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是硬道理”到“民生是硬道理”
——关于重庆模式的两点思考
近来,关于重庆模式与深圳模式的讨论与争论已经在网络等媒体如火如荼,其左的或右的观点其实都能找到很多的理论支撑,无所谓对或不对。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还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我们目前社会所处的社会阶段和此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本人认为分析和思考这个问题,必须避免陷入两大误区:对立的误区与极端的误区。
第一,两种模式并非对立。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经曲折沧桑,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的最大问题就是贫富悬殊问题,而贫穷落后问题只是阶段性的、地区性的。在贫穷落后的时期,社会关注的当然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富裕的时期,社会关注的也就自然转移到社会公平问题上了。因此,社会的治理的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左右调整是必须的,就象价值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一样。近现代中国和建国初期新中国积贫积弱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生产力落后,人民群众渴望的是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希望通过发展来改变国家和民众的现状实现国富民强。在这种历史背境下产生深圳模式是可以被多数国人接受的,当然也是正确的。往往事实的发展与期望总是不一致的。深圳模式造就的不是共同富裕,少数国民的富裕建立在对大多数人的剥夺的基础上,少数地区的富裕建立在对大多数地区掠夺的基础上。资本的野蛮属性驱使经济社会发展的道理偏离了期望的主航线。这肯定是我们的社会治理模式出现了问题,也必然导致人们新的思潮与对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这是正常的也是国民应该接受的。
第二,发展的模式不能僵化。认识到重庆模式与深圳模式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后,发展思路的调整就应该变得容易得多。重庆的“唱红”与南方系的“普世价值”的尖锐对立是一种极端的表现。网络上未经证实的深圳封杀重庆卫视的消息,更是典型的极端之措,即使是“普世价值”的观念也是不能容忍的。重庆模式并没有完全否定深圳模式,只是预见了深圳模式可能带来的极端后果,采取了相应的应对办法,提出了公平取代效率,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社会治理思路。而且,在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整体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而国民财富聚集出现了极端的趋势。重庆模式提出了“民生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产力”顺应了绝大多数国民对改革出现的问题悲观的时候而迷茫的需要,这不仅是民众的一种精神需要,更是民众的一种现实需要,政府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否则,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序,各种社会力量就会采取过激的手段改变这种趋势,而这也会对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破坏。
客观来说,三十多年的深圳模式发展历程证明,小部分人的财富积累过程的确出现了大问题。根本原因是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下,我们的政府没有很好地解决好发展的成果由谁来享这个重大问题。这给以私有经济起家的资本阶级、以官有经济起家的权贵阶级以及以打洋工起家的买办阶级成为中国发展的三大即得利益集团,也被人戏称为今天中国压在人民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而为深圳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占人口95%的工人和农民等劳动阶级被排除在了发展成果之外,成为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新三座大山的另一种戏称)的“弱势群体”,这的确让国人难以接受。基于对深圳模式的这种批判和否定,薄熙来在重庆率先反思深圳模式,提出“民生才是硬道理”的“蛋糕理论”,当然会受到大多数国人的拥护和支持。而以南方系为代表的精英派用极端的方式诋毁重庆模式是一种极不精英的选择。
在中国未来的里程中,相信还会更多的所谓深圳模式和重庆模式之争,这应该是一种国民觉醒的好现象。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