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3月份净买入日本长期国债价值2345亿日元(约合188.4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在2005年1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月增持日本长期国债。日本财务省表示,日本东部大地震造成国家严重损失,需要募集大笔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预计至2011年底,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将提升至约1002万亿日元。
中国此次大规模增持日本国债,被国内部分专家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中国不仅需要增持日本国债,面对美国的出口战略与消费萎缩,中国不得不大规模持有其他资产,以“消化”现在拥有的3044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尽管日本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但买日本国债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
我们不禁要问,由于购买美国国债不安全,那么购买日本国债就安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也许“操盘”购买日本国债的国内政府官员没有意识到,目前,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之高世所罕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对GDP的比率在2007年已达188%,2014年将至少达到246%,而即使以财政赤字“闻名于世”的美国,这一比例也不过100%左右。
2010年底,标准普尔已经将日本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如果占GDP9.7%的财政赤字得不到控制和削减,日本将面临着主权信用再次被下调的风险。今年4月,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指出,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为201%,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60%的两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大规模购买或增持日本国债,至少存在两大风险:
一是日本国债泡沫破灭的风险。为刺激经济,日本政府近年来超量发债,以致债台高筑。国际社会纷纷猜测日本将步欧洲后尘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更有甚者预测日本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险。显然,宛如火药桶的日本国债泡沫一旦爆炸,如果中国超量持有所承担的代价将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税收不足以偿债的风险。日本政府如果能够通过财政收入的增长增强偿债能力无疑是最好结果,不过,这一可能性非常小。由于日本2011年预计产生的税收收入少于增发国债额度,且是有史以来借债第一次超过税收,显然,指望日本依靠财税收入偿还短期国债已经没有希望。2011年以后,日本只能以发新债抵偿旧债。
尤其是,“3·11”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和愈演愈烈的核泄漏事故已重创了日本经济,特别是打击了具全球优势的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时代,技术进步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在全球产业链中,哪怕出现部分、短期的“日本灰点”,都将引起无法想象的快速“补缺”、甚至“创新填空”,日本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面临被替换风险。而以此为基础的、包括贸易和投资收益的日本“经常收支顺差”不可避免地也将面临减额风险。
即使过去日本国债相对安全,但现在,“日本国债的安全神话”遭到普遍质疑。说得严重点,日本国债已是一种危险的投资品,它不亚于一个随时被引爆的“火药桶”。况且,日元资产的流动性现在远远低于美元、欧元,一旦日本国债持有者被套很难抛售套现,国外的机构不愿意去买日本国债,就怕关键时候中国找不到愿意接盘的,通通砸在自己手里。
但不幸的是,在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及海啸后,政府相关管理机构似乎忽视了其中的风险,也许是出于“人道主义”原因,仍大规模地增持日本国债。为此,国内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面对中国增持日本长期国债规模达6年以来最高,我只想无奈地说一声:‘中国不应该跳入火坑’。”
这句话也许道出以许多中国人的心声。然而,让我们搞不懂的是,既然日本国债有如此多的风险,为何在一些政府官员眼中却成了香馍馍,并下重手进行购买或增持。如果中国购买日本国债仅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让国人指手画脚,那就太不值得了。虽然外汇储备是中国人制造的商品卖给外国人赚来的,但为何不用来提高国民待遇,促进国民消费,却大量购买它国国债,供给外国人消费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