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颤抖地将行李箱的重心重新扶正,母亲的白发和六月齐至。他是北师大四年内第一个因涉嫌性骚扰离开学校的本科生,在2016年5月末的黄昏,夹在女生节和毕业季两场热闹的大戏之间,于暮色里孤身离开。电话中,他的母亲沉默了片刻,直到迸出哭腔:“同学,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上了两年大学,就变成了这样?”粗暴的中年男声立刻把她的话打断,“你问这些干甚啊”,她的困惑被掐成一串短促的忙音。
学生处老师把校方的意思说得明白,主动退学回去重新高考,此事便不会留在个人档案,不然学校只能如实记录,否则万一他再做出类似行为,校方也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对其个人在以后应聘时也是污点。男生的家里人却想不通,只想让孩子有学上就好,几番请求老师将他们的孩子留下,他们怕看到类似“开除”的字眼,这似乎代表着家里二十多年的希望走向终点,令他们不寒而栗。用其母的话说,就是“像被逼在了绝路上”。
男生来自北方农村的特困家庭,从小被父母严加看管。他的同学表示,他看起来太老实了,如果不是看到照片,怎么都想不到他就是被抓的那个人。朴实,羞涩,听话,似乎还有点缺乏主见,是这个男生从小的标签。在母亲眼里他更是全家的骄傲,家里经济很是困难,需以低保为生,但孩子考上北师大让他们在村里也终于抬得起头。这本是非常励志的剧本,直到他被从教学楼的女卫生间里抓出来。从那晚现场的照片看,他被一群学生围在墙角,T恤领口被扯开一块,面色因惊恐而惨白,如孩童般沮丧地撅起嘴唇,眼角闪着泪光,手机已经在接受别人的检阅。提到当时情景,目击的同学仍觉奇怪,这名男生刚溜进去就被发现,随后一群男生将他拽了出来,他当时其实什么都没偷拍到,完全可以谎称自己是走错了,怎么就老实得直接承认了呢?但于事无补的是,他手机里半个月前同样在女卫生间偷拍的照片都还没有删除,当晚他只得在派出所里度过了难眠的一夜。
虽然仅是大二学生,他的相貌却显得过于超越年龄的老成,以至于不少同学仍以为那天抓到的是一个中年人,毕竟北师大总是传出这类主体捅出的性骚扰事件,而与之相反的是,他的出身带给他的仍是朴素稚嫩的性格,恋爱史上也是一片空白。他这样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上大学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类似关于性的信息和教育,上大学后朋友给了他一些黄色网址,这让他再也无法自拔,北京这座富裕的大城市也让他在前所未有的诱惑下逐渐迷失。
事件发生之后,他无比懊悔,恳求老师给他一次当面向全班同学道歉的机会。老师摇头告诉他,你还是直接走吧,这件事情解释不清楚,也没有必要再解释了。果然,事件传出后,班里女生的态度立刻呈两极化,同情理解的有,但也有一些姑娘很是愤慨,觉得应该早点发现和开除。我问他的老师,他不是班委吗,再怎样也为班里其他同学多少做了事情,怎么同学会这样不留情面呢?老师想了想回答,可能是觉得他威胁到了她们的安全。
男生返回家乡后,消息趋于利好,断绝了所有在北京的联系方式,参加高考培训班重新备考,在心态上没有因此崩溃。母亲说,他和家庭正在一点点缓过来,尽管直到现在他们也不敢告诉同村的人。他的老师问我,“你觉得大学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性教育,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我一时无法肯定回答,因为校园性骚扰绝非字面呈现出基于性诉求的单一维度,具体而言,实施者的心理和社会动机是什么?对受害者的影响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北师大等高校越来越频发?作为大学校方和普通学生该如何预防?安保是在哪一块出了问题?长期多次出现在北师大的性骚扰会对这里的两性关系有何影响?不断高涨的反性骚扰声音是否有效?而这些也正是我开始这场北师大校园性骚扰调查需要寻找的答案。
一、无效的不沉默:北师大校园性骚扰情况及安保漏洞概述
我的调查从2016年4月开始,我和助手从北师大论坛(蛋蛋网)、微博、微信朋友圈及与本人核实描述等渠道,以不完全统计方式查到2007年至2016年共60起确认发生的性骚扰报告,并实时监控北师大从其时起正在发生的校园性骚扰事件。以年为单位,频次分布如下图。
截至目前,性骚扰实施主体除一名北师大副院长教授、三名北师大本校学生,其中包括一名东南亚籍留学生外,其余均确认或疑似校外人员。主要情节以露阴、窥淫、纠缠搭讪为主。我们基于事件报告,绘制如下北师大性骚扰事件地图。
