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划?所谓计划,就是将要做的事情首先在头脑或者书面上所进行的预演。比如,我们计划今天去市场买菜,之后做大餐朋友来家聚餐。如果对此事不进行事先的计划, 你就可能去做任何一种其他的事情了,招待朋友来家聚会的事情就泡汤了。再如,企业要生产一种产品,就要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否则产品将无法进行生产。如果没有请朋友聚餐的计划,那么请朋友聚餐的事情自然就不存在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制定生产计划是必须要做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总体计划就更是不可缺少的。家庭生活有家庭生活计划,企业经营有企业经营计划,军队打仗有作战计划,国家管理有国家管理计划。“只要有完美的计划,才能避免糟糕的行动”。计划无处不在,不可缺失。一旦缺失,必然导致行动的盲目和混乱,导致国家、行业、企业各种经济运行指标的大幅度下降。
从时间角度划分,计划分为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日计划等等。从类型角度划分,计划分为生活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消费计划,积累计划,军队建设计划,军队作战计划等等。从规模角度划分,计划分为总体计划,行业计划,企业计划,部门计划。从区域角度划分,计划分为国家计划,省、市、区、县、乡。总而言之,无论做什么都是要有计划的。在任何领域,计划都不能缺失。一旦缺失,必然造成无法控制的混乱状态,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灾难。
什么是经济计划?所谓经济计划,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使做的各种计划。比如,国民经济的各个“五年计划”,各个行业、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家庭的生活消费计划等等。再如,计划企业今年生产1000个产品,之后再根据这个总计划来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每月的生产计划等等。家庭生活中要计划每月的财务收支,这也是一种经济计划。如果没有经济计划,那么必然导致各种严重经济问题的产生。比如,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等等多种不良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于经济计划的缺失所造成的。
什么是计划经济?所谓计划经济,就是将社会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规划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计划数据是双向的。一方面以货币方式进行计划,比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销售总值、消费总值、库存总值。另一方面以产品方式进行计划,比如,今年国家计划生产煤炭××吨、化肥××吨、大米××吨、汽车××辆、日用品××件、机器设备多少台等等。计划经济与经济计划的区别是计划规模的不同。计划经济是宏观计划,经济计划是微观计划。计划经济是“总计划”,经济计划是“子计划”。“子计划”服从“总计划”,完成“总计划”下达的各种经济指标。如何没有“总计划”,“子计划”的制定将具有极大的盲目性,进而造成严重的计划风险和经营风险。计划经济是经济计划的最高境界,完善的经济计划只有在计划经济中才能产生。下面从六个方面来简述计划经济:
一、计划经济的制度基础
计划经济的制度基础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并非任何制度形式都可以搞计划经济。私有制和股份制都不是计划经济的制度基础。其原因就是,政府无权对私有资本的运营进行计划,即使是股份制企业仍然如此。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由股东大会决定,政府对其无权进行计划和管理。因此必须在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够实行计划经济。
什么是制度?制度是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法律和规定。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和千变万化的。有些行为是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不仅不需要加以约束和控制,反而要鼓励和奖励。但是,也有些行为是有害于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否则必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偷盗抢劫、贪污受贿、黄赌毒等等。有了完善制度的建立和坚定执行,那么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就会大大减少,社会秩序将大幅度得以改善。
什么是私有制?私有制是允许私人占有财产和保护私有产权的社会制度。私有制允许个人占有无限大数量的私有财产,并提供法律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私有制建立之前,个人、家庭、族群的财产得不到制度的保护,侵占他人财产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个人、家庭以及族群造成极大的伤害。私有制建立之后,老百姓的私有财产受到社会制度的强力保护,生活上有了安全感,各自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得到极大的改善。平时所说的私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并非财产私有制。其实,私有制是一个总概念,它包括生产资料私有制、生活资料私有制和劳动力私有制三个方面。在私有制社会中,各个私有者之间通过商品交易的方式互通有无,形成连贯的经济运行。
什么是公有制?公有制是禁止私人占有财产和废除私有产权的社会制度。平时所说的公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并非财产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指的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我国之前的公有制已经包括了部分生活资料公有制。比如个人住房、交通工具、等等生活资料公有制和少量的劳动力公有制(义务劳动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企业之间仍然是通过商品交易的形式进行经济往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仍然是商品交易关系,企业仍然是以盈利来作为基本的经营指标,劳动力与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易关系仍然存在,商品和货币仍然不能取消。既然是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经济的一切特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也仍然是存在的。有商品交易的存在,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就会对经济运行起到主导作用,私有制商品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系中出现,比如市场商品供求失衡等等。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私有制+劳动力私有制
什么是“纯正公有制”?所谓纯正公有制,就是高纯度的公有制,一点杂质没有的公有制,100%纯度的公有制。在这种制度中,没有半点私有财产的存在,社会中的全部财产包括个人劳动力都是公共财产,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占有。共产主义公有制是纯正的财产公有制。它指的就是全部财产和劳动力公有制,而并非单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不复存在,个人对于社会公共财产只有使用权,无占有权和支配权,个人劳动力也是社会公共财产的组成部分,全部劳动都是义务劳动,而并非有偿的交易性劳动。
共产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公有制+劳动力公有制
公有制的最高等级是全部财产公有制,而不是某种财产公有制。其实,过去我国已经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部分生活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公有制。比如,企业公有制,家庭住房公有制,交通工具公有制和义务劳动制等等。这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相当接近共产主义公有制。因此说,这种计划经济的等级也是很高的。但是,后来又降低了这种等级,变成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制,回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按照过去的公有制发展趋势继续进行下去,目前的公有制等级应该是更高的。公有制等级与计划经济的等级是成正比的关系。公有制的等级越高,其相对的计划经济等级也就越高。否则相反。
初级计划经济=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私有制+劳动力私有制
中级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私有制+劳动力私有制
高级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公有制+劳动力公有制
初级计划经济形式相对的是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私有制和劳动力私有制;中级计划经济形式相对的是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质量私有制和劳动力私有制;高级计划经济形式相对的是全部财产公有制,即共产主义公有制,而不是部分财产公有制。人类社会制度变革和经济形式的进化,应该是从低级向高的进化,而不是由高级向低级的进化。所谓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实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从低级向高级的变革,就是实现全部财产公有制和高级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终点,而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起点。以往的经济发展是极其浪费、缓慢和野蛮的。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之后,各自不良社会现象将全部消失,人类社会将以文明的方式进行飞速发展。
二、计划经济的运行原理
什么是计划经济的运行原理?所谓计划经济的运行原理,就是对计划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论证。计划经济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以持续高效运行?这就是计划经济原理所要进行论证的问题。在计划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多种私有制的同时存在,其经济运行仍然要通过商品交易的方式来进行,其经济形式仍然是也商品经济形式为主,真正的计划经济体系并没有得以建立。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交易的方式来运行的经济体系。在多种私有制的约束下,私有者自己禁止相互侵占他人财产,因此私有者之间只能通过商品交易的方式进行往来,于是就形成了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优点是私有者之间可以商品交易的方式互通有无,将各种不同的行业、企业和不同产品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分工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商品经济使各种不同行业和各种不同产品的分工合作成为实现。
商品交易是在两种不同商品之间进行的,相同商品的交易没有行为意义。农民生产粮食和各种农产品,但是他们不能只消费农产品不消费工业产品;工人生产各种日用品,但是他们更不能只消费日用品而不消费产品。因此,要想得到自己需要而又不生产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易的方式来进行实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集团性的企业都不能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因此必须以商品交易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商品交易是在两个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因此商品经济只有在私有制基础上才能进行建立。
早期人类社会是以族群或部落形式所构成的,而族群或部落又是由多个家庭所构成。在各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是非商品交易性质的分工合作。家庭是族群中的最小生活单位,家庭成员共享家庭财产,因此在家庭内部不存在商品交易。即使是目前的家庭也仍然如此。但是,在家庭与家庭之间,就要通过商品交易的形式来进行互通有无了。因此说,商品经济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存在了,只是交易规模和商品种类不同而已。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扩大,商品交易品种逐渐增加,商品经济的运行也就越来越复杂了。现如今,不仅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商品交易,而且族群或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易也越来越扩大了,最终形成整个社会范围,甚至整个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易。
人们对劳动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单个私有者生产劳动产品的品种却是比较单一的,分工合作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不需要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只需要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之后,通过商品交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消费品。分工合作不仅解决了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品种匹配问题,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说,建立分工合作的经济框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进步。
虽然商品经济构建起分工合作的经济框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它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失业率过高、经济犯罪率过高、道德水平过低等等。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就必须首先了解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获得利润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目的。没有利润,企业将不能扩大发展。既然商品经济是以资本盈利为目标来运行的,那么从利润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
商品经济利润计算公式:利润=产值-成本
因为:利润=商品供求差额(积压)
又因:产值=市场商品供给
再因:成本=市场购买力需求
所以:商品供求差额=商品供给-商品需求
以上利润计算公式,不仅适用于一个企业,而且适用于整体社会。既可以对一个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计算,也可以对整个社会的盈利状况来进行计算。一个企业的利润计算如此,全部的企业加在一起的利润计算仍然如此。在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生产的商品要全部供应市场,因此全部企业的产值也就是市场的全部商品供给总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成本支出,全部企业的成本支出就构成了全部的市场购买力。二者之差,就构成了社会整体的利润数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向市场供给了全部的商品,而且同时还向市场投入了全部的购买力。但是,企业投入市场的商品总值,在全社会利润为正值的情况下,大于它所投入市场的购买力总值,于是过剩状态的供求差额就出现了。利润额越高,过剩状态的供求差额就越大,企业产品销售就越为困难,于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就爆发了。由于生产过剩的持续存在,生产过剩状况日益严重,企业产品销售出现严重困难,产品大量积压,劳动者大批失业,导致其日常生活难以维持和经济犯罪现象频繁发生。
利润的存在,不仅导致生产过剩的发生,而且同时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的起点是现有的商品价格,其实并非如此。通货膨胀的起点并非是现有的市场商品价格,而是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这就说明,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是成正比的存在关系,即有多大的通货膨胀,就会产生多大的生产过剩。例如,某商品成本100元,售价120元,利润20元,而超过120元的市场售价则为通货膨胀部分。如果物价上涨10元,售价变成130 元,通货膨胀为10元。但是,如果售价定为110元,通货膨胀的起点为110元,而不是120元。如果售价定为成本的100元,那么通货膨胀的起点就变成了100元,而不是110元。如果售价定为成本的100元,那么通货膨胀就不存在了,物价稳定因此而形成。如果售价降到100元以下,那么通货膨胀就变成了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通货膨胀的起点是100元,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分析过程如下:
因为:利润=通货膨胀
又因:利润=生产过剩
所以:通货膨胀=生产过剩
有利润就有生产过剩,有利润就有通货膨胀,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无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如此。既然商品经济是以利润为运行目标的,那么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就会永远伴随商品经济。另外,以往的商品经济,都是以货币单位作为商品的价值单位来计算商品价值的。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货币的价值单位不断变化,难以准确统计商品的真实价值。要实现不同商品的等价交换,那么就需要首先确定两个不同商品各自的价值,否则难以实现公平交易。要保证不同商品的交易的公平性,就要建立劳动价值单位,而这一点在商品经济中很难做到,因为等价交换资本将难以获利。
为解决商品经济一系列的运行难题,前辈们有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构想。通过无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初级计划经济体制也就随之诞生了。但是,初级的计划经济仍然保留着商品经济的运行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商品经济运行规律对经济运行的控制。要真正体现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必须以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取代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是无商品的运行方式,生产和需求双方都是通过相互赠与的方式进行往来的。比如,社会无偿为劳动者提供消费品,劳动者无偿为社会提供自己的劳动力。但是,在利润计算方面仍然可以采用商品经济的计算方法,只是其供求关系有着本质上区别。
计划经济的利润计算公式:利润=产值-成本.
