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第5年,毛主席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下登上了故宫的城墙,他朝着故宫里面看着,罗瑞卿说:“主席,我陪你进去走走吧。”
毛主席笑着说:“我不进去了,就在这里看看就好了。”
毛主席对故宫是十分向往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进去参观过,此后还有几次来到故宫,他仍然没有进去过。
那么,毛主席在北京和故宫一步之遥,为什么一辈子都不愿意踏进故宫半步呢?
这一切还要从青年时期的他说起。
毛主席和北京的不解之缘
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将要度过自己短暂的“北漂”生活。
在湖南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就对北京充满了向往,那里不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高等学府,还有自己的偶像陈独秀先生。
当时,大多数的同学们都选择了出国留学,毛泽东请教了自己的导师杨昌济后,决定留在国内探索自己国家的问题。
杨昌济告诉毛泽东,国外的知识无非就是那么些,在国内同样可以探索问题。
实际上,杨昌济的话让毛泽东醍醐灌顶,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海外留学的名人,他自己如果也去留学,其实没有多大的作用,不如去北京见见世面。
1918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杨昌济正好被到北京大学任教,他让杨开慧带着毛泽东好好转转。
毛泽东从韶山一路走来,见证了无数的新鲜事物,但是来到北京,更是彻底打开了他的眼界,他和杨开慧走在鼓楼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的理想在内心燃烧着。
当时毛泽东与李维汉、罗章龙、罗学瓒等几个湖南老乡还没有地方住,就租了一个出租屋,几个大男人挤在一个炕上,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十分欢乐。
杨开慧带着毛泽东走到天安门前时,毛泽东就对面前的故宫感叹:“这里面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你说故宫这么大,以前的皇帝在这里面就不闷吗。”
杨开慧十分赞同毛泽东的想法,也为毛泽东感到义愤填膺,他说:“我们在北京租房子都这么简朴,甚至有的同学晚上睡大街,凭什么那个废帝就可以住这么大的地方呢。”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的时候,早就听萧子升说过,以前我们的皇帝是个三岁的孩子,三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居然可以当中国的皇帝。
此时毛泽东对古代封建王朝十分排斥,他坚持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但是他还是年轻,对中国的未来也十分迷茫。
不久,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担任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不料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这里的图书馆主任正是鼎鼎大名的李大钊,由于毛泽东每日每夜秉烛夜读,吸引了李大钊的注意,李大钊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个湖南青年。
在李大钊的关心下,毛泽东不仅可以旁听北大的课,还认识了陈独秀和胡适等知名教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夏天,毛泽东因为母亲病重离开了北大,等到他几个月后返回北大的时候,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毛泽东这次到北京住在了离故宫不远的福佑寺,但却没有进入故宫,他虽然对深深的红墙内院十分好奇,但是这对他没有丝毫的冲击力。
这一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已经在策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到上海面见陈独秀前,离开了北京。
但是当时年轻的他永远没有想到,等到他几十年后再次来到北京这座古城,中国早已经“换了人间”!
