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政治挂了帅,什么都好办了。”
话说1958年9月8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张闻天、黄克诚、王炳南、乔冠华等人,听取王炳南关于前一段中美会谈情况的汇报,商谈关于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的方案。
9月9日,《人民日报》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目前形势,美国侵略者把绞索套在自己脖子上”为题,摘要发表了毛泽东的讲话内容。
后来,美国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果然于10月间被迫同意从中东撤军。
9月9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张闻天、黄克诚、王炳南、乔冠华等人,继续商谈关于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的方案。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把台湾海峡的斗争委托给周恩来等人处理。他还交代说,在王炳南返回华沙时,由新华社发一条消息,就说王炳南回国述职完毕。随后,毛泽东又向王炳南面授机宜。
据王炳南回忆说:“在返回华沙前,毛主席特意接见了我,指出了在会谈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他说:在同美国人的会谈中,你要多用一种劝说的方法,譬如说,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6亿中国人民为敌呢?你们现在的做法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他还说:在会谈中要多用脑子,谦虚谨慎,说话时不要对美国人使用像板门店谈判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
9月10日凌晨,毛泽东接到了胡志明9月8日的来信。胡志明在信中说:“鉴于台湾情况之紧张,美帝态度之顽固,请您告诉我们:(甲)可能不可能发生美华战争?(乙)我们越南应该有什么准备?”毛泽东随即复信给胡志明,他写道:
“9月8日来信收到,谢谢你。我认为:(甲)美国人怕打仗,就目前说,很少可能大打起来。(乙)贵国似可以照常工作。”
天就要亮了,毛泽东提笔为湘潭大学题写了校名,写了“东山学校”校名二纸,并写了一封回信,接着,又给毛宇居写了一个短信,还在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字样的信封上写上“湘乡县东山学校”、“毛泽东”两行字,把题字、书信装入信封,让秘书送给毛宇居。
原来毛宇居在几天前再次来到北京,下榻于和平宾馆。毛泽东派人把他接到家中叙谈,毛宇居说起湘潭县委决定创办湘潭大学,目前正在筹备之中。毛泽东关切地问:
“大学办在哪里?”
毛宇居回答说:
“办在杨家桥原湘江煤矿旧址。”
“那是一个山冲里。哪来的学生呢?”
“如今不同了,那里交通比较方便,学生都是从全县高中、初中里选送来的。教师主要是从县内中学抽调出来的优秀教师,还聘请了一部分工农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员,只是没有教授。”
毛泽东很是赞成这种办学方式,点点头,说道:
“教授也是可以培养锻炼的。”
毛泽东问起办学经费问题,毛宇居说:
“在全县财政经费内统筹解决,学生半工半读,还能自己解决一部分。”
毛泽东表示赞同。毛宇居见时机到了,马上说明了来意,他说:
“主席,你的翰墨写得好,家乡人民都很喜爱。我这次来,是受湘潭县委的委托,特意来请你为湘潭大学题写校牌的,请主席一定答应我这个要求。”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
“近年来许多人找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假如我给你们写了,那他们不会有意见?”
毛宇居赶紧说:
“这个问题好办,你写两张,一张由我带给湘潭大学,另一张给湘乡东山学校,我替你送去。这样两县人民不就都满意了吗?”
毛泽东笑着点点头,答应就这么办。可他的事情太多太忙,一直拖了几天,直到现在才写好了。他派秘书到和平宾馆,将信件送给毛宇居。毛宇居打开一看,见里面不但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湘潭大学”、“东山学校”校名,还有写给东山学校和他的二纸便信。只见毛泽东在给东山学校的信中写道:
东山学校各同志:
你们的大字报早已收到,甚谢。现遵嘱写了校名二纸,请选用,未知适当否?
