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司马平邦:那些年,我们一起造导弹

司马平邦 · 2012-03-2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钱学森1911年出生,2009年去世,他2009年10月31日他去世后,我在博客里曾这样写道:钱学森死了,中国有血性的知识分子几乎死绝了。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和血性这两个概念的对接,显然不是电影《钱学森》要讲的主题,陈坤在电影里饰演的钱学森始终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大知识分子形象,不过,若认真体察一下钱的一生,能在如此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复杂时政背景下经历过的人,彬彬有礼一定只是他的表面,内心世界的那股子刚强才是最最真的。

这也是我看电影时略略觉得的遗憾,没有办法,对这个人,中国鲜少有人有资格有机会有胆量去平视或者俯视他,而一律得是仰视着。

且,这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科学巨人,在许多人心里,比如我,其实已经被涂抹上圣人光环了。

但很遗憾,他生于、奋斗于有光环的时代,而死于所有光环都要被压上水印的本时代,所以,对这个人,或者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还欠他一个国葬。

因为,若没有他,没有他们,真的可能国将不国。

电影也是从钱学森个人与这个国家的关联的角度展开故事,电影一上来就是他与当下中国总理的对话,钱学森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恳请总理能够改变现状。不过,钱学森人虽没了,现实还在,总理也还在,中国的教育制度这两年来是不是改变了,不用我说你也明白,故而,电影用此做开首,有点儿不尴不尬。

之后,影片从钱学森留学美国的经历讲起,讲其如何少年得志,钱在美国当年已然进入最高级的科学实验室当首席科学家,而且肩上据说已扛上美军的校级军衔――之后,电影对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的过程交待得并不太清楚,究竟是美国政客的政治迫害还是他有意归国参与新中国建设?不过陈坤将其中一句台词说得很干脆:就是让我种苹果,我也要回国。

钱学森生前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话,或者这句话即使说了是不是真的对对他做出回国决定很重要,暂时都难以考证,不过电影将这句话反复放大,还是立意于文艺性的需要,即使在当时,已经在世界科学界获得声誉的钱学森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回到祖国应该被派上什么用场的,我说钱学森身上有许多知识分子身上没有的血性,正在于此。

血这个字,有民间有许多读法,比如读“雪”时,意思很平和,但若读了“写”,就带一股子狠劲,我建议,这个“血性”若用在钱学森身上时,请读“写”。

其实,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尤其是美国将两颗核弹投到日本本土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之后,这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里引起过相当大争议,科学如果被用做杀人武器,是不是违背了科学初衷,这样的疑问即使在今天,在许多人脑子里还没有理清。

钱学森者,就是在当时也是理清得最早的人。

因为他心向中国,不,是心向祖国。

我所说的血性,在钱学森这里,也许还要不得不加上一点儿“民族主义”的色彩,试想,如果那一代普遍在西方受到良好教育并成名的中国科学家,若身上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民族主义色彩,他们何以会抛下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而一定要回到贫困的祖国呢?

所以,至少杨振宁、李政道者,他们地地道道的不是民族主义,他们才不会在祖国最为艰难时回国,只有在祖国已经真的繁荣昌盛之后,他们都时不时回国省亲一把,偶尔还搂草打兔子地僄上个28岁的小老婆,这都是那样与钱学森这样伟大的民族主义科学家们相反的普世主义科学家们做的事。

钱学森作为一个完美男人的另一处,是他与夫人蒋英(张雨绮饰)终生相爱相守矢志不渝,虽然电影强化表现钱的爱情大多原因是为商业价值的需要,但现在看到这样一对真实的百年相守的故事的人们仍然会嗟呀不已,原来这世上真的有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百年好合的事。

当然,“那些年,我们一起造导弹”才是电影《钱学森》和真人钱学森的精华所在,“两弹一星”对于中国,不仅对于几十年前的中国,而且也是对于当下的中国,其重要性也不言自明,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出现,或者可以说是中共在建国十几年之后又打赢了一场解放战争或者抗美援朝战争,因为有了它们,虽说不上可以江山永固,说江山百年毫无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是“两弹一星”这场科技战争里的林彪将军和彭德怀将军。

即使在新中国不长63年的历史里,称得上大科学家的也是人才济济,但能称得上科学家里的林彪或彭德怀者,如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伟大者,又能有几?

电影《钱学森》重现了钱学森等一代中国科学精英如何吃尽千辛万苦,在西北大沙漠里,在绝对不可能的状态下,把中国自主研发的各种型号战略导弹发射上天,陈坤虽然在真实的钱学森面前还只能说是小小年纪,但我尤爱看他满面沧桑地奋战于西北大沙漠的那段中年戏,让人想起那句俗话: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

曾经以饰演李闯王成名的许还山这次饰演了钱学森的老年,戏不多,但很传神,恍惚之间钱学森再世――原来,钱学森不但称得上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也称得上中国最帅的科学家――其实,民间还长久地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一大批可以被归属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伟大,都可以用英俊帅气概括,真不知那一代历尽风霜雨雪吃遍人间苦头的先人,他们倒底是怎么长得如周恩来、钱学森那般帅呆酷毙,人品又如他们一样完美无伦?

听说,其实《钱学森》的票房很不好,不但看的中国观众少,中国的院线也不支持它。

我算了下,当代中国,十三四亿人里,敢于自称“知识分子”的,十个里头总得有三四个,既使以十分之三计,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下三亿,若这些人百分之一的能去看看这部描写中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生平的电影,它的票房那得飘红得让人艳羡,但我估计,现实里有万分之一的知识分子看了这部电影都不可能。

不管怎么说,钱学森已经在现实中成了一个过时的人物和符号,而且还有许多人在抓住这位科学巨人生前的某一处小误喋喋不休。

如此对待一位如此伟大的知识前辈,这既是当代知识界的悲哀,也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5.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6.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7.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8.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9.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10.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