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装备及其他
——看影片《大决战》的感想
王二路
看电影《大决战》,联想最多的莫过于对国共两军在诸方面予以衡量比较了。
在服饰上,国民党的军事要员们,穿笔挺的将军呢,戴精制的大盖儿帽,佩光灿灿的勋章、肩牌儿;中共的军队从将军到士兵全是清一色的灰装布帽。
在办公场所上,南京的府邸金碧辉煌,不亚于琼楼仙阁,真可谓“一幅游动的油画”(影片中美国人的话);西柏坡——中共的首脑指挥部,则是泥墙坯垒,柴扉土灶,院落中石碾一尊,地道的农家院。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天上飞着飞机,地上摆列着各式大炮,跑着各种指挥车、运输车、装甲车,战斗中的通讯设备也是高级的;中共军队的装备与之相比则逊色得多。
在军队数量上,以淮海战役为例,国民党拥有80余万之众,且盘据全部大中城市,控制全国主要交通要道;中共的正规作战部队满打满算仅60万,且迂回奔波于穷山僻壤之境地。
总之,从军事装备的任何一个方面比,国民党都占绝对优势,中共军队则处于明显的劣势。然而,中共却最终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由影片《大决战》中更深层次地领悟了那句“兵不在多而在精”的至理名言。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之所以能够推翻蒋家王朝,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替人民打天下,深得人民拥护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了作战部队内在素质的增强和提高。一个团体,只要在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质处在最佳状态,便可以一当十、战无不胜。否则,尽管有极好的服饰和装备,也免不了要失败的。
前些年,在政府的一些部门里曾掀起一股“着装热”,说是“工作需要”,必须统一服装。一时间,一身白、一身蓝、一身黄的多了;戴大盖儿帽的多了;挎肩牌儿的多了。诚然,必要的着装无可厚非。譬如:交通警察,若让他戴草帽,穿蝙蝠衫、牛仔裤,或其它不伦不类的服饰,站在那里指挥显然不妥。但有的部门、有些工作,要搞好、干好,服装并未起着什么作用。有的甚至起了反作用。在农村曾听到这么一句话:“不管穿黄的,还是戴蓝的,下来都是要钱的”(当然,该要的钱还得要)。这已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过去讲精兵简政,新时期又讲机构改革。说法不一,实则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消除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时下,有些部门,在人员上贪多求全,争编制,抢指标,只见进人不见出人;在机构设置上,该撤并的迟迟撤并不了,形成了“一夫多妻”,守“空房”的多,闲着没事的多,甚至是非矛盾多。有的不但人员过剩,而且素质极差。还有的部门,领导班子一正多副,导致了“鸡多不下蛋”,互相扯皮。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许多环节上忽视或不抓实质的、主要的东西,一味地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大搞形式主义上。譬如,“文山会海”即是最为典型,也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常言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社会上曾流行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的绝妙讽刺。会议精神和文件再好,如果不落实,仍会劳而无功。
另外,在工作作风方面,一些领导懒得解剖“麻雀”,而忙碌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爱好材料堆里找典型,十个数码判优劣,墙壁上面看热闹。领导如此作风,下级便仿效不休。有人编顺口溜说:“墙上挂得——花里胡哨;嘴里讲得——头头是道;表报填得——横竖没挑;材料写得——盖了帽儿……”实际工作究竟咋样?群众又有多少呼声?长期以来,我们吃形式主义的苦头太多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看过电影《大决战》一、二、三部,想了许多,并动笔将所想记在这里。目的无非是,看看过去,想想现在,以利未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