因为:产值=社会供给总值.
又因:成本=社会消费总值.
所以:供求差额=社会供给总值-社会消费总值=社会积累总值.
在计划经济中,生产不是供给市场,而是直接供给消费,而人类的实际消费需求是永远不能得到满足的,因此绝对的生产过剩现象是不存在的。对于供求差额来讲,它体现为产品积累,而不是商品积压。积累部分可以作为下一个生产阶段的成本投入再生产,使其国民经济总产值进一步扩大。积累部分也可以用来补充社会消费不足的环节,以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由于取消了商品交易的运行环节,产品直接通过分配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在计划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也就避开了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债务危机等风险,经济发展将进入良性快速的发展阶段。
计划经济是通过产品分配的方式来运营的经济体制。初级的计划经济运行,仍然是通过商品交易和政府计划调控来进行完成的,货币在交易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高级的计划经济运行,是在没有商品交易状态下进行的,货币被全部取消,经济运行完全以产品方式来进行。越是向高级阶段进行发展,其政府计划调控的份额就越多,商品交易的份额就越少,直到最后全部也计划代替商品交易。
初级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生产—销售—消费—积压
高级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生产—分配—消费—积累
初级计划经济是通过“销售”来连接“生产”和“消费”两个经济运行环节的,高级计划经济是通过“分配”,来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环节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高级的计划经济运行是在没有市场和没有货币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高级计划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都是劳动产品,而并非商品,因此不需要通过货币来连接生产和消费环节。没有私有财产,商品交易就不存在了,市场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货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将被全部取消。货币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只能用于商品交易,只存在于市场流通环节,因此取消货币不会对经济运行起到任何影响。以产品分配取代货币交易,这就是高级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与初级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本质区别。
在高级计划经济中,个人劳动力属于社会公共所有,个人无偿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劳动,社会无偿为劳动者提供全部的生活用品,进而形成“赠与经济”的运行模式。“赠与经济”与“交易经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是有偿运行方式,另一个是无偿运行方式。对于劳动力供应,个人仍然按时去企事业单位工作,按时完成企事业单位安排的各项生产和工作任务。对于个人生活用品,首先将其分配到个人居住的社区,之后个人再到社区去领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以满足自己各项必要的消费需求。
计划经济仍然是分工合作的经济框架,只是以分配取代了交易。商品交易起到构建分工合作经济框架的作用,产品分配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如此。分配的作用与交易完全相同,也是起到构建分工合作经济框架的作用。在分工合作的经济框架中,归纳性的商品交易是劳动产品和劳动力之间进行的。在商品经济中,劳动产品和劳动力之间是商品交易关系。在计划经济中,劳动产品和劳动力之间是无偿的赠与关系。社会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公共财产的消费,劳动者无偿地为社会提供义务劳动,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而关于这一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论证,就是计划经济的运行原理。
计划经济的分配方式是按需分配。所谓按需分配,就是根据个人日常必要的消费需求和社会现有经济条件来平等分配消费品。“按需分配”不是“按需索取”,不是满足个人无限奢侈的消费需求。因此说,无论什么样的经济条件,都可以实行按需分配。按需分配不只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才能实行,即使在物质贫乏的经济条件下仍然可以实行。过去很多国家都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但由于对计划经济的运行原理没能全部掌握,使其经济运行效果不尽人意。当全部掌握了计划经济运行原理之后,计划经济的优势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才能得以全部体现。到目前为止,高级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没有得以建立,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一旦建立起共产主义公有制,那么高级计划经济模式将随之诞生,国民经济将进入超高速的发展阶段。
三、计划经济的管理目标
初级计划经济的管理目标仍然是商品经济的管理目标,其目标是企业资本和利润的不断扩大。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人是为资本服务的,人民利益在资本利益之下。高级计划经济的管理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切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发来。在这种体制下,物质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利益高于物质利益,解决人们生活上急需的问题是计划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通过提高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公平分配来进行实现。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达到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必须通过公平分配,才能使全体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精神方面,通过提高全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来进行实现。再富裕的物质条件,精神生活不快乐,也不会有幸福感。
1、高效生产
俗话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虽说此话并非严谨,但是也有它一定的道理。无论搞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生产上不去是绝对不行的。再好的社会制度,如果没有丰富的物质产出,那么百姓生活仍然处于贫穷状态的。因此,高效生产必然是计划经济的一项首要管理目标。计划经济的高效生产是通过充分利用社会中现有的劳动力资源、普遍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简化社会机构来进行实现的。
在低级计划经济中,由于生产过剩的影响,大量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这就导致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高级计划经济的运行,打破了市场购买力的约束,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对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无限大的。在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下,劳动力将得到充分利用。那时,只能体会到劳动力有多么的不足,而不会感觉到劳动力有丝毫的多余。
在低级计划经济中,对科学技术设置了“专利”的限制,使大量需要改进生产技术的企业难以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普遍应用。然而在高级计划经济中,科学技术属于社会公共财产的组成部分,因此科学技术将得到普遍应用,社会总体生产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低级计划经济中,社会非生产机构庞大而复杂,比如庞大复杂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商业机构、司法机构、工商管理机构等等。这些非生产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没有任何产品生产出来,没有任何的价值创造,反而要消耗巨量的社会宝贵财富和人力资源,这就导致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背负了极其沉重的包袱,难以轻装上阵,高速发展。而在高级计划经济中,这一系列的负担将变成新的生产动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进行超高速发展。
2、公平分配
所谓公平分配,就是根据人们劳动付出的多少来进行分配,而并非是按照资金和股份投入的多少来进行分配。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没有劳动的附加,任何产品都没有交换价值的概念。比如阳光、空气对于人类的生存必不可少,多少由于它们的产生没有人类劳动的附加,因此就没有其交换价值。
资本的作用是将劳动附加在产品之上,它是价值创造是通过劳动力来进行完成的,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的价值创造。因此,按照投资和股份数量进行分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既然是劳动创造价值,那么也应该根据劳动付出的多少而获得相等的价值回报。否则将失去分配的公平。不是劳动所得,必然是侵占他人的财富所得,必然是犯罪所得,这样的“分配”方式必须进行尽快的取缔。
无论社会生产力多么发达,物质多么丰富,只要分配不公,那么百姓的生活条件仍然不能得到普遍改善。在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国家财富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越富裕,财富数量与百姓生活成正比关系。因此,公平分配将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
3、节约消费
俗话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但是,对这两种犯罪的惩罚却完全不同。贪污会被法办,而浪费却是理所当然的潇洒自如。众所周知,任何产品的生产都浸透了劳动者艰辛的汗水。有诗为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欲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没有使劳动产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甚至白白浪费掉了,这的确的一种极大的犯罪。因此,节约消费必然要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
目前社会中的浪费现象极其严重,白白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比如,在交通方面,只是上下班一项,全国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而这种浪费是可以通过就近工作的方式来进行避免的。又如,家庭生活中的浪费也是很严重的,尤其是个人的家庭厨房,对能源和水电的消耗,比起公共食堂也是浪费很大的。再如,商业、金融大量非生产行业的存在,更是对社会资源一种极大的浪费。虽然现实社会节约的潜力极其巨大,但是在以消费进行拉动是低级计划经济体系中,节约与经济发展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就是说,低级计划经济是以消费拉动经济的,而节约却限制了消费量的扩大。商品经济需要扩大消费,计划经济需要节约消费,这就是两种不同经济运行方式的本质区别。
从社会结构角度讲,节约可以通过缩减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来实现。从生产方面讲,节约可以通过统一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实现。从消费方面讲,可以可以通过对人民生活的统一管理来实现。总而言之,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大的节约空间。生产过程中有消费,分配过程中有消费,生活过程中有消费,总而言之,从社会总体消费的角度讲,经济学就是“节约学”,经济管理目标就是节约消费。节约消费不是控制消费,恰恰相反,消费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节约消费只是控制浪费浪费而已。
4、扩大积累
积累是一个国家财富存储的基本方式。财富积累的越多,人民生活就越又保障。否则,遇到很小的经济波动,也将对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计划经济的积累是也物质储备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并非是货币资金的积累。货币币值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以货币作为财富的积累方式,不能保证未来能够兑换等量的物质。一旦国家出现政治危机,以货币代表的财富将灰飞烟灭。因此说,以物资形式积累财富是财富积累的最佳选择。比如大量的储备能源、矿物资源、各种原材料、农产品、消费品、药物等等。这样,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时候,将能够保证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正常进行。
5、加强军备
目前世界上存在很多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又很不稳定,经常引发各种规模的军事冲突。要想避免外国军事力量的侵略,就必须首先将自己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使其侵略者望而生畏。这样才能避免被他国所侵略。因此,加强军备也是计划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否则,经济发展水平再高,一旦被他国所侵略,其经济成就将荡然无存。加强军备除正常的军队建设外,主要应该以“全民皆兵”的方式来进行,将军事力量隐藏于民间,将正规军事力量与民间军事力量相结合,构成强大的军民联合防御体系。
6、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气温上升了,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空气污染了,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土地僵化了,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等等。因此说,保护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环境必须作为计划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
