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该远离伪装成科普大V的殖人了

北方朔风 天书 · 2025-01-06 · 来源:新潮沉思录|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科学是理性光芒的结晶,只是理性的光芒,从来都需要去维护。如果有人透支这些光芒,更加黑暗的未来并非只是危言耸听。维护理性与真理的道路道阻且长,但是我们必须走下去。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大熊猫”丫丫“回国的事。“丫丫”在美国动物园的状态十分糟糕,引发了我国网络舆论的强烈不满。然而这时候有一些“科普大V”跳出来向网民们“科普”,言之凿凿的说这是大熊猫年老的正常情况,并给国内网民扣上了反智民粹的帽子。因为这些“科普大V”平常还颇有那么些影响力,导致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开始反思自己。结果“丫丫”回国之后状态好转明显,被忽悠的网友直呼上当。

  虽然当今社会,大家普遍都接受过基本的自然科学教育,但由于现代科学的深入发展,在前沿部分越来越表现出反直觉性,不确定性,非决定性,非连续性等特征,而且科学领域的门类实在也太广,很多在某一个科学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对其他领域也可能一无所知。即使是最为博学多识的人,也不可能知道所有领域的科学知识,精通一两个领域,已经可以说是翘楚。高知群体传谣信言的情况屡见不鲜,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笔者一位T大的朋友曾经讲过一个真实案例,他们的某位专业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传播过夏尔谢夫力这一经典网络科学谣言。这看似荒谬,然而并不新鲜。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充当谣言传播者,在某个学科有深厚造诣的从业者到了其他领域就胡说八道,这样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很常见。

  这这导致对普通人来说,某种程度上科学就等于魔法。虽然常说要讲“科学精神”,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科学精神并不是自己领悟来的,而是被科学权威灌输的。

  那有没有一种哲学化的“科学思维”或者辩证思维,能帮助人们在不了解具体科学内容的情况下就去判断一件事情的真假呢?这事情说起来比较复杂,只能说相对来说有,但没那么有用。不论欧陆哲学,分哲,马哲还是中哲,哲学大手子们发表非科学甚至反智言论的也不是新鲜事。

  这种情况下,科普已经是当下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了。正像是很多科学界人士提到过的,科普工作和科学研究一样重要,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并不擅长做科普,但他们也很清楚这方面的重要性,所以也愿意支持科普工作。只是在当下,科普工在许多问题上的表现,越来越容易让人质疑。

  互联网记忆没丢失的网友们应该记得,在2020年新冠疫情先在我国出现后,不少平时道貌岸然的科普大V当时造了多少谣作了多少妖。在之后的三年,围绕着病毒性、变异、死亡率、疫苗、特效药等等问题上,某些科普大V和平台又造了多少孽。

  实际上,我国科普群体和平台中一直存在着不少“歪屁股”现象,从早年的科学松鼠会到前两年的回形针,这类群体一直不少见。再比如知乎上一些航天“科普大V”,从前几年说中国航天闭门造车探测器上不了火星,到现在逛吹星舰贬低中国航天,说空间站已经是过时技术,却无视了美国和美国的企业在规划下一代空间站的事实。更不用说多少半导体“科普大V”之前坚信中国芯片无法突破嘲笑且听龙吟。

  虽然一些人喜欢标榜“科学无国界”,但不难发现这些科普大V的歪屁股行为,多少都和美国有关。当然,除了那些被实锤有利益链条的或收钱的,我们也不必断定这些人一定利益驱动或者有某种立场。长期以来,国内所有对美国的不满情绪,都会被一些舆论机器扭曲刻板地解读为民粹主义和民族情绪。自然,作为科普工,怎么能不反对民粹呢?然这样的想法看起来很搞笑,但确实是很多人的心中所想。

  所以,对科普圈中这些歪屁股人士进行道德批判,对问题的本质作用不大。我们曾经在文章中多次说过,普遍性的反智主义是有社会基础的。今天的科普圈子中也有这种倾向,只是一些人不自知。先把意识形态倾向放一边,今天的科普圈子,实际上越来越被传播学主宰。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之前的lk99室温超导事件。实际上我国官方媒体在一开始就给出了表态,那就是从数据来看,认为并不构成超导。而很遗憾,在当时讨论热度最高的时候,这样的声音被忽视,被攻击,或是认为这是什么学阀,什么不愿意看别人好。

