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有朵灿烂的小花,就是“画龙点睛”,个中既有蕴含着美丽的传说,又给后人很多在关键处着力在紧要关头发挥作用的启示。2024甲辰龙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所以就特别期待更多地让巨龙“破壁”腾飞画龙点睛,彰显画龙点睛“点”的绝妙和精彩。
“画龙点睛”的传说,源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讲的是梁代张僧繇画龙的故事。据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虽然形象逼真,却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很是惋惜,再三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哪里肯信,或说其在唬人,或说其在推脱,或说其根本画不好龙眼睛,冷嘲热讽,弄得张僧繇很是尴尬,只好提笔点睛,刚点了两条龙,霎时间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它们便冲天而起,真的飞走了。没有点上眼睛的两条龙,依然留在墙壁上。这就是画龙点睛“点”的深不可测功力,“点”的绝佳精湛,“点”的妙笔生花。后来就以画龙点睛比喻讲话做事写文章,在关键处用关键招数或关键话语,发挥特别的作用,增加特别的效果,其中的“点”就是点明实质,抓住要害,起到提领和升华的作用。显然,画龙点睛的“画”是基本功,“点”是超凡技能和绝佳功力的特别展示,具体而言“画龙”是说话办事写文章的基本路数和形成的基本框架概貌,“点睛”则是注入灵魂,提升品位的关键招数和精彩观点闪亮语言。因此,画龙点睛便成了一些特殊行业特殊人物的硬功夫。比如会议总结讲话要有画龙点睛的功力,作为一场会议收尾的总结讲话,既要概括会议内容和重点精要,还需提出具体落实的要求,好的总结讲话对增加会议效果,提升会议品质,推动会议贯彻落实有着重要作用,还真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再比如说话写文章要有画龙点睛的功力,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鲁迅《故乡》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思是说,路是人们走出来的,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很多人忘记了作品的名字,而这句名言却牢牢印在脑子里,此即写文章画龙点睛的精妙展示;电影《上甘岭》那首“一条大河波浪宽”《我的祖国》插曲,很多人对电影没那么熟悉,却都记得这首歌,印证了导演沙蒙即使人们不再记得电影也仍有人会唱起这首歌的当初想法,也成为画龙点睛的特殊展示;还比如老师教学要有画龙点睛的功力,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高标准促使教育走创新之路,而课堂就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创新舞台,老师巧妙调动学生的感观,打破成规,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进行有效的趣味训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走出书本,合理想象,勇敢尝试,在轻松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也画出了画龙点睛“点”的靓丽风景。更能体现画龙点睛“点”的硬功夫做事尤其是做大事的神来之笔,比如淮海战役的“画龙点睛之笔”,就是陈锡联率部攻克宿县,切断了徐州国民党军与后方的联系,堵住了数十万敌人的退路,形成了辽沈战役攻克锦州般的“关门打狗”有利态势。后来军事评论家、军史学家,更将攻克宿县、切断徐蚌形容为淮海战役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然而,提升画龙点睛的品质品位,促使画龙点睛内涵用意的飞跃,是共产党领袖对画龙点睛的绝佳创造。这表现在毛主席那句气势磅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轰轰烈烈闹革命,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让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心惊胆寒的历史性成就,如果问那些过来人,那些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哪一句话在记忆中最为深刻?定然都会说,是毛主席那句气势磅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正是这句标志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话,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在理想的航道上奋斗不息的历史分量;正是这句反映中国被奴役被侵略被剥削压迫一去不复返的话,筑造起历史长河中一座永恒的丰碑。因为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此有了前所未有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磨灭不了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人民领袖建设社会主义的盖世奇功,是让所有龙的传人华夏子孙特别提气特别有尊严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昂首阔步的底气。也表现在毛主席石破天惊推出了“为人民服务”重大命题,毛主席悼念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所作的《为人民服务》演讲,画龙点睛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为谁革命、为谁建设、为谁谋利益的目标和使命,既画龙点睛阐明了共产党为何为人民服务、何以为人民服务,也画龙点睛昭告了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与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还是判定真假共产党的根本标准,还揭示了共产党始终凝聚着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所在,彻底颠覆中国几千年官本位传统思想,开创了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新纪元,焕发出扭转乾坤的生命力。故而《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治党治国的经典,也成为永垂青史的画龙点睛经典。
