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靠怎样的土地政策?
制定实行怎样的农村土地政策,这个事关每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历来被各国政府尤为重视。目前,我国的土地政策,在走集体化道路,还是走私有化之道,间或走也公也私的中间化模糊路径,网络上争论不休,民间百姓怨声一片!如此的激烈争论,用白热化一词形容恰如其分。本人没喝过洋墨水,也不是坐在高端研究机构做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西方经济学大家的高深理论理解肤浅,对国内经济学大家的一些高端理论也似懂非懂。这里,作为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民间人士,根据我国目前全力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实现途径,谈几点认识,提一个建言,以供大家参阅。
一、先谈两点现状
1.粮食生产状况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的粮食生产,从量的方面看,已经是相当可观。但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的要求日益突出。而我们的粮食生产,质量有严重的缺陷。加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像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我们都有大量挤压。大米虽多,口感不佳要进口;小麦虽多,做面包达不到要求,要进口。而大豆生产因经济效益差,百姓不愿种植,更是靠大量进口来弥补缺口。凡此种种,这就是我国大量进口国外农产品的官方理由。这也迫使我们的农业生产要做结构性改革大调整的原因所在。
2. 农业农村的生态状况
如今的农村,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空心村、空心户、老人妇女儿童相依为命;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水利设施大量损毁;乡村基层政府组织,形式主义、利己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凝聚力、感召力丧失殆尽。大量农田有机物丧失、土壤板结、污染相当严重!如此的农村现状,靠谁来生产,靠什么来生产合格高质量的农产品?
一、生产合格高质量且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需要哪些条件?
1.首先,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跟土地的质量,肥力,种子、规模、灌溉水平、科技水平以及农田管理等要素条件,那是一环紧扣一环的。而我们现在的农村土地状况是什么样呢?可以说自打农村分田单干以来,伴随着打工潮流的兴起,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这点,我们随便问问城市的打工群体,这些年来,谁家家乡的农田还施农家肥?谁家的庄稼还按生产要求,及时浇水、施肥管理?如果你要问说:我们的农业这些年不是连续多少年都是高产吗?原因又在哪里?我告诉你的原因是: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以及高产种子机械化收种的作用,这就是出现的:产量上升,质量下降,效益下降,竞争力丧失的根本原因。
2.现在的农村土地政策,没法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土壤结构改造,农业生态改造,进而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带来的市场竞争力优势。首先,一家一户的单干经营模式,不说其它,单就个人想使用农家肥,种出高质量农产品,那也是不可能的。了解农村土地分散种植模式的人都知道,农村的一家一户譬如说有十亩地,那是会有若干地块合起来的总数,你若使用农家肥,那你的庄稼成熟期跟单施化肥的农户家的庄稼,要延迟十天左右的成熟期。这样在农村现在的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将带来严重的损失和麻烦。再说水利,毛泽东时代所建造的农田灌溉设施,水库失管干枯,渠道毁坏造田,现在的农田,基本上没有大面积灌溉的基础条件。现在农村所谓的灌溉,大多采用人工拉管道,表皮喷洒来实现,即便如此,由于农村缺乏劳力,加上劳动力成本高涨,农民得过且过,农产品价格低廉时,即使能浇灌也不浇灌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生产状况,怎样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
二、走集体化土地经营道路,是改变农田土壤结构,实现大面合理施肥、灌溉、提高科技种田水平最佳选项。
1. 这点,有人说:现在农村不是有大量的农业合作社出现吗?有相当多的承包商大面积种植吗?有大量种田大户经营土地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些林林总总的种田“大家”, 咱不说现在这些统计上来的几十上百万家的种田“大家”到底是实还是虚,由于受土地承包的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的负担,以及无能为力的农田基本建设投资所限,加上个人的利益盘算,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费力费钱去投资改良土壤和农田基本建设支出的。再者,就他们的行为和目的,向来也被广大农民朋友们所诟病!因为这些“大家”中出现了太多,像套取国家对农扶持专项款的,以及争名夺利之人!这应是不争的实是!
2. 农村现在可利用的有机肥实在太多。大家都知道,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的农村,人粪尿随处倒,大小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场、以及农产品加工厂废物顺沟顺河流,农作物秸秆焚烧烂扔是普遍现象。这些废物经过简单处理,像利国利民的沼气利用处理,干化堆积处理,发酵处理等等方法,经过这些很成熟且简单的处理后,生产出的绿色肥料,恰恰是改变土壤结构,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实现生态农业的最佳可循环利用原料。而利用这些变宝的废物,农村如果不实行大面积机械化连片种植,怎么去有效利用?完成这项势在必行的利国利民工程,没有基层政府组织的全力组织领导实施,我们靠那些种粮“大家”们能完成吗?在目前这个“私”字为主,“利”字当先的社会氛围下,鬼都不信!
