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社会民生

禁令下的基层公务员生态

李昌金 · 2014-01-21 · 来源:三农中国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禁令年”公务员不好当了。这不,眼看年关快到了,单位上什么都不发,这让许多公务员(其实不光是公务员,还有事业单位的,准确地说是吃皇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少人甚至愤愤不平。各种关于公务员待遇的讨论也随之频现各大媒体。公务员不好当,让具有仇官情节网民尤其是公知、愤青们很是高兴,甚至拍手叫好。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喜还是忧?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一刀切”的禁令伤了谁?

  在公共舆论场,进入人们讨论范围的通常都是发达地区或要害部门公务员的待遇。其实,广大的中西地区的公务员待遇并不高,可以说是低薪制。在这种情况下,“一刀切”的中央禁令(取消福利),恐怕受伤害的主要是占绝多数的中下层干部职工,甚至影响到一些人的基本生活。显然,这样的禁令难以得到中下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这种做法,首先是有背于传统和情理。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如中秋、春节等)给本单位干部职工发点钱或东西,这个规矩已沿续了几十年,钱虽然不多(笔者所在地通常也就五六百块钱),但它体现的是上级领导对下面干部职工的关心和体贴,它能让干部职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进而增强干部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这已成为构建和谐机关的一种润滑剂。

  其次是有背于中央精神。中央反四风主要是针对各级领导干部,但在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的四风不见反了多少(能在多大程度上扼制住领导收红包?扼制住领导公款吃喝?),但中下层干部职工可怜的一点福利却被反了,这未必符合中央精神。因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公务员很多待遇是得不到的,就靠单位发点福利弥补一下,还有,不发福利省下来的钱到哪去了?如果省下来的钱仍然供给领导挥霍,那反四风岂不是被四风反了?

  其三是有背于公平原则。在公务员队伍里,苦乐不均的现象很普遍。首先是地区间的差别,中西部地区公务员与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待遇自然没法比;同在一个省,省市县公务员收入的差别也能达到一倍。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同一个县的公务员收入竟然也差别巨大,像国税、地税、供电以及政法系统、人武系统等公务员的收入就远高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收入。

  公务员待遇低了还是高了?

  从工资收入的绝对数看,公务员待遇显然偏低了,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公务员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就是三四万,几年前没有阳光津贴只有两万左右,这个收入水平对于双职业和中年以上的公务员来说还算过得去,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对于单职工和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来说就显得很窘迫了,如果没有父母支援,结婚购房的任务是完不成的。

  笔者所在县,因为待遇低,近年招了不少公务员,其中外地的工作几年后约有一半选择辞职或调离。教育、卫生系统人才大量外流,近年流出人数在300人以上,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外地人才又招不进,以致教育、卫生机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力危机。笔者本人,1981年农校毕业分配到当时的乡政府工作,20年后调到县城工作,工龄34年,拿正科工资,目前工资表上每月工资为1455元,每年阳光津贴18716元,加一个月奖励工资,合计为35012元,以前每年有5、6千元的福利,今年没有了。笔者来自农村,家里共有姊妹7个,其中5个在农村,老实说,10年前在姊妹当中还是很有优越感的,但现在没有,他们的收入都超过了我。笔者有一乡里同事,一家三口,妻子没工作,靠一个人的工资无法养活全家,妻子最终选择与他离婚另嫁他人。

  不过,说句实在话,如果以完成的工作量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公务员的待遇,那目前的待遇也高了,因为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工作实在是太轻松了,拿农民的话说就是“盐腌的鱼都养得活”。在机关里,每天8小时满负荷工作的人几乎找不到,绝大多数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工作就足够了。再形象一点说,把县里的机构和人员砍了一半,也不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比砍之前运转得更好。

  党政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消极怠工以及吃空晌等问题早已成为常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公务员晋升机会太少,干好干坏没有什么区别,行政职务不必说,非行政职务晋升也收归党委(只上世纪1993年评过一次)。如果不是在要害部门工作,获得提升的希望非常渺茫,多数人干到退休也是一般干部。二是领导干部没有率先垂范。一些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过硬,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坠落,按老百姓说法就是领导自己“屁股上有屎”如何管得了部下?州官可以放火,百姓就可以点灯!

  历史地看待公务员待遇

  公务员制度的鼻祖是英国,但其发源地应属于中国,即中国的科举制。中国历代都有“高薪养廉”制度,如清朝从雍正帝开始推行用耗羡银支发养廉银的制度。香港从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它们给公务员很高的工资,有时甚至超过了私营部门的最高工资。一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腐倡廉中也启用了“高薪养廉”的手段。应当说,国际和国内的经验都证明低薪在一定意义上导致腐败的高发多发,当然,这是从总体上和概率上说的,而不是说低薪条件下每个公务员都必然发生腐败行为。

  但基于中国内地目前的制度环境,在机械精简到位、冗员基本剔除、民主法治建成之前要实施“高薪养廉”制度是很难困难的,但“中薪养廉”或“ 以薪养廉”应当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对待公务员的待遇问题,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很多人都知道“巴黎公社”,这是人类自有阶级以来第一个试图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政府,结果很快失败了。在中国革命史上,1929年毛泽东在红四军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首次把“绝对平均主义”当作一种错误倾向提出来。

  出台有关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必须广泛听取来社会大众的意见,不可把网络舆情当成主流民意,因为网络里公众意见多为直觉而非理性,尤其是一些公知、愤青的意见更不可取。我们期待经过社会的充分讨论,最终能找到一个符合中国国情,既能让社会大众接受,又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稳定的公务员薪酬制度。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