以图中两块最为高发的红色区域为例,一处是学八楼(女生宿舍楼)外与海报之间,另一处是东南方向的教二楼。前者的事件报告以露阴为主,这是因为该女生宿舍楼与海报墙之间缺少监控与照明系统,加之只有少数女生往来于此路,形成安保上的空间盲区。根据事件报告者对露阴者的描述,该地域露阴者呈现单独性、重复性和预谋性等特点。在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均报告有一名“身着褐色上衣,戴着眼镜,身高一米七三的中年男子”在此多次露阴。更甚的是,意图在北师大的露阴者不知如何达成了信息共享,均视此地为露阴安全区,导致这两年的事件报告愈发猖獗。我在2016年6月18日23点,接到女生举报此地刚有一名男子露阴骚扰后正在逃离。我便搭乘保卫处的巡逻车,和学校安保人员一起追查该男子,在车上我告知保卫处人员这区域需要监控探头。截至发稿,该区域仍未安装,但新添置的自动报警器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效果。保卫处人员提到一点,对于他们而言抓捕这些男子并非易事,因为这些男子会在露阴后五至十分钟内迅速从校园里逃离,这个时间段都不够被骚扰女性联系到保卫处。
那么,为什么露阴者可以如此迅速地离开?这也正是地图中第二个红色区域教二楼高发的原因。北师大除正东门、正北门、正西门、小南门四个有门卫的出入口外,还有位于京师大厦的东南门和位于兰蕙公寓的小西门等非正常出入口,这些出入口没有安保和门卫人员。教二楼正是距离东南门最近的教学楼,从作案到逃离校区,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而在这段时间内几乎不会有任何来自学校的安保力量能够有效阻拦。
2015年6月10日下午,我校文学院一名女生在主楼搭乘电梯时发觉身后男子有异样,走出电梯后被提醒身后涂抹了精液。女生非常愤慨,随即到保卫处报案。保卫处通过监控探头发现该男子果然在步出电梯后用手纸擦掉了手上的液体。但是他立刻走入步行楼梯间,而这里没有任何监控设备。所以保卫处便没有办法查到他在楼梯间里呆了多久,又在哪一层从何时离开。不完整的监控系统对于这起事件毫无意义。半年之后,2016年1月,北师大主楼电梯间又发生一起涂抹精液事件,通过与两位当事人女性对实施者男子的相貌描述比对,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同一人所为。
除硬件设施外,安保人员的能力同样是性骚扰者的突破口。北京的大多数高校都与热闹的市区相隔不远,北师大或者北邮这样的高校更是以地处三环为傲。但并生的问题在于繁杂的街道和密集的流动人口为安保增添了很多困难。北师大仅正东门外与街道有三米宽的缓冲区域,而其他出入口均是一出门便是街道,这就意味着在北师大逃离的性骚扰者只要步出校门便可以很快混杂在车水人群中,安全脱身。那么对于这些性骚扰者,突破北师校门有多难?保卫处人员介绍了这样的情况,2016年4月,北师大保卫处追查一名刚在校园内露阴正在逃离的男子,该男子冲到小南门,趁门卫没有反应过来,撞过门卫夺门而出,跳到车水流动的学院南路,很快便消失了踪影。这既表露了距离道路近对安保的难处,也显示了我校安保人员的反应不够迅捷。而这是因为北师大保卫处和门卫分属两个系统,门卫与保洁人员或部分楼的楼管一样被学校外派给物业公司管理,只有保卫处才是学校的系统。据其介绍,门卫的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仅比北京社保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1720元高出约280元。因此,很多门卫来自于农村或乡下,以社会招聘的方式签约物业公司,流动性强,保卫人员自称为“半年换一批”,只有少部分能长期坚持。据其介绍,门卫队长工作了18年才获得转正的机会。所以北师大保卫处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防范校园性骚扰的培训。虽然北师大校园性骚扰常发,但基层安保人员的防范经验仍然不为乐观。一名女生在报案时称学校东操场外的小径上有露阴癖,保卫处接待人员甚至误以为是录音器。
一名安保人员向我讲述了他的苦衷,他认为自己和那些性骚扰者在经济阶层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不会被异性瞧得起的类型,所以他很能理解性骚扰者种种行为隐含的走投无路。“如果他们是露阴、窥淫这种行为,这是我的职责我会抓,但是我确实认识一个几乎每天来的男子,他只是每天搭讪想找个女朋友,我知道他不会成功,但他只要行为不过界,我还是闭一只眼吧”。
诺埃勒·诺依曼在新闻传播学中提出个概念叫做“沉默的螺旋”。概念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导致大众的观点迭代性地参与度增强,而越不被重视的声音越趋于沉默。这是北师大之所以频发的原因之一,虽然部分受骚扰女性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表达抱怨或愤慨,但十年间的整体数量仍不过百人左右,而其中很多女性不了解性骚扰的概念,只得用妖魔化的“变态”一词刻板命名,加之人际关系松散,传播效力十分有限,所以这些女性很难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发起能引起学校或社会重视的号召。
