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红芯浏览器虚假宣传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业内人士更是对红芯拥有12项专利技术提出质疑,"红芯的这些专利里所能实现的功能都是Chrome早已具备的功能,如果它是Chrome内核还去申报这些专利,不知道法律怎么说,我认为是有欺诈的嫌疑"。
专利一词,在人们脑海中,总是与具备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密切相连,但在现实中,专利注水是普遍现象,不仅中国公司会这么做,欧美高科技公司也精通此道。甚至连4G通信标准、5G通信标准这些"高大上"的领域,也无法逃脱垃圾专利的祸害。
虽然国内外很多科技巨头都会宣传自己拥有拥有很多专利,以彰显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但只要详细查看这些公司拥有的专利就会发现,其中很多专利非常水。
就以全球首家市值突破万亿大关的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的专利虽然从数量上看并不少,但质量上并不算太高,而且分别的领域很多,显得比较"杂乱",比如用于接收触敏显示设备上的文本输入的方法和系统;向后兼容的扩展图像格式;多点触摸输入辨别;用于组织和呈现媒体项目的集合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使用电子设备的安全元件来进行在线支付;用于动态校准相机系统中旋转偏移的方法等技术专利。
苹果公司还有一些让人看起来非常"水"的专利,比如苹果手机的包装、苹果店内iPad支架、圆角矩形、滑动解锁、苹果专卖店的玻璃楼梯、用于资产租凭管理的系统和方法等。
玻璃楼梯专利
也许是因为专利质量相对有限,苹果公司近年来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多次失利。
在2015年,爱立信与苹果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爱立信将在iPad和iPhone营收中收取大约0.5%的专利费。
在2016年,苹果因iMessage、FaceTime等聊天工具侵权被判决赔偿6.25亿美元。同年更是被VoIP-Pal公司索赔金额为28亿美元。
2017年,因苹果A系列处理器侵权,法院判决苹果支付5.06亿美元赔偿。
与苹果公司类似,另一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三星公司,也存在很多注水专利。
在2016年,三星与华为发生专利纠纷,三星宣称华为手机和平板电脑侵犯了三星持有的六项专利。然而,这六项专利的含金量相对有限,其中不乏专利应用早于申请时间,以及专利内容早已纳入大学教科书的情形。
举例来说,三星持有的六项专利之一为"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该项专利的原理非常简单,类似的描述可见于二十多年前的教科书。这种方法是通过虚拟信道,并通过软硬件合作的方法充分利用硬件资源。生活中早就有类似方法的应用,比如说电脑只有一个USB口,可以外接一个一拖四的HUB,这样在计算机用户看来USB通道的数量就好像被"扩展"了一样。因此,铁流认为该技术的应用早于专利申请时间,由于中国法律规定是谁先申请谁就拥有专利,而不是谁先使用谁拥有专利,因此,这就有钻中国法律的漏洞之嫌疑。
既然很多科技巨头都存在专利注水的问题,那么,这些企业为何热衷于搞一堆垃圾专利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行业话语权而制造垃圾专利。这一点在通信标准制定过程中尤为明显。在4G标准制定中,爱立信主推的SC-FDMA作为LTE的上行多址方案,该方案是OFDM的一种变体,爱立信宣称该方案能够降低峰均比,降低对终端功放的要求。然而,之后的研究和实践表明,SC-FDMA所带来的对导频设计的负面影响,要超过它的带来的好处,其性能还不如OFDMA 简单的削波方案。但即便如此,爱立信通过自身影响力,将SC-FDMA纳入了4G通信标准专利。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爱立信公司在4G标准的话语权,能够收到更多专利费,但却拉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是科研人员为了完成KPI考核制造垃圾专利。目前,技术创新大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颠覆式创新的例子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每个专利的技术点往往是在以前方案上小的改动,没有多少创造性。科技公司的科研人员为了完成KPI,只能拼命搞一些是似而非的专利,甚至是直接搞一批垃圾专利,这个问题在不少行业的技术标准制定中都存在。正是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标准专利,需要参照最高水平的已有非专利技术,超出的部分要给钱,如果没有增益就不必给钱了。这样大家就不必费力费钱地把垃圾专利塞入标准,鼓励真正的创新,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是为了在专利攻防战中占得先机制造垃圾专利。在实践中,科技公司总是会围绕核心专利修建"专利墙",这些外围专利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垃圾专利。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在防御中,即便竞争对手提起专利诉讼,也必须先把外围的"专利墙"拔除之后,才能否决自己的核心专利。在进攻中,可以拿含金量有限的外围专利去当敲门砖,即便在诉讼中,外围专利被法院否决,造成的损失也在可控范围内。
四是为了添加企业的高科技光环。由于专利的质量媒体和公众很难评价,因而专利的数量就成为大众评价科技公司技术实力的重要参照,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必然会制造一些噱头专利、垃圾专利,以提升自己的高科技光环。毕竟,在拥有高科技光环后,企业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融资,还是在市场营销推介中,都会具备先天优势。
总而言之,专利泡沫化并非中国企业独有,而是一个全球都有的共性问题。这背后主要折射出企业、科研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玩弄专利游戏。这种做法并不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全球科技公司每年都要申请海量的专利,而专利审核机构既缺乏审核的专业能力,也缺乏严格审核的精力,因而想要通过严格把关把垃圾专利挡在门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加上垃圾专利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审核机构单方面的禁止性行为,只会使申请垃圾专利的行为变得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而无法根除。
对于如何保障专利质量,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采用信誉授权的模式。就是对申请专利的价值在事后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实践检验这项专利具有很高的价值,则给提升申请人的信誉,如果被实践证明是垃圾专利,则降低申请人的信誉。高信誉的申请人可以享受优待,而低信誉的申请人则纳入黑名单中。
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科技公司珍惜自己的信誉,并形成保护创新的正反馈,鼓励更多有才能的人前仆后继地创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