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我们究竟如何搞“纪念”活动?
形式主义地搞纪念活动太严重了。
我们究竟如何搞“纪念”活动?
——从中央四部门联合举办纪念列宁活动谈起
郝贵生
今年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众所周知,列宁和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没有列宁和十月革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巨人。本来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该大张旗鼓地在全党和全社会纪念列宁同志,缅怀列宁同志的丰功伟绩,缅怀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缅怀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但非常遗憾,种种原因也包括疫情原因,从年初至8月份,始终没有见到由官方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纪念活动。整个官方和主流媒体一片冷清、冷漠。只有部分红色网站发表了一些纪念列宁的文章。大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看过国内拍摄的反映十月革命的影片《以革命的名义》,片中有一句列宁脍炙人口的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曾想过,难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忘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杰出贡献了吗?如果真的忘记,是否意味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呢?终于在22日看到由官方几个单位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牵头承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8月21日联合举办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理论研讨会。首先庆祝和欢呼这个研讨会的召开。笔者认真阅读了会议报道全文。读完后却对这个极其简单的报道及整个理论研讨会感到非常遗憾。从这次对列宁的纪念活动以及近些年来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以及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等一系列纪念活动,隐隐约约感到,究竟为什么要搞纪念活动,怎样搞纪念活动等问题不是每一个主办纪念活动的组织者都非常明确、清晰的。形式主义地搞纪念活动太严重了。由此笔者就如何搞纪念活动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任何纪念活动都由两大因素构成,一是纪念客体;这个客体可以是人、思想或事件。事件可以是正面事件,也可以是负面事件。如纪念“九一八”、“七七”事变。二是纪念主体即一定的社会群体如政党、国家、社会团体等等。纪念主体与纪念客体之间也有两层关系;一是认识关系及主体对客体的客观认识,如纪念一个人及其思想,就要基本了解准确客观认识这个人的基本经历、思想及其贡献。纪念一个事件就要了解和认识这个事件爆发的主客观原因、过程、性质及历史作用等。二是价值关系。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用通俗话讲就是有什么“用”,有什么“现实意义”。意义就是价值。就是说这个人、思想及事件对与当代正在进行具体活动的社会群体或个人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纪念主体与纪念客体的认识与价值关系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认识关系是价值关系的前提、基础。不能正确、深刻、全面把握对纪念客体的认识,如错误认识、片面认识、肤浅认识,也就不能真正挖掘出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即真正的“作用”和“意义”,纪念活动也就失去它本身的作用和意义。但如果只有主体对客体的正确、深刻、全面认识,如果不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一步进行逻辑推理,也就不能真正揭示纪念客体对纪念主体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不能简单用二者的认识关系代替其价值关系。
举几例说明:
一是纪念十月革命。2017年是伟大的十月革命10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于同年9月26日召开纪念十月革命理论研讨会。宣传部长刘奇葆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既然是纪念“十月革命”这个客体,那就一定完整、准确、深刻讲明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历史意义等。笔者读完刘部长的讲话,就感到既有正确也有不足的方面,正确方面有五点即:一是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二是高度概括了十月革命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三是高度评价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实质及其历史意义。四是高度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功绩。五是高度评价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但也有三点不足和缺陷。即一是只字没有谈到列宁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批判及其对十月革命的影响。二是只字没有谈到列宁关于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立之后仍然存在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论述。三是只字不提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杰出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由于对“十月革命”这个客体的正确认识推论出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继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继续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等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谈到列宁对修正主义的批判也就无法揭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也要继续批判修正主义的历史任务、意义和价值来。没有谈到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仍然存在尖锐激烈阶级斗争,就无法引申出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任务提到极其重要地位上来。没有谈到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作用,就无法真正认识、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执行贯彻毛泽东思想的自觉主动性。刘部长讲话对十月革命的解读只是对“革命”停留在“夺取政权”这个意义上,而没有解读出紧接而来的“巩固政权”也是一场革命。所以也就没有解读出“十月革命”对于当今的纪念主体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巩固政权的价值、意义来。显然,这样对纪念客体的认识的不完全性导致其对价值意义的不完全性。也就没有完全达到纪念活动的作用。
笔者2017年也写了一篇纪念十月革命的文章,其中写道“列宁开辟的十月革命道路的精髓、核心、实质、根本要点就是革命、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继续革命、是消灭私有制、是最终实现没有阶级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今天纪念十月革命、继续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绝不是单纯的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是如毛泽东1949年指出的,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继续革命!要继续进行阶级斗争,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要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作为党的根本任务,要批判任何否定和歪曲阶级斗争理论的当代修正主义思潮,要实现《宣言》中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要在整个地球上消灭剥削压迫制度,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离开上述内容,无疑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自觉不自觉的偏离和背叛。 ”这样认识“十月革命”的客体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个“纪念主体”的价值、意义,也就基本能够达到纪念活动的真正价值、意义来。