毛泽东 1958年9月10日
毛泽东在给他的信上写着:
禹居兄:
遵嘱写了湘潭大学校名二纸,请转致选用为盼!另致东山学校一纸,亦请转致。
毛泽东1958年9月10日
秘书见毛宇居非常高兴地收好了便函,便告辞说:
“主席还交代说,请您老转嘱有关人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9月10日上午8时,毛泽东偕同江青来到北京飞机场,他对张治中说:
“第一站去武汉,看出铁去!”
尔后他们分别登上两架飞机,缓缓升上天空。
原来,武汉方面根据毛泽东“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指示,建在武汉青山的第二钢都——武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计划在1958年国庆节后出铁。这个消息一公布,英国的《泰晤士报》就撰文说,中国是吹牛皮说大话,根本实现不了。
9月10日11时40分,毛泽东一行人飞抵武汉。张治中一下飞机就问毛泽东:
“您昨晚恐怕又没睡觉吧?”
毛泽东说:
“昨晚开了5个会,今天清晨又接见新疆参观团,没有睡。”
张治中说:
“那您好好地先睡一觉吧。”
毛泽东抬头看了看阳光明媚的天空,说:
“不,天气热,我们马上到长江去。”
毛泽东说着就去登车,张治中、曾希圣、王任重、江青等人同车随行。来到船上,毛泽东与准备陪他游泳的武汉体委游泳指导赵锦清、北京体院学员陈嫣屏和四川自贡二中体育教师陈廷杰谈了话。他提出了一个让众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他说:
“全国的江河这样多,能不能都利用起来游泳呢?全国6亿人口,能不能有3亿人口都来游泳呢?”
毛泽东看着3个非常惊讶的运动员,又说:
“我看是可以的,完全可以。在江河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气!要走出游泳池。”
在谈话中,他了解到有些体育工不安心工作,就问赵锦清说:
“你终身做这个工作高兴吗?”
赵锦清回答说:
“高兴,我愿意终身做这个工作。”
“你们知道吴传玉吗?”这3个运动员当然知道吴传玉,因为吴传玉是100米仰泳世界记录创造者,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得过奖,在为吴传玉授奖的仪式上,第一次升起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泽东又问:
“现在是否有人赶上了他?”
“没有。”
毛泽东屈指算着:
“55年,56年,57年,58年,3年多了,怎么还没有赶上他呢?”
运动员们说:
“我们一定能赶过吴传玉。”
毛泽东问了几人的学历,说:
“你们是学出来的,可是要好好工作啊。你们是年轻人啊,时间是你们的。”
运动员们激动地表示:
“我们要向毛主席学习,一定要努力工作,把青春献给党,献给党的体育事业。”
毛泽东笑着说:
“还要向群众学习啊。”
说罢,他和江青、张治中、曾希圣、王任重一共5个人,在船上吃了很简单的中午饭:一碟炒青菜,一碟肉片黄瓜,一碟炒小鸡,一碗冬瓜汤。饭后,毛泽东忙着要下江游泳,他笑着问张治中和曾希圣:
“你们可下水?”
张治中、曾希圣二人抱歉地说:
“不能奉陪了。”
“好吧,”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幽默了一把:“你们都当‘观潮派’吧!”
这天下午,毛泽东听取了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关于全省钢铁生产情况的汇报。汇报结束后,王任重又说,为了活跃一下主席和大家的文化生活,今天晚上搞一个舞会。毛泽东转对张治中等人说:
“好,今晚大家都跳舞去。”
张治中说:
“我不会。”
毛泽东笑了笑,开玩笑说:
“看来你的文化程度很低,连舞都不会跳!”
是日晚,张治中在舞厅里坐在一旁看众人跳舞。江青见他不下场,就主动上前邀请他跳一曲。张治中感觉盛情难却,只好上场了。一曲终了,毛泽东微笑着对他说:
“你也下海了,可见你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了。”
张治中也笑着说:
“我跳舞是三不管:不管音乐,不管舞伴,不管步子。”
9月12日上午,毛泽东接见了在武汉军区参加党代表大会的党代表们以后,乘车到大操场和大家照相。张治中对同车的曾希圣说:
“这是党代表大会,我不是党员,不必参加了吧?”
