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55eab0100pufd.html
董狐拜读之后顿觉如醍醐灌顶,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此处省略800字]。董狐不才,也不能不交一份读书心得,供诸位史学方家批评指正。
194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任彭真为书记。当时东北正处在苏联红军管制下。面对牵涉美苏、美蒋、苏蒋、苏我、国共两党关系等复杂局面,彭真做了大量工作。但谁知,不到一年,彭真的书记职位就被林彪取代。
董狐评论:田酉如先生不愧“御笔”!开篇就犯了“御笔”们常犯的错误――“偷梁换柱”。堂堂中共东北中央局书记不是谁想“取代”就能“取代”的,彭真的东北局书记职位是1946年6月16日被中共中央免去的。
另外、彭真的书记职务也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不称职的官员被免职也没什么好大呼小叫的吧?
林彪对彭真想取而代之
秀水河子战斗后,林彪(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于1946年2月27日回到抚顺与彭真会合。3月6日至8日,彭真在抚顺主持召开东北局和东总干部会议。
会上,林彪在发言中除就时局和作战等问题提出意见外,出乎与会者的意料,对东北局的工作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认为东北局“没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东北局没有战争观念”,“发动群众不敢放手,有右的倾向”。其他与会者没有附和林彪的批评意见。8日会议结束时,因为没有人支持他的意见,林彪又发言作了自我批评。
董狐评论:田酉如先生既然提到了“抚顺会议”,却对会议主题:“和战问题”、“作战方针”“城乡关系”“建军问题”避而不谈,仅用“林彪在发言中除就时局和作战等问题提出意见外”一笔带过了。
林彪在此次会议上作了报告,提出:“丢掉和平幻想,应做长期斗争准备”;在战术上提倡“村落战、夜间战、平原战”“不是守城和攻城,主要是野战”; 提出“到远离大城市和铁路线的广大农村去建立根据地”,林彪指出“凡愈靠近城市与铁路的地方,人心愈浮动,群众愈难争取;而这一带亦往往首先失掉,使群众工作的建设白费力气。距城市与铁路线愈远的地方,人心愈巩固,群众工作愈易发动,且敌来的可能少,故愈易成为巩固的后方。”在建军问题上,林彪坚决反对东北局采取“委任制”不区分成份,大量收编伪军的做法。
田酉如先生所说的“没有人支持他的意见”是不符合事实的,在《中共东北局抚顺会议记录》(1946年3月)上,明明记载:
“肖劲光表示同意林彪报告的基本思想,即‘和平需要战争’”;萧华在讲话中指出“(和平)思想对我创造根据地是有害的”“关于战争指导问题,今天主要是运动战,辅以游击战”;何长工讲“培养拳头问题,军区唯有主力(拳头)才能打的住敌人,对主力要经常保持满员”;唐凯发言“无论北[地]方干部和部队干部,在思想上都没有长期的想法,各部门也同样表现了没有战争观念。”;陈正人也表示“我们今天的战术主要是运动战”“破坏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
远在北满的陈云、高岗、张闻天等未到会,但在会议前,陈云代表北满分局致电东北局:“东北局是否已经下决心放弃大道,占领两厢?如已下了决心,就应当迅速把一部分主力部队分散到农村进行剿匪和土改。”可见陈云、高岗、张闻天同样对东北局彭真提出了质疑,也反映出彭真等对执行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犹豫不决,仍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农村根据地”上。
当时在平壤养病,同样未参加会议的罗荣桓也写信指出“东北战争要做长时间准备,不要把和平估计太急”,“就是和平也需要有本钱”。这也显然是与林彪的“蒋介石的和平是一个大阴谋”观点一致,同时也批评了彭真的“和平幻想”。
与彭真观点相近的吕正操则说“中央有个指示,东北的局面是和平,但必须经过战争”“但东北局的指示究竟以和平为主或以战争为主,我是一个疑问”。
