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一些脑残粉不看文章就开始喷,所以这里先声明一下:
我对孙颖莎王楚钦梅西C罗詹姆斯都没意见,孙颖莎的打球风格和长相的确比陈梦讨喜,我父母更是孙颖莎的铁杆球迷,客观上说我也更希望孙颖莎拿下大满贯。
而王楚钦的实力虽然和前辈比差强人意,但是中国现阶段也的确找不到比他实力更强的年轻人了,对于网络上“保送太子”的观点,我是不相信的。
至于梅西C罗詹姆斯,都是各自领域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他们的成就无需多言。
我反对的只是附着在他们身上的“饭圈文化”
————以下为正文————
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本应是一场关注度不高的金牌战,因为大家早已经习惯了中国选手在决赛打队内训练赛,更何况陈梦和孙颖莎无论谁赢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但是这场比赛最终的结局却是火爆网络,不过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两位参赛选手的表现,而是现场的球迷。
在一场中国队的内战中,卫冕冠军陈梦却完整享受了一场“客场待遇”,全场无论得分丢分,都是“孙颖莎加油”,没有一句为陈梦加油的呼喊,甚至出现了陈梦丢分被喝倒彩的情况。
全场自然也几乎没有陈梦的助威团,几乎所有标语都是为孙颖莎加油的,仅有的一处举着支持陈梦的标语的,还是一位外国人。
这是比赛刚刚结束时的画面,看看这几位外国球迷和中国球迷的表情,如果不关注奥运会比赛的网友,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夺冠的是一位白人选手。
而下边这张图中的这位大姐,更是毫不遮掩。
这个手势,就算是对张本智和伸出来,估计都会在体育圈引发巨大的谴责,而这是她对着自己国家的奥运冠军伸出的。
到了网络上,妖魔鬼怪就更多了。
看完上边这句,好像陈梦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一样,而陈梦至今最大的黑点,无疑就是2021东京奥运会夺冠后的激动言论,但是这个黑点怎么也不可能上升到伤天害理的程度。
这句话也引出了乒坛第一大流量明星——王楚钦。
某种意义上,孙颖莎圈粉无数有一部分也沾了“莎头配”的光。当然,孙颖莎的实力和荣誉肯定比王楚钦强多了,不过这里和本文无关,就不详细讨论了。
而下边这句就更不可理解了,陈梦赢了孙颖莎生气就算了,樊振东马龙得罪谁了呢?
当然,考虑到樊振东打张本智和比赛时的偷笑门和这张微博截图,他们的行为逻辑大概率是“围樊救王”。这也很符合现在网络饭圈的习惯。
当然,我之前说过,任何群体只要数量足够大,就一定什么鸟都会有,我相信大多数孙颖莎的球迷都是冷静理性的,就像我父母这样。
但是,饭圈文化向体育圈的渗透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网络饭圈文化最早起源于影视圈,当然,有人可能会反驳,我支持我喜欢的明星,那不是天经地义吗?怎么就叫饭圈文化呢?
对此,我们一个一家之言的定义——如果你是因为他们的技能而喜欢他们,那你就是歌迷影迷球迷,那组成的群体就是兴趣圈。如果我是因为喜欢他们而认为他们的某项技能好,那么就是人迷,人迷结成的圈子就是饭圈。
是不是感觉第二条很不符合逻辑?他没有一技之长我为什么要粉他?
