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025年元月4日下午,著名作家、《人境》《黑与白》的刘继明,著名学者、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与湖北《黑与白》读书会部分读友相聚位于南湖之滨华中农业大学的倍阅书店,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从《人境》到《黑与白》——刘继明作品分享会”。
刘继明老师向现场读者介绍了《人境》和《黑与白》的创作经过,他坦言,这两部作品在他近四十年文学生涯中具有总结性意义,如果说写《人境》时他还是生活的观察者,与当代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或一面玻璃,保持着某种距离,笔下的人物和生活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那么到了写《黑与白》时,这堵墙或玻璃已经不复存在,他直面错综复杂的时代镜像,成为了一个“在场者”,因此,《黑与白》中呈现的人和世界比《人境》更真实,也更残酷,更广阔,揭示的问题也更直接和尖锐。这也是《黑与白》问世后,许多读者觉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和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子,产生强烈共鸣的原因。“这两部小说的写作,使我感受到了一个作家的光荣,而这种感觉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刘老师动情地说。
樊星教授在谈到两部小说的异同点时认为,《人境》《黑与白》都有着强烈的“民本”立场。这种立场从继明早期的“文化关怀小说”到后来“的“底层叙事”都是贯穿的,只不过到了这两部长篇小说更自觉,重点转向了底层老百姓。《黑与白》可以看做是对《人境》的拓展,是前者的升级版,堪称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息图,作品中揭示了许许多多尖锐的现实问题,包括人物的命运遭际,触目惊心,震聋发聩,但在现实格局下似乎是无解的。这也正是这部小说作为“时代证词”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作为和继明相识相交多年的老友,我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樊教授最后说。
滠水农夫是《黑与白》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个撰文评论《黑与白》的评论家,他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读〈黑与白〉》中首次提出了“人民现实主义”的概念,后来被许多文章广泛引用。这次,滠水农夫作为普通读者来到现场,跟大家分享了阅读《黑与白》的最新感受。他从作品中的顾筝、栗红、红隼、田芳等几位女性人物入手,用人物类型学的方法,分析了她们各自的性格、外貌和命运变迁,视角新颖,发人深省。
分享会上,嘉宾和读友的发言互动交织进行,有的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还向嘉宾老师提出了怎样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讨论的话题超出了文学,场面十分热烈。从下午2点半一直持续到5点半,移步东湖之滨的醉香隆晚餐时,大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分享会由人境网主办,湖北《黑与白》读书会会长毛光辉主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