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重庆散记
王二路
重庆这座城市,在我的印记里一直有一种神秘、神奇的色彩,也一直是我心目中敬仰、向往的神圣之地。
当年,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留下了千古绝唱;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南方局,与敌巧妙周旋,机智果敢地开战斗争,留下了传世佳话;白公馆、渣滓洞里的众英烈黎明前的壮举,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公元1997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令全世界人极为关注的三件大事:小平逝世,香港回归,重庆直辖。自此,重庆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个直辖市。
近年来,重庆掀起了“唱红打黑”的风暴,推行“重庆模式”,实施“五个重庆”建设……反响强烈,令世人瞩目。
特别是进入2011年后,吴邦国、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到重庆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如此这般,进一步拨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同时,更坚定了自己赴重庆一游的决心。
2011年“五一”前夕,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山城重庆。
(一)
4月30日一大早,便来到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一带的渣滓洞参观。尔后,又到白公馆参观。
置身于渣滓洞、白公馆两处红色景点,在精神上和灵魂深处委实受到了一次战斗的洗礼。穿过一间又一间阴森的审讯室、行刑室、隔离室和阴暗闭塞的牢房;瞻仰革命烈士留下的一件又一件遗物;浏览默诵英烈们当年留下的一封封遗书和书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近距离目睹敌人使用过的各种刑具……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思绪猛烈地跌荡起伏着。联想最多的是以往读过的小说《红岩》,观看过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以及歌剧《江姐》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
参观结束后在返回的途中,使我猛然间回忆起30多年前的两件往事。
第一件是1977年11月2日晚,在部队军营里,我第一次观看影片《烈火中永生》后,激动的一晚上没睡觉。自己爬在被窝里,照着手电筒琢磨出一首观后感诗歌。至今回忆起来依然激奋不已。现将当年的那首诗歌,回忆整理如下:
一
英雄重在银幕现,先烈英姿返人间。
革命烈火扑不灭,志士历历在眼前。
二
临危不惧仍从容,为党无私献精诚。
舍身存志豪气壮,飒飒雄姿许云锋。
三
竹签毕竟是竹做,钢铁意志任折磨。
赴汤蹈火不屈节,几经酷刑显江姐。
四
装疯卖傻非寻常,考验严酷岁月长,
坚韧不拔德高尚,耿耿丹心华子良。
五
许江含笑赴刑场,吾情难禁泪倾盆。
热泪飞洒敬前辈,虽死犹生留精神。
六
烈火顺势通天烧,光辉长照后人心。
我看此片虽首次,英雄形象铭刻深。
第二件发生在1981年。那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叫什么名字呢?我毫不犹疑地给女儿起了一个“明霞”为她的一辈子大名。这缘于小说《红岩》中的孙明霞,这个姑娘对我的感染和影响太大了。她不仅是位清纯可爱又有文化的大学生,更让我敬仰的是她在渣滓洞残酷的狱中斗争中,表现的是那么乐观、积极、充满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
(二)
4月30日临近午时,我们一行人来到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丰功伟绩。
在“1949年11月27日死难烈士之墓”前,我们向革命烈士敬献了鲜花和花圈。全场肃立,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们面对烈士墓进行了铿锵有力的宣誓。
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革命先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应永远为后人所缅怀。
我们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奠定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政治基础,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深情地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有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中国今天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无从谈起。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必须永远记住前辈的理想和热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绝不能生活好了,时间长了,对历史就淡漠了。红岩的英烈,无论环境如何险恶,始终坚守崇高的信念,写下了我们党历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今天,我们来到歌乐山,为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献上一束鲜花,鞠上三个躬,以饮水思源。
(三)
4月30日中午吃过午饭,我们一行人顾不得休息驱车来到重庆市公安局,参观打黑除恶、肃贪反腐辉煌战果展览。
薄熙来在重庆反腐肃贪,打黑除恶,轰轰烈烈,战果辉煌。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广泛报道,市民百姓交口称赞。
薄熙来为何重拳出击,打黑反腐呢?