在过去,这一条很符合逻辑,一个歌手演员长期没有好的作品出现,必然导致他的关注量粉丝量下滑。
但是进入网络时代,似乎一切都起了变化,比如一些流量明星,我认为演技还不如我,长的虽然比我帅,但也达不到全国顶端的程度。只是因为某部剧爆火后在专业粉丝团的运营下就瞬间成为了顶流。
甚至还有一些极端的流量明星,甚至一部优秀作品都不用拿出来,只需要专业团队的引流就能收割一大波流量。
这时候,他演的戏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粉丝会主动为他刷流量,甚至放假期间把电视放在家里空转。代言的商品好不好用也不重要,反正会有粉丝主动去组团购买,甚至购买后根本不会用,而是直接扔到仓库或者送人。
这个产业甚至养活了很多专业的粉丝团体和“职业粉丝”,并以此牟利。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会希望自己群体的粉丝什么样?当然是智商越低越好,越脑残越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圈钱。
这也是近些年来网络上脑残粉数量爆炸的原因,而网络提供了为这一切加速的平台。
比如当年刘德华的那位“脑残女粉”杨丽娟,她在现实中一定是个被周围圈子排斥的人,但在网络时代,她可以轻松找到成千上万和自己想法相同的人,他们也能形成更大的声音去压制传统媒体。于是,网络时代发酵后的饭圈文化就这么形成了。
对于明星也好,职业粉丝也罢,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流量。而无脑争论即是最能引起爆炸流量的内容,也能有效的降低粉丝的“智商”,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举两得。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今天网络上的各种乱象。
这也是很多网友讨厌饭圈文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尽管饭圈文化这些年人人喊打,但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已经完全渗透了竞技体育圈。
但事实上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向体育圈渗透,不过竞技体育相比演艺圈最大的区别就是:竞技体育必须要以成绩说话,如果你不能赢得比赛,粉丝再刷票也不能让你成为冠军。
但是体育竞技圈同样会诞生那些实力又强,又具有偶像气质的球员,比如曾经的足坛绝代双娇的梅西和c罗。
今天的梅西和c罗已经远离足球最高水平的最高舞台,却依然热度不断,美国和沙特联赛的热度甚至能因为他们两个超越欧洲主流联赛。当然,无论大家怎么论证,我是绝对不相信美职联和沙特联赛水平比德甲法甲高的。
比如年初的迈阿密国际在香港的友谊赛,之所以引起这么大争议。就是因为梅西的影响力已经远超迈阿密国际队甚至足球本身。大家为了看梅西可能愿意折腾几千公里花费上万元,但如果没有梅西,迈阿密的比赛门票十块钱都不值。
而这正是饭圈文化在竞技体育圈迅速发展的原因。
虽然这位博主一贯屁股歪,而且言论很讨厌,但是他却说出了一个事实——资本主义社会,利润是最高追求。
你再清高,但是没有钱挣,早晚也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掉。
在这方面看,孙颖莎和梅西c罗一样,是为乒乓球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饭圈文化人人喊打,却还越来越繁荣的根本原因。
既然,对运动员有利,对整个项目有利,粉丝也高兴,为什么我们还要抵制饭圈文化呢?
因为,竞技体育的根本还是要追求胜利。
记得去年NBA湖人队被掘金队横扫淘汰后,一些极端詹粉认为NBA联盟就应该让湖人进总决赛,因为约基奇的关注度和流量和詹姆斯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这句话对NBA这家公司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NBA联盟的确也是这么干的,那个系列赛也是整个赛季最黑的系列赛之一,只是湖人队因为实力问题实在无法取胜。
但是这句话由球迷说出来合适吗?我们看NBA是为了看到精彩的比赛,还是为了让NBA联盟挣到更多的钱?
如果只是自己喜欢的球星拿冠军就行,那么比赛根本不用比,直接搞成网友投票选冠军多好呢。
当然,据我了解很多人迷是真的不看比赛的,所以才有了“湖人队6场比赛比勇士多上篮1000次,所以罚球多”的经典言论。
当竞技体育的本质不在比赛胜负本身,而在于比谁的流量大,谁的粉丝多,那么竞技体育中“竞技”两个字就可以去掉了。
我想我们不愿意我们的后代只能看“WWE”这种表演节目吧。
其实非竞技的影视圈同样如此,去年春节档有两部非常火爆的影片,一部是《满江红》,一部是《流浪地球2》,他们几乎代表了现在电影制作宣传手段的两个极端。
选择看故事和特效还是选择看明星,都是我们的自由。但是,明星随时可以生产,但是中国电影工业却不是随时可以建设起来的。
如果以后的电影都变成了春晚那种明星一起出来拜个年就能拿票房,而我们却没有选择不得不看时,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所以,尽管饭圈文化的繁荣有无数个合理的理由,但为了下一代人的精神需求,我们也必须要坚决抵制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