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WIFI和5G,谁是王者这个话题前,我引用一位通信大咖的一篇文章《3G/4G和WiFi,谁是王者?》。
这位大咖表示:
我这篇文章已经九年了,当时Wi-Fi还没有充分做大,我很希望4G能取代Wi-Fi。但是有前提条件,实践下来并没有实现。
以下为文章内容:
3G/4G是移动通信的经典发展路线,运营商在这条路线上已经走了很长时间。对运营商来说,它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收钱。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运营商关注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计费。换句文词,就是说,系统要可运营。
WiFi已经存在不短时间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温不火,为什么呢?因为没法收钱,运营商不爱搭理它。WiFi是互联网的那帮人搞出来的,免费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只设计了传输手段,而没有设计计费系统。WiFi是不可运营的。
用户喜欢免费。WiFi不收钱,用户太高兴了,于是用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事情运营商也注意到了,他们想把WiFi纳入自己的麾下,但是不收钱他们可不干。于是在3GPP里,很多人动脑子,怎么才能在WiFi上收钱,给它设计计费系统。
这帮人的脑子其实是进水了。用户喜欢WiFi,不是因为WiFi的名字好听,或者技术好,而是因为免费。你要收钱,我就失去了爱你的理由。
所以到现在,尽管WiFi已经具有了多种计费的方式,但是多数还都是免费的。我本人还没有为WiFi交过一分钱。
WiFi不能运营,运营商不喜欢他,但是却被终端厂商看上了,它可以促进终端的销售。现在的终端,如果没有WiFi,你还好意思卖?有用户,有推手,WiFi突然爆发,火了。悲催的运营商被抛弃了。
看看形势不好,赶紧出来表态WiFi也是其发展战略,其实心里在滴血啊。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商务模式的问题。
传统经济的商务模式是,商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用户给钱,传统运营商就是这个模式。 而搞互联网的这帮疯子,从娘胎里面出来就没想到要对服务收钱。但是那么多人搞这个东西,都得吃饭,没有钱就饿死了。开始的时候,单位里搞个网络自己用,肥水也没有流到别人的田里,不收钱也就罢了。但是要提供对公众的服务,不收钱是活不下去的。 有些人试图对用户收钱,但是用户马上给你颜色看,就是立马溜号,不屌你。有不收钱的,我跑到别人那去。
为什么能有不收钱的服务提供者呢?因为他们找到了商务模式。我提供一个好玩的东西给你,而且是免费的。你玩好了就老玩,就是让我给粘住了。我粘的用户多了,一是可以卖广告,二是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广告大家都知道,增值服务就是花钱买点特权,比如游戏装备,访问受限信息等等,有一小部分有钱人愿意花这个钱。所以呢,互联网的商务模式,其实是开放和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得获利手段越来越间接了。
我们的运营商们,如果满脑门子就是想收钱,他们对WiFi的情结肯定是纠结的。最近很火的Femto,small cell,如果想收钱你就没法跟WiFi玩,如果不收钱,你就变成了WiFi,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根源就在商务模式。现在不是ICT了么?电信运营商要拥抱互联网思维,这个WiFi或者Femto,就是一个粘住用户的手段,你一收钱,用户就得跑,为啥里?因为有不收钱的。保住了用户,你的3G/4G提供的广域无缝接入,就是增值服务,是可以收钱的。
所以呢,如果运营商能够利用已有的规模优势,把Femto做到比WiFi更便宜,并且提供免费服务,是可以战胜WiFi的。但是WiFi已经形成气候了,这个事不见得很容易。如果运营商死抱着要收钱,WiFi就会越来越爽。
归根到底,3G/4G没能打败WIFI,根源就是WIFI是免费的,而且路由器和宽带都很便宜,且不计算流量。
而WIFI没能打败4G,根源也在于WIFI无法像4G那样做到广域覆盖,因而在办公和居家环境称王之后,无法在户外场景击败4G。因此,4G和WIFI之间形成了“楚河汉界”。
虽然当下的5G存在覆盖差、成本高、功耗大等问题,但由于5G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因而势必会推广。特别是如今出现了5G室内基站,以及各种CPE,很显然,5G必然和WIFI在室内场景发生冲突。那么,5G能够打败WIFI么?