曾希圣说:
“我也不准备参加。”
说话间,车队来到了大操场。毛泽东下了车,站在那里等候众人。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叶子龙跑到依然站在车前等候的张治中、曾希圣面前,说:
“主席等你们一起照相呢。”
张治中、曾希圣赶快走到毛泽东面前,张治中说:
“我不要照了吧?”
毛泽东说:
“为什么?1956年‘八大’时,我们不是邀请了许多党外朋友参加照相了吗?”
张治中一想,觉得也对,他当时不但参加了,照相了,而且还作了书面发言。这时,陈再道也补上了一句:
“你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呀!”
张治中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毛泽东离开大操场,再次来到长江边上,面江而立,准备下水游泳。张治中将余湛邦介绍给他说:
“这是我的秘书余湛邦同志。”
毛泽东“噢”了一声,向余湛邦伸出了手。余湛邦赶紧上前,双手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显得紧张而拘谨。他怕毛泽东在轮船的机器轰鸣中听不清他的名字,就补充说:
“我叫余湛邦,是湛江的湛,联邦的邦。”
毛泽东问道:
“是干勾于吗?”
余湛邦心里暗暗责备自己,多疏忽,怎么只提名不道姓呢?就赶紧说:
“是人禾余。”
毛泽东看着余湛邦紧张的样子,故意温和而幽默地说:
“yu姓很多,有干勾于,有人禾余,有人则俞,有口人则喻,有虞姬的虞。”
他用手指指江水,又说道:
“还有水里的鱼。其鱼甚多咧!”
9月12日下午,毛泽东来到武汉大学,接见了集聚在大操场上的4个高等学校13000余名大学生和教职工。此后,毛泽东在和学校领导人的谈话中说:
“青年人,就是要有志气。”“学生自觉地要求实行半工半读,这是好事情,是学校大办工厂的必然趋势。对这种要求可以批准,并应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多方面的集中群众的智慧。”
傍晚7点20分,毛泽东在湖北第一书记王任重、武汉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刘仰峤陪同下,来到珞珈山北麓武汉大学物理系创办的工厂区。在炼焦厂,副厂长盛蓉生代表炼焦厂的同学们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看着正在炼焦的烘炉问道:
“你这个工厂有多少人?”
盛蓉生回答说:
“三十几个人。”
“你们是一班干吗?”
“是分两班干。”
“那不是要停火吗?”
“不停火。”
“不停火?那一班不是要工作12小时吗?是不是要工作12小时呢?”
盛蓉生回答说:
“现在还没有正式生产,正式生产以后是要做些调整的。”
毛泽东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说:
“你们要有节奏地生产,要劳动好,学习好,也要休息好呵!。”
他来到锅炉厂,看到照明条件不好,光线很暗,工人们都在砸石子,便关切地说:
“为什么灯光这样暗呢?可不要砸着手啊!”
毛泽东在走向学校卡普隆厂的路上,化学系党支部书记罗鸿运汇报了系里办厂的情况。他问道:
“你们办这么多工厂,你是内行还是外行?”
罗鸿运说:
“我是外行。”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
“外行要变成内行了!”
罗鸿运马上说:
“我一定要变成内行!”
毛泽东来到电池厂,徐茜利代表电池厂的同学向他问好。徐茜利汇报说:
“我们这个电池厂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全体同学大胆设想,大胆革新,利用废物造出了土机器,许多部件是用木头代替钢铁,产品质量却完全合乎国内的先进水平。”
毛泽东高兴地笑着说:
“好!完全合规格,合乎国内先进水平。”
毛泽东来到硫酸厂,看到厂长方优龄一身工人打扮的样子,笑着说:
“你像个工人样子了。”
在硅胶厂,厂长谢能咏操着一口湘潭话向毛泽东报告说:
“这个厂房,是我们同学们自己动手盖的,没用一个工人。”
毛泽东问她:
“你是几年级学生,工厂有多少人?”