还表现在习近平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优势,也是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画龙点睛之笔,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根红线。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一系列关乎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我是谁”,我是人民公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依靠谁”,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了谁”,为了人民,始终站在人民一边,始终把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另一个画龙点睛之笔,就是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场,坚持改革开放的为了谁、依靠谁价值取向,即改革开放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改革开放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要搞其他什么主义”;“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既是对国内外有些舆论质疑和曲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的有力回击,也是对鼓吹西方文化“优越性”“普世性”,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大肆攻击国有企业、妄图干扰国企改革进程等形形色色的改革开放“药方”的坚决批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是对我国改革立场的精炼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画龙点睛的“点睛”,是精彩之笔,是升华之笔,是增加效力的特殊用力,而不是拿出画龙架势的不作为,比如那个到古人像前哭诉冤屈,不是促使有关部门洗清冤屈,反倒引来把塑像搬走的不作为。也不是《今古奇观》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样乱“点”一起,比如推行厂长负责制丢掉的民主管理。请看两个帖子:一个是转发窦肇华教授教下信息:1961年,我国开始推广实行鞍钢宪法。其核心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攻关。这是一套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办法。1984年之后,为了改革的需要,我们引进了更先进的厂长负责制,鞍钢宪法便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历史就喜欢开玩笑。我们淘汰的东西竟然被日本人当成了宝贝。1982年,钱学森去日本丰田公司参观,发现他们公司章程里竟然写着“两参一改三结合”的规则。该公司的负责人还说:“这是来自中国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学习运用以后,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日本好多成功的企业,其管理要略,都是学习了你们的鞍钢宪法。”原来早在6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居世界第5位。丰田公司率先借鉴鞍钢宪法,把固定的流水线分工,改为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合作小组,并且实行工人终身制,就是不准随便开除工人,这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飞速提高。 到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高达1104万辆,击败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并由此总结出一套全面质量管理法则,在全日本各大企业推广。日本汽车的发展速度震惊了欧美。1988年,瑞典汽车巨头沃尔沃去丰田公司取经,看到车间里挂着一条大标语,直译成中文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由此大受启发,回去之后将装配线改造为装配岛,工人8~10人一组,灵活工作,发挥团队合作的效率优势。接着美国通用公司也借鉴鞍钢宪法,在团队负责人和各级管理者岗位均配备两人,一个由高层管理者选定,另一个由工会选定,相互监督。最典型的当属美国摩托罗拉和奥迪斯电梯,直接在企业任命劳工部长,相当于咱们的党委书记,实行政治挂帅,工人参加管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托马斯盛赞:“中国毛主义的鞍钢宪法,是真正的经济民主,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我们放弃的鞍钢宪法竟然在异域开放,且分外馨香,影响至今。另一个是某领导曾在80年代初率代表团访日,向日本学习先进经验。日方觉得惊讶,说我们是从你们那学来的,谷惊讶,日方说,你们不是有个鞍钢宪法吗?领导无语。这两个帖子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本来推行厂长负责制想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却没有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反倒成了邯郸学步。可见,怎么画龙点睛既是学问,又是站位,既是本事,又是立场。甲辰龙年重读画龙点睛不应该深刻醒悟,画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点睛之笔,画好更多地在关键时刻发挥突出重围、盘活全局关键作用的画龙点睛之笔吗?
篇末想到了龙年之初解放日报推出的《画龙点睛,方能破壁腾飞》(搜狐2024-02-17,来源解放日报)重要文章,特别提出龙年要多一些画龙点睛之笔。从大画家张僧繇画龙点上眼睛,“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没有点睛的蛟龙只是壁上之画,彻悟画龙点睛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关键环节的精要之举,是促使全局焕然一新的关键一招,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招。于是文章强调画龙点睛之“点”,应当精准施策,有的放矢,聚焦堵点、痛点,尤其是要抓住在发展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具有牵引带动意义的核心问题,真正使画龙点睛的“点”显现出准确把握龙的神态和特征的活灵活现,取得突破性成效。画龙点睛之“点”,更要创新思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态度破除陈规旧习,应时而变、因势而动,从而打开局面、开创新局。
概言之,画龙点睛之“点”,关键是巧妙“点”上“龙眼”,促进工作的事半功倍,要旨是把握“点”的精髓,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害是防止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看着西方的眼色别有用心的胡“点”乱“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用名家名句概括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最后又表现出“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的担心。本文关于画龙点睛之“点”的漫话,是否也有牵强附会“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之情形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