保护生态环境要全民共同行动,共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大力植树造林,大力维护自然界其它生物的生存。地球不是人类的私有财产,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财产。因此,在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该全力保护大自然中的其它生物。生物诞生不易,基因信息珍贵,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力保护。
7、减轻劳动者的生活负担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他除去每天工作之外,还需要从事大量的家务劳动,比如买菜做饭,照顾老人,抚育子女等等,这就给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负担。因此说,减轻民众的生活负担是计划经济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在高级的计划经济中,进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改革,进而劳动者家务劳动的负担就去掉了,就可以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8、降低犯罪率
降低犯罪率是任何国家的治理需要。有史以来,消除犯罪一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但是,无论法律多么严厉,犯罪现象仍然是频繁发生。国家庞大法律机构的存在,就是为打击犯罪而建立的。法律机构越庞大,就说明犯罪率越高,百姓受到的伤害越大。但是,无论法律机构如何的强大,犯罪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其原因就是,犯罪的根源没能进行根除。所谓犯罪的根源,就是个人财产利益的争夺。如果没有个人财产利益的争夺,那么犯罪行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不会再次发生。
9、降低失业率
劳动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工资收入。工资收入多了,生活就幸福快乐,否则相反。如果失业,失去工资收入,那么劳动者的生活将难以进行维持,导致个人和家庭生存危机的发生。同时,大量劳动者生活的艰难,必然导致大量的社会乱象发生,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极大混乱。因此,实现充分就业必须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
在初级计划经济中,由于生产过剩的长期存在,因此劳动力过剩现象成为常态,失业现象极其严重。在高级计划经济中,生产直接面对消费和积累,因此生产过剩和失业现象将不复存在。劳动力不足才是社会的正常状态,而失业实际是社会的一种病态,必须尽快予以根治。
10、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生之根本,国家之根本。有了健康,人生快乐幸福,国力充沛强大;失去健康,人生悲惨痛苦,国力疲乏衰弱。百姓身体的健康,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们有了健康的身体,一方面可以使生活快乐幸福,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强大的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对贫困劳动者更为重要,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才能做到养家糊口。因此,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将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目标。
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国策依然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当然,发展体育运动是全民的事情,而并非少了运动员的事情。单个国家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再好,也不能代表全体百姓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不是以国家级运动员的标准来进行考核的,而是以全民的健康水平来进行考核。因此,要普及全民健康,就要从全民抓起。在体育运动方面,各个工作单位,各个社区,都要建立完善非体育设施,发展全民体育活动。另外,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破坏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社会对人们生活进行全民管理。只有全民管理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只有对全民进行全面的生活管理,才能使其全民的健康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医疗保健方面,要普及健康知识,普及免费医疗保健。通过在社区设置医疗服务机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使其防病于未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是高级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来实行。
11、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道德品质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发展良好的社会,人们的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否则相反。道德素质是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道德品质也是连接人与人直接相互关系的重要纽带。无德之人少朋友。你总去坑害别人,别人对你自然不会善待。因此,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将作为计划经济管理一个重要目标。
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通过教育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在初级计划经济中,人与人之间是利益交易关系。只有在家庭和企业内部,才存在相同利益的经济关系。在对立利益关系的情况下,人们的道德素质难以进行提高。在高级计划经济中,人与人之间全部是互助的利益关系,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如此。因此,人们在长期相互帮助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12、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根基,没有文化的存在,人类社会将不能进入文明时代,高科技、现代化也都与其无缘。因此,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将作为高级计划经济的一个基本管理目标。
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首先是通过学校正规途径来进行,其次是通过在业余时间的学习来完成。因此,大量开办业余低费用或无费用的公立学校,将是普遍提高民众文化水平的最佳选择。另外,教育应该搞“需求教育”,而并非“应试教育”。所谓需求教育,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育,而并非是为考试所进行的教育。而这一切,只有在高级计划经济中才能够得以成为现实。
以上所述,只是总纲,是大概,需要补充的管理目标仍有很多,具体还有很多细节目标。总而言之,凡是对百姓有益事情,凡是百姓的需求,都将是高级计划经济的基本管理目标。另外,在初级计划经济中,资本与百姓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于是导致各个不同管理目标之间的相互矛盾。而在高级计划经济中,劳动产品与劳动者之间是互动的利益关系。因此,以上各项管理目标,也是互动的利益关系。无论哪个目标的完成,对其它目标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计划经济的管理流程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先后顺序的。比如,早上起床先是洗漱,之后吃饭,然后去单位上班。再如,制造一台汽车,首先用原材料制造零部件,之后再将零部件组装成整车。如果颠倒过来,那么顺序就乱套了,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经济管理来讲同样如此。因此,按照顺序有计划地管理国民经济,将使其国民经济良性快速发展。其管理流程如下:
1、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计划经济管理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因此必须做到全面和仔细。准确的数据统计可以使经济管理机构准确地掌握国民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可以对症下药地及时解决现存的各种经济问题。数据统计不只是在经济方面,在其他方面仍然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比如人口、社会治安状况等等。
经济方面,计划经济的数据统计是双向统计,即产品产量和产值的双指标统计。“产量”能够了解物资生产数量的多少,比如统计每个年月日的粮食、蔬菜、煤炭、石油等生产多少吨,房屋建造多少间,汽车生产多少辆,家用电器生产多少台,日用品生产多少件等等。同时统计这些产品的产值数量。“产值”能够确定产品价值的多少,并以此统计统一的经济运行数据。通过具体的产量、产值的统计,可以确定社会总体物质生产、消费和积累的准确数据,之后根据供求差额来制定日后的生产和消费计划。另外,有多少生产各种产品的工厂,多少商业部门,多少金融机构,多少公检法机构,这些机构每年的运营费用是多少,地区分布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
人口方面,统计人口总数量,男性女性的数量,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能够充当劳动力的人口数量,健康人口数量,疾病人口的数量,就业人口数量,失业人口数量,以及各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各个行业和企业的人口分布情况等等。之后根据现有的人口状况,制定人口管理计划。
社会秩序方面,统计各种不同犯罪数量的多少,罪犯性别、年龄的大小,之后根据统计数据来制定消除犯罪的各种措施。另外,与其对于存在的公检法人员的数量是多少,也需要进行准确统计,根据统计是数量来制定各种新的法律和公检法机构的增减计划。
日常生活方面,统计各种生活用品消费量的多少,比如个人住房面积的多少,拥有交通工具数量的多少等等。然后根据日常生活需求状况来安排今后的生活用品供应。多的削减,不足的进行补充。同时统计各种不同生活条件的人员数量,以尽快帮助贫困家庭脱贫。
教育方面,统计全国个人文化程度,即有多少博士学历、大学生学历的知识分子,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员数量,全国各大中小学校的多少,学生多少,待入学年轻人的多少,根据统计是数据来制定教育计划。另外,还要统计各个地区的文化普及程度,对于文化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要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关于普及教育,不能要依靠现有的专职学校,还要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业余学校,并且这种业余学校仍然有发放各种专业毕业文凭的资格。
医疗方面,统计患有各种疾病患者数量的多少,医院数量的多少,一定数量的患者所拥有的医疗资源是多少,之后根据具体的供求状况来分配医疗资源。对于患者就医来讲,同样是专业医院和社区卫生所协同治理的模式。患者首先在社区卫生所就医,有难度的疾病才由卫生所移交给专业的地区医院治理,再难的疾病,再移交给上一级的医疗部门。
养老方面,统计养老院数量的多少,能够容纳老人数量的多少,想要到养老院养老老人数量的多少。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增减养老院数量的计划。另外,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需要进行普遍提升。
自然资源方面,主要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丰富资源和稀有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和丰富资源可广泛开发、利用。对于稀有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应该严格控制利用。资源统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了解如何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为人类无限的发展需求提供最持久的服务。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分析,百姓生活状态分析,健康状况分析,就业状况分析等等。通过数据统计,掌握了社会总体的运行状况,之后再根据这些数据对社会总体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产品生产数量和品种是否需要调整,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是否过高,煤炭石油产量是否不足等问题。哪些数据需要提升,哪些数据需要下调,这些都是数据分析所要得出的结论。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之后制定总体的管理计划。
计划经济不仅只是单纯地研究经济问题,而且它还要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比如降低失业率,降低犯罪率,普遍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数据分析的作用就是根据社会各个方面实际的运行情况、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社会治安情况等来为今后的计划制定提供基本的数据依据。比如粮食产量不足,应该扩大生产;汽车产量过剩,应该削减;医院数量不足,应该增加;犯罪率较高,公检法数量不足,应该增加数量;养老院数量不够,应该增加等等。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不合理的数据情况,为今后的经济工作确定方向。比如,统计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生死数量的多少,健康人口的多少,疾病人口的多少,劳动力人口的多少,非劳动力人口的多少等等。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制定各项数据的增减计划,比如应该增加人口还是减少人口,应该扩大汽车生产还是压缩汽车生产,应该扩大房地产生产还是压缩房地产生产等等。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便制定相应的计划来进行解决。