谢能咏说:
“我是2年级的,这个工厂一共有26个人。”
毛泽东看着眼前这个个子不高年纪不大的湘潭姑娘,觉得十分有趣,问道:
“26个人,你能么管得了?”
谢能咏说:
“全凭同学们一起干。”
“对!对!一起干。”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王任重看看时间不早了,就建议说,主席应该吃饭了。毛泽东坚持要去看物理系的炼矽钢片厂。一直到7点45分,毛泽东才在大学生们的欢呼声中,离开了珞珈山。
这天晚上,王任重邀请毛泽东、江青、张治中、曾希圣、陈再道和3名女游泳运动员到著名的豆皮店“老通城”吃饭。毛泽东到了老通城,对王任重等人戏言道:
“你们可不要告诉人说到‘老通城’来吃豆皮,不然别的馆子会贴我的大字报,说我偏心了!”
他还说:
“湖南湘潭东山中学给我寄来一叠子大字报。原来他们曾写信来请我为他们学校题名,我向来对请我题字是能拖就拖的;但是另外一个韶山中学要求我题字我很快就题了,因为韶山中学派人到北京来‘坐索’,我没法拖。于是东山中学的大字报就给我提出批评:为什么韶山中学要求题字就题了,东山中学要求就不题?这是偏心。这时刚好湘潭大学也派人到北京来请我题名。我就连东山中学一起写了交他们带回去。并且附给东山中学一封信,表示接受他们的批评。”
毛泽东这是第2次来“老通城”,他一进门,服务员、厨师、干部都拥上来打招呼。毛泽东是个好记性的人,他和已经熟悉的饭店人员一一亲切握手,还说:
“又来麻烦你们了。”
毛泽东坐下后,服务员送上毛巾,毛泽东非常客气地说:
“谢谢。”
这一餐饭菜,除了豆皮,另有4个菜,1个汤,服务员还端来了馒头。毛泽东一看馒头上来了,又说了一个陕北的笑话,他说:
“一位著名法学家是南方人,吃惯了大米。他后来到陕北来工作,也入了党。陕北不产大米,我们让他吃小米和馒头,他很不高兴地说:‘我进了党,连饭都没得吃了!’”
毛泽东说得绘声绘色,逗得大家笑了起来。由于天气太热,大家出汗很多,服务员送上的毛巾需要在顾客用后再洗上一次,再用再洗。毛泽东似乎不习惯这种服务,一个老师傅想为他换毛巾,被他拦住了。如此数次,毛泽东都一一谢绝。
大家都快吃完了,桌子上还剩有一些菜。已经放下筷子的毛泽东又举起筷子,要同桌的人把饭菜都打扫干净。他用筷子指着墙上“炮打保守,火烧浪费”的标语说:
“你们不吃完,就要火烧浪费。”
饭后,毛泽东在前厅和全体服务人员合影留念。他在上车离去时,还频频向老通城的工作人员挥手,说:
“谢谢大家的服务。”
是日晚,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应邀来到毛泽东的住处,两个老朋友进行了交谈。他对李达说:
“你写的《社会学大纲》很好,我看了好几遍,我认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值得一读。我们年纪都大了,你比我还要大3岁。人老了思想不能老。你现在写的东西就不如过去写的有生气了,是不是因为年纪老了?你那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净是抄书本上老生常谈的东西,没什么创造性,缺少自己的新见解。”
此后,李达将毛泽东的这个意见一直记在心里,每逢写文章时,他总要征求旁人的意见,问火力是否不足?
9月13日,毛泽东读了周恩来关于福建前线的战况报告,致电周恩来、黄克诚:
周总理、黄克诚同志:
送来连日金门情况2件及我军命令1件,收到。除照你们命令规定路线执行以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24小时,特别是黑夜,特别是对料罗湾3海里以内,打零炮(每天二三百发),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似有大利,至少有中利小利。你们意见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打零炮。特别黑夜对料罗湾打,白天精确地校准炮位,黑夜如法炮制,似较有利。请征询前线研究,看可行否?
