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迟早要到来,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已经进入倒计时。昨日,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有关部门审议了《各区(县级市)新(扩)建少年宫项目选址方案》、《广州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广州市改造农村泥砖房和危房三年工作方案》等文件。会上的结论是,广州城中村问题非常突出,存在大量的“住改仓”、“三小”和“三合一”场所,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整改刻不容缓。
讲到城中村,人们就马上将其与脏乱差、黄赌毒等现象联系在一起。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中村”成了城市的夹缝,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同时由于租金便宜,因此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我在10年前曾在石牌村住过一年,成为万千租客之一。这里的房屋布局堪称经典,我那房间打开窗户就看到另一栋楼的一扇窗户,还能向那户的哥们借根烟抽。如果我走出阳台,就能从这栋楼跳到那栋楼。这种布局,有人叫“一线天”,有人叫“握手楼”,都很贴切。租客遭窃的不在少数,甚至还发生过凶案。这里消防、卫生、排水等都成问题,每到晚上不时飘来阵阵恶臭。还有凌乱的缠绕在半空的电线,在下雨的夜晚,随时担心它会掉下来。
既然如此多问题,整治就是迟早的事。至少,这些存在着各种隐患的违建必须拆除。作为城市发展的毒瘤、拖后腿者,城中村的消亡是大势所趋。可以预料,随着城中村整治的深入,曾经混乱的城中村或将变成宽敞的马路、绿地,甚至高级写字楼、豪宅,城市的形象将因此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是,吊诡的是,又有不少人城中村的离去。经济学家卢周来说过,“城中村是穷人的福利。”没有了城中村,就没有了价格低廉的出租屋,就没有了便宜美味的宵夜,也没有了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一元店”。原本居住在城中村的低收入者,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就不能继续在市区生活,这无疑意味着城市对他们下达逐客令。据统计,广州304个城中村中,有500万的外来人口,他们大多是月薪不超过3000元的打工者,或者刚毕业不到3年的大学生。如果他们被迫离开广州,不仅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等都会遭遇打击,很多公司都会留不住人才,因为大学毕业生会因为生活成本原因而不再选择往广州就业。深圳由于低价出租屋供应量不足,导致最近人才频频流失,这限制了经济质量的提升,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天花板。
不仅如此,城中村的消失也意味着广大市民生活福利的减少。试想,城中村的杂货铺、理发店、裁缝店、修鞋摊等小本生意将会因找不到低租金店面而消失,石牌村别具特色的风味烧烤也将成为过去时。而且,城市的服务业价格也将上涨,市民的生活成本必将上升,因为钟点工、洗头妹、餐厅服务员、足疗技师等从业者是居住在城中村的主要群体。
我居住在城中村期间,难免抱怨城中村的脏乱差,但同时也为它的朝气和热力而着迷。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外来打工者的梦想、坚持和失落;在这里,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地域文化、领略到各地不同的美食;在这里,年轻大学生在思考、寻觅,探索成功的路径。这里迸发的激情与光芒,是高尚住宅区所不能比拟的。换句话讲,一个城中村的不夜之城,是城市活力之所在,是城市温度之所在。
不管怎么说,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但是,我希望改造的过程中,能保住城中村区域的一些体温,让低收入者依然可以在此居住、谋生,让年轻人能以此落脚、栖息。我们可以且必须改善城中村,但不能消灭它,更不能斩断它的希望与活力。因为,检验城中村整治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拆了多少房屋,而在于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多大改善,在于他们的谋生机会、幸福感、满足感是否增加。
(为报社评论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