  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面,官方科普非常好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通过采访相关领域专家,给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结论。

  甚至别说专家,反对lk99的网友,也有一些被攻击。很多科普意见领袖,在lk99事件之中,也提前站好了立场,带领粉丝幻想如果常温超导实现了如何如何,不断画大饼。而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

  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这个道理在科学界很多时候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传播学来说,这就是另一码事情了,传播学很多时候讲究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事实反而是第二位了。Lk99当时之所以能传播的那么热,除了常温超导确实是个热点之外,lk99因为制备方式简单,给网友带来了足够多的参与感,这也是很关键的步骤。

  很遗憾,这样的方式并不符合科学的规律,而有些科普工为了迎合传播学,果断弃科学原则于不顾。毕竟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说lk99的数据有问题,并不是一个能让大多数粉丝高兴的态度。

  当代热点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并且更新速度极快,必须足够擅长追赶热度才能获得流量。靠着个人爱好进行科普,一两次还可以,长时间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团队才能驱动。而大多数科普团队可没有铁饭碗,不追热度是不现实的,就算不担心收入的科普团队,也需要观众的肯定,所以追热点是必然的。为了追热点,很容易在某些问题上,发表一知半解的观点,也会因为粉丝的看法,而发表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这就是当代信息消费主义的一种常态病症。

  只是我们的“国际友人”,向来是很擅长利用这些规律的,只要给一些资助和支持,就很容易让某些自诩客观公正的科普工,加上不少的私货。相信大家在环保领域的科普,已经看到了太多类似的东西了,明明环保是一个多好的话题,看看今天讨论环境被污染成了什么样子?

  传播学与资本规律导致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科普热点的选择。笔者也支持科普的形式应当贴近生活,更加风趣,但是姑且进行过一点科普工作的笔者也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有些科学相关的知识,注定是不那么有趣的。某些反常识的冷知识,像是段子一样快速传播,但是某些符合常识,却需要系统解释的东西,那就十分不利于点击量了。

  就像是讲一些罕见的特殊疾病,很容易让大家听的滋滋有味,但是如何让大家改善日常生活之中的小习惯,来减少一些常见病,就没什么点击量。所以为了趣味性的传播,科普工会选择一些更有趣的方向,同时对于科学事实进行小小的加工。这就很容易出现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各种吹科学家灵光一闪发现某某东西的时候,把灵光一闪说的太戏剧化,把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积累和科学家的思考说的太少。

  就比如说,因为石墨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单纯发现了用胶带撕石墨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际上早在石墨烯被制备出来之前,物理学奖就预测到了超薄的石墨可能会有很多的特殊性质,科学家们也一直为此在努力,通过机械剥离生成石墨烯的努力,早在90年代就出现了。因为石墨烯获得诺奖的这二位科学家,通过简易的方法把这方面的努力推向了极致,同时实验测定了石墨烯的各种特殊物理性质。只是这个说法,就没有那么有趣了。

  科学和传播学并非所有时候都有矛盾,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二者完全可以并存,只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一点小小规律,在二者冲突的时候,部分科普工会不自觉的选择流量最多的打法。这也不能太苛责,毕竟人总归是要吃饭的,我们不能指望科普工全都用爱发电,同时还保持质量。但无论如何事实就是,在科普宣传中越普遍追求流量,反智主义也就越盛行了。

  在越来越追求流量之外,我国科普从事者中不少人还学来了西方科普工那种莫名其妙的傲气。从欧美目前不管左翼右翼,都存在着庞大的不信任科学和反智群体就可以看出,这种傲气只会把事情搞砸。对于科学的信任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是基于一定社会现实的。在当下这个时代,对科学的信任显然是一种消耗品,少数科普人员如果总是透支它的话,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糟。

  接受知识科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单方面接受权威的过程,因为个体没有能力自行验证权威的观点。离开权威,普通人就无法对任何稍微深入的科学观点做出确定判断。如果接受了错误的权威,普通人完全有可能被灌输一套看似科学其实具体细节充满错误的认知体系。

  这种错误的认知体系,轻微的还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接受者,严重的则会让接受者在以为自己相信科学的情况下最终走到反智反科学的地步。而且,没有逻辑的支撑,对权威的单纯相信是很容易被动摇的。