华沙谈判,三四天或者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们进行侦察。周彭张乔(冠华)诸位意见如何?顺祝旗开得胜!
毛泽东 9月13日于武昌
9月13日午饭后,毛泽东和张治中、江青在王任重陪同下,从东湖宾馆驱车来到长江边,登上船驶入江心。毛泽东在护卫人员的陪同下,顺着船舷的扶手下到水中,一口气游了十几公里。
下午2点,毛泽东在蒋家墩码头回到轮船甲板上更衣,同张治中、王任重、江青等人上岸。武钢的李一清、韩宁夫等人早在码头等候。众人上了车,向武钢厂区驶去。
今天是武汉钢铁公司第一号高炉正式投入生产。这个日产生铁2000吨的高炉的投产,将会给1958年的全民炼钢运动带来极大的鼓舞。
这天下午,艳阳当空,提前竣工的武钢1号高炉直插晴空,炉前贴着巨幅标语,3000多名群众和武钢工人聚集在高炉右侧,等待高炉出铁,等待毛泽东的到来。
毛泽东在厂区一排低矮的简易活动房前下了车,李一清请毛泽东在经理办公室稍事休息。韩宁夫正要展开厂区总平面图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指着他问道:
“我们两年前见过一面,你叫什么?”
“主席,我叫韩宁夫。”
毛泽东笑着说:
“你取了一个苏联人的名字喽,又是‘宁’又是‘夫’嘛。”
他看着厂区平面图听韩宁夫汇报,听说1号高炉有70多米高,直径12米粗,日产生铁2000吨,他满意地说:
“你们的高炉不同一般,应该叫大大高炉。”
他又问:
“几时能够出铁呀?”
韩宁夫说3时左右出铁。他问:
“有没有把握?”
韩宁夫说:
“有99%的把握。但也可能有预计不到的1%。”
毛泽东高兴地说:
“好哇!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看,明天看不到,我后天再来。总而言之,我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
下午2点59分,毛泽东、张治中、江青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第二书记张平化、武钢钢铁公司总经理李一清等人的陪同下,乘车来到武钢1号高炉前。守候在那里的人们顿时欢呼起来,“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毛泽东在欢乐的人群簇拥中,攀上高炉平台,凭栏向群众招手致意。接着,他转向炉台中部,和等待在那里的14名为武钢建设立下功劳的先进模范人物一一握手。工人们高喊着:
“主席,您好!”“感谢您,主席!”
毛泽东也喊道:
“你好!你好!”
毛泽东来到炉工休息室的平台上,坐下来,了解高炉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情况,问道:
“各种设备是不是全是国内制造的?”
公司一位副经理答道:
“大部分设备是国内制造的,一些主要设备是苏联供给的。”
3点10分,1号高炉的炼铁工人打开出铁的眼,快要出铁了。毛泽东忙站起来看出铁。他问道:
“出铁需要多长时间?”
旁边的人尚未答话,只见炉前红光冲天,铁水奔流而出。炉台上下顿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毛泽东居高临下,向炉台上的工人鼓掌致意。他高兴地说:
“到前边去看看吧。”
毛泽东在炉前询问了一些出铁的情况。他又来到高炉操作室,接见了苏联专家。苏联专家组长巴杜洛夫向毛泽东道贺,他说:
“这么大的高炉,武钢要建4座。目前,苏联也只有3座,美国1座。这是你们的巨大胜利!”
毛泽东说:
“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王任重建议说:
“主席,是不是去看看炼焦炉?”