分析的重点,是对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其满足情况的分析。如果百姓的生活需求充分得到满足了,那么百姓的社会就幸福快乐了,社会就安定团结了,社会治安就稳定了。因此说,对百姓需求的满足情况是数据分析的重中之重。社会要根据百姓需求的满足情况,来决定生活用品生产的多少,社会福利机构成立的多少,生产资料生产的多少。其实,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存在,也是为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而进行制造的。民生需求是一切生产的原动力。
3、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依据。根据数据分析,了解到社会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之后就是根据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制定各项工作计划。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多样的,因此针对不同社会活动就要制定出不同的工作计划。从经济活动规模的角度讲,可分为宏观、微观两种经济活动;从经济活动种类的角度讲,有生活、生产、消费、积累各种经济活动;从经济活动对象的角度讲,分为针对物质和针对人类自身的经济活动;从经济活动时间的角度讲,分为长期经济活动和短期经济活动。因此,其工作计划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中央政府首先制定出整体的宏观经济计划,之后将具体的工作任务布置到各个省、市、地区。各个省、市、地区接到工作任务后,再将其具体的经济任务布置给各个单位,各单位根据任务的类型和数量制定出具体的微观经济计划,最终使社会整体的工作计划得以全部完成。
关于宏观计划,由中央政府来进行制定。制定宏观经济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社会中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数量来控制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实现政府预期的管理目标。制定宏观经济计划需要从社会整体角度进行全面考虑,而不能从某一局部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经济计划,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均衡地进行发展。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否则将造成经济发展过程的断裂,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
关于微观计划,由各个具体的生产和管理单位根据国家宏观进化中的指标来进行制定。微观经济计划也就是局部经济计划,它与社会的整体经济计划相对应。人类社会是由重多经济活动部门所构成的,因此它的整体经济指标也就是各个经济部门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总和。宏观经济计划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计划,微观经济计划是总计划之下的分计划。宏观经济计划是从整体上对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全面的管理,微观经济计划是为完成宏观经济计划而服务的。微观经济计划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具体手段,宏观经济指标的完成是通过各个微观经济指标的完成来实现的。有了微观经济计划,宏观经济计划才能得以实现。微观经济计划制定之后,它可以在未来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进行重复使用,只是在宏观经济计划有了大幅度的改变之后才会对部分微观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样就可以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另外,微观经济计划还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不断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生产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将可以节约一定的劳动力,因此具体的经济计划也就需要随时地进行调整。
关于生产计划,要根据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的原则下进行制定。首先了解社会中人力、物力、生产能力的情况,之后制定将其充分利用的计划。同时了解人们对各种生活用品的基本消费量是多少,之后根据社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情况来安排生产。如果生产能力大于基本需求量,那么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部分积累。如果在必要的积累之后仍然有一部分剩余,那么就可以适当压缩这种产品的产量,并将其生产力转向其它短缺产品的生产。在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中,对于用来满足人们基本消费需求的产品要优先安排生产,对有害健康的产品和欲望类产品要严格限制生产,以保证人们的基本消费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于消费计划,要根据节约的原则来进行制定。在劳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如果不制定一个科学的消费计划,那么就可能造成大量浪费,不能使劳动产品发挥出较大的使用价值。浪费的弊端在于,虽然社会消耗了大量的劳动产品,但是所获得的消费效果却极不理想;虽然社会消耗了大量的劳动产品,但是有很多人仍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在商品经济中,由于消费的权利掌握在个人手中,掌握在富有者的手中,因此社会管理部门不能对人们的消费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计划。这样,在消费过程自然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由于少数个人占有大量的财产,因此使其按照非科学的欲望进行消费。由于少数人在消费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生活资料,因此大多数社会成员也就不能得到必要的消费满足。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大量浪费现象,主要是由于非健康消费和欲望消费所造成的,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必须对这两种不良消费方式进行严格限制。
关于积累计划,要根据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情况来进行制定。但是,在正常经济运行过程中,即使在人们的基本消费需求没有得到较好满足的情况下,也应该适当进行一些积累,以备更加困难的情况下使用。比如产量高的年度可以按照10%的比例进行积累,产量低的年度可以按照5%的比例进行积累等等。对于食品,在丰收年份应该多进行积累,以备荒年使用。对于其它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储备就可以了。对于能源,应该进行较大比例的储备,以满足突发事件所引起的能源需求突然增加的需求。当然,对有些不能长期保存的物品,如果积累过多,那么反而会造成物品的自然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方面的积累,主要是积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物资积累,一方面可以对人们未来的消费需求进行双重保障,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其用于扩大社会生产能力。这样,社会经济就可以更加迅速地向前发展。
关于教育计划,要本着重点培养优秀人才和普遍提高人们文化水平的原则来进行制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知识的劳动者,因此教育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而不是以考试和淘汰普通学生为目的。教育应该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应该是为培养考试天才服务的。在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中,首先要统计出社会在各种经济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数量的多少,之后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这样,就可以基本保证社会中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教育和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
关于科研计划,应该根据高效的原则来进行制定。社会中的科学研究机构在科研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科研计划,否则将不能有条理地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在科研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的现象,造成科研劳动的大量浪费。
这一点在制定科研计划时必须加以避免。科研必须与人们的必要消费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脱离生活和生产的科研没有实用价值。科研应该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它不能脱离人们的必要消费来进行。制定科研计划应该根据人们生活的基本消费需求和科学理论探索的需要来进行,而不应该根据人们不正常的自私消费欲望来进行。
社会中的计划项目还有很多,这些也都将纳入社会的计划之中。其实,经济计划大家一直在做,国家的经济计划也一直在做,因此说计划经济是一直存的,只是计划是否全面,计划是否完善的问题。比如,第××个五年计划,就是一种宏观的经济计划,就是计划经济的基本标志。有了系统完善的各项工作计划,那么社会在各个方面才能进行有序发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4、执行计划
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微观上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必须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计划不是可以随意忽视的,而是必须执行的。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它将变成一种制度和法律,微观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如果遇的问题,将及时向上级经济管理机构反映情况,以尽快终止不良计划的执行。在执行计划之前,首先要对调整后的经济运行进行模拟推演,之后再进行实际操作,以避免计划执行的失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计划与需要实现的目标发生冲突,那么就需要对计划做出及时调整,以保证各项社会管理目标的全部实现。
计划经济是经济计划的最高境界。管理好经济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否能够尽职尽责?这就要求经济管理部门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经济管理部门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大脑,各个行业和企业是经济运行的肢体。没有好的大脑,肢体将麻木行动,将导致经济运行的混乱。没有健康强壮的肢体,大脑的指令将难以很好的完成。国家相当于是一个大企业,各个行业就相当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都要进行统一行动,否则将造成混乱和损失。国民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之间也必须运行统一行动,否则必然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的混乱和损失。
符合实际的计划通过执行之后将能够得以完成。如果计划脱离实际,那么无论谁来执行都难以完成。比如,一个人每天手工制造一把普通的椅子的计划就可以完成,一个人每天手工制造一台高性能汽车的计划就不能完成。由此可见,有些计划不能完成不是因为计划执行者的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计划制定的不符合实际。计划能否在正常情况下得以执行和完成,这不仅与执行者的能力有关,也与计划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计划完成之后,对它的使用效果应该进行全面评估,以找出其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加以调整。评估计划是保证计划科学性的关键,如果不能对已经执行的计划进行全面评估,那么就可能将不完善的计划继续执行下去,对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如果发现计划有一定的缺陷,那么就应该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免有缺陷计划的继续执行。调整计划用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用以有利于经济运行为原则。有些计划虽然并不完善,但是马上调整可能对整体经济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得不偿失的计划调整也应该尽量避免。调整计划应该从整体利益得失的角度进行考虑,不能只从局部利益进行考虑。计划的调整,一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进行,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计划执行的效果来进行。如果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计划也就应该随之计划调整。如果新计划的使用效果更好,那么就可以用它来取代旧的计划。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永久固定,它也是一种科学技术,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
五、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是与商品经济的对比而产生的。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的计划,因此也可以说商品经济同时也是低等级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生活、军事、科研、教育、医疗、养老、扶贫帮残等多人方面。
在政治方面,计划经济将能够做到全民团结,社会稳定,犯罪率极低。在经济方面,做到大幅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消除通货膨胀和生产过剩两种经济危机,消除失业现象。在生活方面,计划经济将做到“少有所依,老有所养,中有所靠”。在军事方面,将做到全民皆兵,军民一家,即民养军,军爱民。在医疗方面,将做到对症下药,免费医疗。总而言之,如今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在高级计划经济中都将得到彻底解决;如今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在高级计划经济中将全部得以消除;如今在生产、分配和消费方面的低效和浪费等乱象,在高级计划经济中将不复存在;如今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巨大障碍,在高级计划经济中将被全部彻底地进行清除;人们对生活的各种合理的美好愿望,在高级计划经济中将得到充分满足。这就是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之所在。
