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王璞记美国大学占领运动 | 历史的重要性有时不在于成果

王璞 · 2024-05-06 · 来源:单读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青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政客手中的权力和武力,青年人那些践行自身信念的行动显得天真而脆弱。但就像王璞老师所说,一场运动的历史重要性有时不在于成果,青年人的理想、活力与同情心,往往是历史思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编者按

  四月十七日起,美国高校发生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藤校到各州州立大学,学生们占领草坪,扎营、演讲、游行,抗议美国大学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以色列,以及其他从战火中获利的企业与组织。

  面对学生们的游行,警察介入的速度和采取的举措令人震惊: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从 4 月 17 日开始扎营,而大学 18 日便允许警察进入校园逮捕学生,进行“清场”。目前全美已有 2000 名以上学生遭到逮捕,逮捕的规模已经堪比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反越战运动。

  保马今日分享一篇王璞老师来自现场的记录。王璞老师在布兰代斯大学执教,近距离观察了本校与邻近的哈佛大学的抗议活动,也为我们分享了自己身边的同事对这场抗议活动的看法。王璞老师指出身边几乎所有犹太同事都一贯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诚然,青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政客手中的权力和武力,青年人那些践行自身信念的行动显得天真而脆弱。但就像王璞老师所说,一场运动的历史重要性有时不在于成果,青年人的理想、活力与同情心,往往是历史思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单读”,感谢王璞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一场运动的历史重要性有时不在于成果

  文 | 王璞

  2023 年 11 月 10 日,星期五,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代斯大学。我下班穿过校园,透过车窗看见大草坪上,有学生被押上警车。旁边有同学在愤怒哭喊。远处,更多的同学安静地注视着,不知道如何反应,和我一样。  

 

  2023 年 11 月 10 日,布兰代斯大学有学生被押上警车

  (摄影:王璞)

  后来我得知,7 人被捕。教授们又被告知,校领导层决定叫警察,是因为要求停战的学生们高喊“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从河流到海洋”,历史上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口号)“Intifada”(阿拉伯语中的“起义”)。在这所具有犹太传统的大学,这两个口号被定性为“反犹”,威胁到犹太族师生的安全。  

 

  2024 年 4 月 30 日,哈佛大学营地上的“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标语(摄影:王璞)

  大约同时,一位犹太同事跟我说,家里孩子因为具有以色列国籍,可能会收到征召令。我所认识的几乎所有犹太同事都一贯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而内塔尼亚胡政府变为了战时内阁。 校领导每一次为弹压学生抗议的决定辩护时,都会充满义愤地说到 10 月 7 日哈马斯突然袭击滥杀无辜。他对我特别提到他朋友的朋友,一对夫妻,都是左翼,反内塔尼亚胡,倡导以巴和解,但他们都死于哈马斯的暴力。 有犹太族学生在宿舍窗户上挂起蓝色大卫星旗。有社团贴出被绑架或失踪的以色列人的照片。这些照片一张接一张地被标为“已证实死亡”。 斋月到了,学校领导层给所有教授发信,要求大家支持斋戒中的穆斯林同学,并帮助他们欢庆开斋节。

  伊朗裔的教授对校领导表示,在中东研究的课堂内外,穆斯林学生感到无助。

  前一阵子,我妻子捐助了加沙物资援助的国际人道组织。这些组织的人员也在死伤。或者,在走向援助点的废墟路上,一个加沙小孩被射杀,这样的新闻出现在我上班去学校路上的广播中。

  今年 4 月下旬,当其他大学学生的扎营运动突然呈燎原之势,布兰代斯大学已经开始犹太逾越节假期。

  从去年 11 月,到今天哥伦比亚大学清场,多少加沙人死去了呢?2024 年 4 月 30 日,阴,有风,新英格兰还不暖和,哈佛 Yard(哈佛园,指中心校园)依然关闭。大巴载来的国际游客只能隔着栅栏拿手机拍这全球著名的校园,他们拍的不是作为“打卡地标”的哈佛雕塑,而是——帐篷。  

 

  哈佛大学的扎营活动(摄影:王璞)

  我因为有哈佛大学借书卡,进去看一看学生们的扎营运动。多安静啊,因为外人进不来,学生们在帐篷内外赶写期末作业。在哈佛雕塑周围,一些同学在低声交谈;草坪内,另一些戴着口罩,穿着荧光马甲,在值班;更多的人在看电脑,刷手机,读书,喝咖啡,然后把新画的张贴放在学校的校纪警示牌下面。

  有学生跟我说,“从河流到海洋”,不仅不是反犹,而且是“和平口号”。

  “立刻停战”“加沙在流血”“巴勒斯坦自由”——这些口号出于人道和正义的基本关切。

  更具体的诉求,在哈佛,和在其他地方也类似——学校取消和以色列的金融联系,学校不要“秋后算账”给示威学生校纪处分。

  美国几乎所有大报,都在以“过来人”的老成,暗讽学生们的要求是完全不懂学校怎么运作,幼稚琐细。(但既然这样,为什么校方不和学生好好谈谈呢?难道等学生提出更激进的主张?)  