可见,会议并非如田酉如先生所说的“没有人支持他(林彪)的意见”。
而在林彪的报告后不得不作自我批评的是彭真。彭真对到东北后几个阶段总结说:“我个人工作有些问题,提得不及时和被动,整个东北是个乱的阶段”,并且承认在城市与乡村问题“在初期我对大城市的认识,是和乡村关系太大[原文如此],那个死守辽阳的指示是错误的”。
林彪接着彭真的自我批评发言说:“我在发表意见时,提到东北局没有战争观念是不对的,而是时间长短问题,这个我说发动群众不敢放手,只是由于补充兵源上得到的印象,至于那个指示上的词语不妥的问题,彭真同志已经答复”。
这就是田酉如先生所说的“自我批评”,但不是林彪因为“没有人支持他的意见”才作的,而是在彭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说的。
3月13日,彭真、林彪率东北局和东总从抚顺移驻海龙县梅河镇。当晚,彭真和林彪听高岗(时任中共北满分局委员、北满军区司令员)汇报北满的工作。第二天,高岗到林彪处。林彪在延安时,与高岗就比较熟悉。话题很快转到对东北局和彭真个人的评头论足上。林彪对彭真的结论是“他是唱花脸的,不是掌舵的人”。原来,当时东北形势错综复杂,东北局、东总、东北民联总部主要领导绝大多数时间分散活动,林彪大部分时间在外指挥作战,彭真与他主要靠电报来交换意见。彭真对军事工作并不熟悉,因此多次向中共中央提出,希望林彪能回总部与他一起工作。中共中央支持彭真的意见,但林彪不愿与彭真合在一起,一是因为他在东北局中没有职务,中共中央迟迟没有任命他在东北局中的领导职务;二是他并不服气彭真的领导。
董狐评论:彭真等东北局领导在大城市忙于“和平建政(接收)”,而“在东北局中没有职务”的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大部分时间在外指挥作战”也能成为“不服气彭真的领导”的罪证么?
田酉如先生再次祭出“诛心大法”了。类似(心里)“不服气”之类的“心理偷窥”以及对林、高“暗室密谈”的偷听描述,更适合于野史演绎,不该是官立《彭传》这样的“史学大家”的做派。
高岗此前并不了解林彪对彭真的意见。此次谈话后,高岗摸清了林彪想取彭真而代之的想法,并表示赞同林彪意见。此后两人关系日甚紧密,林彪积极向中共中央推荐高岗做其副手。
董狐评论:高岗不同意彭真的“留恋大城市”可不是始于46年3月在梅河口见过林彪,而是高刚到东北时。高岗45年11月29日即与陈云、张闻天联名给中央和东北局发报(《对满洲工作的意见》),指出“我独霸满洲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应该“有计划地迅速地将武装力量及干部分散到广大乡村”“建立广大的巩固根据地”。
陈云、张闻天、高岗和黄克诚等多数领导人“赞同林彪意见”不假,但绝不是什么“摸清了林彪想取彭真而代之的想法”。更何况陈云、张闻天、高岗和黄克诚等多数领导人早在几个月前就向中央和东北局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时,“并不了解林彪对彭真的意见”。
4月27日,四平战役第一阶段结束,林彪致电毛泽东,提出将高岗抽出,来前方代理罗荣桓,毛泽东于5月1日致电林彪:“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来助你。”
董狐评论:罗荣桓一月份已去平壤治病,诊断出肾癌。而毛泽东于5月1日致电林彪“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正显示出中央对林彪的政治、军事意见的支持,也显示出了对彭真的不信任。
林彪的自行安排引起争议
林彪得此授权后,认为中共中央已经接受了他的意见。林彪在5月10日向东北局并中共中央提议高岗代理罗荣桓任第二政委,提议彭真及东北局的工作,“除一般的领导和各种政策的领导外,其次为财政经济工作”。这样,林彪完全否定了中共中央在1945年9月15日发出的“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接受其领导”的决定。
董狐评论:5月10日-这正是“四平保卫战”战事危急的时刻,林彪向东北局并中共中央提出第二政委代理人选的提议有何不妥?躲在后方长春大城市里的东北局高级领导人还不够多么?
