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毛老师的第520条理由——由“平遥古城”想到“郴州三绝碑”
新闻说,山西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公务旅游接待令平遥县不堪重负。例如,端午小长假的14、15两日,到该县旅游的12600多名游客中,2000多人没有买门票,公务接待占到近1/6,这样每年仅仅门票收入就要去掉1200万元。而且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一笔不好统计的数字。因为“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有了好的旅游资源,却背上了大负担,怎不会有苦难言。
由“平遥古城”的“公务接待”麻烦想到“郴州三绝碑”。据说中国有十大著名"三绝碑",湖南郴州苏仙岭的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说起“郴州三绝碑”,它的重生还要托福毛主席。
那是1960年3月,毛主席到湖南视察,省地委书记到列车上汇报工作。谈话中说到湖南的文化底蕴深厚,毛主席问郴州地委书记来了没有?陈洪新站了起来。毛主席说有名的“三绝碑”就在你们郴州,你去看过吗?陈到任的时间不长,回答说还不知道。毛主席就讲了“三绝碑”的来历。宋朝有个秦少游,此人有才华但不得志,被流放到郴州,在郴州写了一首《踏莎行》。接着,又将“三绝碑”中秦少游的词背了出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并且一句句作了解释。还说,这首词在文学艺术上是很有价值的,苏东坡很喜欢,特别喜欢最后两句:“郴江本是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把它写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读它。秦少游死后,苏东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传到郴州。南宋有个叫邹恭的来郴州当知军,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是后人看到的"三绝碑"。毛主席还嘱咐:这块碑是很有价值的,要很好地加以保护。
陈回郴后,马上召集地委负责同志开会,传达毛主席的意见,并且四处寻找,终于在丛丛荆棘中找到了“三绝碑”。以后地委成立了"郴州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不久,省里作了批示,并拨款2万元修公路一条,建亭树碑,重拓了原迹,“郴州三绝碑”得到重生。
1963年3月,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来郴视察,在陈洪新陪同下登苏仙岭察览了“三绝碑”。读“秦词”后“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于社会主义时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阕,以资读词者作今昔之对比,而更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且押秦词原韵填了一首《踏莎行》:“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 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这里要说的是,为了这次“公务接待”,由地委行政科长贺永荣同志买了二包四毛钱一包的牡丹牌烟,陈洪新和陶铸两人未抽一支,只是由贺科长送了几支给园林工人抽了,还剩下一包半由贺科长带回地委放保险柜里锁起来,留着以后有公事再用。中午在苏仙岭吃饭时,也是每人自己花一毛钱二两粮票买了一碗光头面吃了。
现在来看,一个地委书记,陪同中南局第一书记,察览中央主席关照要好好保护的文物,“公务接待”只用了半包烟,剩下一包半烟还要锁进保险柜,用餐还是自己买光头面吃,确实太“扣”了一点。但它非常具体地说明当时“公务接待”的规矩是很严,各级领导也能够自觉遵守。如果这样的规矩能够保持一点点,“平遥古城”哪会有现在的麻烦,国家的“公务接待”开支有哪会成为一个深不见底的天文数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