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服务,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声称对老年人提供服务照护需要700万张床位,但目前只有417万张,差距很大;另一方面,2012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收养老年人297万人,床位利用率为71%。如果单算民办养老机构,一般认为,床位空置率高达40—50%。
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价格高”。调查表明:一个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按成本收费大约是每个老人3000—4000元,但是2014年经过“10连调”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仍然平均只有2000元左右,其中的差距是1000—2000元。这样的情况大概涉及中国70%甚至更多的老人。
若用经济学理论来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就涉及到“需求”、“有效需求”与“潜在需求”这三个概念。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商品的有效需求就是一种能满足商品供给的自然和必要条件的需求”。凯恩斯则对“有效需求”给出了更明确的定义:“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
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可以分为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而无支付能力时的需求为潜在需求,而既具有购买欲望又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则为有效需求。近年来,我们在讨论养老服务的需求时,没有区分需求、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效需求被忽略,因此造成了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这个怪圈:一方面,潜在的养老服务需求使民政部门不断增加养老机构的床位;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则使养老机构的床位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非营利经营,本质上就是成本核算,收支相抵,略有盈余。要让老年服务机构可持续地发展,收取的服务费用就必须略高于成本支出。在有服务照护需要的失能老人凭借自己的退休金收入不能支付服务费用时,政府就不得不给予补贴,这已然成为国际惯例。政府补贴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失能老人的服务照护需要得到了满足;二是老年服务机构能够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现在的老年服务也许是一盘死棋,有服务照护需要的老人没有支付能力进不了老年服务机构,老年服务机构的床位空闲经营亏损缺乏可持续的后劲,老年服务机构不发展拉社会福利事业的后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迟缓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政府补贴,就切断了这个恶性循环,可谓满盘棋皆活,并且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福利事业连同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的推进,进而推动到整个民政事业的发展。
如果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去观察这个问题,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或产业,可为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造就一个广阔而且可持续的就业市场。就这个意义而言,长期照护补贴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必需的资本投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