更多的受骚扰女性却是连报案都没有。不报案因素有:不想体验警察在询问案件细节时带来的不舒服;不想让自己曾卷入性骚扰的事实引起公众的注意;害怕报案后遭到报复和进一步的攻击;还有一些受害者并不知道性骚扰是犯罪,反而觉得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应该责怪自己;对警方处理后果失望。
被骚扰者的沉默或无效的不沉默助长了骚扰者的气焰,受骚扰女性一度从学生扩展到了一些学生家长。随着近几年校园性骚扰事件愈发常态化,新闻乍起又多是不了了之的状态也稀释着类似事件的关注度。除非有一天北师校园性骚扰事件程度升级引起全面重视,如今年夏天的南京大学性骚扰事件,可能没有机构或措施能行之有效地杜绝类似事件,但恐怕这也算为时已晚。
纽曼认为,防卫空间应当具有四要素:区域性、自然监控、印象和周围环境。区域性是指土地和建筑物的所有者和居住者对所属区域进行有效管理,自然监控是指通过建筑环境设计实现对本地区的便利监控,印象是指该区域的外在感观,周围环境是指与邻近社区的互动关系。类似于破窗效应,北师大的整体印象在骚扰者面前偏向于软柿子。露阴者寻求刺激和危险,这让他们本身就有意愿尝试挑战秩序,而北师大因为女生数量众多,加之不够强大的安保系统,使这种危险尝试又几乎可以安全逃脱。这使他们形成固定化地满足自身欲求的行为逻辑。克拉克在“情境犯罪预防理论”中认为,当犯罪的收益高于其成本时,犯罪即在发生。
那么,这种软柿子印象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在调查里绘制了如下时间分布图。
可以看到,性骚扰的发生在北师大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一年中,春夏两季是高发期,因为衣物较少对露阴者很方便;一天中,晚6点开始是高发段,而这反映的也是性骚扰者认为的安全时段,照明系统与监控系统没有起到震慑效果。以地图中橙色高发区的四合院为例,该区域位于学校中央偏南位置,被四栋居民住宿楼包围,是部分学生往来教学区与宿舍的路径。该区域共有四个出入口,出入口处各有一个监控探头,区域内部无监控。西侧两个监控面朝区域内部,东侧则面朝外部。按照监控探头的视野范围最广角120度算,性骚扰者只需从西侧进入,东侧逃出,仍有大概率不被监控探头拍到正脸。该区域为不影响居民楼休息,灯光极弱,加之楼自身阻挡外部光线,导致该半封闭区域视线较差。如图是我在该区域于2016年8月27日晚7点半拍摄的照片,未经任何技术处理,已无法看清在我面前三米远的人。
在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该区域共报告5起露阴事件,均为晚上8点以后,其中3起骚扰者皆为50岁左右的中年人。经调查四栋住楼里有三栋存在楼道无灯或损坏的现象,且楼内均无监控系统。如果男子逃窜至楼内,对于被骚扰的单身女性是绝无勇气在这样的地形区逗留或追堵的。
除此以外,北师大在自我宣传中惯于强调这里悬殊的男女比例。其官方微博及公众号在与北邮、北交等大学互动时,会将自身形象女性化甚至联姻化塑造,而这里的女生节更是频现盛况。这些信号对于各高校的单身男性大学生而言都意味着在北师大寻找女朋友成功几率更高,而对于性骚扰者也就意味着这里更适合下手。
对于露阴的性骚扰者而言,越是破坏圣洁,自我满足越是强烈。比如一名露阴者承认在自慰时喜欢想象女子的脚,因为他认为再神圣的女性,她们的脚也很难保持干净。他对自己的想象激动不已。北师大在社会舆论中较好的口碑,和社会普遍对老师及师范的舆论推崇,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在此作案的动力和兴奋程度。
针对以上问题,以赫伯特的“局部控制假说”为参考,北师大可以有这样的改良措施:1.封闭或加强对学校的非正常出入口的管理,堵塞图谋不轨者随时、随意潜入校园的通道。2.尽量减少校园内教学、办公、食宿等非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人工屏障,既可增加校园通透性,还可增加夜间公共活动空间的人气。3.科学设计校园照明系统,特别注意周边围墙的照明,避免昏暗的光环境给潜在犯罪人提供方便。4.不要把学生宿舍、贵重教学设备等重要、敏感部门布局在校园冷僻部位,以免有情况时造成重大损失,如四合院及学八楼与海报之间需做专门处理。5.避免形成大段无建筑相接的校园围墙,避免校外连通性道路对侧也是围墙,否则会造成监管薄弱的空间盲区。6.校门外的紧邻空间与道路之间应有一定范围的缓冲带,并保证其通透性,以免形成潜在犯罪人隐身的盲点。7.强化校园威慑手段。加强监控及安保人员的巡视力度,安保人员以正装威慑,在显眼位置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安全警示标识和报警提示。9.加强校园整体门禁制度,及对操场、花园、围墙及其他隐蔽处的夜间巡查。10.宣传转型,减少女性化联姻化的官方宣传。11.建立群防群治体系,统筹防护、调解、教育和信息传递的持续预防。
