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官员专家企业对现阶段5G持保守态度
在2019年4月2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指出,关于5G的话题,最近一段时间炒的很热,大家很关注。“近期,大家从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上也看到了一些消息、报道,比如说某地打通了第一个电话、某地有一个开通。这里我想说,这些仅仅是5G刚刚迈出的一小步。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5G现在大家感觉有难点。”
前不久,蔡亦钢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国内5G报道虚假居多。蔡教授拥有722个批准了的国际发明专利,是贝尔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主持了3G、4G和5G网络系统及应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系统开发,曾经三次荣获“贝尔实验室发明家奖”。
以下节选了部分蔡亦钢教授的讲话:
国内关于5G的报道绝大部份是虚假的。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白皮书相对可靠一些。
现在宣传的这些应用场景,大部分可以通过4G实现,5G的技术指标只是更高一些。5G还没有找到应用场景。目前5G都是增强型移动宽带(铁流注,NSA无法实现高可靠、低延时应用场景)。
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技术困难很大。尤其是时延1毫秒,在端对端的时候,太困难。我至今没有看到可行的方案,各个设备商都在吹牛。高可靠性低延时的性能目标更是加倍了造价。现在国际标准动不动就是6个9,99.9999%的可靠性。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做到6个9的可靠性,甚至5个9也做不到。
5G主要解决接入网的快速问题,但核心网是瓶颈。这是任正非所以说的。华为正在提出解决核心网问题,我看了目前的技术方案,不灵的。核心网的架构,不是容易的,牵涉的面很广。华为目前提出的方案,将架构更加复杂化了。这有待大家慢慢的探索,既解决瓶颈问题又不要复杂化,通讯协议要少要简单。
5G不是一波即将袭来的浪潮,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其实很多计划正在往后推,因为实现不了。最大的问题是,5G太贵,技术研发和设备本身都很贵。应用得不偿失,而没有经济效益,运营商不会去用。在国内的话,除非中国行政强制使用。
经济效益问题,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问题,设备装备的造价也是个问题,开发应用场景是一个问题。我去年一直在指导5G端对端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场景。现在看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工业自动化对可靠性低时延要求很高。目前世界各主要5G厂家都尚有很大的距离。
装备造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5G基站采用多出多进等许多新技术(铁流注:新技术并不天然意味着具备巨大系统增益),造价就高。5G频率高很多了,信号幅射距离短了,基站要布得更密一些。诸如此类,很多很多问题。
在2018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分享了现阶段5G的四大挑战:
一是时间紧迫,5G 从标准完成到产业成熟、具备规模商用条件,仅有2年左右时间,亟需端到端产业共同努力,特别是终端芯片需要加速成熟。
二是技术路线复杂,5G应用场景更多元、技术变革更颠覆,这对运营商技术策略制定、技术方案选择也提出了更大挑战。
三是组网建设难度高、投资大,受商用频段高、新增站址困难等因素影响,即便使用中频段,实现网络连续覆盖也有很高的难度。成本方面,大规模天线使5G基站成本更高,还需新建或大规模改造核心网和传输网,各运营商均需探索低成本解决方案。
四是行业拓展挑战多,5G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是未来重要方向,但5G垂直行业应用还面临需求难匹配、行业有壁垒、回报不确定等诸多问题。
在2018年4月,任正非表示:
科学技术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会需求已经产生。如果社会需求没有发展到我们想象的程度,投入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我不认为现在5G有这么大的市场空间,5G可能被炒作过热,因为需求没有完全产生。如果说无人驾驶需要5G,现在能有几台汽车实现了无人驾驶?轮船、飞机如果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但是飞行员不上飞机,乘客敢上飞机吗?
社会如果需要更高的带宽,4G就能做到,日本和韩国不就做得很好吗?现在的设备没有发挥出很好的作用来,如果期望用技术来代替,不现实,系统工程不是有一个"喇叭口"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业务部门倒是希望5G更快商用,这样他们可以多卖一些产品。
在2019年2月,任正非又表示:
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人们现在的需要就是宽带,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5G有非常非常多的内涵,这些内涵的发生还需要更多需求的到来,还需要漫长的时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财富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日本和韩国还是4G,日本、韩国把4G运用到非常好,就足够满足使用。我们的4G没有用好,打开我的手机只有20~30兆,实际上我们提供的4G是可以到300~400兆,足够看8K电视。但是我们的网络,白天打开就只有二三十兆,只能看4K,没法看8K电视。为什么?网络结构不好。网络结构不好是啥?还是没有数学家在研究运营商的网络结构。所以网络结构性的问题没有解决,5G用上来和4G差不多。就好比我嘴巴很大,但是喉咙很小,我吃一大块肉还是一口吞不进去。因此,不是5G的基站是万能的,大家别那么着急。5G接下来估计还要进入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只要你多加一倍的钱,带宽可以加一百倍,就是一秒钟你可以下载几十部高清视频,这个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面都能完全做出来。5G现在暂时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用处,太快了。这次中央台用来在深圳(5G)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也只是个演示性作用,这种演示还不足以变成大规模的商业行为。
最先商用5G的韩国,其三家运营商SK Telecom,KT和LG Uplus都公开承认他们的5G网络在交付方面存在问题,很多用户抱怨他们的服务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快速、安全。
日本NTT也表示“第一波5G部署的现实很不理想”,NTT的5G实验室高级副总裁Takehiro Nakamura强调:业界要认识到要为5G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以及LTE持续关键作用的重要性。运营商只会在需要的地方提供5G信号覆盖,而基于LTE的移动通信技术仍然是为用户提供覆盖的核心所在。
可以说,现阶段的5G并没有媒体报道中的“秒天秒地秒空气”,从上述官员专家企业的言论中,已经能够折射出现阶段5G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的解决之策
针对现阶段5G暴露出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中国顶尖设备商和运营商的方案。
华为高管余承东出席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时,呼吁“5G技术使用2G、3G频谱”和“5G时代要重新考虑收费模式,单一按无限流量是灾难”,并提出了5G收费“经济舱”、“头等舱”概念。
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5G在实践中发现覆盖范围偏小、组网成本高和电费贵的问题。
目前,5G基站的覆盖只有300多米,而基建成本非常贵,根据陈豫蓉的讲话,5G基站的建设和功耗的成本是4G的3.5-4倍左右。因而余承东的解决方案就是希望采用低频来提升5G覆盖范围;改变单一按无限流量收费的商业模式,用类似“经济舱”、“头等舱”的方式提升运营商的盈利能力,使运营商有更多财力支持5G建设。
中国移动提出一个“5G+”的行动计划。
一是5G+4G,5G和4G将长期并存,中国移动将推动5G和4G协同,满足用户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需求;二是5G+AICDE,推动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紧密融合,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应用;三是5G+Ecology,5G不仅仅是运营商的事,也不仅仅是设备厂商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通过丰富多彩的垂直行业应用,一起构建5G生态系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