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6册注释的一个bug以及第15—16册大量珍贵文献对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巨大作用

铁穆臻 · 2024-08-31 · 来源: 毛著和毛时代史Maoism研究|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jpg

  笔者自2023年12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出版以来,就坚持仔细阅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在阅读过程中,笔者比以往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毛主席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仔细的学习了建国以来的党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出版,无疑是对打击历史虚无主义、清除泼在毛主席身上的脏水、澄清历史真相有着几乎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文稿》原文都是真实的历史资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稿》的注释之中,却有一处bug。这不能不说是《文稿》注释客观存在的重大遗憾。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6册第259页中,关于“林彪在七千人大会讲话”的注释,写的林彪讲话内容为:“事实证明,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是他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六册:《对林彪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稿的批语和修改》:注释“[2]”。)笔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这里没有完整引用林彪的讲话原文,结果在客观上改变了原文的真实含义,容易给读者造成错误印象。注释写的是不是林彪说的话?是。注释引用的是不是真实史料?是。但是,注释对史料展现的并不完整,省略了很多内容,以至于改变了史料的原本面貌。

2.jpg

  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刊印的林彪在七千人大会讲话原文中,林彪是这样讲的:“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依靠、更加相信党的领导,中央的领导,毛主席的领导,这样,我们才更容易克服困难。而且事实证明,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那么,弯路会少走得多,今天的困难会要小得多。”“我在中央的时间是不多的,同志们知道我的身体不好,了解的情况不很全面。但是,我感觉到,我们同志对待许多问题,实际上经常出现三种思想:一种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种是‘左’的思想,一种是右的思想。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是走了样。当然,右的思想也是有的,党内、党外都是有的。无论‘左’的、右的,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都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的东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毛主席思想。毛主席的优点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较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这同我们某些同志只有一股猛劲不同,也和我们某些同志处处不振作、没有什么大的打算不同。”(林彪:《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文稿注释中省略了林彪大量的讲话原文,这就容易给人造成林彪在神化毛主席的印象。但是实际上,林彪讲话原文之中,意思完全是另一回事。

  林彪的意思是:第一,按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弯路会少走得多、困难会小得多,并不是弯路不会走、困难不会有;第二,林彪讲的“总是正确的”,前提是在“经常出现”的情况下,而且是在“当时和事后都证明”的情况下,并不是少数的、不经常出现的情况下,更不是在当时和事后没有证明的情况下。确确实实,毛主席的功绩是主要的,在主要的、经常的情况下,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这并没有否认在不经常的、次要的情况下毛主席也有失误。所以林彪后边讲,毛主席总是“八九不离十”,而不是“一直等于十”。如果说林彪这里就在神化毛主席,显然是不客观的。

3.jpg

  1962年七千人大会,就是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林彪的发言,实际上还是有道理的。虽然林彪最终成为了叛徒,是不可原谅的,但是我们对任何人都要一分为二,不能片面的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根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公布的大量主席著作和文件内容来看,林彪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布大量真实资料以展现历史真相,这是《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在史学界几乎无与伦比的伟大意义。阅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第15册—16册,可以改变我们曾经很多刻板印象。

  (1)1960年到1961年,毛主席把工作重点又放在纠“左”,和很多地方干部向上级反映关系很大。例如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甘肃省委,都在主动向中央反映“一平二调”还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五册大量主席著作以及其中公开的参考文件,例如《转发湖北和福建省委两个文件的批语》、《中央转发安徽省委关于召开五级干部大会贯彻政策情况报告的批语》、《中央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和批语》……都是铁证。地方干部还是积极反映问题的,并没有历史虚无主义者们讲的那么不堪。

  (2)毛主席和很多地方干部逐渐重视起关于纠“左“的问题的时候,其他中央领导,例如周、刘、陈、邓、彭,却对反对平均主义、纠“左”重视程度不足。所以,毛主席在1961年3月13日写信批评他们。主席讲:“我看你们对于上述两个平均主义问题,至今还是不甚了了,不是吗?我说错了吗?省、地、县、社的第一书记大都也是如此,总之的此、是不甚了了,一知半解。其原因是忙于事务工作,不作亲身的典型调查,满足于在会议上听地、县两级的报告”(《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五册:《关于认真调查公社内部两个平均主义问题给刘少奇、周恩来等的信》)。主席这里对中央和地方干部都有批评了,但是如前文引用的史料所述,地方的反应确实更快一些。所以后来七千人大会的时候,毛主席说,主要责任在中央。邓小平同志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中也实事求是地承认:“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责任,中央首先负责,而在中央,首先应由做具体工作的中央书记处负主要责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六册:《对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稿的批语》:注释“[1]”。)

4.jpg

  (3)民主有理,集中有弊。是片面的“集中”阻挠了公社化的进程。正如毛主席所说:“在我们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第十六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片面的“集中”带来的是什么?是下边必须按着上边的意思大量调拨粮食。于是,就有了毛主席深恶痛绝的“五风”。真实的历史,是毛主席在地方干部的配合下,通过充分的民主、充分的发动群众、充分的让群众揭露现实,才最终实现了“退赔”、纠正了“一平二调”,稳定了公社。《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5—16册收入的大量资料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笔者将根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提供的大量珍贵史料,进一步论述上述观点,以展现毛主席的伟大、光荣、正确,呈现当时真实的历史。这篇文章,暂定题目为《民主有理,集中有弊:1960年—1961年真实的纠“左“历程》。文章可能出来的晚一些,请三老四少见谅。(详情请见毛著和毛时代史Maoism研究|微信公众号)

5.jpg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秦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问题出在哪里?(坏人钻了空子)
  2. 30亿!终于判死刑了!
  3. 为啥车陷入泥潭老百姓袖手旁观无人帮忙?
  4.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5. 牧之野|进退两难
  6. 钟华元:不能再货币犯病全民吃药了!
  7. 周期尾声,总是难熬
  8. 司马南|暗访青岛代孕基地,生命的售价不足百万
  9. 印度的困局,正逐步被放大
  10. 郑若麟:扭转西方似乎仍对中国占上风的局势,是一场决战
  1. 其实,我们都被媒体给骗了
  2.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原因是什么?
  3. 正经人谁还愿再戴金箍啊?
  4. 双石|邓小平同志在遵义会议前后任职的简单考证
  5. 只有从社会主义和宗派主义之间根本矛盾的角度才能看懂1970年庐山会议
  6.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问题出在哪里?(坏人钻了空子)
  7. 48年了,该还人民真相了!
  8. 兔死,狐悲?——评“春风般的王法官”的官悼文
  9. 俄乌战争令人担忧,全球局势严峻险恶!中国应如何应对?全方位深度分析!
  10. 两败俱伤
  1. 越南新书记为何高调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2. 崔永元怎么奴到这个程度了?!
  3. 总设计师的各种战略和策略
  4. 主张“免费医疗”的李玲教授有多“罪大恶极”?
  5. 又有国家被颜色革命了,中国有危险吗?九点看法!
  6. 关于“黑猫与白猫”论
  7. 人间恶魔
  8. 叶方青:吸取苏联教训,清除险恶的人,废弃错误的路
  9. 网友立功了,发现大内鬼!
  10. 剑云拨雾|女法官之死
  1. 伟大的父亲
  2. 其实,我们都被媒体给骗了
  3.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原因是什么?
  4. 1.7万人的国民党铁军,伤亡1.5万人才停战
  5. 明为:把农民转移到城镇,消费水平就提高了吗?
  6. 莫易|装聋作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