷,人类社会在加速度发展。
但是,毋庸讳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发展也给人类社会造成诸多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对资源掠夺性的开发从而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各种次生灾害的发生,社会风气的败坏、人性的扭曲、信仰缺失、生活方式腐朽、社会失去正义,黄货泛滥、毒品蔓延、弱肉强食、贫富严重分化等等,无不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和社会的正常和谐发展,特别是全球性问题的发生与解决,早已超越了国界,所以全人类需要密切配合,共度时艰。因此,仅有工业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不行的,“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有现代化的制度和经济。”
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而且必须造就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发展智能产业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要求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水准、身体素质等等。实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人自身现代化的”问题,最早是德国的马科斯-韦伯,遗憾的是那时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后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于是,美国社会学家因克尔斯组织一批社会学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他于1962-1964年先后出版了《走向现代化》和《探讨个人现代化》等著作。在这些著作里,他提出了现代化的12个特点,其中包括“人的现代化的问题”。这12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一,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二,自主性、进取心和创造性;三,对社会由信任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虽然世界各国国情不同,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各异,但是现代人们还是存在着共同之处。这种共性表现为三方面。一,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重视价值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在思维方式方面,重视系统性、精确性、敏捷性、创造性、预测性,并以此与传统思维方式相区别。二,人的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人,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程序。人们普遍应该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高效性以及竞争与协作精神,特别是能够把参与竞争、迎接挑战、争取联合协调起来。第三,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应该有更高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科技的发展(比如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给人们的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等带来很多新问题,新困惑。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但也该应更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树立并坚持“终生教育”的思想不失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的有效方法。
所以薄熙来书记在2010年4月19日会见来渝参观访问的香港青年才俊时说的一番话,是很合鄙人口吻的。且听他讲:“好几个朋友都提出,老百姓的精神状态体现一个地方的软实力,我很赞同。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内涵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发展本身就包含着精神因素。如果只讲物质不讲精神,是没有前途的。我们民族的先贤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精神,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奋斗的意志和力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不能自立。城市要发展,也要讲精神。目前,讲经济发展的水平,重庆还远不如京津沪,我们要加快发展,要缩小差距,就要提振精气神。有了干事创业的精神头儿,才有创造力和凝聚力,才有奋发向前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一省一市,如果只是按常规想事、办事,只会请客拉项目,要钱要政策,是不会有大出息的。”此言,是也!我举双手赞同,同时我更要振臂高呼:“好得很”。毛主席当年也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可见薄熙来书记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真传。此人做高官,国人之大幸矣!所以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它也应当是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如何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这项工作应当提到历史的高度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抓精神文化建设和经济社建设绝不是冲突的,更不是“左”的东西泛滥,我们本无需害怕。
:河南上蔡一高 李灵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势》,刘德福 汪澄清著
2,《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