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对“第二个结合”的进一步思考

胡懋仁 · 2024-02-26 ·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关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庞大也相当复杂的问题。

  关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庞大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恐怕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它和把握它。

  在网络上,看到有些地方,或者有些单位,说起文化来,都是头头是道。在有些人看来,中国今天的发展,中国今天能不断走向强大,我们的文化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如果只是笼统地说上一通,没有分析,没有提炼,没有对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批判,则未必符合实际情况。我们总听到人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为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它又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它在我们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中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都不那么简单。

  记得在七十年代,我们看到一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在这部影片里,就有朝鲜人指责当时朝鲜的某些知识分子,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对朝鲜吞并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朝鲜还是有一些知识分子完全不顾国家面临的危亡,依然还沉缅于所谓饮酒作乐、吟诗作赋的生活之中。当时朝鲜知识分子都在用汉字来写作。如果说朝鲜当时的读书人都在醉生梦死不一定合适,但至少在这部影片里,朝鲜所秉承的中华文化对于朝鲜抵御日本侵略方面,并没有发挥什么积极的作用。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建王朝在帝国主义步步紧逼的侵略面前,几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功,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一些爱国的文人,或者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挡不住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行径,于是有人开始对中华文化本身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华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相比是落后的,在抵御西方的军事侵略面前是无力反抗的。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里,这样的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批判中华文化的,多是认为中国应该从根本上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那些维护中华文化的,往往则表现了固守陈旧,不愿意发生任何变革。这两个方面的观点,今天看起来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那么中华民族的救亡与中华文化之间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开始摸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我们的毛主席和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肯定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且要将这种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但是我们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怎么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去解决文化方面的问题,但是在革命实践中,在探索我们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过程,以及在我们要解决党的建设,清除党内的错误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从主观的观念出发,也不是从书本出发。虽然中华文化中,对于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没有用太多的文字进行讨论,但是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这个思想却是解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一个大宝器。在俄国革命发生和进行的过程中,列宁也提出过,一切具体情况都要做具体分析。这个观点也涉及到实事求是的思想。但是中华文化中所讲求的实事求是应该说,更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用实事求是来干革命?为什么要干革命,要在中国实行民族救亡和人民解决的任务。这就涉及到中华文化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思想与观念,即爱国主义和民本思想。这里就进一步涉及到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和意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年,蒋介石也搞过一个所谓的新生活运动。在这个运动中,蒋介石特别强调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但是这些观念似乎与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这个新生活运动最终也不了了之。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朝鲜,还出兵中国的台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党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这就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的家国情怀。这种在新的形势下所唤起的家国情怀,极大的团结了全国人民,共同为抗美援朝战争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支持前线,支持这场民族的复兴之战。

  这句口号,既包含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气概,也包含着支援兄弟友好国家的国际主义精神,更包含着,保卫中华民族自身安全,保全我们自己美好家园的坚定意志。这种在多个领域中得到统一的口号,既通俗易懂,又能激励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这句口号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践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杰出表率。

  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因素的重要作用。当时有一些在文化工作上的正确思想和做法,例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还有一个叫“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今天我们回想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的、正面的因素调动起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就是古为今用吗?我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应用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不就是“洋为中用”吗?当然,我们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洋为中用的一个方面。

  我们讲的第二个结合,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我们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作为我们进行这第二个结合的主导因素。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说,就是用马列主义作为第二个结合中来引导、启发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因素的支撑点和指路灯。现在有些地方,有的部门,一说起文化来,就是中国的一些民俗文化,还有什么酒文化、饮食文化。这些文化不过只是中华文化中当中的一小部分,同时这个小部分文化也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并没有太多地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与灵魂。作为文化旅游工作,使用这样的文化要素并无不可。但是在涉及到第二个结合,以及塑造我们民族最高灵魂方面,中华文化中这一小部分可能就无法担当如此重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是支撑我们民族脊梁的骨干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精神要素。我们所说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主要说的这是这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对文化因素的不加分析、不加选择的滥用,只会损害和贬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本来就需要取其精华、去取糟粕的一个筛选的过程。缺少这个筛选的过程,一味把文化中所有的东西都堆放起来,鱼龙混杂,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如何看待某车企“中国工人”在巴西“被指处于类似奴役式环境”
  3. 从历史工人运动到当下工人运动的谋略——(一)历史工人运动
  4.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5. 乌克兰逃兵
  6. 殖人哭了:还是中国好,别来美国做牛马了
  7. 倒反天罡!瑞幸给打工人节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8. 王忠新:清除内奸远远难于战胜外敌——苏联“肃反运动”功不可没
  9. 女士,你骂“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0. 特朗普开窗
  1.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3.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4. 与否毛者的一段对话
  5.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6. 群众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谁不高兴了?
  7. 社会乱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着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9. 我国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内卷,失业,学历贬值…
  10. 不能将小岗村和井冈山相提并论!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0. 我们还等什么?
  1.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并轨差距究竟有多大?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