毛泽东说:
“去看看吧。”
3点40分,毛泽东离开了1号高炉,乘车来到炼焦厂。他向党委书记、厂长询问了生产情况。看了第一炉出焦后,他说:
“再看一炉。”
他还询问了煤气处理的情况,就回收废气制造化肥问题指示说:
“硫胺应该多生产一些。”
下午4点钟,毛泽东看完第二炉出焦后,在炼焦工人的欢呼声中,离开了武钢工地。武汉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李一清向毛泽东汇报了工作后,毛泽东说:
“像武钢这样大的企业,可以逐步地办成为综合性的联合企业,除生产多种钢铁产品外,还要办点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建筑工业等。这样的大型企业,除工业外,农、商、学、兵都要有。”
接下来,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一山要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见时间已经不早了,天气又很闷热,就对林一山说:
“你谈的是长江的事,我们到长江去谈吧。”
一众人等马上转移到船上,毛泽东让林一山谈谈长江的泥沙问题,也就是未来的三峡工程的寿命问题。林一山说:
“长江的含沙量远比黄河的少,相对量少。但由于长江全年来水量比黄河大20倍,所以泥沙的绝对量还很大。根据计算,三峡入库泥沙,每年约5万吨。三峡水库寿命可以用400年,至少也可以用200年。这是假定三峡以上不修其它水库的话。”
毛泽东说:
“这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只200年太可惜了。”
谈完了工作,毛泽东就下水游泳。
9月14日,毛泽东视察了武汉第一纱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
按照事先的安排,毛泽东视察了湖北就要去安徽,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需要先回合肥进行准备工作。张治中是安徽人,自然对家乡多一份偏爱,这次能陪毛泽东回到家乡安徽,当然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他找到曾希圣说:
“毛主席是第一次到安徽,怎么能使广大群众一睹毛主席的风采?这可是安徽人民多年来所渴望的机会。我们能不能事先把群众组织好,站在大道两边,请毛主席坐在敞篷车上,就可以使群众都能看到他。”
曾希圣当然也愿意这么做,可他知道毛泽东外出,一向喜欢轻车简从,更不喜欢夹道迎送之类的安排,就说:
“主席恐怕不会答应吧?主席无论到什么地方,像我们这些负责人都不让迎接。当然,毛主席这次到安徽,对全省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能够这样做更好。”
张治中说:
“让我去和主席讲,试试看嘛。”
曾希圣说:
“好吧,听你的回音。主席能答应最好。”
在吃晚饭的时候,张治中便把这件事提了出来,他对毛泽东说:
“主席10年来才第一次到安徽去,安徽人民一定非常渴望能够见到你,你到合肥时,让人民站在道路两旁一睹风采吧?你不反对吧?”
毛泽东没有马上表态,他夹起一点菜,慢慢地放进嘴里咀嚼着。负责保安的罗瑞卿听张治中这么一说,不免吃了一惊,忍不住问道:
“你说要夹道欢迎?”
毛泽东每次外出,每每陷入群众的包围之中,难以脱身,这时候是他们保卫人员最紧张最担心的时刻。况且人一多,秩序难免混乱,也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毛泽东觉得罗瑞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他还是接受了张治中的建议,他说:
“我已经受到你们许多批评了,说我没到安徽去。安徽省委同志们也是多次这样说。这次你们怎么办我都不管了。”
张治中闻言,可真是喜出望外,吃过饭就告诉曾希圣说:
“毛主席批准了!”
曾希圣要先回合肥了,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合肥群众欢迎毛泽东后,必然会有许多人跟随到毛泽东的住处,他们会在毛泽东的住处附近等候他出来,不断地欢呼和喧嚷,会影响毛泽东的工作和休息,保安工作也不好做。于是,他就去找张治中商量,能不能在毛泽东进合肥时,仍然采取保密的办法,而在毛泽东离开合肥时,搞一个夹道欢送。张治中说,这个办法好,就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是日晚,武汉市11位妇女代表早早来到了省委会议室里,等候毛泽东接见。毛泽东来了,他面带微笑注视着在场的人,伸出手和站在最前面的劳动模范朱玫握手。后边的詹淑权握着毛泽东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周春枝也赶紧凑近毛泽东身边。萧慧纳介绍说:
“她就是我们在‘八大’介绍过的五好积极分子。”
毛泽东和周春枝、杨菊玲等代表们握了手,招呼大家坐在会议室正中的大桌子旁。他问穿着一身白制服的丘益英说:
“你是做什么的?”