二、性低能者:为何他们只能性骚扰
实施性骚扰的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大多数男人都有类似的原始冲动还是某种特定人群的精神病症?可以从北师大60起报告的男子相貌特征一窥究竟。
有约一半的女子当事人给出了性骚扰者的预计身高,均在1米65至1米75之间。部分露阴癖者衣服可达数月不更换,一名女生甚至明确表示能闻到强烈的异味。而对于校内学生,如我校一名男生在图书馆向女生背后涂抹精液被抓了现行,女生从愤怒反而转向同情,因为这名男子实在过于羞涩自责,张口结舌,不像正常成年男性的心智;或以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名男生为例,这些男子的相貌和性格特征都不受大多数女性欢迎。
最能吸引女性的男性一般都是身材高大、宽肩阔胸、充满力度的形象,以带给女性安全感,相反,矮小、瘦弱的单薄男性会令女性疑虑丛生。在社会意义上,道德品质和发展潜力也是女性考察男性的重要标准。很显然,无论以上任一方面这些性骚扰者大多已被择偶梯度淘汰。按照社会学家杰西·伯纳德的话说:他们找不到符合婚姻梯度原则的地位更低的女性,是“桶底”的男人。
他们承受着对异性强烈的焦虑和不成熟的或挫败累积的体验。越经历挫败,越自卑内向,越不受异性欢迎,反复迭代循环。他们是在整个国家失调的男女比例中行将消亡的基因。他们成年后依然依靠手淫满足性欲,而大多男性此时已可以通过真实的性生活来满足性需求。因此,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露阴或窥淫欲并非是常态诉求,而更像是一类特定男性或者男性的一段特殊时期殊死一搏的报复,以之抵抗他们无法承受的“阉割焦虑”。毕竟在生活中,他们可能除了露阴行为外,其他任何行为都是不惹人注目的。
在我国现阶段,露阴癖与窥阴癖行为本身是否会涉及犯罪,需要结合其导致的危害后果来判断,多数情况下只会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当他们被抓后,警方的通用处理办法是短时间内的拘留或批评教育。这对改变他们的行为有效吗?可以说几乎没有。
从性生理学讲,性变态的普遍现象特征是他们的沉思默想、准强迫观念的侵犯性质,常与性低下的背景相抵触,具有直接的大脑暗示状态,这与涉及优势半球——边缘系统轴的改变和边缘系统机制有关。性变态者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体现出正常性行为的片段,而它之所以变得异常是由此只有孤立的、夸大的片段才是引起性唤起和性高潮反应的最佳选择。由此可见,性变态显然与优势半球及其大脑反应的功能完整性的破坏有关。性犯罪人群的普遍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大脑左半球比较小,左侧额叶和颞叶区域比较小,大脑不对称。从而导致低级执行功能障碍和言语功能障碍。
而对于重复犯罪率较高的性骚扰者,一般文化程度较低,智力较低,表现出反社会或无情型人格障碍。他们往往自尊水平低,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差,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共情能力低下,甚至认知歪曲。赛克斯和马特扎将他们用以自身行为合理化的方式称之为“中和理论”的自我辩解机制。表现为:第一,案发后拒绝承担责任:常用语言类似“不是我的错,是对方勾引我”。包括我在采访一名本校性骚扰者时,他也反问“怎么就盯着这事儿不放呢”。第二,不承认伤害。常用语言包括“她们又不是没见过”,“她们就喜欢扮演受害者”。第三,否定受害者。他们认为女性都希望或喜欢被强奸。第四,上升到更高的忠诚度,并使自身责任分散。他们认为团伙里或很多男人都会这么做。第五,谴责宣判者,认为警察和他们自己一样坏。
比如,1988年,史考利在其调查中发现75%的强奸罪人表示,如果是自己的妻子、女朋友、妹妹或母亲遭到了强奸,他们会感到愤怒,但是由于认知歪曲的作用,当自己对他人实施强奸时则很少感到同样的愤怒反应,并对他人的不幸和痛苦不会出现移情反应,不认为自己应该负责。