  面对欧美这种把民众对科学的信任感搞砸的情况,我国一些长期以来“科学”这个词语,往往会不自主地和发达国家绑定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是事实,西方国家因为种种原因,确实在科学上有巨大的成就,但是这不代表西方国家的一切,都一定比发展中国家的更加科学,谁要是相信这个,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的表态,是殖民时代的遗留。

  而我国的科普工中,抱有这种观点的一直不少。他们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科学的,而中国的一切都是愚昧的,反对他们的人一定是民粹。大熊猫“丫丫”事件,还有之前的超导事件都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

  从欧美的情况看,国内的科普工越这么干,只会让“反智”的声音越来越大。想要把从1840年以来,“科学”和“西方国家”两个词语的强行绑定切断十分重要,这件事情没有民意的推动是做不到的。从这种角度来讲,对某些科普工的不满,也是民众的声音。但是显然,我们也不希望把孩子连着洗澡水一起泼掉,保持对科学的信任,这依然是十分关键的。所以,纠正在国内科普群体中存在的殖人和河殇思维倾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诚然,确实也有不少为了迎合民众情绪,夸大放大甚至谣传国内科技突破的科普内容,这类现象也需要批评。但有一点很关键,这类内容往往出现在自媒体和短视频的下沉市场,而以西方为圭臬的科普往往以理性高素质高知自居,往往针对的的是所谓的“高知群体”,并且充满优越感,动辄将中国大部分民众批为“民粹”。随着中西科技力量的此涨彼消,哪一类对人们认知和科普信任感的干扰更大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已经领先出现六代机的情况下,我们相信科学定义的天平终究会不断回到公正的位置。虽然这几天网上已经有不少“中国不能自己定义六代机”之类的团建言论,但鬼扯再多也改变不了我们两款六代机已经飞上天空的事实。

  既要又要向来是不容易的。但是偏偏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这么做。这或许是当下科普工十分重要的任务,用科学讲出我们自己的故事,讲出中国的经验和成就。完全相信科学没有国界的人是毫无疑问的傻白甜,纯粹的科学确实没有国界,但是当下在公共领域传播的科学,其背后隐藏的东西真的没有和什么科学之外的东西绑定吗?这只不过是一种常见的新自由主义宣传骗术罢了。

  讲出自己的故事,正是破坏这个绑定,让科学回归科学,难道西方国家的创新才是创新,中国的创新就不是创新这种事情就真的合理吗?

  无论是反智的盛行,还是将科学的定义与西方进行捆绑,都不该是科学本身的模样。而即使是再优秀的科学研究,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氛围。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其他领域暴露反智倾向,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单纯专业学科体系的教育并不会让受教育者获得整体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科技的极度发展,个体思维一但脱离体系和逻辑的约束,就会有出现反智倾向的概率。

  从这个角度,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科普和科学研究同样重要,没有科普建立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无处进行的,而这,正是我们当下的时代,交给科普工的艰巨任务。

  科学是理性光芒的结晶,只是理性的光芒,从来都需要去维护。如果有人透支这些光芒,更加黑暗的未来并非只是危言耸听。维护理性与真理的道路道阻且长,但是我们必须走下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3.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4.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并轨差距究竟有多大?
  5. 乐观与悲观,三天一个大翻转
  6. 不能将小岗村和井冈山相提并论!
  7. 这样的逻辑未免也有点太荒唐了
  8. 假装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轻人花钱假装上班
  9. 老孙同志 | 谁能打破美国的高度控盘?
  10. “文科倒闭潮”来临,谁先面临危机?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3.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4. 与否毛者的一段对话
  5. 范景刚:毛泽东思想不能丢
  6.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7. 群众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谁不高兴了?
  8. 毛主席当年为何“暂停高考”
  9. 怒驳“那个年代的十大荒唐”(下)
  10. 是伟人还是小人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鹤岗市公安局局长会场指挥10余警察抓捕副局长
  3.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4.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5.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6.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1. 谁的盛世?如谁所愿?
  2. 美国内战:MAGA和马斯克决裂!
  3. 谁的盛世?如谁所愿?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谁的盛世?如谁所愿?
  6. 谁的盛世?如谁所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