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教育中人,又值近天命之年,茶余饭后与朋友们谈论得较多的便是子女高考、专业填报、录取招生等问题。时间既久,了解便深;交流既深,便对近年来高校招生中的种种内幕洞悉无疑。面对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高招”黑幕,我大致梳理出如下十类,现整理出来,也可供教育主管部门明鉴,以图整治。
(一)“校董降分型”。校董,即高校董事会成员。大约在五、六年前,由江南的某一所著名985高校率先发明,每人每年捐赠五十万元给高校便可成为校董,而好处是每年可有一个高考招生降分录取指标。如该校录取分数线假定为620分,而该省的一本线为570分,那么校董便可在一本线以上,该校分数线以下破格录取一名学生。而校董推荐的不一定是自己的子女,而可以将指标转让给他的领导、客户,诸如当地县委书记、税务局长等等。据悉,有一位企业家,每年给该校捐赠一百五十万元,而获得的三个破格指标便被他按作用大小送给了特定关系户。此招的好处是不在高招时段收费,似乎不与招生直接挂钩,因此几年下来并没有受到查处。这一、二年来已有好几所学校效仿,有的三十万、有的二十万,呈蔓延之势。
(二)“线下点招型”。这是近年高考中最为普遍的乱收费现象。有些省教育厅规定,高校可有5%的自主招生名额,其本意大概是想让高校选拔一些特长生、兴趣生,然而这5%绝大多数都被用作了线下点招收费。这里的“线”是该校的分数线,而“线下”是指该校分数线以下二十分的范围(有的高校录取线只高出一本线或二本线五、六分,或者八、九分,但不能在一本线或二本线以下招收,因而也就降不到二十分)。其具体操作流程是:先由校招办汇总希望线下收费点招的名单,然后由校领导最后决定;校领导则根据打招呼者的官职大小、好处费多少、领导之间的名额平衡等方面先圈定一批名单,然后再给下属院、系领导的关系户每人解决一、二个。其收费标准大致是每位五万元到十万元之间。听说江苏一位高校党委书记,新到任后觉得该校原来五万元一位的收费太低,与该校的形象不符,一口气涨到了八万元。假如一所高校一年招收新生五千人,那么5%的话就有二百五十个名单,这样该校一年便有了一、二千万的预算收入。
(三)“线上点招型”。好多人对此可能不明白,既然在线上,何以还要点招?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假如某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580分,但这只是最差专业的分数线,而许多热门专业诸如金融学、经济学、临床医学等等,则要在600分以上,而这下学校便有了机遇。如考生想进热门专业而分数又不到,招办人员一个电话过去,问愿不愿意出个三、五万元到喜欢的热门专业?回电迅速而恳切:“我现在怎么把钱交过来?”几乎是没有一个回绝的。此类线上点招的比例,招办控制的比例在3%上下,毕竟也不能把报考最热门的金融学分数拉低到与思想政治专业一个层次。
(四)“双门特招型”。“双门”是指学校门和热门专业门,招办俗语是“大门”和“小门”。如果只是到了一本线,然而既到不了报考学校的最低投档线,也更到不了热门专业分数线,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双门破格特招了。一般来说,此种特招难度较大,收费也高,一般需经招办领导小组集体讨论,个人很难独立完成。211高校普遍十万一个,而普通高校大都为五万,而本校教职员工子弟可以减半。笔者知道有一位高校教授,其子报考本校因分数不到而“双门特招”,被收了二万五千元,一直愤愤不平,他说我是学科带头人,难道不能全免吗?