那么这些在他们身上普遍而共性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够使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注定发生。如果真有这种能够使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绝对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事物,那么只能是龙勃罗梭理论中的“生来犯罪人”。因为在龙勃罗梭看来,由于远古遗传的结果,在社会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注定要犯罪的人。任何企图制止这些人犯罪的办法都是无效的,无论怎样他们都要犯罪,除非统统将这些人杀死。因此,如果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不确定性,没有为必然开辟道路的偶然性,没有统计规律,那么,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就是不可控的,预防和逐渐减少犯罪并最终消灭犯罪也是不可能的,犯罪控制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客观逻辑。而除了这部分天生犯罪人,大部分男子的露阴或窥淫的行为模式都是习得的,是发展性犯罪心理,是受到性唤醒和随后的手淫带来的紧张缓解的强化。
一方面,当一个人经过合法的努力而毫无成功的希望,那就会滑向邪道,以取得成功和支持。他们往往具有严重的心理创伤,无论来自亲人虐待、被遗弃、暴力、情感受冷漠、在孤独对抗中成长,都使产生了报复心,也学到了报复的方式。其中最可能的仍是青春期与性有关的情感方面的创伤事件,造成了心理痛苦并不断积累,促成了性方面对异性的仇恨与变态,产生替代性报复。我国当前恋爱或婚姻条件对低产或低能男性的不友好让他们的性挫折体验过多。
另一方面,则受消极的生物性因素存在影响,多数的人格障碍与性变态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消极的生物性因素的基础。如家庭性心理疾病的遗传、生理性缺陷,特别是性功能方面的障碍。精神分析认为,这是自卑与仇恨心理的最初来源。甚至存在潜在的精神病史,可以是精神病之后的一种消极的极端后遗症。但此类型事件并非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因为犯罪人具有相当的辨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与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当他们露阴或窥淫时,精神状态是他们的正常水平。
显然,拘留对这两点都无益处。当下舆论有两种主张倾向,一是加大惩戒力度,为性骚扰入刑;二是对性骚扰者进行心理或化学治疗。两者都较难实现。首先,性骚扰者不会主动接受治疗,精神水平较为原始。而其中的反社会型、无情型人格障碍者,他们内心不具备基本的社会道德,冷漠无情,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极端自私,持续作案直到老年生理与心理能量的自然降低。性格较为内向与孤僻,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工作生活单独,也可能是单独性强的工种,行为的隐蔽性强甚至初次印象较好,智慧中等或偏上,行为的计划性、预谋性很好,伪装性强。只要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仍在恶性膨胀,他们在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下就一定追求欲望的直接满足,追求刺激、冒险或紧张,无需考虑长远利益,也无需考虑他人的痛苦,用容易的或简单的方式来满足欲望,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这时对他们进行行为纠正或治疗,在没有替代措施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只会自身更加痛苦直到复发。而在较低的精神水平下,即使治疗有效,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也不容乐观。邵晓顺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发现,11.9%的民警认为心理矫治工作开展情况良好或比较好,45.4%的罪犯认为良好或比较好,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更多的民警认为心理矫治工作开展不理想。
