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61年写的下的《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盛情赞美越乡名士可贵的精神气质,以及越文化的优良传统。
诚然,从陆游到鲁迅,可谓一脉相承。
“剑南歌”即陆游的《剑南诗稿》八集,有近万首诗。“秋风吟”应是指鲁迅写的最后一首律诗《亥年残秋偶作》,也泛指鲁迅的旧诗。
鲁迅敬佩陆游,喜爱那充满“豪语”的诗歌,他在《豪语的折扣》一文中,特别肯赞陆游的“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诗人具有心灵感应的特质,并且会潜移默化,这就是“接”——“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
鲁迅第一首诗《别诸弟》三章,写于1900年2月,署名“戛剑生”,这也是先生众多笔名中的第一个,一个游外求学的书生,在仿效古人以剑为伴呢。陆游少年时,乃一介书生,然其志向是“少携一剑行天下”(《灌园》),颇有“游侠”之风。鲁迅是否亦有共鸣呢?
该诗第三章的未句为“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关于从文写作,鲁迅有深切的体验,也少不了前人的启迪。比如陆游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灼然由我不由天”(《道室偶记》)。
再说鲁迅最后一首诗《亥年残秋偶作》,写于1935年12月。诗中所悼伤的时事及个人的痛忧情怀,真是复杂而深刻。诗曰:“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菇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这是鲁迅最重要的旧诗代表作。
注意诗中有两个字眼,一“梦”一“空”,十分重要。因为陆游就常用此做诗眼,频率达上百次,如:“五更风雨梦千里”,“梦魂犹绕古梁州”,“塞上长城空自许”,“死去元知万事空”等。“梦”是理想,“空”是现实,写尽多少仁人志士的悲愤与叹息。
“秋肃”与“春温”在鲁迅笔下多次出现,表现心境的悲凉或温愉,是截然不同的。陆游诗中曰:“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感恩述怀》)“春温”一语极为亲切,象征着文人的一腔正气与满怀热情。
诗中还用了“荒鸡”的典故,为《晋书·祖逖传》所载。其时,祖逖与刘琨为好友,闻鸡起舞,学剑报国。荒鸡即谎鸡,不按时鸣,古人以为不祥之恶声。而祖逖却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鸡声报晓,预示黎明将要来临。陆游曾有这样的经历,故曰:“独听荒鸡泪满衣”(《夜归偶怀故人》)。鲁迅亦是忧国忧民,“竦听荒鸡偏阒寂”,可是无人反应,真不寒而栗。
悲秋伤怀,古今同感。鲁迅与陆游,可谓是“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二
陆游的生命自白:“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鹧鸪天》)。而鲁迅呢?他说:“世间有一种无赖精神,要义就是韧性”(《娜拉走后怎样》)。一个说“顽”,一个说“韧”,尽管文字不同,但含义是相通的。这是对越乡名士精神的高度概括。
诗人真是有缘,陆游的书斋名曰“风月小轩”,而鲁迅的一本杂文集名曰《准风月谈》。原来,两者都在借题发挥,以嘲讽方式反抗高压,不屈不挠地表达正义心声。这恰恰成为“顽”与“韧”的一个例证,他俩是心心相应的。
陆游与鲁迅都是孤独的斗士,一个“绝世本来希独立”(《遗怀》),一个“荷戟独徬徨”(《题“徬徨”》)。这既是时势造英雄,亦是个性使之然。
他们处在类似的困境中。陆游遭遇投降派设置的“诗祸”,是宋代一桩最大的“文字狱”冤案,所谓“清风明月入台评”(《绝句》)。鲁迅身陷“文网”,上了反动派的黑名单,正是:“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题“呐喊”》)。
顶着“嘲咏风月”之无稽罪名,陆游依然潇洒吟诵:“入门明月才堪友,满榻清风不用钱。”(《感怀》)。身处“莫谈国事”的白色恐怖,鲁迅以笔为投枪匕首,勇往直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在逆境中生存,在困厄中坚持,这就叫“顽”,这就叫“韧”!
陆游的晚年,饥寒贫病交加,但诗兴不减,真是“老去才难尽,穷来志益坚。”(《自述》)。在临终还吟成《示儿》绝唱,发出生命最壮丽的奏响。“六十年间万首诗”,可谓成就辉煌。
鲁迅被病魔缠身,发烧咳血不止,但他仍然奋笔疾书,“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支撑着他直到最后一刻。他写下近一千万字的著作,成为现代文学的珍品。
三
陆游自喻梅花,“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清高不俗的梅花,象征诗人的信念与人格。
鲁迅同样钟情梅花,“只有梅花是知已”,这七个字刻在鲁迅早期的一枚印章上,是他的一名远房亲戚所制。他当时的诗作《惜花四律》,咏的就是梅花与桃花,妙句如:“怵目飞红随蝶舞”,“繁英绕甸竞星妍”等。
在有意无意之际,诗人的灵感发生了碰撞,这是常见的有趣现象。《惜花》中有:“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鲁迅用的是七言。陆游《晓过万里桥》中则有:“豪华行乐地,芳润养花天。”他用了五言,意境一般,语词相同。可是巧合?
此外,且看:“家山万里梦依稀”(陆游《过野人家》)——“梦里依稀慈母泪”(鲁迅《惯于长夜》);“风定池莲自在香”(陆游《桥东纳凉》),——“风定犹闻碧玉香”(鲁迅《莲蓬人》);“破尽青衫尘满帽”(陆游《木兰花》),——“破帽遮颜过闹市”(《鲁迅《自嘲》);“花开花落即经春”(陆游《暮春》),——“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云边亦浩歌”(陆游《书适》),——“归忆江天发浩歌”(鲁迅《无题》)……
他们既有共同的心爱之物,更有一样的故土之恋,因为古越山水孕育过诗人的情怀。陆游是“乡梦时来枕上”(《乌夜啼》),鲁迅也是“梦魂常向故乡驰”(《别诸弟》)。陆游十分留恋鉴湖,愿作“水中仙”,还自称是“鉴湖一钓徒”(《闲情》)。鲁迅也在遥相感应:“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无题》)
四
还有一个惊人的相似,陆游与鲁迅皆懂医道,他们以救疗为已任,用诗文作良药,履行着神圣的天职。
陆游用的是“诗疗”;“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山村经行因施药》)鲁迅则是“文疗”,用小说“揭出苦痛以引起疗救者注意”(《我为什么写小说》)。
事实上,他们都在“治病先须治心”。陆游以为:“灵府不摇神泰定,病根已去脉和平。”(《仲秋书事》)。鲁迅则强调:“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
陆游的诗语“豪荡”,多论“恢复中兴”之大事。鲁迅则言论“偏激”,直指“国民性”之弊端。两者虽表现风格各异,但内衷一样真诚可鉴——救国于沦亡之时,救人于病苦之际。
“愤怒出诗人”。陆游是:“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这正是“剑南诗”的悲愤基调。鲁迅的“秋风吟”与之呼应,《亥年残秋偶作》曰:“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宫。”他心中的悲愤溢于言表。作为时代的见证,两者皆称得上——“一代诗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