丘益英站起身,举手向毛泽东敬了一个礼,说:
“我是人民警察。”
“你的工作有困难吗?”
“没有什么困难。”
毛泽东微笑着称赞说:
“也不容易啰!”
他看了大桌子上摆着的武汉妇女们制造的化学标本,有硫酸亚铁、硝酸、硫酸、硫酸钠、氯化铵等。他拿着一块焦炭看了看。这块优质焦炭就是站在他身边的喻望香亲手炼出来的。喻望香和20多个妇女苦战了两个多月,已经炼出了200多吨焦炭了。毛泽东望望喻望香,说:
“妇女也能炼焦了,这是怎么炼出来的?”
喻望香说,她们是用土法炼的。接着她将用什么方法,有几个人工作,需要几天炼成,一一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9月15日,毛泽东从武汉动身,经鄂城前往武钢大冶炼铁矿区、大冶钢厂视察。
上午10时,毛泽东在王任重、张平化和黄石市委第一书记杨锐陪同下,来到大冶铁山的尖山矿区,在铁山党委书记张品、矿长陈明江引领下,朝矿区走去。毛泽东问:
“整个大冶铁山矿石蕴藏量是多少?”
陈明江回答说:
“是1亿1千万吨。”
“多不多?少不少?”
张平化插话说:
“这个1亿1千万吨是近期勘探报告材料,有些情况还没查明。”
王任重递给毛泽东一块矿石,毛泽东翻来覆去地看着,又掂了掂,问:
“矿石含铁量怎样?除铁之外,还含什么成份?你们是不是光要铁?”
陈明江说:
“这里矿石的含铁量是50%—60%,矿石中除铁之外,还含有铜的成份。”
看了一段矿区,张品、陈明江请毛泽东等人来到休息室。陈明江汇报说:
“这里是露天采矿,剥离工程很大,基建费用也比地下开采要多得多。比如,地下开采,可以不修铁路,不搞电机车,也不用电铲。但地下开采没有露天开采量大。”
毛泽东问:
“花了多少钱?”
“基本建设原来计划的费用是1亿5千万元,经过工人们想点子,找窍门,千方百计实行节约,结果只花了1亿2千万元,省下了3千万元。”
“你们是包干?”
陈明江回答说是。毛泽东说:
“好!包干好。搞基本建设还是采用大包干的办法好,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陈明江说:
“早搞大包干,省的还要多,有1亿就够了。”
张平化说:
“窍门和潜力到处都是,关键是发动群众。这里的电机车设计能力是拖8个车皮,工人们打破迷信,大大发挥了机车牵引能力,前几天拖到13个,现在拖到14个。工人说完全可以拖16个,比设计能力提高200%。”
毛泽东走出休息室,循着弯曲的山道,登上大冶铁矿露天采场尖山180水平处,察看掌子面上穿孔机、电铲、电机车、汽车、风钻的作业情况。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喜悦,久久地望着工地上穿梭往来的繁忙景象。
吃过午饭,毛泽东乘车去大冶钢厂。他始终惦记着全民大炼钢铁的指标问题,在车上问杨锐:
“你看,今年1070万吨钢能不能完成?你们地方怎么样?”
杨锐表示有信心。他介绍说,大冶钢厂的职工干劲很大,这个厂去年还只能生产十几万吨,今年已经跃进到50万吨。毛泽东说:
“这很好,跃得很快。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干劲。”
下午1点多钟,毛泽东一行人来到大冶钢厂,这是毛泽东第2次来大冶钢厂。厂长江敏、炼钢部党总支书记丁振江、主任王全治,马上出迎。毛泽东来到新建的平炉炼钢厂,顺着一条窄小的楼梯,要爬上离地面有五六米高的平炉操作台。丁振江和王全治一前一后要扶毛泽东,被他谢绝了。毛泽东来到4号平炉前,问:
“这是什么炉子?”