(五)“故意调档型”。此招极为隐蔽,不仅教育主管部门与校领导不大知情,即便在招办内部也只是个别人心知肚明,暗中操作。假如一位考生是590分,极希望进入金融学专业,而该专业的投档线是600分,差了整整十分,而在他前面可能还有五、六位考生。这时招办内部如果有熟人,他就可以将前面这五、六个考生的档案调到平行的第二志愿(一个考生同一批次可以填五、六个专业),诸如国贸、经济、应用数学等等,这样就可以直接将该专业的投档线从600分降到590分,从而让这位考生顺利地进入到录取程序。因而当我们看到同一个专业录取名单中最后一名与最后第二名差了一大截时,人们便可以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该考生有故意调档的可能。不过此招运用面不广,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物知道,但优点却是风险不大、好处大都落入个人腰包。
(六)“退档恐吓型”。此招较为普遍,招办和个人都可以进行。按照国家规定,省(市)高招小组计算机主机给各个院校的考生投档比例是1:1.2,或者1:1.1,而这只是要求学校择优录取,并没有规定非得从高分到低分先后录取。如此,新闻系的可以用考生语文成绩低为由退档,数学系的可以用尽管总分较高、但数学分数偏低的理由退档,国贸系的可以用英语分数较低为理由退档等等。这样一来便使得低分者惶惶不可终日,高分者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时招办或者招办中的个人打个电话来故意询问,是出点钱留在该专业还是将你从该专业中退档出去时,大多数家长与考生都会忙不迭地托人送钱,争取留下。因为处于弱势中的家长与考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b5a8f70100jkcd.html?retcode=0) - “高招”猫腻十种揭秘_栾梅健_新浪博客(七)“专业调换型”。此招在相当多高校中采用,分为录取时和录取后两个阶段。每个高校大致都有几十个专业,而每个专业的冷热程度差距很大,有的如金融、医学等专业要高出一本线六、七十分,而有的如地质学、思想政治等专业可能刚达到一本线就能录取;而每个高校又都有进校后一定比例的调换专业的权力。因此,有的高校招办在录取时将有关系、有实力的,分数刚达一本线的考生用地质、思想政治等专业录取进来,然后许诺他进校后将其调入所喜欢的热门专业。此类型比例较小,但收费却贵。985高校的大约要三十万,211高校的也要八万、十万,并且大都由学校主要领导决策,学生处、教务处、招办等部门联合行动。
(八)“学校推荐型”。又称校长推荐型。有些重点中学、附属中学、高校实习基地等单位,往往都有直接推荐、保送名额。有一次在某中学看望一朋友,正值一位服装师在为他们学校每位教师丈量尺寸以免费订制西服。我颇诧异:中学怎么会有如此好的待遇?这位朋友则见怪不怪,开导我说:“这是一位企业家赞助的。他儿子今年高考,是冲着推荐生来的。”我不知道后来这位企业家的公子有没有推荐成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上至校长、下至门房都穿上这位企业家赞助的西服时,全校上下肯定会集体总动员,乃至不惜弄虚作假的。
(九)“特长加分型”。这是指体育和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由于国家和省(市)级的比赛林林总总,而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便可加分,这样便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是:某市委书记的公子长得奇胖无比,似乎与体育特长生没有任何联系,然而,招生的结果却是以“省级相扑运动员二级”的名义加二十分如愿以偿录取到某高校,让人跌破眼镜。细想想也有些道理,日本的相扑运动员每个都是大胖子,这个书记的儿子可能还真是对相扑有些兴趣呢!不过知情的同学却说,他连走路都困难,也没有看见他练过相扑,其中实情,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十)“竞赛加分型”。除体育和艺术特长加分可能存在种种黑幕以外,现在许多高校都热衷于举办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航模竞赛……相较于全国组织严密的统一高考,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竞赛都往往可能让有心人钻了空子。有一位航空大学的教师,他让小孩在空旷的野地里放了几天模拟飞行器,最后就获得了一项航模大奖,被某理工大学加分录取,让许许多多熬红眼睛的农家子弟莫测高深,也怀疑不已。
总起来看,这十类猫腻术都肯定与金钱、权力的交换有关,但是取钱取利的途径却又不同。第一类是装模作样、开会表彰、颁发证书时收的;最后三种大都是特定中学收取的,与高校招办关系不是很大。最复杂的是中间六类。鉴于最近几年国家查处高校招生乱收费的力度不断加强,许多高校也都变换了办法,也真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一、二年最流行的做法是:高校设立捐资助学办公室,在校外银行开设一个账户,并租用一间办公室,这样就似乎做到高校录取和招生脱钩了;然后,经过上述六类录取的考生在经过电话通知或中间人的联系后,带上现金或者银行卡到指定银行缴费,并在“自愿捐助学校建设”的协议上签字后便可换到日思夜想的正式录取证书了。至此,交易结束。
面对如此乱相,不免让人长吁短叹,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一下呢?国家和教育部不是每年都在三令五申、督促查办吗?一位刚工作不久调到招办的年轻人说:“领导的条子最多,职务越高条子越多,教育部能查得下去吗?”
唉,这可能正是高招乱相长期得不到根治的真正原因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