1、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
促使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力相对社会实际消费需求,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二是大量的非生产部门转行生产部门,为社会提供了新的生产生产力资源;三是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四是科学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那么物资供应量自然将大幅度增加,物资自然也就极大丰富了。
另外,计划经济采用“双引擎” 运行模式。所谓“双引擎”运行模式,就是消费和积累双向拉动经济。而“单引擎”运行模式,就是单独以消费来拉动经济。因此,计划经济比商品经济运行效率将有大幅度提高。
单引擎模式:(消费)拉动经济
双引擎模式:(消费+积累)拉动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以单一的“社会消费需求”来进行驱动的。但是在社会整体利润为正值的情况下,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因此造成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严重束缚了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企业产能过剩和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产能过剩必然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甚至亏损倒闭;劳动力过剩将使一部分劳动者失去基本生活来源,难以支撑日常生活,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计划经济增加一个“国家积累”环节,彻底解决商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进而可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社会安秩序稳,百姓安居乐业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是靠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维持生活的,因此大家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私有财产。个人私有财产不但可以通过合法劳动来进行获取,而且可以通过偷、骗、抢、贪等犯罪活动进行获取。并且,通过犯罪途径侵占他人财产比创造财富更加轻松方便。因此,在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的财产不能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情况下,一些冒险者就会通过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活动来获取私有财产。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犯罪现象。
在计划经济中,人们完全依靠社会公共财产来进行生活。社会公共财产越多,人们的消费条件就越好,防范生存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为满足消费需求,大家都要极力地去扩大公共财产。公共财产只能通过生产的方式来进行创造,不能通过犯罪方式来进行增加。因此,在计划经济中,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导致犯罪的根源就被彻底铲除了。这样,社会秩序也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百姓自然也就安居乐业了。
3、实现充分就业,扩大生产动力
失业是劳动力过剩的结果,它一方面使劳动者失去了主要的生活来源,另一方面造成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能源,对它的充分利用将可以使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浪费劳动则是一种极大的犯罪。劳动力,社会不去利用它就会白白浪费掉,有些时候还会转变为犯罪的动力,给社会造成极大混乱。对劳动力的使用原则应该是,在劳动力不足或劳动力难以完成的工作中才用自然能源来进行补充,比如劳动力不便代替自然能源来进行发电和作为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动力。
在商品经济中,劳动力的作用是从事商品生产。在商品生产过剩情况下,劳动力也将随之过剩,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失业现象。在商品经济中,一方面有很多事情需要劳动者去做,但是却无人去做,因为做了没有收入,不能维持家庭生活;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无事可做,因为社会没有空闲的劳动岗位。这就形成了极大的社会矛盾。
在计划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对象不是小于生产力的市场购买力需求,而是大于生产力的社会消费需求。因此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永远不能得到满足的。这样,劳动力的过剩现象自然就不存在了。当然,对于个别品种的产品来讲,可能会出现生产力大于社会消费需求的情况,但是从社会整体角度讲,它对生产力和劳动力的需求是永远不能得到满足的。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社会工作都将具有各自的劳动岗位,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社会用工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失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社会的生产劳动将得到大幅度增加。
4、统一经济利益,提高道德品质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是靠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维持生活的,因此大家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私有财产。从私有财产占有的角度讲,个人之间的利益是彼此对立的,比如财产总额为200元,A、B两个私有者各自占有100元财产,如果A私有者占有120元,即增加20元,那么B私有者的财产就变成了80元,即减少20元。由于大家的劳动目的彼此对立,因此在长期扩大个人私有财产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自私自利的不良品德。
在计划经济中,人们是靠社会公共财产来维持生活的,因此大家的劳动目的是扩大社会公共财产。由于大家劳动目的一致,因此争夺私有财产的现象就不存在了。这种“一致”关系的具体表现是:个人是大家的财富,大家也是个人的财富。个人的一切消费品都来自大家的无偿供给,个人的劳动也是社会的公共劳动,为大家进行服务。大家的共同利益就是社会全部的公共财产,大家本身就是社会公共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人利益的损失也是大家共同利益的损失。因此,争夺私有财产的行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争夺私有财产的不良行为和败坏的道德风气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5、统一劳动目标,提高劳动积极性
一般认为,只有独立的个人利益才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劳动积极性不但可以通过独立的个人利益进行调动,而且可以通过社会公共事业来进行调动,——因为社会公共事业是为包括个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都有很多为公共事业勤奋劳动的例子。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所创造的劳动积极性各不相同。商品经济创造个人劳动积极性,计划经济创造公共劳动积极性。在商品经济中,追求个人利益可以获得生活收入,而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没有生活收入,因此大家都积极地为自己进行劳动。在计划经济中,追求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获得生活收入,而追求个人利益不能获得生活收入,所以大家都积极地为社会公共事业进行劳动。
虽然通过私人劳动虽然可以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是私人劳动效率远远低于联合使用的社会公共劳动,所以通过私人劳动调动劳动积极性的所产生的劳动效果要远远低于通过联合使用的社会公共劳动所产生的劳动效果。在商品经济中,较高的劳动积极性只能得到较低的劳动回报,而在计划经济中,相同的劳动积极性将创造出更好的劳动效果。恩格斯讲:“……人类社会拥有极其丰富的生产力,这些生产力只要合理地组织起来,妥善地加以调配,就可以给一切人带来最大的利益。……但是共产主义的组织因利用目前被浪费掉的劳动力而表现出的优越性还不是最重要的。把个别的力量联合成社会的整体力量,以从前彼此对立的力量的这种集中为基础来安排一切,才是劳动力的最大的节省。”
一般认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充分发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商品经济的竞争是在劳动者之间进行获取财富的竞争,而不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竞争,这种竞争只能激发获取财富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在竞争过程中,创造财富者在竞争中只能获得很少的回报,而经营财富者却可以占有大量财富,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热情。另外,在商品经济中广大劳动者是为资本经营者进行劳动的,他们与资本经营者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资本经营者的利益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劳动者的利益是少出劳动多收入工资,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相互利用、相互欺骗、相互斗争的阶级矛盾关系,这样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6、科学管理人民生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所谓不良消费,指的是破坏人身健康的消费,比如吸烟、饮酒、吸毒、超过正常需求的消费等等。在商品经济中,个人掌握着物品消费的权利,消费什么物品和消费多少物品完全由个人自由决定。由于很多人并不完全掌握科学的消费方法,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就会养成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另外,商品生产者为争夺市场购买力,不惜以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自然环境、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巨大损失为代价来向市场提供五花八门的消费品,这就加剧了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得已而采用扩大消费的政策,这就更加纵容了不良消费品的不断扩大生产。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支持香烟生产的奇怪理论,认为然香烟可以对人的是身体健康造成多种伤害,但是它可以为政府创造税收,而且这种收入是非常巨大的一比财富,是政府维持日常行政开销的重要来源。如此说来,贩卖海洛因的利润更大,政府也应该去支持生产。
在计划经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由社会统一管理的,生产是为满足人们的健康消费而进行的,这样不良消费习惯将得到彻底改变。由于计划经济的发展不需要通过扩大消费来进行拉动,因此也就不需要生产各种诱惑扩大消费的有害健康的产品。其实,不仅生产需要科学、统一的管理,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科学、统一的管理。管理生产和管理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统一管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日常消费是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一切有害健康的消费和浪费都将得到严格的限制。由于生产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有害健康的产品将不在生产,因此不良消费也就不存在了。
7、统一管理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计划经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不同社会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的,比如,公共的福利食堂负责供给人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公共的日用品分配部门负责人们的日用品供给,公共的福利医院负责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公共的幼儿园负责照顾儿童的日常生活,公共的福利敬老院负责赡养老人,……等等。由于人们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都由社会按照人们健康的消费需求来进行统一生产和分配的,因此,不良消费和过度消费的现象也就自然消失了。共产主义社会只满足有利于健康消费需求,并且严格禁止任何有害于健康的消费品生产和使用。比如,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吃饭、穿衣、住房以及其他日用品的消费需求,严格禁止吸烟、吸毒等有害于健康的消费品生产和使用。大家知道,成年劳动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力量。由于社会的各个福利部门分担了大量的家务劳动,将他们从抚养子女、照顾老人、买菜做饭等等大量烦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娱乐、运动和休息了。这样他们的生活质量自然也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其劳动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考核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主要有:1、日常生活消费水平;2、疾病治愈率;3、劳动保护;4、社会福利;5、犯罪率;6、健康状况;7、道德品质;8、文化程度等等。为社会成员无偿服务的福利部门有:公共食堂、公共幼儿园、公共敬老院、公共医院、公共的日用品供给部门、公共的家政服务……等等。通过这些公共福利机构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由社会进行统一管理了,因此人们就可以从复杂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再为抚养子女、老人和买菜、做饭……等等的家务劳动而操心了。劳动者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完成必要的社会公共劳动,其它丰富剩余时间就可以用来做休闲、娱乐、学习、交友……等等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些在商品经济激烈的竞争生存环境中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8、实行按需分配,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费需求
