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按】冲绳思想界、反基地和平运动圈发起「不让『台湾有事』发生,冲绳台湾对话项目」,4 月 29 日在《琉球新报》大楼举行第二次论坛。苦劳网特约撰稿人张智琦出席论坛,分享台湾与冲绳舆论环境的比较观察,指出冲绳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由于更切身的经历了地面战的惨痛战争经验,因此累积了厚实的和平主义思想,值得台湾引为参考。
。。
冲绳和台湾,不论是在历史或现实上都有许多相似的可比性,例如在 19 世纪末相继成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而在战后则同样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而今日冲绳的美军基地,以及台湾与美国合作的军事部署,也都充当了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枢纽。一旦台海爆发战事,冲绳也难以不被卷入其中,可以说两者形同是「命运共同体」。这也是冲绳民间当下这么关切台海局势的原因。
不过,此行最让我特别有感触的,其实是冲绳和台湾的不同。今天的台湾,由于中美新冷战和两岸关系的紧张,「备战」俨然成为了某种热门话题,从政治人物、军事专家到网红名嘴都各自从不同角度鼓吹、强化「备战」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但是我在冲绳,感受到的却是截然相异的光景。冲绳因为庞大的美军基地的存在,其实更能感受到挥之不去的备战氛围,还有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战争阴影下的压迫感和威胁感。但不仅仅是美军基地遍布的现实构成了这种「战争迫近」的压力,过去冲绳战的惨痛经验,也像一个巨大的幽灵一样纠缠着这座岛屿,使得冲绳人对于战争总是那样戒慎恐惧、战战兢兢。
而与这样的紧张感相对立而生的,是冲绳民众普遍的和平意识。这样的「和平意识」,和台湾一些人在谈的某种虚无缥缈的「和平」主张又有明显的不同。简单来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重量感十足的和平,这样的重量,来自于过去战争的不可承受之重;冲绳人就像是背负着战争的沉痛教训一样,一肩扛起和平的理念,然后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和平的教育,这也就是我所遇到的森根先生、长岭女士、照屋先生和浦岛女士日复一日在做的事。
第二次「不让『台湾有事』发生,冲绳台湾对话项目」论坛 4 月 29 日在《琉球新报》大楼演讲厅举行。(翻摄现场纪录)
冲绳人的和平意识既来自于对冲绳战的历史反思,也来自于美军基地遍布的日常警惕。而就在这样的和平意识之上,冲绳民间长出了强韧的反战、反美和反基地运动。而这似乎是今日的台湾所欠缺、却值得参考的东西。
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尽管台湾同样受到日本的战争动员,但是并没有经历像冲绳那样残酷无比的地面战,或许也就因为这样,整个社会缺乏像冲绳那样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乃至于对军事化、备战化的戒慎恐惧。
小松先生在论坛上提出的一句话,令我特别印象深刻。他说,冲绳战给冲绳人民最大的教训,就是「军队无法保护居民」。他会这样说,大概是因为当时的日军放弃冲绳的居民率先逃跑、把居民赶出山洞逼迫他们去找食物、下令要求居民集体自尽、甚至恣意杀害他们认定为是「间谍」的居民等等作为。
我们似乎很容易把战争想像成是两军对战的场面,又或者是「侵略者」与「抵抗者」的神圣对决,其实真实的战争哪是这样子呢?冲绳曾经被日本当成弃子牺牲过,如今他们不愿意再度被卷入战场、再一次被牺牲了。那台湾呢?
Chibichiri-gama 山洞入口的纸花和「和平宣言」。(摄影:张智琦)
小松先生向我们展示两份《琉球新报》,右边为1972年5月15日冲绳复归日本时的头版,左边则是2022年同一天「冲绳复归50年」的头版,沿用了一样的标题「不变的基地,持续的苦恼」。(摄影:张智琦)小松先生向我们展示两份《琉球新报》,右边为1972年5月15日冲绳复归日本时的头版,左边则是2022年同一天「冲绳复归50年」的头版,沿用了一样的标题「不变的基地,持续的苦恼」。(摄影:张智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