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战局初见起色的同一天,河西“徐陈”高昂的热情却开始转低。
11月17日8时,“徐陈”致电中央,在一派乐观之下,游疑之意也开始浮显:
洛、毛、周、朱、张:
㈠现九军主力在古浪,一部红凉山,五军在大靖、土门,三十军在凉州附近,直指到大河驿。我们决以打通远方与争取在甘、凉、肃地区建立根据地之任务,主力须速西进,迅取甘州,九师、骑一师今晚出动向永昌进,八师移城,五军九军均于十八日晚移动,二十日我军均到凉州以西到永昌线上,尔后即速以(八十)九师、骑一师、五军出甘州,再以五军出肃州,九军、(八十)八师奠后,尽量控制永昌以东地区,相机击来敌。估计时间约十一月(二)十五日先头部队到甘州,十二月五日到肃州。
㈡以当时情况,是否我们控制肃州、甘州在手,由远方负责与我们打通,还是我们主力进行玉门、安西或到新疆才有办法。如打通远方为主要任务,我在现地区创造根据地不能不居次要地位。如遇特别情况时,是否我们将去打通远方,请速详示。
㈢、此方已派袁烈(立)夫十日内起程经新疆土西路到莫,如何出动,手续如何?
徐、陈[1]
“信心满满的包票”刚打了不过几天,“徐陈”却已开始对这个“包票”产生了疑问,提出了两个任务的“次序”问题,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解释只有一个:他们已经感到了来自屁股后头的压力——也就是日前“朱张”电中所称的“敌毛炳文第三十七军将于日后西渡完毕”,这路敌军将对西路军展开追击!这个“压力”未来之时,他们并无预见也并不在意(倒是彭德怀毛泽东等人有预见很在意);而“压力”一旦降临,他们马上就对此前“信心满满”的任务也产生了怀疑——哪怕这个任务是他们自己孜孜以求从中央那里争取来的……
赶紧跑到目的地,拿到装备再打回来,“建立根据地”的任务,不照样可以完成么?
这好像也是一合理的选择?——数十年后《历史的回顾》就是这样叙述的。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分析过了。
对“徐陈”的“任务次序”问题,“朱张”在当天致“徐陈”电中是这样指示的:“你们兵力应相当集结,速打通远方为要着[2]”,至于怎么打通,打到哪里算打通?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而中央在次日18时的回复则详细和具体得多——显然已对各种情况和相关要素作过询证和分析:
徐、陈:
甲、十七日电悉:我们已告远方。但恐准备不及,运输也来不及。如使东面地区为毛炳文过早占去,红军回旋地狭小不利,我们意见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加紧军事训练,恢复体力检查政治工作,教育每个指战员会做群众工作与人民发生良好关系,严整政治纪律,建立会计给养制度,使尔后和远方同志见面时焕然一新。
乙、以一部控制古浪险要,远拒毛炳文。
丙、肃州到安西有八天坏路,人烟稀少,安西亦荒僻,将来只能去一部,安西、哈密间是一千五百里沙漠地,绝无人房,货物要用汽车送,正办交涉中。
丁、袁立夫不要派去,无安全保障,邓发以公开名义西行还经过五个月,新疆没有护照不准入口。
洛、毛、周并告朱、张[3]
正如前面已分折过的那样,中央的这些道理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头巴脑。
而且,就在日前,毛泽东还曾设想了一个具体帮助西路军的办法,电请张学良令驻兰州的东北军于学忠部从兰州渡河西进,以在西路军与正渡河的敌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之间形成缓冲与屏障:“已要李毅派于军渡河西进,远方协助正进行中。[4]”
但这个办法是求人,成不成也在人而不在已。毕竟东北军不是红军,就是真挤进了西路军与敌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之间,在蒋介石严令和毛炳文部压迫之下会不会翻脸,也是说不准的事情——所以两天后中央又电示了有关“机宜”:“对于学忠、二马均须与谈判外交,并可说明在共同抗日条件下,共产党给以帮助。对毛炳文则不可谈到帮助事。[5]”
11月19日,“徐陈”两电中央及“朱张”,上午9时一电报喜,下午17时一电报忧。
上午9时电:“八十九师、骑师昨晚占永昌,少数马敌民团闻风逃走,群众全在家,热烈欢迎。……已令该部留少数固永昌外,其余明早向甘州进,约二十二日晚可抵甘城。……我们今到四十里铺,二十一日早可到永昌再向甘州进,决用力巩固丰乐堡、永昌地区,以甘州为重点,争取休补与执行党与军委所给予的任务”,“连日与凉州马步青办外交初有头绪。土门缴获人、枪除自愿一百六十者外,余均欢送回凉,马及部下甚感,陈述对蒋态度,暗示我们速进占甘、肃、安西。”[6]
下午17时电:“敌集中主力猛攻古浪。九军血战终日,阻击溃敌。敌伤亡约千余。伯稚牺牲,秀铎□□带重伤,子弹消耗极大。九军收到古浪东北之定宁寨。已令其今夜续开凉州东及北地区双城堡一带向永昌转移”,“甘州有马敌一团及民团,城高坚,壕宽深,不易袭及。马敌虽受重创,但仍能集新锐之兵与我拼死战,我方过河后人弹消耗极大,未得补充。九军渡河至今伤亡二千四百左右,干部伤亡极大,更难提起”,“估计毛敌推到大靖后,马敌必更集兵犯永昌、甘州,我势必与之决战,方能巩固甘州、凉州”,“请转远方迅速准备□□,最好能早与我们接通,并送一批子弹,按时接济”。[7]
古浪之战,是西路军“西进”以来,遭受的第一次重挫。
“徐陈”已经感到,“西进”并非此前想象的那般容易——这还没有与尾追毛军交战哩。
当天,林育英、朱德、张国焘致电中革军委,告以“西路军已占永昌,拟以主力在凉、甘之间发展,拟以一部西出肃州、安西,要无困难年前可达”,并请中央请求共产国际“能于西路军到达安西控制交通后,即取得远方初步接济(目前弹药最缺),以便回攻”。[8]
当日19时,林、朱、张再电“徐陈”,传达了周恩来带来的中央意见:“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面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之敌,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在甘州占领后,可以五军在甘、肃两州安西线活动,九、三十两军可在永昌以南地区活动,大大的扩红筹资准备灭敌”,“远方对于经哈密接济你方已原则上同意,物资经济均可接济,正设法解决交通运输,拟技术手续,大约以明年开春后可望大批接济,现正急谋小部接济,大的于我占领安西后即可实现”。[9]
中央在此所言的“物资经济均可接济”,很可能指的就是1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通知中共中央的“援款”计划:这个数额达55万美元“援款”的第一笔15万美元、第二笔5万美元于次年上半年先后汇到了上海宋庆龄处[10],剩下的款项则有可能拟与援助物资一起,在安西送交西路军。