生活用品的分配分为三种不同形式:一是按资分配,即按照个人在生产中投入资本的数量进行分配;二是按劳分配,即按照个人在生产中投入劳动的多少来进行分配;三是按需分配,即按照个人的生活需求来进行分配。在利润分配上,商品经济实行按资分配。在生活用品分配上,商品经济采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体现在劳动力买卖方面,劳动付出多收入就多,否则相反。按需分配体现在社会福利方面,个人在失去劳动能力或获取财产能力的情况下,他可以通过社会福利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由于商品经济采用的是按资分配的分配方式,因此大部分财富都被资本经营者所占有,财富创造者并不能获得应有的财富分配。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富有者消费资料过多,另一方面贫困者生存极其困难的不良社会现象。不仅如此,而且这种分配方式还会导致大量其他弊端的产生。所谓按劳分配,就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付出的多少分配生活资料。即使是按劳分配,也会造成个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不能使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
按需分配指的是在现有物资条件下社会管理机构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来分配生活资料。一般认为,按需分配就是随心所欲地索取各种消费品。其实并非如此。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身体上是容易得到满足的,但是从思想上却是极其难以得到满足的。比如,吃饱、穿暖、住好这些身体上的健康消费需求就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而吃高级精致食品、穿昂贵服装、佩带贵重装饰品、住高级别墅、驾驶豪华交通工具这些思想上的消费需求(欲望)就不太可能使地球上的60多亿人都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按需分配应该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按照人们身体上的健康消费需求来进行分配,而不应该超现实地按照人们异想天开、千百万化和无限膨胀的欲望来进行分配。比如,学生需要学习就给他一些必要学习用品,老年人需要保健就给他一些必要的保健用品,妇女需要卫生就给她一些卫生用品,病人需要治疗就给他一些药品等等。这样的按需分配就很容易得以实现。
从劳动者生理的角度讲,劳动付出的多,需要的消费品就多,因此按需分配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按劳分配的成分。但是,按需分配中的按劳分配的成分并非按照劳动成果来进行分配,而是按照劳动付出所产生的需求来进行分配。只有实行按需分配,才能使有限的物资供给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需求。只有抛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狭隘分配观念,才能使人们获得最好的消费效果。在生活资料并不丰富的过渡时期,可以采取“按劳奖励”和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个人私心对劳动积极性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中,人们完全是靠社会公共财产来进行消费的,并且采用平等的消费方式,因此贫富差别和由此而导致的巨大消费差别也就不存在了。这样,在社会财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闲置财富用来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一旦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那么一方面解决了贫困问题,使人们摆脱了贫困的痛苦;另一方面还可以消除社会的安全隐患,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而这些,在商品经济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梦想。
9、取消商业机构,促使国民经济轻装发展
在商品经济中设置有庞大的商业机构,这些非生产机构的存在和运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极大地拖累了生产发展。以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之后,由于不存在两个以上的私有者,不存在商品交易环节,劳动产品从生产部门直接分配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商业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商业机构取消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就全部被节省下来。如果将节省下来的财富用于人民的生活消费,将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将节省下来的财富投入生产建设,那么将使社会轻装上阵,大幅度提高社会的生产能力。
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中指出:“……现在让我们来稍微详细地考察一下现代的商业。请你们想一想,每一个产品必须经过多少人的手,才能到达真正的消费者的手里!诸位先生,请你们想一想,现在有多少的投机倒把的中间人插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所有这些成千上万的中间人,既投机商、代理人、出口商、经纪人、转运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没有参加商品的生产,但是他们全都要生活,全都想在上面取得利润,而且通常也的确都得到了利润,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下去。诸位先生,难道除了这条必须经过十来次出卖、上百次装卸、上百次地从一个仓库运到另一个仓库的漫长的道路之外,就没有更简单更便宜的道路把棉花从美洲运到德国、把棉纺织品送到真正的消费者的手里吗?……他们现在干的是对其余的人有害的事情,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些多余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是取得了足够的生活资料,而在很多场合下,他们还甚至大发其财;因此,他们现在是在直接损害公共利益,而将来他们的双手就会解放出来参加有益的活动;他们一定能够找到一种职业,这种职业能使他们不是作为表面上的、假的社会成员而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真正的成员、人类社会的共同活动的参加者而出现。”
10、统一企业利益,消除债务危机
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购买力小于商品生产力,因此透支未来购买力的现象极其严重。这种透支未来购买力的做法,一方面通过企业之间的债务来实行,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实行。长久下去,就形成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一旦风险失去控制,就会演变为严重的债务物价。金融就是债务危机中的一种。
在计划经济中,所有财富都属社会公共所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不是通过商品交易方式,而是通过公共财产的分配方式进行往来。这样,债务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消除了债务危机,那么在危机过程中消耗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就可以全部节省下来,将其用于生产和生活将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11、扩大物资积累,防范生存风险
有一个童话故事,讲就是通过积累来防范生存风险的过程。故事中有一个喜欢玩乐的蟋蟀,还有一个爱劳动的蚂蚁。在秋天丰收的季节里,每天歌唱跳舞的蟋蟀看到每天忙碌不停的蚂蚁不解的问:“蚂蚁老兄,你为什么整天忙个不停?像我这样每天玩乐多幸福啊!”。蚂蚁说:“不行啊蟋蟀老弟!虽然现在是丰收季节,但是冬天很快就要到了,如果不准备充足过冬的粮食,那么冬天一来大家就会饿死的!你也快去多打一些粮食准备过冬吧!。”蟋蟀听了不以为然,仍旧每天唱歌跳舞。不久,冬天来了,蚂蚁在温暖的洞里享受丰盛的食物,而蟋蟀却在寒冷的风雪中冻饿死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积累的意义就是在不能继续进行生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继续进行消费和继续维持生存。比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社会动乱、战争而导致生产大范围停止的情况下,如果积累不足或没有积累,那么就必然导致消费不足或消费停止,进而对人们的生命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在商品经济中,社会经济发展是通过消费来进行拉动的。社会的商品消费量越大,市场购买力越旺盛,商品销售量就越大,企业生产发展就越迅速。否则相反。商品经济的生产是围绕市场消费需求而进行的,而市场购买力需求只包括物质消费需求,不包括物质积累需求。虽然商品经济有大量的商品产出,但是这些商品很快就被消费掉了。比如石油、煤炭、森林、粮食、药品……等等产品。商品经济的积累一方面体现为使用中劳动产品,一方面体现为积压商品,不存在单纯用于积累的劳动产品。由于商品经济的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压缩商品储备,所以它同时也就最大限度地压缩了社会的物质积累。
在计划经济中, 产品不需要通过销售就可以直接分配到消费者手中,不存在商品交易环节,因此未经消费的劳动产品将以积累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积压商品的形式存在。计划经济的生产是围绕社会消费需求和积累需求来进行的,它不但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且积累丰富的物质资料。这样,在生产受到自然或人为灾害破坏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
12、统一经济利益,普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计划经济中,财产的公共所有将使所有科研成果成为社会公共财产,因此也就不存在技术专利、技术保密和技术买卖的问题了。一旦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出来,那么就会马上在整个社会的范围进行推广应用。这样,社会的生产效率将得到快速和大幅度的提高。另外,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计划经济中的全部财产集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有,它完全具备组建大规模生产企业的能力,因此,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将不会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
13、减少交通路程,减轻交通压力
在计划经济中,由于取消了商业,因此运输项目得到了简化,大量的重复运输现象消失了。另外,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积累进行统一节约式管理,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企业合并为一个大型企业,这样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内容和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它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运输量也将相应地大幅度减少,因此,大量的交通费用就节省下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也就得到了缓解。还有,计划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是统一进行管理的,它将劳动者的居住地安排在工作岗位的附近,这也可以大幅度减少交通量。与此同时,大量的资源将节省下来,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将大幅度降低,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将得到较好的保护。
14、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
一般认为,对于庞大复杂的社会无法实施具体细致的管理计划。其实并非如此。社会在某一时段的基本消费需求数量是很容易进行统计的,比如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多少肉食品、多少服装、多少机器设备、多少交通工具、多少燃料等等都是不难进行统计的。社会管理部门根据这些基本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实践的产品产量来制定消费计划,这就可以将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整体统一的计划之中了。
商品经济是“上简下繁”的管理方式,即政府的管理比较简单,基层的管理比较复杂。在商品经济中,政府大部分都只是通过法律和政策看来管理经济,对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产品并不加以约束限制,这就造成商品市场整体上的混乱。由于生活消费需求在富人那里是欲望消费,大部分产品都为满足这些不良的欲望消费而生产的,因此它就误导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向,严重限制了用来满足广大劳动者生存消费需求的生活必须品的生产。另外,没有整体计划的生产将导致盲目竞争和生产,造成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
计划经济是“上繁下简”的管理模式。所谓“上繁”,就是国家管理项目极其繁多,管理工作比较繁琐。所谓“下简”,就是行业和企业的计划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进行商品推销。国家做好总体计划之后,各行各业按计划执行就可以了。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非常简单,工作容易开展,对企业领导的素质要求一般;政府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复杂,科学含量较高,工作难度较大,对管理者的领导能力要求较高。在计划经济体系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由国家负责安排,因此说不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在企业工作的劳动者也不存在失业的风险。计划经济的生产是根据人们的全部消费需求和积累需求来进行的,消费是根据社会产品生产情况来进行的,这样就消除了盲目竞争所产生的各种严重的社会弊端。