二是纪念五四运动。去年“五四”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许多群众团员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笔者通过网络了解到许多纪念活动的有关报道、文章和讲话。但笔者感到这些纪念活动、文章、讲话不同程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纪念主体与纪念客体的认识和价值关系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和不足。大家知道,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时,延安各界青年举行纪念活动,毛泽东出席,并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重要讲话。毛泽东强调五四运动两点精神实质:一是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反封的运动,二是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打先锋并与工农相结合,所以毛泽东对延安青年也是对全国青年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求青年学生投身到当今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来,二就是强调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对于纪念主体青年人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当时给“五四”命名为“青年节”,毛泽东讲话又给青年人提出要求,似乎给后代共产党人造成一种错觉,就以为五四运动的纪念主体只是青年人,对成年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没有意义、价值。每到“五四青年节”时,领导人讲话和媒体报道,总是青年人如何学习继承五四精神,从不提成年人和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学习发扬五四精神。这是错误的。原因一是从纪念客体角度讲,五四运动不能单纯看做青年人的运动,实质是青年人打先锋,工人农民踊跃参与的运动。没有工人阶级的参加,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废除21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二就是从纪念主体讲,不能只是青年学生纪念五四运动,也应该从青年学生扩张到整个民族,既包括中老年群众,也包括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再有纪念五四运动,对纪念主体的历史任务界定过窄,也无法真正挖掘和拓展五四运动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如去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时,由于这些年官方和主流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只是界定为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复兴”,所以也只是从青年人如何为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复兴”而去认识“五四运动”及其精神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去年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领导人只是从五四运动青年人的历史责任感角度要求当代青年学生也要增强责任感意识,积极投身到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中。就连毛主席强调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精神都一字不提。同时,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依据科学的逻辑推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同样包含反帝反封的任务。这一艰巨任务显然没有完结。但领导人讲话中更不提当代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人民如何继续反帝反封等等。显然这样界定“五四运动”的当代价值、意义就更为狭窄了。五四运动本身的当代价值、意义就大为缩水,太小太小了。问题则出在作为“纪念客体”的狭窄和具体的“纪念主体”的狭窄和任务上。
笔者去年五四运动时,也写了一篇较长的一万多字的纪念文章《五四运动的当代现实意义》。一是拓展作为纪念客体“五四运动”的内涵的认识,既不仅强调前面指出的两点,同时还强调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的产物,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民主与科学精神、强调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一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知识分子如毛泽东、蔡和森等等等极其丰富的内涵。从纪念主体也单纯从青年人拓展到全党、全民族、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笔者该文摘要中指出,100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当今不仅对青年学生,而且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强化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继续坚持“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三是永远高举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道路。四是继承“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真正坚持和落实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五是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仍然需要知识分子包括中老年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六是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真正加强和落实党的政治建设。七是读懂毛泽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回到笔者今天要谈的具体话题即对“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评价上。上面已经谈到,搞好一个纪念活动,关健是对“纪念主体”对“纪念主体”的认识及由此揭示的“纪念客体”对“纪念主体”的价值意义。那么首先看会议报道中关于对纪念“客体”的认识。也就是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认识。列宁和列宁主义作为两个“概念”对中国人太熟悉了。但列宁的经历是什么?主要理论和实践贡献是什么?列宁主义的的精髓是什么,其对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我想目前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人中的大多数包括许多领导干部并不真正了解,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官方媒体基本或极少提到列宁和列宁主义。那么作为官方四个重要部门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的报道中可否把几个发言者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认识简要概括为几点。但非常遗憾,笔者从这个报道中丝毫没有找到具体内容,特别是列宁主义的实质、精髓。文中只是提到会议对“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与教育现代化、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列宁的人格风范、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列宁主义的哲学创新、列宁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这只是涉及列宁思想研究的范围、方面,而非涉及到列宁主义的具体精神实质、精髓、具体特点等等,而该报道把不是列宁的思想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强加到列宁身上更是错误的。如此概括列宁和列宁主义这个“纪念客体”的认识根本无法揭示、挖掘出列宁主义的当代价值、意义。纪念者也提出几点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完全是主观想象,把当今权力者的理论、路线、观点一律主观主义地断定都是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纪念客体和纪念主体之间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乃至逻辑意义上的联系。如本次纪念列宁活动的报道中说,我们纪念列宁,不仅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致敬,更是为了从源头上深刻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要义、人民情怀和理论品格,深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历史,深刻把握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从列宁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的历程中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精髓,把握要义,高举旗帜,指导实践。