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微博相关话题#文科消亡成为一股全球性浪潮# 目前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6200万,文章提到:
文科消亡,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浪潮。不少国家就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当新冠疫情的爆发、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时,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包括中国,都在这场文科取消潮中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颠簸。
当下的文科教育为何被广为诟病呢?
首要的原因是当下一些所谓的“文科”,其实是“假文科”,这种“假文科”仅仅是经书,和现实没关系,不过是拿现实中的一些元素作为背景板而已。研究的东西既无法反映现实,也无法指导现实。你皓首穷经研读这套“假文科”,和研究我十年来每天吃了什么对社会的价值是一样的,都基本等于0。
整个学科看上很繁荣,一批人都是博导学者,掰开了揉碎了发几百篇论文,从经书到经书,用一堆所谓的“专业术语”言必称希腊,绕来绕去最后讲了一个很普通的事情。小圈子里自嗨互相抬轿子,你是经济学家,他是新闻泰斗。
到了市场上,啥也不是,百无一用。
他也知道自己百无一用,就幻想出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我这是心灵的提升”、“我是自由而无用”、“我这是人文精神”、“我这是人文关怀”。虽然这些词和他都没一毛钱关系。
第二个原因是招生太多。就算是真正有用的文科,由于行业特点也无法容纳那么多人。如果把人才分为十个级别,相当部分的文科领域都只需要头部的1-2级,再往下的人就迅速衰减到在实际工作中和非本学科人士没什么明显区别的地步了。但工科哪怕是7级8级的,在社会上也能有符合他层次性的有一定门槛性的需求位置。
这一点是客观原因。
我建议文科教育的改革应该向以下四个目标努力:
1、普及化;
2、精英化;
3、实践化;
4、人民化
所谓“普及化”,就是很多文科专业之粗浅无聊,根本不需要专门设置一个专业来耽误学生四年,还不如抽取出其中有用的那少量东西,作为大学里的通识教育。
所谓“精英化”,就是收紧大学文科招生,提高文科培养层次。部分专业甚至可以直接取消本科招生,将硕士甚至博士作为培养起点,只允许理工农医类本科毕业生报考。招生人数上大幅缩减,这样将会明显缓解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有利于社会消化存量文科毕业生。如果每年全国只毕业50个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他们肯定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如果再找不到,那就缩减为30个,总能得到一个平衡点的。
所谓“实践化”,就是文科专业的培养模式要立足于对社会有用,学生毕业之后就能用。比如新闻传播,要是只学新闻传播,那四年下来和没学也没太大区别。新闻只是载体,传播者的作用是要消除客观世界中的信息差,因此他们自己首先要能正确理解现代社会是如何运行的。比如如果非要保留新传本科的话,我建议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Python语言编程》
《机械设计原理》
《电子电路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认知》
《生理学》
《工厂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给排水管道系统》
《交通物流》
《城市规划概论》
《中国革命史》
《软件工程》
《农学概论》
《自动控制原理》……
不需要学到多么深入,但是要能建构起一个整体上的印象和理解。
所谓“人民化”,就是立场要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基石,以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不是单纯能通过培养得到的,但可以把课堂开到基层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然,如今没有那么多贫下中农了。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个幅员辽阔、国情非常复杂的大国。如果不深刻接触基层,只是从校门到衙门,从校门到校门,那么文科就会变成“假文科”,就会变成小圈子里的念经。
花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深入乡村城市工厂机关,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里可以轮换三四个地方(培养方案需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走形式)。
当然,这样的培养成本必然是非常高的,所以也只能精英化培养,大幅缩小招生人数了。
以上四点,概况起来就是:
立场人民化,知识精英化,技能实践化,通识普及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