六、计划经济的实行措施
初级计划经济向高级计划经济过渡,要步骤逐渐进行。首先是扩大公有制的规模,使其逐渐接近纯正公有制的水平,同时还必须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使其逐渐接近于计划经济结构模式。其次是对人民生活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结构进步了,经济发展加快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这种过渡也就完成了。具体过渡措施如下:
1、成立专职的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过去中级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成立了计划经济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国家的各项经济计划。但是,由于后来进入初级社会主义阶段,于是就将这些部门取消了。国家要实行计划经济,就必须成立专职的计划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计划管理。否则将难以保证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具体做法是,国家成立宏观的经济管理部门,各个地区分别成立地区的经济管理部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同时管理国民经济。
2、颁布物价保护法,依法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最大体量的经济犯罪。它对消费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其它任何形式的经济犯罪都不能与其相比。所不同的是,其它形式的经济犯罪都有法律进行控制,而通货膨胀却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因此,颁布物价保护法极其重要,依法稳定物价势在必行。物价稳定了,才能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才能使货币信用得到最好的保护,才能消除生产者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才能堵住最大的购买力陷阱,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货币是商品负债,这种负债能否足量归还?它取决于发行人是否有等价商品提供市场。如果发行人没有相等的商品供给市场,那么他对物价就没有决定性的控制能力,就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货币持有人不能换回等量的商品,那么也就出现货币发行人的违约的现象。如果货币发行人都没有经济信用,不断造成货币持有人(广大消费者)的大量经济损失,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信用状况就更加难以进行保证了。
3、发行大面值特种货币,彻底解决社会中的各种债务问题
目前社会的经济运行,是通过“货币债权”和“货币债务”两种方式来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所谓货币债权,就是货币本身。所谓货币债务,就是货币借款。这两种不同的商品流通媒介,其流通状态完全不同。货币债务需要归还,并且有使用费用(利息)。货币债权不需要归还,而且没有流通费用。一旦发行,永久无偿使用。因此说,在充当商品交易媒介的过程中,货币债权优于货币债务。这就是以货币债权取代货币债务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要发行大面值的特种货币?因为到目前为止,企业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没有相应的大面值的货币品种存在,而小面值的货币品种又不适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因此,需要发行大面值的特种货币,以满足企业大宗商品交易的需要。特种货币的面值可以设定在1万元——100万元之间,也可发行更大面值的货币。通过大面值货币的发行,偿还国家和企业的各种债务,减轻国家和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益。
一般认为,发行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货币发行只是以“债权购买力”取代“债务购买力”,那么社会总购买力并没扩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如果货币发行为扩大市场购买力,那么在物价保护法的作用下仍然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另外,通货膨胀于生产过剩之间并非反比关系,而是正比关系。因此,市场购买力的扩大将能够同时解决两种具有正比关系的疑难经济问题。
目前市场的经济运行是以债务主要推动手段的,比如货币发行(货币债权,商品债务)、银行贷款(货币债务)、国债(货币债务)、股票(货币债务)、企业之间的欠款(货币债务)等等。因此,将这种经济运行模式叫做“债务经济运行模式”。在这种债务经济运行模式下,债务额度始终体现为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最终达到极限,导致债务危机,使债权人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是血本无归。从社会整体角度讲,这种经济运行方式还将导致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并加大司法机关的工作量,增加司法腐败等等。由此可见,现实中的货币发行量不是过大,而是远远不够的。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债务的巨大数额来进行证明。通过大面值特种货币的发行,偿还社会中的全部债务,把“债务经济”改变为“债权经济”,这样社会经济运行将轻装上阵,高速发展。
4、设置国家仓库,扩大物资积累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正向差额越大,社会整体效益也就越高,社会的财富积累也就越丰富,人民生活也就有更好的物资保障。因此,扩大盈利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但是在扩大效益的同时,市场上的商品供求差额也在同步扩大,商品积压以将越来越多。商品大量积压必然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倒闭。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建立一个“国家仓库”的环节,将企业生产的结余商品转入国家仓库,这样作为利润部分的结余商品就会得到全部销售,企业生产将得到快速发展 。
国家仓库建立之前:生产——消费——结余(商业商品积压)
国家仓库建立之后:生产——消费——结余(国库商品积累)
商品销售不畅一直是生产企业的噩梦,尤其在生产过剩严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企业产品产出之后直接进入国库,那么企业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而且企业原来投入商品销售方面的费用将全部节省下来,将这些节省下来的巨大费用投入商品生产,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仓库”对市场经济运行具有平衡供求和稳定物价的双向调节功能,正好适合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通货膨胀于生产过剩并存的难题。中医讲:“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对于社会经济运行来讲同样如此。有诸多社会弊端的存在,说明经济运行阻滞;疏通经济运行阻滞,弊端自然全部消失。
5、停止股票发行,限制私有资本
股票市场是私有资本的交易场所,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而建立的。股份制也就是私有制,股票交易就是私有资本的交易。其实,股票市场就是为企业融资而成立的,它的作用就是把个人的货币资金变成企业的运营资金,把个人的生活资料购买力转变为企业的生产资料购买力。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大幅度压缩了个人的生活资料购买力,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资料购买力,导致终端的生活资料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产品的大额度积压,和劳动者的大批失业。生产资料是为生活资料服务的。失去生活资料的需求,生产资料将难以大有作为。因此,必须停止股票发行,必须将顺序颠倒过来,将生活资料购买力全部解放出来,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原动力。
6、停止私人营业执照的发放,限制私有资本扩张
私有资本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是计划经济等级的基本划分标准。私有资本与计划经济等级成反比关系,即私有资本的比例越高,计划经济的等级就越低,否则相反。因此,压缩私有资本的规模和数量,是提高计划经济等级的重要措施。而停止发放私人营业执照,就是限制私有资本扩张的一项有力措施。停止发放私人营业执照,同时注销倒闭破产的私人营业执照,这样私有企业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计划经济的等级将得以逐渐提高。
7、收购私企股份,扩大国有资产
计划经济优越性主要体现于高等级的计划经济形式,因此收购私人企业扩大国有企业是体现计划经济优越性的关键步骤。通过特种货币发行来收购股市优质资产,扩大公有制份额,增加广大股民的投资收益。尤其是收购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将食品生产掌握在国家手中,以扩大公共财产份额和消除有害食品对百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另外,通过收购线下的私人企业,将生产和服务行业的资本掌握在国家手中,大幅度增加公共资本的份额,以大幅度提升计划经济等级,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8、组建国有农业集团公司,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是民生天大之事,而要真正把农业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那么就必须
对农业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国家统一管理农业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组建“国有农业集团公司”,以从上至下统一管理农业生产。以中国农业集团总公司为最高上级公司,下设省、市、县、乡分公司,将农民全部转化为公司员工,在公司统一领导下从事有高度组织的高效率农业生产。再加上“国家仓库”流通环节的设置,农产品将不再有销售方面的问题,也不再会出现增产不增加收入的问题,中国农业生产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另外,农业生产企业化,将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9、压缩金融机构规模,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和证券两个方面。从银行方面讲,它的业务主要是由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构成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首先吸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存款,之后再向企业发放贷款,通过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来获得赢利。如果通过货币发行全部偿还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那么银行贷款业务就不存在了,因此也就可以将其信贷业务全部取消了。如果银行不发放贷款,那么也就不需要吸收个人储蓄存款,因此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来吸收客户存款了。这样,银行为存款者计算和支付利息的业务就不存在了。如果仍然需要保持银行的商业特性,那么可以通过它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存款和结算业务的收费来获得营业收入。由于银行业务的简化和业务量的大幅度减少,因此也就可以将银行的数量大幅度进行压缩。
证券业务是银行业务的一种补充。由于银行贷款的数量要受到存款数量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求,因此在金融市场上采取了一种直接的融资方式——证券发行。银行贷款的风险承担者是银行本身,存款人不承担任何企业经营的风险,而证券市场的风险承担者是证券投资人,这就将银行从信贷风险中解脱出来。由此可见,证券市场的建立只是将银行的金融风险转移给股民,并没有真正消除风险。另外,由于证券行情的剧烈波动,使证券市场具备了一定的赌博特性和暗地操纵的投机特性,因此使部分投资者在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市场投机的风险。如果通过货币发行来收购企业股票,将流通于市场的企业股份转变为国有股份,那么证券公司就可以大幅度压缩,直至全部取消了。证券投资是企业直接的融资方式,是由个人投资组成的私有制企业。个人通过对公司股份的占有来享受公司利润,使其私有财产得到增值。因此,即使从限制私有财产的角度讲,也应该取消证券交易市场。另外,从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看,获得投资收入的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大部分是通过投机行为获得的利润。另外,大部分的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很多投资者出现严重亏损,给广大投资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从减轻股民投资风险的角度讲,也应该大幅度压缩或全部取消证券市场。
10、扩大政府管理权力,全面管理社会经济
计划经济等级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政府管理经济份额的多少。管理份额多的就是高等级的计划经济,否则相反。以往,政府的职能都只是对国家进行行政管理,而不是具体全面地管理国民经济。虽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扩大了自身的职能,增加管理企业经营的内容,但由于政府缺少管理企业和控制社会整体经济运行的经验和理论,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政府没有管理好企业,没有控制好社会经济的经济运行状况,但这并不代表政府管理企业是一种错误行为。政府的管理水平可以在实践逐渐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经济也就自然向好的方面发展了。不能因为谋一政策的失错误,而否定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不但不能将政府管理经济的权力交给市场,反而要大幅度扩大政府管理经济的权力。这样,才能使计划经济的等级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市场供求状况的平衡,不是商品经济能够自然调节的,它只能由政府来进行调节。如果政府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管理,那么必然导致社会经济运行的混乱。对于单个企业来讲,它不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商品供求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其经济行为必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而政府却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统计,来掌握全社会的商品供求情况,进而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导企业经营。