Wi-Fi的典型场景,居家和办公室,占据了80%以上的场景。从成本上看,一个路由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中国移动100M宽带包两年(送两年)价格1800元(合计1800元4年),换算一下,就是每月37.5元。
由于从月租到硬件成本都非常廉价,因而就办公室、家居等室内场景来说,WIFI在成本上具备不可动摇的优势,处于无敌的存在。
在这方面,5G在硬件上具备先天劣势。同样带宽和天线数,4G芯片面积是WIFI的好几倍。5G更复杂了,怕是10倍都有了。这使5G在成本上先天比WIFI高,5G室内基站的价格绝对不可能比路由器低。即便是CPE,售价也2000元上下,是WIFI路由器的10倍有余。
就流量费用来说,5G的流量绝对不会降到每月37.5元无限流量且不限速的水平。
而且根据韩国的情况,5G流量非常贵——韩国电信运营商SK公布的5G套餐一共分四档:最低档是8GB套餐,价格是5.5万韩元(325元人民币,下同);次档为150GB,价格是7.5万韩元(444元)再次档是200GB,价格是9.5万韩元(562元);最高档300GB,价格高达12.5万韩元(739元)。
可以说,从成本上讲WIFI完胜5G。
就性能来说,4G/5G和WIFI各有千秋。比如园区组网场景,WiFi的多用户接人性能及频谱效率比蜂窝网络差一些。不过,WIFI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大带宽。其实,4G和5G的频谱利用率基本没有提升,比如在多址上沿用4G技术,在组网上新技术的增益被运营商测试发现增益为0,编码虽然炒的火热,但增益只有1%至3%,同样用20m 2*2mimo,你会发现5G速度和4G是一样的。实际上100m 4*4mimo的时候,lte的峰值也能到1.2gbps。
行业人士评价:做一个广覆盖的通信系统,从1G到5G,人类已经努力了50年了。除非有原理性突破,否则都是趋同的。这也是产业成(衰)熟(退)化的标志。
可以说,5G的网速很大程度上依然大带宽,这也是一些专家认为5G必须上毫米波的根源——中频带宽有限,毫米波带宽丰富。
然而,就带宽方面,国内运营商的带宽只有100M左右(中频),而WIFI的特点就是超级大带宽,这可以使WIFI拥有非常高的网速。
目前,虽然一些厂商推出了5G室内基站和5G CPE,鼓吹推广5G电视,但综合性能和成本方面的因素,光纤+WIFI才是最优解。因此,WIFI依然会在室内场景占据统治地位。
不过,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5G很可能无法完成室内场景全覆盖。蜂窝网络如果无法完成广域覆盖,则无法满足用户的刚需,只能是原有通信网络的补充,而不会是革新。这一点,3G和WiNMAX都是前车之鉴。
铁流认为,未来几年,室内是WIFI的天下,4G负责广域覆盖,5G则在行政指令下,在商业街、广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发挥自己的作用(诚然,扩容有更加廉价的方案,但问题是5G成为政治正确,为了用5G而部署5G会成为常态,出现明明有更低成本解决方案却弃之不用,而选择高成本5G的奇葩情况),成为现有通信网络的补充,而不是革新。换言之,5G会成为第二个3G,其作用和地位与当下对5G热捧是有较大差距的。
未来几年了,很可能会形成4G(中高网速、广域覆盖)+5G(局部密集人流区域高网速)+WIFI(室内场景高网速)的格局。其中,4G是刚需,是兜底的技术。WIFI则提供办公和家庭环境的流量担当。5G会在大城市,特别是人流密集场景提供通信服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