江敏说:
“这是平炉,又叫马丁炉。”
“有多大?”
“90吨的。”
丁振江介绍说:
“这是3座新近建起来的平炉,都是最近投入生产的。”
毛泽东从炼钢老工人、平炉工段党支部书记张开先手中接过蓝色的炼钢镜,迎着炙热火光,走到炉前观察钢水。他看了一会儿,又看了3号平炉,再走到2号平炉前。2号炉前不久大放卫星,称每炉炼钢产量超过设计能力将近1倍。毛泽东拿起炼钢镜看了一会儿,问道:
“现在你们一炉可以出多少钢?”
丁振江说:
“现在可以出到150吨以上。”
毛泽东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可是他的兴致依然很好,下了2号平炉,又看了电炉、转炉车间。他称赞说:
“你们建设得很快,建设得好。”
毛泽东来到新建的轧钢厂,特别注意观察了国产轧机。他还仔细地询问了厂里整风反右的情况。他说:
“政治挂了帅,什么都好办了。”
下午2点多钟,毛泽东结束了对大冶钢厂车间生产的视察,在厂区却陷入了欢呼的人海。他由王任重陪同走在前面,张治中由张平化陪同走在后面。不一会儿,张治中、张平化被挤到远离了毛泽东的地方,毛泽东成了人潮的漩涡中心。张治中、张平化费了好大劲儿,才挤到毛泽东跟前,见毛泽东虽然汗流浃背,却依然是欢心从容。
尔后,毛泽东一行乘车到了黄石港特殊钢厂,同工人们见了面,谈了话。毛泽东沿途还看到了农业丰收的景象。接着,他们一行乘车来到黄石市委驻地,和市委机关的干部职工见面并合影留念。
下午3点多,毛泽东在沈家营码头刚登上“江峡”号轮船不久,天气突变,一霎时黑云笼罩,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江水白浪滔天。毛泽东看着咆哮的长江,兴奋不已。他说:
“你们会不会游泳?敢不敢在长江里游啊?”
3点42分,毛泽东更衣走下舷梯,第一个跃入巨浪之中。护游人员一见,不敢怠慢,一个个“噗嗵!噗嗵!”跳入水中。
一刻钟后,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打得人睁不开眼。轮船上的人十分担心毛泽东的安全。王任重扯着嗓子喊道:
“主席,雨太大了,是不是上船算了?”
毛泽东眯着眼笑道:
“雨大好嘛……”
他的话被雨声和涛声淹没了。他继续在风雨中搏击,又游了10分钟,已经到了上窑河段,才被大家力劝上船。
5点30分,毛泽东举起手,向黄石告别,乘船顺江东下。此次武汉之行,他与4万多名职工见了面,群众热情之高,生产场面之热烈,无不使他深受鼓舞。
是日晚,毛泽东一直工作到9月16日凌晨3点,方才休息。
欲知毛泽东在安徽省内的视察情形如何?且看下一章分解。
东方翁曰:毛泽东在向王炳南面授机宜的时候说:“在同美国人的会谈中,你要多用一种劝说的方法,譬如说,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6亿中国人民为敌呢?你们现在的做法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他还说:“在会谈中要多用脑子,谦虚谨慎,说话时不要对美国人使用像板门店谈判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这一同美国人会谈的方针,和本传前面所讲到的毛泽东提出的所有的那些对美事务的政策和策略,构成了一整套的、后人应该遵循的处理中美关系的行为准则。可有些人一反祖宗的成规,干了不少惧美亲美的事情,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到头来自食恶果的报应,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了!
电子版咨询微信: qunfeiyang2014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