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内贸中转
2023年5月,一则消息引发了轰动。海关总署发文,从2023年6月1日起,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之所以引起轰动,当然是触发到了某些人的民族主义神经,什么海参崴回来了、自己地盘之类的。其实类似的安排已经持续多年了。最早在2007年,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同意黑龙江省内贸货物从绥芬河口岸出境,经俄罗斯海参崴港、东方港、纳霍德卡港之一,从上海、宁波、黄埔之一入境。
2010年,海关总署又发布公告,允许吉林省内贸货物从珲春圈河口岸出境,经朝鲜罗津港换装作业,从上海、宁波口岸复运进境。罗津港距离珲春圈河口岸仅有48公里,比海参崴港(约200公里)还要近得多。此后吉林省陆续增加类似的安排,2014年增加黄埔、泉州、汕头、洋浦口岸为进境口岸;2018年增加俄罗斯扎鲁比诺港为中转港口;2020年增加俄罗斯斯拉夫扬卡港为中转口岸,增加青岛港为进境口岸;2023年,增加俄罗斯海参崴港为中转口岸,增加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嘉兴乍浦港为进境口岸。
增加这些口岸呢,理由是可以减少运费,降低物流成本。总之,经过辽宁省的口岸内贸,钱让中国人赚去了,不合理。还是从俄罗斯或者朝鲜转一圈更加开心。
这种跨境中转能省多少钱,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根据报道,2011年当地媒体报道称,据测算,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启动后,仅由珲春口岸经朝鲜罗津港运抵东南沿海电厂的煤炭每年可达100万吨,每吨可节省运费60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仅煤炭运输,每年便可节省6000多万元运费。
罗津港每年总吞吐能力才300万吨,给中国运煤就100万吨,当地媒体还真是很乐观。实际情况是,2010年获批的“珲春—罗津—宁波”航线,停航了整整6年,直到2017年才再度启航。经罗津港到上海的航线,班次也远不及预期。再比如2018年7月开通的“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航线,两年内才运行5个航次。
这点货,这点钱,让辽宁人赚也就赚了。况且货物中转出境、入境至少要经过三道海关,还涉及到港口换装作业,效率肯定是比不上国内运输的。我在网上看到一则2010年12月的报道,说11辆满载着380吨煤炭的吉林珲春矿业集团的重型自卸车,从珲春圈河口岸申报通关,顺利出境。这批煤炭共约2万吨,从12月7日开始,陆续从珲春圈河口岸检验出境。待全部出境后,这批煤炭将陆运至朝鲜罗津港进行换装作业,再从罗津港直航至上海,复运入境。掐指一算,这批货大概需要580个车次运输出境,然后再陆运至罗津港,然后再换装上船,到了上海再通关入境,等煤到了电厂都开春了吧?
黑龙江倒是务实,绥芬河搞成那个熊样,不再提内贸中转这个事了。吉林省倒是乐此不疲,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东北是全国唯一地域(东北)观念高于省籍观念的地区,走大连、营口、丹东不好吗?
海参崴这个事一转眼一年多了。没见到任何欣欣向荣的报道。夏天的时候,我向珲春市提问,得到这样的回复:
这可真是奇了。我又问了吉林省,得到这样的回复:
前几天想起来了,又问了浙江省,浙江省是目的地嘛。然后回复是这样的:
又给我推回到长春海关,而吉林省已经明确告知,长春海关也不能公布数据。还是吉林省直截了当,不像浙江省这么弯弯绕。
不过从这些推三阻四中可以看出,这个事要么是很不顺利,要么是很不如意,总之是很扫兴,提比不提更丢脸,干脆数据不许公开。
好吧。
顺便再说几句。差不多和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的同时,中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将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这个事引起的兴奋更加强烈,有些人像吃了伟哥一样都要飞起来了。
实际上,据说图们江入海口水深不到1米,摇个舢板还可以,出海近乎自杀,就算把货物弄出去,还是要在朝鲜或者俄国的港口换装作业。为了这个,中国就要常年搞疏浚图们江,还要帮俄国和朝鲜建港口,还要把俄朝图们江大桥拆掉重建。好像是有了一个日本海的出海口,实际上是替俄朝搞基建。而且图们江出海口正对着日本的北边,可日本的主要港口都在南边;韩国的主要港口在东边和南边。难不成中国还要帮日本和韩国再修几个港口?那可真有意思了。
至于什么军事上的意义,当个笑话听听就算了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