毛主席对周恩来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喽
1949年初,林彪和罗荣桓等率领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一举打到北平,兵临城下,只等毛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就可以武力解放北平。
消息传到西柏坡,毛主席紧急召见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专门讨论北平解放的事情。
毛主席认为,如果武力解放北平,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傅作义的几万大军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但有个最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北平城里到处是名胜古迹,如果被炮火摧残,恐怕要对历史负责啊。
“此次攻城,必须做出周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它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毛主席一边抽着烟,一边说着自己的顾虑,任弼时等人都同意毛主席的意见,解放北平只是时间问题,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北平的古建筑。
傅作义负隅顽抗,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天津解放后,傅作义知道自己已经是瓮中之鳖,再死守也没有一点好处。
最后在毛主席“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下,傅作义乖乖放下了武器,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在大军进入北平前,毛主席又专门开会讨论,一定要“保护紫禁城”,对此,毛主席还让人找来了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拿着北京的地图,进行专门的保护。
在这张地图上,北平城里的各个大学、古迹、基础生活设施都被一五一十地标记了出来,战士们只要拿着它进入北平,就一定不会出现乱子。
最后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叶剑英专门带人去故宫考察,并把故宫严格封闭,不允许外人进入,保护里面文物古迹。
最后经过几天几夜的劳动,叶剑英和战士们一共从故宫清理出来了25万方的垃圾,与此同时,还请来了很多专家,对故宫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工作。
去北京那天,毛主席在车上高兴地对周恩来说:“这次去北京,我们是进京赶考,一定要考一个好成绩。”
到了北京清华园火车站,毛主席刚下车就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年轻时候自己来北京的样子,甚至想起了自己的恩师李大钊和陈独秀。
中央领导人来了北平,也打算把北京作为首都,但是总得有办公的地方,有人提议过让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去故宫办公,但毛主席坚决表示不去。
来到北平后,毛主席一直住在香山双清别墅,但是周恩来很快就感受到,从香山到城内来回奔波,耽误工作效率,而且晚上回家也不安全。
所以开会的时候,周恩来建议来一次大搬家,让中央领导人直接搬在城里,有几个位置选择,一个是故宫,一个是中南海。
此前周恩来在寻找住处的时候,在中南海发现了一个叫菊香书屋的地方,位于勤政殿和颐年堂之间,很适合让毛主席居住,但毛主席坚决不同意。
中南海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西苑,是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主要有紫光阁、水云榭、瀛台、丰泽园和静谷等地方,也算是皇家内院。
为了让毛主席搬家,叶剑英苦口婆心,但毛主席就是坚决不同意,甚至生气地说:“我不搬,这个叶剑英真是固执。”
最后还是周恩来去劝说:“主席啊,你应该听听父母官的,而且大家也是为了你的安全啊,叶剑英同志坚持你住进中南海也是原则问题,我们现在住的地方连个围墙都没有呦。”
毛主席坚决不去,最后只能让朱老总出面,朱德笑着对毛主席说:“主席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啊。‘皮之不存,毛之安焉’,朱毛不能分嘛!”当时,朱老总已经搬进了中南海的含合堂。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毛主席最后还是搬在了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但这并不是毛主席的本意,周总理其实最理解毛主席。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不去中南海,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踏进故宫半步呢?这和一个人有巨大关系。
毛主席一辈子没有进过故宫
1954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决定要去故宫走走,这是他第一次提出想去故宫,为了不惊扰游客,他只叫上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的科长韩柄文。
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毛主席到了故宫后,和罗瑞卿一起登上故宫的城墙,然后拿出小马扎坐了下来。
毛主席一边吃着橘子,一边看着故宫里的风景,罗瑞卿说:“主席,一会我和你去里面走走吧。”毛主席摇了摇头,并没有答应。
罗瑞卿知道毛主席的意思,随后便说:“主席,我们故宫博物院新出土了一批文物,这会儿应该还在午门呢,您要不要去看看呢?”
毛主席得知不用进故宫里面,欣然答应,然后和罗瑞卿一起步行下来走到了午门,这里果然正在举行文物的展览会。
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在展览会上认真地查看了每一件文物,感慨万分,这些文物都是国家的宝藏。
这次来故宫之行,前前后后花费了3个小时,直到了天色渐晚,毛主席才离开了故宫。
作为一个对历史向来尊重的人,毛主席对古代的文物其实十分感兴趣,所以告别故宫城墙后,第二天他又来到了紫禁城。
罗瑞卿说:“上次那个午门的展览会还没有来得及看完,这次我们就先从午门开始吧。”
毛主席再一次走进了展览馆,在一幅幅珍贵的字画面前停了下来,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毛主席感叹说:“这就是历史啊。”
不一会,走到了“北京猿人”的展览柜台上,毛主席看着那些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一个劲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候,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主席,要不要陪您去故宫里面转一转?”
