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政府花钱为什么敢先斩后奏 人大只好认账

谁能持彩练舞当空? · 2012-03-13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 人大只好认账
核心提示: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称财政资金就像是一块豆腐,政府说用就用了,先斩后奏,到时候人大也只好认账。此外,他批评了官满为患,指出公务员近四年来年增百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10日在浙江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会议上发言,直陈当前人大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的不足。

谈及立法工作,刘锡荣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只要管好“钱”和“人”,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谈及监督工作,刘锡荣直言,官员严重超编给老百姓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也给反腐倡廉带来巨大压力。

管“钱”

“财政资金像豆腐,政府说用就用”

“什么时候在北京的这些驻京办没了,就说明人大把‘钱’管好了。”

关于“管‘钱’”,刘锡荣说的是“预算法”。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原主任高强就坐在他旁边。高强曾主持了“预算法”修订前期的主要工作。

刘锡荣说,大家呼吁“预算法”已经很多年,这次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一审。

A.3.1万亿土地出让金是预算外收入

刘锡荣说,财政收入要全部打入预算。现在财政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预算外收入,比如政府的基金性收入、各种收费、国有资产经营性收入,包括去年3.1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都谈不上预算监督”。

“还有社会保障收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养命钱、活命钱,这几万亿元钞票如果监督不好、搞没了,人大也是有责任的。”

B.钱随意花致各地“跑部钱进”

“我建议,国民收入‘分配法’早就该出台了。我们的‘蛋糕’不小了,几十万亿元。但是‘蛋糕’怎么分,要让全国人民看得清清楚楚。”刘锡荣说,因为这种随意性,造成了全国各地都在“跑部钱进”。

“那个专项转移支付,你不跑,国家就不给,搞得处长以上级别的人都在跑这个。要钱的时候,财政部附近宾馆都住不下,客房价格都特别高。”刘锡荣说,“什么时候在北京的这些驻京办没了,就说明人大把‘钱’管好了。”

C.政府花钱“先斩后奏”民脂民膏全花光

刘锡荣还提到,“财政资金就像是一块豆腐,政府说用就用了,先斩后奏,到时候人大也只好认账”。

他还批评“年底突击花钱”现象,“财政纪律不严肃,民脂民膏都花光了。”

管“人”

“公务员每年多100万人”

“国外一发生经济困难,第一件事情就是减少官员。我们减过谁啊?谁敢减啊?”

关于“管‘人’”,刘锡荣说的是“编制法”。他说新中国成立至今,都还没有制定过“编制法”,随之带来的是:乱设机构、乱定级别,临时机构林立,人员严重超编。

A.官满为患,老百姓养不起

刘锡荣说,因为没有“编制法”,给“买官”、“卖官”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要是只有一个岗位,那还买什么呢?有的地方秘书长就有十几个,这怎么可以啊,官满为患啊!”他说,“过去一个县委,百把人以上就是大县委。现在我到乡镇去看,一个乡镇有三四百名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

“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刘锡荣说,4年前全国公务员是600万人,现在已经增加到1000万人,一年多100万人,“如果600万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这是历史的倒退。”

B.官员超编,反腐压力巨大

刘锡荣认为,官员超编也给反腐倡廉带来巨大压力。

这位中纪委原副书记首先说,“我们确实感到我们的反腐倡廉没做好,没话说。”他随即表示,这是因为监督力量也是有限的,要监督的官员一旦多了就很难办,“监督10万人和监督1000人是不一样的”。

他说,对于中国每年要处理10万多名干部,其中省级以上干部10多人,有些外国人不理解,觉得人数太多,“我跟他们说,因为中国的官员人数多,大象身上洗下来的泥巴总比小猪身上洗下来的泥巴多。外国人也就理解了。”

刘锡荣说,中国的干部只进不出,没有流动体制,也给精兵简政带来困难,“你看国外,一发生经济困难,第一件事情就是减少官员。我们减过谁啊?谁敢减啊?都是上下级关系,面子拉不开啊!”

提建议

将审计署划归人大直管

“党管干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制度,很多人什么都不怕,就怕党委和纪委。”

为让人大管好钱,刘锡荣说,他有两条建议已考虑很久,并且多次提过。

一是把审计署从国务院划出来,给人大直管。他认为,审计署和财政部都在国务院,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审自己。“地方也有这种情况,一审计,市长说算了,一句话就完了。”刘锡荣说,审计署应该对人大直接负责,并且对大的违法违纪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

“审计署还要跟中纪委合署办公。”刘锡荣说,党管干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制度,很多人什么都不怕,就怕党委和纪委。

谈改革

“当前改革最重要的是做到‘四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和中介机构分开。”

“如果一个国家把企业分成等级,必然也会把人分成等级,这样就为以后阶层的冲突、矛盾的激化埋下了伏笔。”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5.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6.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7.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8.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9.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10.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