对于性骚扰的法律界定一直在争议中。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性骚扰首次进入我国立法者的视野,也由此开始向公众传达信息:性骚扰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如何定罪也是摆在立法者面前的难题。如果惩治不严,适法行为下行,反而是对他们的纵容。但如果惩治过严,又难免有失公平。对于性骚扰,有很多是很难说是合法也很难说是违法的行为。一些行为法律默许但试图调控,这给性骚扰者创造了一次次挑战秩序的动力,从破坏道德直到破坏法律。
汉代贾谊言:“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生难知也。而曰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信于微眇,使民曰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这也是当下研究者更倾向的治理思路:即以社会政策代替法律进行干预。而社会政策的犯罪预防价值也确实优于刑事政策,前者治本,后者治标。在这样的思路下,对性低能男性的预防比治疗更为关键。一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般预防,主张家长及教师在男孩成长过程中注意对良好性格及人格的关注,处理好性观念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幼儿期与青春期阶段,遇到挫折应及时疏导与化解。二是进行特殊预防,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性变态与人格障碍者特定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这些都需要家庭、专业机构与司法部门紧密配合。
在这里需提到一点,并非所有在北师大报告性骚扰的事件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性骚扰。一些女生将纠缠式的搭讪也归为此类。而据我了解,目前社会上针对求爱无能的男性兴起了名为“泡学”或“搭讪学”的恋爱补习班,这些打着心理治疗旗号的商业性质的组织对他们的学员进行考核的方式就是在北师大或北外、北语此类学校内通过搭讪要到多少数量姑娘的手机号。目前对这种课堂的效果无法界定,虽然对女生而言这种行为普遍不受欢迎,但至少对于部分不自信的男性,也许会是有勇气与异性正常交往的预备阶段。而这对于他们而言,也算一种社会干预或预防,至少比走向露阴或窥淫要好得多。
一般在我校内的性骚扰者攻击性不会很高,他们呈现焦虑型和恐惧型两种,前者对他人持消极态度,根深蒂固的自卑感,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后者渴望社会接触和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对他人不信任,害怕被拒绝,为了防止被拒绝,会主动回避社交场合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两者的行为也只是到露阴、窥淫为止,不会更激烈。他们渴求异性的回应,要求看着他们,并对其行为表示开心或惊恐,但如果女性对其行为表示轻蔑,他们会失望,进一步低估自己,由性心理向性生理障碍蔓延。
在这种性格下,他们的行为模式不仅固定,更具有自我保护能力,行为人往往会采取某些固定化的掩饰罪行和逃避打击的反侦察手段。相应的,行为人的焦虑水平、紧张水平持续较高而更易感情用事。一旦被抓获,较容易对问题进行如实供述,对犯罪过程能较清楚地陈述,但是往往难以彻底改造其消极顽固的违法犯罪心理,其违法犯罪行为具有较大可能的反复性。
但是在调查中,一些女生向我表达了她们的担忧。她们担心频繁出没于校园的性变态会导致人身伤害或强奸。2013年1月21日傍晚6点多,在北邮西门外的天桥上(已标注在性骚扰地图的附图中),我校一名女生行走时被迎面走来的一名中年男性突然撂倒压制,触摸身体,女生惊恐地呼救,引来旁人注意,那名男子才逃离。事件恶劣程度在性骚扰者群体中也十分罕见。而在中影至火箭军医院的这段路程中,我校一名女生先后两次遭到同一人袭胸强吻。这都意味着性骚扰事件在北师大校园外情况会更加危险。
对于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对女性伤害较大的性骚扰者,学术认为应当以变态人格进行强制矫治,包括矫正已形成的犯罪心理和消除实施犯罪活动的能力,含化学疗法、电击在内的理疗,或者抑制雄性激素药物。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刑事篇》中定义其为流氓性犯罪者,大多可以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三、黄雀行动:北师大某学院副院长性骚扰事件调查