毛主席摆摆手,表白了自己不会进去故宫的决心:“进去干什么啊,我们只是来看展览的,看完了就走嘛。”
这一年,毛主席多次来到故宫外,但是都没有进去,只是在城墙上看了看故宫内部的景色,在天安门上,在故宫的城墙上,毛主席依然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在故宫的城墙上,他笑着说:“我们可以在这里拍一些照片啊,你们看这里的景色多好看呀!”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不踏入故宫半步呢?实际上,这是因为毛主席深深爱着他的人民,他不想因为自己进入了故宫就被人拿着与“封建礼教”扯上关系。
这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黄炎培。
黄炎培作为著名的学者,早在延安时期就和毛主席讨论过“周期率”的问题,甚至谈了好几天,每次都是十几个小时。
黄炎培认为,中国封建王朝之所以长达几千年,就是因为跳不出这个封建的周期,一家一人一国一团体。
大凡初期聚精会神,没有一人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后来见情况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总之最后慢慢就崩溃了。
听了黄炎培的话,毛主席十分有感触,1949年到了北平后,毛主席再一次把黄炎培请来,并认真地告诉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说:“主席,敢问您说的找到的新路是什么呢?”毛主席说:“还是我说过的,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黄炎培在《延安归来》一书中,他回忆过和毛主席的谈话,他说:“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这也是毛主席为什么要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原因,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跳不出失败的周期规律,正是因为和李自成一样。
再看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总是居住在深墙大院,从来不和老百姓交流,对外面发生的故事一无所知,不接触群众,就无法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他决心坚决不当李自成,坚决不走封建的老路,既然是人民的领袖,就要让人民来监督自己。
所以毛主席以身作则,他决定不走进故宫半步,也不会让自己和封建官僚主义扯上关系。
因为他爱自己的人民。
黄炎培的问题对于毛主席来说意义重大。
以身作则,依法治国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开始严抓两个问题,一个是扫黑,一个是反腐。
就北京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环境极其恶劣,黑道横行,到处是地方势力,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是反腐,反腐是毛主席下了重大决心抓了,自古以来,腐败可能还会影响一个朝代的衰败,尤其当官的不能腐败。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刘青山就成为了一个典型,作为省委书记,他贪污无数,虽然对革命有贡献,但毛主席绝对不允许这样的腐败存在。
而毛主席自己,从红军时期到延安,再到北京,虽然位高权重,但几十年他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平时在家里穿,毛主席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会见外宾的时候才会拿出自己仅有的一件看起来体面的衣服。
曾任毛主席卫士长的李银桥说:“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李银桥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袜子,毛主席曾说过,被人看到的地方,可以穿得好,看不到的地方无所谓。
所以毛主席的袜子也是打了补丁的,但是毛主席会见客人的时候,喜欢翘着腿,一翘腿就把袜子漏出来了,所以李银桥多次提醒毛主席,还委屈地说:“家丑不可外扬”,惹得毛主席哈哈大笑。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呢?
美国客人基辛格曾来过中国多次,在第一次拜访毛主席前,他一直认为新中国领袖的家里一定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
但当他真的来到中南海后震惊了。就连尼克松有感叹,这里不像是最高领导人的家,更像是个一般干部的家。
但谁又能想到,这就是从革命的艰苦岁月走过来的毛主席。
他的家人,足足牺牲了6位亲人,就连他最爱的儿子,也为了革命壮烈牺牲。
在年轻人面前他是长者,在年长者面前他是学生,在老百姓面前他是公仆,在人民面前他是儿子,用他自己的话说:
“中国四万万农民都是我们的亲戚,要你当哥,你就当哥;要你当弟,你就当弟!就是当儿子、当女婿也无妨!这不但不失面子,还会添上几分光彩!”
毛主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无人可与之比拟,他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无可辩驳地永垂史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