还有一个信息是共产国际那个“禁令”的具体化——其实也含有大军在“开春”之前的就粮和冬衣方面的考虑:“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唯远方路图,也须调查清楚。[11]”
周恩来是11月15日离开保安来接朱德、张国焘的,18日那天他已经赶到了河连湾红军总部,在那里和彭德怀一起制定了山城堡战役的作战计划。19日又赶赴山城堡,帮助彭德怀协调组织战役的后勤供应。
20日,张闻天、毛泽东也致电“徐陈”:
(甲)捷电甚慰。
(乙)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邓发同志从迪化来电,安西、敦煌两县仅有民团且无枪更无军队。
(丙)袁立夫可随进占安西之部队同去到安西,再向哈密接济军用品、弹药及派人接洽帮助等事,正同彼方接洽中,结果如何容后告知。
(丁)极大注意整理部队,建立正规制度提高政治水平发展正确的自我批评,这方面工作的指导,请昌浩同志多注意及之。[12]
“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这是中央再次指示西路军留意“后路”!而且因施援方的要求,所以西路军“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只能“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再向哈密接济军用品”。
看来张闻天、毛泽东在拟就签发该电时只收到了“徐陈”19日上午9时的“报捷”电,尚未得悉下午17时的那个“告忧”电,也不知道九军在古浪遭受重挫的消息,所以才有“捷电甚慰”且要求“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
古浪既失,“东边回旋余地”也就大大被打了折扣。
“徐陈”此前满满的信心,从此也开始被不断降临的困难,日益销磨。
而就在这一天,河东战场期盼已久的转机,到来了!
注释
[1]《徐向前、陈昌浩关于西路军行动方向致中央电(1936年11月17日8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2]《朱张关于敌军行动及速打通远方致徐陈电(1936年11月1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3]《中央关于西路军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18日18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8~第88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4]《毛泽东关于固守定盐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1月17日19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104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5]《林育英、朱德、张国焘等对西路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19日19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92~第89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6]《徐向前、陈昌浩关于进占永昌甘州争取休整补充致中央及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1月19日9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徐向前、陈昌浩关于九军在古浪战斗情况致中央军委电(1936年11月19日17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9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8]《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关于西路军主力在凉、甘之间发展一部出肃、安与国际联络致中央军委电(1936年11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9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9]《林育英、朱德、张国焘等对西路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19日19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92~第89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10]《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关于提供款项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电(概要)(1936年11月12日)》,转引自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红军的一次尝试(1934~1937)》,《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第324~325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11]《林育英、朱德、张国焘等对西路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19日19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92~第89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12]《中央关于西路军主力在永昌肃州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9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