田酉如先生为何不说中央授权林彪“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就是“否定”了“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的决定呢?
这不过是中央在战事孔急之时作的过渡措施,一个月后,中央不是对“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的东北局作出了调整么?可见,中央否定的只是彭真,而不是东北局的职能权限。
中共中央于5月12日致电东北局并林彪:“照林彪电以高岗代理罗荣桓为第二政委……此事如东北局同意,望速通知高岗。”对于林彪提出的东北局工作职责的意见,没有答复。
董狐评论:中央照准林彪的提议乃题中应有之义,理由如上。是田酉如先生辞穷了。
5月15日,林彪再次致电中共中央,提议高岗任东北局副书记。而并没有讲他自己在东北局的任职问题。实际上,他已摆出要当东北局书记的架势。因为毛泽东在5月1日的电报中,已授权林彪“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并明确让高岗“助你”。在林彪看来,高岗当了副书记,他自己当书记就理所应当了。但是,中共中央没有立即批准林彪的这一建议。
董狐评论:谁规定政治局委员高岗当了副书记,仅是中央委员的林彪就“理所当然”是书记啦?这恐怕是只有田作家才有的“理所当然”逻辑吧!
另外,田酉如先生也过于心急啦!一个月后中央不是就任命高岗为东北局副书记了么?
5月25日彭真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会议,林彪没有参加。会议经过讨论,于5月26日向中共中央建议:东北局与北满分局合并,西满分局保留。关于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领导人分工的意见是:林彪在前方,由罗荣桓统一领导后方军事,陈云分管财政经济,高岗分管剿匪与兵工建设……彭真兼管军政工作……对林彪在东北局的职务,没有提出具体意见,也没有完全采纳林彪5月10日的意见。
董狐评论:此时离彭真去职只剩20天,都快成过期奶粉了,能说明什么呢?
中央做出维护大局的决定
中共中央接到这份意见后,明显感到这与林彪4月以来提出的人事安排意见,特别是5月10日提出的领导分工意见不一致。为了弄清林彪、高岗和彭真、罗荣桓之间日渐显露的分歧意见,毛泽东在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研究后,决定派周恩来去哈尔滨了解情况。然而,周恩来正忙于在南京与马歇尔会谈,一直抽不出时间到哈尔滨。
为维护大局,6月16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干部重新分工的决定电报:“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董狐评论:这里不得不再次揭露田酉如先生的“偷换概念”手段了:
从林彪的“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到陈云、高岗、张闻天的《对满洲工作的意见》,再到罗荣桓从平壤写回的信件,都表明林彪、陈云、高岗、张闻天、黄克诚等众多领导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而在四平撤退后的范家屯会议,彭真主张“继续坚守长春”,要“象保卫马德里一样保卫长春”,而林彪和罗荣桓则一致认为“长春、吉林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主力部队现在已很疲劳,减员严重”,坚持“放弃长春、吉林等城,撤过松花江以北”。
东北局最终不得已接受林、罗的意见,由林彪在前线组织部队,东北局机关这才开始从长春撤往哈尔滨。
田先生偷换出的“林彪、高岗和彭真、罗荣桓之间日渐显露的分歧意见”概念也实在卑劣了吧!何不直言这是“林彪、高岗、罗荣桓和彭真之间日渐显露的分歧意见”呢?莫非将传主与“党内圣人”并列就能证明传主也是“圣人”了么?
田先生此时估计也实在找不出“东北局主要领导干部重新分工”,彭真黯然落幕的更好的托辞了。其实中央的《决定》里已经说得清楚:由于“东北形势严重”(已非大城市里“和平”开府建衙的美好时光了),“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谁具备在“形势严重”的危急局面下的“统一领导”能力,不是不言而喻了么?
此外,“为维护大局”--什么才是当时真正的“大局”?中央为何不维护东北局现任书记(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的“大局”呢?传主因不称职而灰溜溜落幕,别把中央糟蹋得跟个无奈的汉献帝似的好不好?