要从列宁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民情怀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深入领会和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要从列宁为建立和巩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中,深刻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从列宁创造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从列宁的崇高风范和他用生命实践所书写的无字之书当中汲取动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丰富和拓展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汇聚强大力量等等。如此引申的列宁和列宁主义理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就太狭窄或片面性了。目前中国思想理论界有一种极其简单化的纪念文章或纪念活动中谈到现实意义时,那就都是具体理解、深化当代某领导人的这个观点或那个观点。而丝毫解读不出客体与领导人讲话内容的真正的内在的逻辑上的科学联系。其实我们经常讲的“现实意义”概念,包括理解党的现行路线、政策。但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批判和解读社会现实,用纪念“客体”的立场、观点、方法解读批判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如中美关系,如中国当今腐败现象,如意识形态领域里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如中国当今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如当今整个社会包括哲学界本身的极其严重、猖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等等。大家都知道,列宁的的一句名言“只承认阶级斗争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用这个观点对照中国现实,权力者和主流媒体从来不讲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那么这些人能够说是马克思主义者吗?但这些人依靠权力和掌握舆论工具把“马克思主义”口号喊得震天响,几乎捅破了天。那么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难道不是典型的假“马克思主义”者和冒牌货吗?但是我们搞纪念活动的“纪念主体”根本不去引导群众用“纪念客体”即列宁主义观点揭露、分析、批判现实。这样的纪念活动也就完全失去了其“纪念”的意义。
本文不是全面谈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及其现实意义的。但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同志都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党对列宁主义这个“纪念客体”的一系列学习、纪念活动和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斗争的过程,因此一般老同志对列宁主义的理论实践贡献、精髓大都是熟悉了解的。我想最起码应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即:
关于哲学方面对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哲学党性的有关论述。
关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做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有关论述。
关于揭露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表现、实质、根源及危害性的有关论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关论述。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阶级斗争功能的有关论述。
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帝国主义垄断性、寄生腐朽性、垂死性的有关论述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时代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的有关论述。
上述七个方面虽然不能说非常全面,但列宁主义的基本点和精髓应该说揭示和阐发出来了。这样揭示纪念“客体”的本质、含义、内容就比较容易进一步揭示列宁主义的当代价值意义。但上述几点内容四个部门联合举办的纪念列宁活动报道中完全没有揭示出来,就根本不可能揭示列宁主义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纪念活动就完全流于形式主义。党中央近些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反对形式主义,为什么由中央几个主要的意识形态部门联合举办的纪念列宁的活动也完全流于形式主义呢?这样的纪念活动报道除了说明我们搞纪念活动了还能说明什么呢?对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全国思想理论界究竟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2020年8月24日
附录:
“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深切缅怀列宁的生平事业和历史功绩,重温列宁在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程中所展现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的认识,推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年8月21日,“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牵头承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陈理出席会议。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北京大学王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等5人作了交流发言。研讨会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柴方国主持。
曲青山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列宁,不仅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致敬,更是为了从源头上深刻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要义、人民情怀和理论品格,深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历史,深刻把握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从列宁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的历程中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精髓,把握要义,高举旗帜,指导实践。要从列宁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民情怀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深入领会和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要从列宁为建立和巩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中,深刻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从列宁创造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从列宁的崇高风范和他用生命实践所书写的无字之书当中汲取动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丰富和拓展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汇聚强大力量。
与会代表围绕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与教育现代化、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列宁的人格风范、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列宁主义的哲学创新、列宁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自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人民出版社和重庆出版集团代表及首都部分媒体记者约50人参加座谈会。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