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甲午战争对东亚政治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中日两国在东亚地位逆转,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和平形势。日本接连在对外扩张中获利,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张野心,直到1930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东亚各国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战祸。
4月20日是德国纳粹分子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当天,日本右翼分子在东京市中心举行“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国民大游行”,不仅打出旭日军旗,还高举象征纳粹的万字旗。右翼分子当天在集会上喊出“为了纪念过去的大东亚共荣圈并惩罚对此不知感谢的韩国和中国,应重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看到这一幕,人们不能不想起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血腥残暴、如禽似兽的侵略者又何尝不是以“共荣”来招摇?风起于青萍之末,再看120年前日本的噪动,正构成了此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宿命,因此对那个时期的日本作些回顾,或许可以为观察今天日本及其军国主义动向提供一个参考。
首先,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在东亚的地位发生逆转,日本成为东亚的“中心”,并加快推行“大陆政策”的步伐,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华夷”秩序。甲午战争前,日本虽然就有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华夷”秩序的企图,对周边邻国进行过试探性的侵略,如出兵台湾、吞并琉球,等等,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东亚地区仍然处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礼制体系”下,朝鲜等国还保持着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中国虽屡次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但是对日本的“心理优势”仍然存在,仍将其视为“蛮夷小邦”。甲午战争后,中国不仅结束了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还不得不向日本割地、赔款、开商埠,允许其在中国投资设厂,台湾成为日本第一块海外殖民地,中国彻底丧失了对日本的心理和实际优势,失去了在东亚的中心地位,日本则一跃而为东亚的“大国”,日中两国的关系也演变为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日本利用从中国获得的巨额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蓄新的战争力量。日本前外务大臣井上馨说:“一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地富裕”,而中国为了这笔巨额赔偿不得不以国家主权为条件举借外债,负债累累,愈加积贫积弱。1897年,日本确立了梦寐以求的“金本位”制,其金融开始纳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增强了其经济实力、资本输出能力,也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张野心。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雄飞”于亚洲和世界,从亚洲的日本变为世界的日本。从此,东亚地区战争取代了和平,侵略取代了平等,造成东亚地区半个世纪不断的战争灾难。
其次,甲午战争后,日本国内出现鄙视中国的思潮,极端民族主义蔓延,这股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又为新的侵略战争提供了舆论支持。甲午战争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海军规模均在日本之上,日本并没有取胜中国的把握,其国内不乏反战之声。然而,随着日军的节节胜利,日本国内几乎一致支持战争,包括曾经反战的民粹主义、平民主义知识分子。德富苏峰在《日本国民的膨胀性》中提出,将来日本几百年的历史,是膨胀的历史。日本国土拥挤,应该乘此机会膨胀日本。日本的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纷纷鼓吹,通过这次战争“日本耸立于东亚之一隅,雄飞于世界万国”,要征服中国,由天皇统治中国。甚至日本著名和平主义者也声称:“我们坚信日清战争我方是正义之战。此义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义,而是伦理上的义。……我人是为永久和平而战,上天会同情我在此正义之战中牺牲的将士。日本国民还从未有过实现此等崇高目标的行动,我们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福泽谕吉则认为甲午战争是“谋求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文明开化进步者之间的战争”,煽动国民的战争情绪。还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日本“为明治维新的理想,为宝贵的古典文化遗产,为整个亚洲的复兴之和平理想而战”。为了支持战争,福泽谕吉等发起军费捐款运动,在《时事新报》上刊登“表诚义金”的募捐广告,并带头捐款1万日元支持战争,而当时日本全国捐款在万元以上的只有5人。
甲午战争一扫日本对中国的“敬畏”之心,代之以鄙视、蔑视,甚至连小孩游戏时都唱“支那佬,拖辫子,打败仗,逃跑了,躲进山里不敢出来”的轻侮中国人的歌谣。日本国内出现大量神化天皇、赞美战争、歌颂军国主义的小说、诗歌、歌曲、漫画等作品,鼓吹日本取得胜利靠的是英明的天皇,靠的是忠于天皇的军队。日本军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被编进中小学教科书,成为“忠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蔓延在日本社会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为新的扩张侵略提供了舆论支持。
最后,甲午战争加剧了列强在东亚的新一轮争夺,导致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俄国以此向清政府提出了新的权利要求。1896年6月,签订《中俄密约》,俄国取得了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开设银行等特权。19世纪末,德国、俄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领土从北到南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美国结束与西班牙在菲律宾的争夺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与列强实行对华“利益均沾”,中国面临着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民族危机。
同时,日本并不甘心把到嘴边的肥肉吐出来,要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积蓄力量,“夺回”中国东北。德富苏峰说:“归还辽东半岛,表明毕竟我国力量不如人,我深信力不如人,无论何种正义公道都毫无价值。而且我一刻也不想在返还他国的土地上逗留,搭船回国了。我在旅顺口的沙滩上,拣了些小石头和沙子,用手绢包好带回国,以纪念这里曾经一度是日本的领土”。其后,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的利益。1910年,迫使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在永保“东洋永久和平”的旗号下,正式吞并了朝鲜,确立在东北亚对俄国的“优势地位”。
总之,甲午战争对东亚政治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中日两国在东亚地位逆转,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和平形势。日本接连在对外扩张中获利,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张野心,直到1930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东亚各国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战祸。如今,两个甲子过去了,日本新军国主义者的鼓噪、呐喊声,又在我们耳边响起,是那么熟悉,那么狂热,值得警惕,值得警醒。
(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