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随着美国新政府调整对内、对外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对欧洲相关的经济政策和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激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反映。
特别是当美国和乌克兰的领导人之间在白宫谈崩后,其背后不再只是美乌关系的破裂,而是美欧之间的信任危机正在加剧,美欧不协调、不一致、不同心的状况引发的信任危机爆发了,欧洲怎么办?
法国、英国带头表达了自己在未来欧洲的意愿,德国大选后的新领导人也要与法国、英国同步,美欧分歧似乎越来越大,欧洲面临新的抉择,欧洲再次走到了一个需要决断的时刻,英国认为这让欧洲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怎么选择?
目前看,欧洲主要国家还要硬充大头,那个欧盟的领导竟然鼓吹欧洲要用几千亿的军费大力武装自己,却忘记了她在乌克兰问题上是跟着美国跳得最欢的欧洲人。
虽说欧洲主要国家在英国召开了峰会,实际到场的欧洲领导人仅三分之一多,不管达成了几点共识,不管在乌克兰问题上拿出了什么意见,事实上都无法代表整个欧洲,况乎欧盟的决策机制是一票否决制,峰会确定的东西能不能落实还在两可之间,即使能落实,由于它是分四步走,变数太大了。
可能世人觉得奇怪,美国不就是换了个总统,换了新的一套政府班子?然正是这么一换,美国政策大调整,直接导致美欧在多方面产生分歧,分歧还集中在当今的俄乌冲突、欧洲未来安全和经济发展三个热点上。
美国新政府在对待结束俄乌冲突的问题上,持有积极的态度,不管美国背后在谋划什么,要求为结束俄乌冲突立刻采取实际行动。为结束俄乌冲突,美国希望采取各种措施包括谈判结束俄乌冲突,其进程由美国主导,欧洲、乌克兰需要听从美国的安排,重点是不再支持乌克兰打下去,乌克兰必须上谈判桌,且还得务实进行谈判。
欧洲面对美国的要求显得十分尴尬,就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前,欧洲方面几个主要国家还信誓旦旦地向乌克兰保证,继续支持乌克兰打下去,什么经援、军援还要继续。
由此,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一幕,原本好战的美国却在追求“和平”,而身处“前线”的欧洲主要国家却在追求战争,问题是美国追求“和平”的力度会有多大,欧洲究竟在没有美国军援的情况下能支持乌克兰打多久?如今,由于美国与乌克兰谈崩,美国已暂停了所有对乌克兰的军援,暂停了情报共享,似乎要让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变成空中阁楼,让乌克兰不可能继续打下去。
现实是,无论法国还是英国包括德国和整个欧洲在内对乌克兰现政府的支持还都停留在口头上,许诺不等于现实,特别是当俄乌冲突持续进行时,当俄罗斯的进攻让乌克兰节节败退时,没有美国支持的欧洲援助能坚持多久?
世人明显看出,欧洲主要国家的态度与美国在唱反调,公开表示要支持乌克兰打下去,通过战争取得某种优势后再追求结束俄乌冲突。欧洲主要国家的这个态度虽说并不能代表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意愿,但这一想法原本是在美国大选尚未出结果、政府尚未更替的情况下的谋划,当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后,欧洲却仍然坚持原有的主张就很奇怪了,美欧出现分歧是谁的责任?
似乎欧洲是在有意制造美欧之间的分歧。拜登政府时欧洲紧跟着美国亦步亦趋,拜登下台了,欧洲还要追随拜登政府的政策,与特朗普分道扬镳是不是令人惊诧?“和平”的大旗竟然是俄乌冲突的主导者扛起来了?跟着跑龙套的现在却要扛起继续“战争”的大旗?
虽说欧洲方面有人提出欧洲要坐上谈判桌参与结束俄乌冲突的谈判,但美国和俄罗斯能同意吗?至少在整个结束冲突的规划上,得由美国和俄罗斯来做,能不能上谈判桌得经美国和俄罗斯同意,“店小二”想当家是不大可能的,难道“店小二”是因没能第一时间上谈判桌而叫嚣继续战争,岂不荒唐?
此外,在对待欧洲未来安全的安排上,美国希望欧洲各国提高军费开支,建立起自己负责自己安全的保障机制,实现确保自己安全的目标,并由欧洲来负责俄乌冲突之后的欧洲安全和乌克兰的安全。
但疑问是,欧洲能撑起欧洲安全的天地吗?
当乌克兰的总统及其团队被赶出美国后,英国出面像长辈安抚晚辈那样给了乌克兰人及时的口头支持,和法国一样的是,尚未看到实际的措施,用峰会来安抚乌克兰并不能解决乌克兰期望的安全问题,若乌克兰的安全没有保障,欧洲自己鼓吹的安全保障恐怕也是空话。
虽说美国大咧咧地说要放弃欧洲安全的主导权,可在欧洲的那些美国驻军会不会撤?美国对欧洲的各种武器装备的支持会不会撤?美国会不会放弃在北约的主导权?这些疑问不解决,欧洲怎么想都行,怎么做却受制于美国,能不能实现愿望也得看美国。由欧洲自己保障自己的安全实现的可能性有大?现实的问题是欧洲长期依赖美国装备武装,长期依靠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没有了美国装备,没有了美国的核保护伞?能实现自己保障自己安全的目标吗?
