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日报报道了标题为《信号衰减难穿墙 室内室外“两重天”》的文章。
文章中称:
5G信号难“登堂入室”
“目前北京铁塔交付给三大运营商的5G基站已有8000多个。”北京铁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然而记者在京城多个地段测试发现,室外确实能常常搜到5G信号,而室内的信号却不尽如人意。
通过一部OPPO Reno5G版手机,记者在北京站路北很快发现了强度为3格的5G信号。在室外走动时,信号在2格至4格间摇摆不定。测速显示,5G下载速率和上传速率分别是302Mbps和16.3Mbps。
记者又测试了5G的室内信号,随机走进路边的一家商店,记者发现,每向里走五六米,信号就会掉1格。原本在室外显示为3格的信号,还没等记者走进商店的最里面,5G信号已彻底消失,只能使用4G信号。这并非偶然现象。记者随后在北京多个地段测试,在进入房间或大厦内不久,5G信号基本都会消失。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是因为5G技术相对于4G在频谱资源利用率上基本没啥提升,因而选择暴力提升,走了高频扩容之路,用更大的带宽,建更多基站来提升网速。
由于低频早已一个萝卜一个坑了,国内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也就在中频上给三大运营商500M带宽,而且是三家分500M,不是三家各500M。用中频的结果,就是信号覆盖差(只能覆盖300米),穿透性差。因而出现了北京日报记者报道中5G信号难“登堂入室”的情况。
对于5G基站覆盖差、信号穿透差,一些厂商的解决之道不是研发革新技术,彻底提升信号质量和信号覆盖,而是鼓吹建设更多的基站,5G基站不仅挂在铁塔上,还要路灯上50米挂一个5G基站,建筑物外立面上也挂基站,大楼走到内也挂室内基站,在居民家中,还有部署5G室内微基站.....
北京日报标题为《信号衰减难穿墙 室内室外“两重天”》的文章就指出:
央视大楼、中日友好医院、大兴机场……在这些已实现5G信号覆盖的区域,市民不难发现一个5G时代的“标配”——室分设备。室分设备就相当于5G的室内微型基站,可将信号相对均匀地分布到室内。北京铁塔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北京5G室分设备的数量,可能会几倍于5G室外大型基站的数量。
无独有偶,韩国的一个公共厕所内居然出现了一个厕所安装了9根室分天线的奇葩情况
恰好这位是通信行业人士,他在朋友圈里感叹到:
在韩国,疯狂的5G覆盖竞赛正从室外转移到室内,成千上万的建筑物室内将实现3.5GHz 5G信号覆盖。这间位于首尔的公共厕所已安装了9根室分天线,但更令人震惊的是,走出厕所,在外面的走廊上也安装了9根室分天线。估计随着全球5G部署加速,类似的场景将会不断出现!
诚然,按照这种搞法,确实可以完成信号室内覆盖,但成本会非常高昂。这种部署模式设备商会非常喜欢,运营商非常不喜欢,进而会影响运营商5G组网的动力和积极性。
另外这种到处都是5G基站的部署模式会遭遇很大阻力,毕竟,老百姓已经“谈辐色变”,让老百姓家里建基站,或者窗外对着基站,沟通和协调工作会非常麻烦。
据公开报道,山东菏泽、湖南长沙、吉林长春的一些小区,近期接连出现三大运营商联合撤出的情况,起因普遍是业主认为基站辐射过大或伤害人体健康。虽然各地运营商曾多次解释,按照国标施工建设基站不会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但仍有业主集体阻挠建设甚至破坏基站设施,无奈之下当地运营商最终选择退出。
4G基站的部署模式尚且如此,5G基站往室内、路灯、楼道、建筑物外立面到处挂,以后大家室内是基站和天线,走廊是基站和天线,住宅小区、商业街上到处基站和天线。如何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由于整个城市肉眼可见范围内到处是基站和天线,会导致组网和维护的成本异常高昂,如此高昂的组网和维护成本(单基站电费每年超过2万元)会使运营商背上巨额债务,而且这些成本最后都会通过高昂的月租费用转嫁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