我需要单独着重讲一个事件,在我所有调查过的北师校园性骚扰事件里情节最为恶劣。之前所有的性骚扰主体,学历最高也不过是北邮落第的考博学生。但是当性骚扰者拥有权力关系时,取证和反性骚扰的难度远非同一量级。由于目前我校纪检委对该副院长的调查还未结束,下文以他的姓氏S教授代称。
2016年6月6日晚,一名学生向我举报我校某学院副院长S教授性骚扰了这名学生的朋友。第二天晚上,我便会见这名被骚扰的女生和她的男友,具体了解了事件情况:
2016年5月13日,这名女生下课后在教七楼旁取自行车,S教授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走向前搭讪,未言几句,便索要该女生微信号。女生认为老师要微信号不能不给。当S教授添加好友后,当天便想以教其唱歌为名约她到KTV。女生立即拒绝,S教授并不死心,随后一段时间又在微信多次试图约她到KTV或者茶馆。女生的男朋友对S教授这种行为非常反感,但也担心一直拒绝他的请求会对女生该课的成绩有影响,更何况,也确实不知道S教授是不是如他本人提出见面要求时所言只是单纯想交流一下。女生和她男友最终权衡,还是去见一面,但出于安全考虑,女生当天穿了在两条裤子,并随身携带了防狼喷剂。6月4日晚8点30分,该女生到达S教授指定的地点清鑫泉茶艺馆(北师大西南门外杏坛路和学院路交叉路口西南侧)。S教授让服务员端上了他预留在此的茶叶,并轻车熟路地让服务员带他俩到6号包厢。我后来对该茶馆进行了调查,只有6号与7号包厢由相邻的沙发组成,而其它包厢都是对坐的太师椅。沙发位置如图。
S教授带该女生在较长的沙发上并排就坐,女生尝了几口茶后感觉很困,怀疑茶里有药便没有再喝。S教授随后让女生翻译他演讲的英文,这个举动女生感觉很奇怪。但假设茶里确实有药,此举很有可能是在试探是否起效。闲聊一会儿后,S教授说为表示友好,在与女生握手两三次后,五次试图强行拥抱女同学,并越抱越紧,乃至亲吻这名女生的脸和脖子。女生将他推开后,马上在微信上让男朋友过来。此时S教授还想亲吻这名女生,女同学把头别过一边,S教授便用脸蹭她。当女生生气地站起身说要走了,S教授表达想最后再抱一抱,又一次地亲吻女生的脸和脖子,女生用手推开后,他便趁势用手搂这名女生的腰,用下身靠了过来。
走出茶馆后,S教授仍坚持表示希望拥抱该女生,此时女生的男朋友就在二人身后,但未听到二人说话,后来她的男朋友向我表示如果他当时发现这个教授有这样的想法,他一定会把S教授揍进医院。此后,S教授仍多次在微信里试图约该女同学到KTV或欣赏音乐会,这名女生不堪其扰终将其拉进黑名单。
当我在了解到此事之后,我需要对这件事的真伪作出判断。如果是真,我需要有切实有效的证据,才能使该教授受到应有的惩罚。我的另一位朋友,X女生了解到我要对这名教授做出调查后,主动请缨愿意帮我拿到证据。但我清楚性骚扰之所以一直猖獗,除了难取证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骚扰人可以轻易把主动权推脱给被骚扰人。因此,我和X女生商定在接触该教授时始终保持这样的原则:只以探讨学术目的向之请教,不做任何挑逗或引诱的暗示,如果当事人做出性骚扰行为或暗示,X同学一定要坚决拒绝。X同学与S教授的所有聊天往来,将全部通过微信和伪装摄像机保持完整的记录,当我最终向纪检委提交证据时,可以证明X女生坚定地执行了该原则。这项反性骚扰的取证和调查代号“黄雀行动”。
2016年6月16日,X同学添加S教授微信,称有意向申请国外某方向的研究生,希望S教授能推荐几本相关的书。S教授聊了几句便让X女生将自己的照片发给他,随后便在当日主动约X女生到清鑫泉茶艺馆喝茶(与邀请之前那名女生是同样的地点),X女生拒绝后,S教授说“没事的,是想跟你聊聊这个方向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做这个领域研究大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X女生这才表示同意。按照S教授要求,X女生在6月22日晚9点40分前往见面,我为其购置了一款带摄像功能的手表和一部针孔摄影机,她提前喝了能对抗迷药药效的茶,而我则带几名男生在茶馆不远处等待万一出现不测时X女生发给我们的暗号。在前往见面后,S教授将其领到7号包厢,并同样让服务员端来其预留在此的茶。他如出一辙地请X女生喝茶,女生知道茶里可能有问题,但为了让当事人信任还是毫不迟疑地饮下。S教授随后让其翻译他朗诵的英文。不久便试图拥抱X女生,女生坚决拒绝称握手就行,S教授仍在靠近告诉她没关系,但是X女生并没有妥协,教授便不悦道:“你这还是要去国外留学的人,一点都不OPEN,国外都是这样的”。这一段被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了下来。随后其将自己态度冷了起来,并注意到了X女生佩戴的手表,拿起来仔细观察,或许是起了疑心,便没有进一步动作。在见面结束后,X同学当晚见我时表示她感觉到头晕,也非常怀疑茶的成分有问题。