事实是欧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在安全上难以脱离美国,近十万的美国驻军,绝大部分美式装备的欧洲国家,若美国并不像喊的那样,真的撤出欧洲,欧洲的军事安全自立恐怕只是一张画饼。
也就是说,美国在军事上不全面撤出欧洲,欧洲安全的主导权要掌握在欧洲手上就是一种幻想。
不过,欧洲自立的最大难题是在经济上。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一直是、永远是不可能让一个国家长期成为世界霸主,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即使是当代美国也不行。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就看到了这一点,虽口号喊的震天响,什么美国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且不说这谁承认,作用完全是唬人的。奥巴马仅是战略转移到亚太,却没有抓住美国能否重振的关键是经济,因而也没有根本性的政策改变,也就没有改变美国开始下滑的趋势,注意,说得是趋势,而不是美国真的不行了。
特朗普也看到了这一点,要从根本政策上来改变,要制止美国下滑的趋势,要重振美国。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只是美国为重振雄风的第一步,重点实际上并不在这,甚至也不在欧洲是否能承担欧洲安全的主要责任,在哪呢?
在经济上。美国能否继续压住欧洲,争夺乌克兰的矿产说明了展现了这一重点。从欧洲角度讲,能否摆脱美国在经济上的束缚才是能否自立的关键。
客观看,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刮起了一股“改革”的风潮,但这股风潮本质上却是经济因素占着主导地位,没有经济发展的强大,美国是无法保证自己的霸主地位,也有人说是美元统治,保不住霸主地位,谈不上重振美国。
不过此风潮对世界各国、对欧洲各国究竟是福还是祸现在断言还为时尚早,但此风潮在欧洲掀起了新的巨大波澜是实实在在的,美国在欧洲开了几十年的“铺子”要有新气象了,是希望欧洲接管“铺子”还是希望欧洲继续当“店小二”,外人一时或许说不清,可美国清楚,铺子的所有收入除了开“店小二”的工资,或许还发些红包,一切还是要归“老板”所有。
很多人都以为美国提高关税是败着。应该注意的是,美国提高关税是针对所有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这既针对中国,也针对其作为盟友的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在发达国家身上薅羊毛收益肯定比在发展中国家身上薅羊毛收益更大。
对美国此时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再强调一下,核心在经济上。美国绝对不是想让欧洲崛起,也绝不是希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它是希望重振美国经济,减轻美国负担,继续薅世界各国的羊毛,这包括欧洲,欧洲真的想自立还得看美国答应不答应。
欧洲明显不太习惯美国的变化,当“店小二”几十年了,一方面当奴仆久了,不太能直起腰,也不太容易直起腰,想要自己开店,短时间内还真的不行,对美国的依赖太久了。
不是世人对欧洲能否自立有很大的疑问,而欧洲的自立难度非常大。前面已说到,欧洲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各方面想要自立尚需时日。美国作为几十年的霸主,其影响、能力依然强大,欧洲能否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自立不是难以令世人相信,而是他们自己尚未树立起足够的信心,看这一次被美国抛到一边时的反映不是太迟钝,而是太软弱。在安理会上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投票欧洲主要国家不得不屈服就是明显的例子。
客观看,欧洲的自立能否实现还在其能否重塑世界对其的信任。看看现在的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径,明显不是在为乌克兰着想,不是在追求和平,不是在为结束俄乌冲突做努力,他们支持乌克兰继续打下不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担心在美国和俄罗斯主导的俄乌冲突结束,欧洲无法分到一杯羹,毕竟他们认为自己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由此也暴露出西方世界的丑恶,他们煽动战争的罪行也可称为代价?
欧洲追随美国拜登政府挑起俄乌冲突,不要以为他们仅仅是为政治上压制、打击俄罗斯,原本他们是指望压垮俄罗斯从经济上获得实际利益。不成想美国换马后,政策变了,欧洲在支持乌克兰的道路上跑得太快,惯性使其停不下来,他们像非洲鬣狗那样,觉得肉眼看到手了却要被狮子抢走,不甘心啊。他们从俄乌冲突起时,就自己毁掉了世界对西方世界的崇拜和信任,自已毁掉了自己几百年来树立起的价值观,世人给欧洲的评价应该是无耻之尤。
如今他们不是想着如何修补失去的信任、亡羊补牢,而是公开露出要在俄乌冲突中获取实际利益的企图,让人终于明白了俄乌冲突欧洲为什么甘当拜登政府的马前卒,不惜受损也要不管不顾地向前冲。
道义上站不住,能力上站不住,舆论上站不住,这样的欧洲能自立吗?闹哄哄一阵子过后,恐怕还得做“店小二”吧。
当然,我们倒是希望世界多出一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