11、建立劳动量价值单位,准确统计财富数量
目前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价值计算单位,这一点属实是经济学界的一大悲哀。目前经济体系以货币单位(元、角、分)作为价值和价格的计量单位,这里面隐藏了巨大的“合法”掠夺他人财富的巨大阴谋!以货币作为价值计量工具是榨取他人财富的阴险把戏,将经济犯罪合法化,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卑鄙无耻的血淋淋的剥削制度模式。公平交易的前提是两个交换商品的价值完全相等。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价值尺度,那么商品交易的公平性自然无从谈起,商品市场必然变成一个抢劫他人财富和剥削他人劳动的犯罪市场。一旦将劳动量作为价值的计量工具,那么一切不公平交易的现象将暴露无遗,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将从根本上土崩瓦解。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即价值是凝结在产品上的必要劳动量,没有劳动的凝结就没有价值的存在。比如阳光、空气对人的生存来讲必不可少,但是它并不具备商品价值的概念,因为它的产生并没有凝结任何人类的劳动。虽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但是劳动价值的计算并没有一个准确公平的统计标准。比如,长度单位有“尺”、“ 米”、“公里”等,质量单位有“公斤”、“吨”等,而劳动价值的计算单位至今还是个空白。这就使得在分配方面难以达到公平的效果。虽然目前以货币来衡量价值,但是货币是变量,不能对价值进行准确的统计,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准确的价值单位。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具有统一建立标准的劳动价值尺度,以对劳动价值以及商品价值来进行准确计算。
价值的根本是什么?用什么来作为商品价值统计和计算的“恒量”单位?以货币作为商品价值的计量尺度,还是以劳动量作为商品价值的计算尺度?以货币(元、角、分)作为商品价值的计量单位,还是劳动量(工作日)作为商品价值的计量单位?这些关键的基础理论没有并没有人来关心和研究。没有准确的商品价值计算单位,商品市场上的一切交易都是在模糊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公平等价的交易结果存在,剥削和贫富差距也就在这种看似两厢情愿的商品交易过程中悄然地产生了。并且,这种基础理论缺陷,导致了社会一系列重大危机和弊端的产生。因此,只有建立以劳动量为尺度的计算单位,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恶性经济问题。
12、收购房屋产权,扩大国有资产
目前人们的个人住房产权大多的个人所有,这就形成庞大规模的私有财产。
虽然个人拥有房屋产权,但是对居住而言,与只占有房屋使用权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房屋产权占去了个人一生中的大部分财产。个人占有房屋产权,同时也失去了用于消费的大部分资金,对经济运行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将个人产权收归国有之后,不仅可以扩大公共财产的份额,而且可以将个人积压在房产上的生活资金解放出来,进而用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3、建立社区服务公司,取缔小区物业公司
社区服务公司是公有的,小区物业公司是私有的。因此,以社区服务公司取代小区物业公司将大幅度扩大公共财产的份额。
目前城市中的大部分居民小区都是由物业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由于物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商业性部门,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难以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完善的服务,难以协助政府行使为人民服务的职能。物业公司的经营目的不是为园区居民服务,而是为了赚取园区居民的钱财,鱼肉园区居民,因此与园区居民形成对立的利益关系,导致彼此之间严重的对立矛盾。由于这种激烈利益对立矛盾的存在,物业公司与居民小区之间的司法诉讼大量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也给司法机关造成极大的工作压力,造成更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通过抬高物业费、停车费等恶劣手段,谋求利润最大化。有些不法物业公司甚至由一帮黑社会不法分子进行经营,在居民小区为非作歹、肆意侵占民众财产,变成黑社会形式的流氓公司,对小区居民造成极大的人身和财产危害。另外,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也就是打扫卫生和保安两项,难以为园区提供生活所需的更多服务项目,因此不能满足园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由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服务公司”来取代目前以盈利为目的的物业公司。社区服务公司以服务居民小区为经营目标,并可增设超市、餐饮、医疗、养老、教育、娱乐等多项服务内容,为小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充分体现政府对民众的深切关怀。百姓生活中的所有幸福都会感谢政府,反之百姓生活中的所有烦恼也都会顺其自然地记在政府的账上。如果政府与民众通过社区服务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可使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政府的直接关怀和体贴,加深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感情,使广大民众感恩政府,进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14、增加社会积累环节,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即使有些能找到临时工作的年轻人,也难以通过这种不稳定的临时工作的低微收入来满足现代生活中庞大的消费需求。作为普通社会成员,他们大部分依靠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收入,依靠资本经营来获得生活来源毕竟不是大部分劳动者能够做到的事情。另外,如果劳动者都依靠资本来就行生存,那么具体的生产劳动就无人参与了,社会经济也就停止了发展。劳动力是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一种有机、智慧、可再生的高级能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将是极大的浪费和损失。而充分解就业问题,不但能够使劳动者能够有一个稳定、富裕的生活来源,而且可以使这种宝贵的劳动力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就必须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其具体措施就是稳定物价和投放更多的市场购买力。
业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它的产生原因。就业问题起源于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必然导致劳动力过剩,必然出现失业现象。生产过剩越严重,失业人员的数量就越多,否则相反。生产过剩起源于企业利润,企业利润越高,企业投入市场的商品供给与投入市场的购买力供给之间的差额就越大,该企业所制造的过剩商品就越多,同时失业人数也就越高。因此,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失业问题。生产过剩是由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缺少一个“积累”环节,因此必须在经济运行环节中增加一个“积累”环节,将商品积压转变为物资积累。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国家通过积累物资的方式,从市场上购买生活和生产必须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增加一个“积累环节”,这样失业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15、扩大医疗福利,保障民众健康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劳动者都在国有企业中劳动,他们都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大量的私有企业取代了国有企业,因此劳动者公费医疗的待遇也就自然被取消了。这种体制改革使大量病人失去了良好的医疗保障,在疾病和贫困中痛苦地挣扎。
虽然在地位上社会医疗保险代替了公费医疗,但是在功能上却远远不能与其相提并论。首先,医疗保险的前提是长期缴纳保险金,这一点对于失去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的病人来讲是极其困难的。其次,在医疗保险的药类使用上有着严格的限制,对于病人有效治疗疾病极其不利。病人是弱者,属于在社会中需要帮助的群体,而治理疾病又需要有很大的费用支出,这就是病人这种弱者很难进行承担,因此医疗应该完全由社会福利来负责。
16、扩大教育福利,普及全民教育
受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社会不应该以任何理由来剥夺人们受教育的权利。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因此对于贫困学生来讲就很难完成自己的学业。这就对人才的培育形成了极大的阻碍。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应该是公平和无差别的,无论穷人和富人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区别对待。因此,教育不应该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普及和平等为原则。只有实行平等教育,才能培育出大批的有用人才,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和快速发展。
17、扩大养老福利,享受晚年幸福
老年人为家庭和社会付出了一生的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劳动经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虽然有些老年人没有在商品市场的打拼中占有足够的财富,但这并不能抹杀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老年人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的基本权利,社会没有任何理由来剥夺他们的这一基本权利。在商品经济中,老年人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来进行生活的。对于没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来讲就很难进行独立的经济生活。在这方面的改革是全部利用社会福利来支付老年人的生活费用,使老年人都能够幸福快乐地进行生活。
参考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中的改革措施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自然,所有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实行起来,但是它们将一个跟着一个实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全部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手里。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家的生产力大大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
(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30-247页 )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但是,只要不断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计划经济将很快到来。从这一角度讲,人民利益就是计划经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对资本私有者的革命,也是对广大劳动者的一次重大革命。但是,无论对资本所有者,还是劳动力所有者,都是极其有利的。资本所有者再也不用担心经营风险,劳动力所有者再也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资本所有者为社会贡献了资本,劳动者为社会贡献了劳动力,这样才使分工合作达到了最高境界。无产阶级革命不仅是针对地主资本家的,也是针对自己劳动力私有观念的一场反传统革命。实行计划经济,要突破很多人类的传统观念和思想的禁区。以目前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很难理解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但是,只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计划经济必然被人民所接受。
通过以上论述证明,计划经济是经济计划的最高等级,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的最高境界和必然选择。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将使“丛林法则”转变为“仁爱法则”,将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为此,无数的先辈付出了一生的努力,甚至自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计划经济对人类的发展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计划经济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的最高境界,它对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比人类对核能的利用还要巨大。如果人类选择了计划经济,那么计划经济必然带给人类无限的惊喜。
2023/12/1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