 

  学生们的诉求(摄影:王璞)

  哈佛学生们有很多速食品和咖啡。他们不缺物资。他们谢绝捐赠。他们有点担心网上捐款会给捐款人带来麻烦。——是啊,《华盛顿邮报》专栏已经要求 FBI 要详查了。 中午 12 点,一个合唱团(大多数成员为黑人)来声援学生唱歌,校园终于温暖热闹起来。 布兰代斯之外,美国许多大学的形式主义法权“说法”是:“从河流到海洋”是煽动性语言,但在未形成暴力的情况下,似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

  把一切问题都变成“宪法第一修正案”问题,会不会实为回避问题呢?

  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用行动表达了真正的问题——民族解放。

  盖子揭开了,道理分裂了。

  这是行动的语言,美国社会一定会回以——警察的行动。

  我从哈佛搭城铁回到家,哥大要让 NYPD(纽约市警察局)清场的消息就传来了。学生占领了汉密尔顿大楼,那里是古典系所在地(我以前在纽约大学上学时,去过,印象中还有别的系,记不清了)。

  我因为翻译《本雅明传》,曾侧面了解一点点犹太复国运动的思想史。我也读过不少和瓦尔特·本雅明一样的欧陆犹太裔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我最近在准备本雅明讨论课的讲义,有时在想:如果本雅明来到今天,会如何看待这一切?

  这是胡思乱想。但这场学生运动确实联动了一百年来这个世界的许多基本问题框架:犹太问题,美国和霸权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青年问题,大学问题,民族解放问题……

  盖子揭开了,道理分裂了。

  一场运动的历史重要性有时不在于成果,而在于:它不仅表面上激起了一些历史比较(美国大媒体不都在“cue”(提及)1968 吗?),而且它实质上使得一些历史比较的框架失效了。

  截止落笔时,据即时消息,哥大及其他纽约市清场已经造成约 300 人被捕。美国网上有人赞誉纽约警察专业克制。也有人在对比东西海岸大学、不同城市的处置,并慨叹一番,不论如何,对抗几乎不可避免。而《纽约时报》又忽然发现,全国示威学生们已经试图把巴勒斯坦问题和世界上其他许许多多不公正联系在了一起。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活在梦里:专家眼中的“俄乌冲突”
  2. 谁的问题?
  3. 美国人是不是人?
  4. 司马南:影院之外
  5. 郭松民 | 再与冯玉军教授商榷:俄罗斯会投靠西方反杀中国吗?
  6. 美国十年浩劫,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
  7. 昆仑戟:十二万分地警惕“影响力间谍”
  8. 蒋进:问初心
  9. 震惊中外的新中国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身亡案
  10. 中国学术江湖的等级化、码头化、格式化、名利化
  1. 陈先义:要特别警惕实为内鬼的某些“经济学家”
  2. 神秘而神奇的邓发,被称为“中共秘密警察的头子”,李克农潘汉年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3.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朗诵张承志《哪怕一息尚存,让我投身正义》,抗议以色列在加沙的种族灭绝(视频+原文)
  4. 用毛主席的电报等史料一字一句的否定苏联某一大人物的错误观点
  5. 彭水周:莫言何以不可倒掉?
  6. 元龙:美国学潮热,中国舆论凉;不敢追穷寇,沽名学霸王?
  7. 凭什么要让中国人不敏感?凭什么?!
  8. 妖孽
  9. 郭松民 | 也来预测一下俄乌战争结局
  10. 王明向共产国际状告毛泽东始末
  1. 尹国明:不用着急,这仅仅是更大场面的开始
  2. “和平演变”走高层路线,真相令人触目惊心!
  3. 房地产,秘不发丧
  4. 彭胜玉:美国“稳中战略”取得巨大成效
  5. 腐败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没一个行业是清白的
  6. 吴铭|葛教授,吃饱了撑的么
  7. 连反抗都不敢说的人,有什么资格说和平?!
  8. 阶级斗争的标志性事件出现了
  9. 毛主席机要秘书张玉凤严正声明
  10. 国家的兴衰,早已埋下伏笔
  1. 改造人的思想:陈永贵与赵小和的三次交锋
  2. 幡然醒悟,他再也不想当舔狗了
  3. 陈先义:要特别警惕实为内鬼的某些“经济学家”
  4. 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工业化新发展
  5. 神秘而神奇的邓发,被称为“中共秘密警察的头子”,李克农潘汉年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6. 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开车撞人,到底哪来的胆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