3.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全球一体化的商品流通大市场中,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竞争的弱势地位,甚至连生存地位都没法保证的状况,非常显现。这已是共识之见。我们宪法上明确指出,我国是走社会主义全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明确无疑的,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坚定地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无数事实证明,把全民富裕的共同理想绑架在那些富裕群体的“豪华游艇”上,靠他们的所谓先富帮后富之善举来实现,是完全不靠谱的!这种靠道德绑架,靠人性使然的幼稚荒唐逻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也没有实现!而且近几年这些发达国家乱出现的诸多问题、乱象,着实给我们的权威阶层们上了生动的一堂教育课,敲响了执行私有化道路来实现全面富裕梦想的丧钟!
三、我的建言
1. 目前,我们应该明确的制定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具体方针政策。那就是建立起以行政村为主导,以村民小组为具体实施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有村级组织全面负责主导。实行农田大面积规模化统一种植,包括统一施肥,浇灌,田间管理,机械化收种,以及销售服务。有县乡政府负责扶持监督,大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以及科技跟踪等配套服务。严把督促农村废弃物转化有机肥项目关,以及农家肥大量返田的实施。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农田严重板结污染的现状彻底扭转。
2. 农民群众,统一实行以个人的土地承包面积,农业机械工具等参与建立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也可叫参股)来分配效益。
此一时,彼一时。这个大举措,绝不是我们简单的走回头路,重走毛泽东时代的大集体生产。这完全是我们被当前农村乱象所逼所迫,而不得不反省而为之的举措。即便这算是走回头路,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符合毛泽东思想之精髓-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
3. 以新农村建设改造为主线,全面修复重建乡村,力求破解整个农村“三农”乱象。大力提倡建设有地理优势,有人文历史涵养,人口规模集中的中心村庄,撤并分散的弱小村庄。力争是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最大最佳化。
4. 配合国家的对农扶持力度逐年增大的趋势,着力规划好农民的养老,就医,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场所。务求在五年时间内,彻底扭转农村农业农民现在的生态生活乱象。使更多的漂白农民兄弟能够回乡就业,和家人一起团聚生活,是留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兄弟,跳出龙门的农家儿女,回乡探亲时有家有喜有安心。
5.可以借鉴光大发扬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推广
1. 郝堂村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美丽的郝堂村,点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火”,这是一篇介绍河南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的发展历程文章。郝堂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仅投资300万元)下,在中国乡建院李昌平院长亲自主刀带领下,用短短五年时间,依靠改进生化了的村支两委的艰苦努力,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建设成了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的故事。这个发展模式具有极大的借鉴推广意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搜看看。
2. 塘约村
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2016年12月10日上午9时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著名作家王宏甲老师所写的《塘约道路》一书,详细介绍了贵州安顺地区一个叫塘约的村庄,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支书左文学带领下,走集体化抱团发展的道路,用短短两年时间,使一个被洪水冲刷的一贫如洗的乡村,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故事。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看看。
我之所以推荐这两个典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村庄,咱先不拿他们与全国有名的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等一批走集体道路富裕起来的明星村比,因为他们起步早,抓住了历史的机遇,现在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去追求。就今天这两个短时间发展富裕起来的村庄,他们的实践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大范围推广价值。首先是他们在如此凄凉荒芜的村庄基础上,能够在短短的五年、两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富裕起来,就他们的发展速度,质量,模式,的的确确是两个惊人的典型案例。足以震撼国人!组织起来的农民,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可估量!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绝对影响绝对权威的专家学者、头头脑脑们,着实应该好好醒醒了!再者,不需要再举其它案例,看看我们的改革开放带头村—安徽小岗村,几十年来国家投资了多少钱?给了多少荣誉?现在是什么样子?他有以上两个村庄所呈现的:干群一心,面貌一新,人心向背,欣欣向荣,事业蓬勃发展的景象吗?
结束语
今天,中央力推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大策,这个老百姓听词别扭不明白,各级领导干部夸夸其谈的高大上政策,百姓不理解词意可以原谅,但百姓要从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全民富裕的愿望,那是真真切切的在期盼!
毛主席淳淳教导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组织起来的农民力大无穷。这里,笔者热切恳求中央政府,重用底层精英,特别是那些用良知和汗水,奋斗实践在农村一线的社会精英。大力表彰提拔体制内敢于突破创新的,像力主郝堂村改革试验的王继军、禹明善,力主塘约改革的周建琨等农村中低层干部。重用诸多像李昌平同志一样的一批有农民情结有抱负有担当的社会实践家,改革创新家。筹划组建全国性的农村乡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有这些来自农村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当老师,力争在短时间内,为农村培养出一大批像左文学同志一样的农民带头人,重新整合重建乡村基层组织,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走集体化的农村发展道路,让郝堂之花,塘约之道,这新生火焰,燃遍祖国大地!
2017.3.19日夜 杨牧
微信yangmu1130(智慧人生)邮箱[email protected]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