董狐综述:
其实,所谓“彭真东北局书记被林彪取代内幕”,只不过是在“和平接受”、“独霸东北”的美丽肥皂泡破灭后,中央作出的一项明智的抉择。
彭真下课两个多月后,东北局面就迅速得到扭转,两年半后东北全境率先获得解放的事实,这都证明了中央的英明和林彪、陈云、高岗等新东北局领导人精诚团结与艰辛努力的成果。
而《彭真同志主持东北局的头九个月》,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所幸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中只是一个瞬间。
所以,毛泽东在东北解放后的1949年3月1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彭真的错误,舍不得大城市,那是不对的” “中央指示后,没有坚持,但工作不能了,要调动。”但毛泽东也说“不要说路线错误,因为时间不长。”
中央和毛泽东可从来没有说什么“彭真东北局书记被林彪取代内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高度赞扬了林彪和陈云、高岗、张闻天说:
“东北局[调整后的]领导下的工作很有成绩。吃了苦,走了路,东北全部到手,很庆幸。七大以后,全党全军,用脚走到东北,大约半年到七个月的时间,有偏差,我们开头也不了解。山海关、锦州守了两星期,消灭敌人在锦州与沈阳间,也是这么希望的。后来林彪说不行,无枪、无粮、无政权、无经费、无鞋[包括黄克诚言],老百姓正统观念。于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是陈(云)、高(岗)、洛(甫)的主张。中央接受了。指示他们执行了,集中起来,胜利了。”
附文:苏静和刘振华联名给江泽民的第二封辞职信(网摘)
关于四野战史,主要三个争论:让开大路,四平保卫战,七七决议
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苏静发言后,刘振华(北京军区政委)表示支持苏静的意见:应该把这三个重要问题写进去,苏静同志在总部工作,站得高,看得准。我当时是在南满旅团单位工作,从实际斗争中也体会到这三个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的认识,统一了思想,出现东北形势的大发展,并取得东北最后的全境胜利。
广州军区编写组负责人提出送审稿为什么不能全面完整反映七七决议的内容等。
彭真的两位秘书一言不发。气氛压抑。
会议中间休息,组长洪学智找刘振华谈话,指责刘振华为什么同意苏静的意见。刘振华说:我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符合当年敌我斗争的事实,他的发言是正确的。洪学智说: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没有这回事。刘振华说:您太健忘了,当时东北地区党政军民,县团以上的干部都知道,都欢迎这项指示,毛泽东选集也都表示出来了。洪学智又说:四平保卫战是毛主席指示的。刘振华说:死守城市不适应我军当时的条件,不是守不住撤退了吗?洪学智说:七七决议是解决军事问题。刘振华说:建党建政土改是军事问题吗?
刘振华把洪学智的责难顶了回去,两人不欢而散。
会议结束几天后,苏静接到《会议纪要》,说会议原则同意《第四野战军战史》送审稿,委托糜振玉、程建宁同志领导修改小组,根据领导小组和其他老同志的意见,分析推敲,吸取其合理意见,进行修改并报军委审批。
苏静给也兼副组长和办公室主任的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打电话询问,答会议结束时,组长总结结论时问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大家不说话,不就是没有意见了吗?
苏静和刘振华商量,感到这个问题重大,他们要既成事实!
1997年6月6日,苏静和刘振华联名签署呈军委主席江泽民的辞职信。信中写了会议争议的问题,批评组长洪学智压制不同意见,一意孤行,请军委指示。
石沉大海。
十天后,1997年6月16日,苏静和刘振华联名给江泽民写第二封信。
在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最后一次会议上,洪学智批评苏静和刘振华向军委告他,不尊重他的领导。刘振华表态:尊重中央军委的指示,对组长是尊重的。不同意见是客观存在,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历史,决不能歪曲革命历史。
苏静声明辞去领导小组副组长职务。刘振华仍副组长未退。
苏静 刘振华
1997年6月16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