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钱就给谁站台,就替谁说话,这样的学术风气是否应当纵容?我想,中国绝大多数学者恐怕都不屑于此,但也确实存在个别经济学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中国南方的某家电视台,一位大牌儿学者频频出镜,但他的学术观点如何定位?据说,他有专门助理在网上收集“情报”,每当遇到热点话题,他们都会统计“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哪个支持者多”,然后这位经济学家就让自己的言论去迎合这个支持者多的观点。
长此以往,人缘绝佳,受众大增,收入暴涨。尽管经济问题大都是“双刃剑”,正反两方面的说法似乎各有其理,但经济作为一门选择性科学,毕竟需要利弊权衡,而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更该倾斜于“趋利避害”的社会责任。所以,节目做秀绝不只是做秀而已,而该是带有社会责任的诠释。所以说,经济学家通过学术“投机”而博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风气是有害的,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
最近,还有一位大牌儿经济学家又换“东家”了,并基于新“东家”属性高调批评对民营经济“喊打喊杀”的人。说实话,看了他的这番言论有种“无厘头”的感觉,同时更有些借题发挥韵味。舆论质疑个别民营企业行为就是对民营经济“喊打喊杀”?那舆论质疑个别国企行为是否也应当被定义成对公有制经济的“喊打喊杀”?实际上,国家对个别资本“野蛮生长”问题说不,规范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这绝非否定民营经济?如果非得胡联系、乱解读,那他到底是想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还是在存心搬弄是非?至少我们应当意识到:一些“嘴巴跟着屁股转”的学风恐怕也是“学术投机”的一种表象。
其实,舆论监督企业行为,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股票市场上,专门有记者天天盯着上市公司的各种行为,并做出评论。这里,同样牵涉各种所有制的公司,有什么问题吗?包括ST康美在内,股市上挖出的一批“造假公司”,其中不乏民营公司,把它们挖出来,不仅有专业媒体的功劳,同时也有散户投资者的最先质疑。这难道是和民营经济过不去?不该这样理解吧。
我们说,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但同时也要强调:我们坚持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而不是一个。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们看到的基本事实是:在中国舆论场上,确有贬损民营经济的人,但同时更有竭力贬损公有制经济的经济学家,以致曾几何时,让国企变成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代名词。这对吗?符合事实吗?在中国,高铁也好、高速也罢,许多大型建设项目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企与民企的通力合作。这难道不是中国优势吗?
应当看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两个毫不动摇”的完整提法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该如何理解、如何实现这里提出的“两个健康”?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济学家在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之时,是不是应当全面理解、完整解读、客观看待、准确表述?至少,偏废一隅地片面说叫有失公允。在中国,我们必须看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经济整体,都需要健康发展、健康成长。此外我们还需要强调:中国践行的经济,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