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学过柳宗元的《黔之驴》。这是非常有名的故事,“黔驴技穷”的典故出处。这个成语广为人知,在中国大量的成语中算是知名度较高的。
故事很简单。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但是有老虎。有那么一天,有“好事者”把驴运了过去。记得在语文课上,老师提问我“好事者”是什么意思,我刚好溜号了(可能也是因为发现我溜号所以故意叫我),没听到老师的解释,就说“就是游手好闲的人”,教室里哄堂大笑。后来老师解释,是喜欢多事的人。
将近30年过去了。我倒觉得这个拉驴的人真的是游手好闲。他为什么把驴拉过去呢?黔无驴,他要么是想让黔人开开眼,知道世界上有驴这么个东西;要么是想倒买倒卖,发点财。但是不论如何,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自作聪明去做事,结果肯定是不遂人意。因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好端端的驴,本来可以拉磨、拉车、配种,结果现在什么也干不了,放山下吃草去了。用经济学的话说,这是资源浪费。驴拉到黔地,价格没有发现,效用约等于零,成了过剩商品。废了。
这么一个废物把老虎吓坏了。“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这就很有喜感了,把大队干部当成了国家主席。颇有点《钦差大臣》一类的感觉。老虎毕竟是老虎,还是很坚强的,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整天观察驴。老虎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一直狠抓基层不放松,狼啊豺啊熊啊罴啊经常汇报工作,基层全是办法,所以老虎也是懂点调查研究的道理的。有一天,驴扯开嗓门,发表了一万字的演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把老虎吓得“远遁”,以为驴要来推翻自己的霸权了。结果文明间的冲突没有发生,驴鸣之后,神清气爽,继续啃草去了。老虎定了定神,觉得驴好像也就是那么回事,“无异能”。
慢慢地,老虎在战略上转向主动。在习惯了大叫驴的长篇大论之后,开始慢慢接近,但是这时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但是老虎离驴越来越近,态度越来越轻侮,“荡倚冲冒”。驴愤怒了,我又没有输出意识形态,又没有干涉你山里内政,你太过分了,我要反击!
蹄之。
老虎一看,欢喜的心都醉了。“技止此耳!”这时老虎的怨气格外深重,想到自己居然把一头叫驴当作天神敬畏,真是丢尽了虎脸,以后连狸猫们在干草堆上晒太阳唠嗑都会笑话自己。一想到狐狸捏着胡须文邹邹地说“甚矣,汝之不惠!”,老虎就气得直发抖。一不做二不休,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语文课文上到此就结束了。但是原文还有几句话,其中说驴: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就是说,外形庞大好像很有道行,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可惜啊,驴终究是驴,大叫驴也还是驴。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此之谓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