两位人证,一个物证,S教授存在违抗女生意愿试图用所谓的西方礼仪进行性骚扰的行为证据确凿。但更让我担心的是,两名女生前后遭遇的情节基本一致,说明他很可能是惯犯,只是已往的当事人可能基于羞耻或担心报复的心理没有扩大影响,才使其一直这样猖獗。在短短一个月时间,S教授便先后对两名女生做出这样的行为,如果留其一直在校工作,到他退休的十几年里,将有不知多少女生受到侵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X女生、之前被骚扰的女生和她的男朋友联名向北师大纪检委正式递交了实名举报信和视频证据。我们表示递交此举报信的唯一诉求便是将该教授从北师大教师队伍里除名。
目前校纪检委对该教授的调查仍在进行中,我们将会持续关注。该事件的难点是取证问题。使用针孔摄像机得到的证据未必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力,而该教授却频频约女生到没有摄像头的场所,似乎是一招无解的棋。同时,如果他确实在茶里下了药,该行为便已经触及到刑事犯罪,但是只要他一进入茶馆,茶馆门口便有盯梢的男子,导致同样无法取证。主动权、物证、惩罚力度都需要当事人费力才能在舆论和维权中争取证明清白。维权成本过高,犯罪成本过低,在法治社会里显得尤为悲哀。
四、结语:已来的洪水猛兽
当北师大的女生聊起被骚扰的事件时,她们最多的表情是困惑。不知道自己的经历有多严重,也不知道放过或追查对方哪种才算正确。而这些经历给她们的后续影响远比想象中更为长远。一名在电子楼自习时被骚扰过的女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没有再进入过电子楼;而另一名被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涂抹精液的女生自那以后对所有穿格子衬衫的男性都本能地厌恶;我校一名女生将一男生性骚扰她的经历实名发在了校园论坛上,不想却被该男子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论坛告上了法庭,此后她陷入了更深的自责。
这也是性骚扰或类似事件最可怕的地方,无论法律怎样追求公平,被害人和施害者都要承担长期的痛苦。一名女生在电话采访的末尾突然停顿了几秒,以沙哑的哭腔说她扔掉了被性骚扰时她穿的衣服,这本是她最喜欢的一件。我突然想到,那名离开学校的男生和他的母亲,可能此刻也在电话前沉默。
参考书目:
1.《变态心理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王宁霞著,2010年9月第1版
2.《异常心理学高级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张宁主编,2007年12月第1版
3.《异常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宁主编,2012年2月第1版
4.《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3版),苏珊·诺伦 霍格西玛著,刘川 周冠英 王学成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1月第1版
5.《犯罪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波主编,2015年10月第1版
6.《犯罪心理探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建清著,2015年4月第1版
7.《女性心理学》,科学出版社,程玮主编,2012年2月第1版
8.《犯罪预防学》,上海三联书店,蔡应明著,2010年7月第1版
9.《犯罪心理分析与矫正》,浙江大学出版社,昭晓顺著,2015年8月第1版
10.《犯罪社会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夏玉珍主编,2014年7月第1版
11.《性心理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哈夫洛克·埃利斯著,2013年11月第1版
12.《性社会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约翰·盖格农著 李银河译,2009年10月第1版
13.《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商务印书馆,王发曾主编,2012年9月第1版
14.《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刑事篇)》,人民卫生出版社,贾福军 郭光全 蔡伟雄主编,2015年6月第1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