用薄熙来的话说,“黑恶势力拿刀砍人就像屠户用刀砍杀牲畜”,“为了实现平安重庆,就需要打黑除恶。”
据宁夏网称,真正点燃“除黑引信”的是2008年11月3日,重庆市发生8000辆出租车集体罢市事件。当时出租车司机诉求称,出租车公司收取高昂的规费,导致司机受到严重盘剥。重庆市政府要求主城区出租车公司每辆车降低50元“板板钱”。但在一些涉黑的出租车经营公司,该项措施却受到强力阻挠。而在2009年对于“7字头”公交收归为国有的过程中,“民营公交公司”要价达1亿多元,导致政府收购陷入僵局。
正是在这样屡遭政令不通甚至暴力对抗的情况之下,重庆主政者薄熙来才决定让声名远扬的“除黑英雄”王立军启动25年来重庆最大打击暴力犯罪、打黑除恶、缉枪制爆专项整治行动。
(四)
4月30日下午,我们来到重庆市人民广场亲身体验了“唱红”。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宣布不再播出商业广告,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在今年1月,重庆卫视已将黄金时段全部用于播出红色文化,以打造全国第一“红色频道”。当地分析人士认为,卫视的改版和定位,将使重庆的“唱红”走向机制的常态化。
重庆的唱红,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执政党对塑造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寻找。唱红歌是与“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一起构成了重庆式的“红色文化”。
重庆全面启动唱红活动始于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的意见》,要求传唱活动在重要纪念日,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加以开展,坚持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为主题。
2009年6月18日,重庆市委三届委员会再次做出《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其中要求“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风尚。”
这个决定提出的具体的实施内容为,每年举办一次全市红歌比赛,重庆电视台推出每日一歌,每个区县至少提供一个大型红歌坝坝舞广场,建立“红歌网络中心”,深入推进红歌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等等。
这个决定的内容,后来也进入了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薄熙来作为倡导者,也多次亲历到唱红歌海洋之中。2011年元旦,他与部分留守儿童,来到市中心的解放碑广场,与现场数万市民一起迎接新年钟声。薄站在市民之中,领着他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
薄熙来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对质疑的声音做回应。他说,我们唱的红歌,朴实传神,都是经典之作,出自艺术大家之手,脍炙人口,百看不厌,为什么不能演呢?难道只能去传播“黄段子”、“灰段子”,耍贫嘴,讲低俗的故事,读快餐文化,去迎合某些人的无聊心理吗?
薄熙来在2011年1月召开的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的较量,不仅是经济的较量,还有精神文化领域的较量。我们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但国家建设起来以后向何处去?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但我们的国民相信谁,他们的思想到底受谁影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需要冷静地想一想。
在精神文化的塑造中,薄熙来选择了红色。
薄熙来曾表示,共产党把中国建设成这样的经济实力,那它的文化也应该是站得住脚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是历史上的文化,一个是共产党的文化,这两个文化我们弘扬一下,这就叫唱红。
薄熙来同时说,“红”讲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这就是共产党当时建党的本意,为天下老百姓服务,能够解放老百姓。
重庆的“唱红”是不是一场运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2011年4月29日在会见港澳主要媒体高层参访团并解读重庆“唱红打黑”时表示,打黑是责任,而唱红不是在搞运动(重庆晚报2011年5月2日)。
另据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9日报道:“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唱读讲传”活动,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2.8万场、参与市民超过7770万人次;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2.8万多场、参与市民1275万人次;举行故事会7.01万场;手机和QQ用户转发箴言1.3亿多条次、参与用户达1.63亿人次。”
(五)
5月1日,我们深入到重庆市的基层多角度多层次体验“五个重庆”、考察“重庆模式”。
在重庆市的街心巷尾、集市码头,耳闻目睹到的是“五个重庆”建设的勃勃生机和对主政者薄熙来书记的赞不绝口。在朝天门外、嘉陵江畔遇一年逾花甲的老者,谈及“五个重庆”之话题,老者便情绪亢奋,滔滔不绝起来。末了,深情地感慨道:“眼下,中国共产党培养、重用的薄熙来式的好书记,实在太少太少了!”民心即天心,得民心者的天下。
这正是:熙来薄己厚天下,天下岂可薄熙来。
(六)
5月2日(周一),一行人等聚到一起进行交流。
就“重庆模式”而言,据此行切身体察和翻阅相关资料,依己之拙见概而括之为四句话、八个字:①创新;②恢复;③加强;④夯实。
一、 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薄熙来首倡并践行“民生才是硬道理,公正也出生产力”。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二、 恢复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薄熙来重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重提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令百姓雀跃,使山城快变、巨变,更让重庆人民迎来了共产党执政以来最好的生活,崭新的时代!
三、 加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薄熙来书记主政重庆以来,在党委、政府机关大力开展“三进三同”,严格实施“三项制度”等,从而,重塑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恢复、加强、巩固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
四、 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譬如,打黑除恶、肃贪反腐,将一个个恶官、恶匪挑于马下,送进大牢,绳之以法,既净化了社会风气,又强壮了我们党的肌体。
总之,“重庆模式” 是顺时代而诞生的伟大创举,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崭新事物。但凡新生事物,总不会尽善尽美,也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譬如,此次重庆之游,即有被宰之体验。由重庆火车站(菜园坝)下车乘坐三马子到位于人民礼堂附近的华渝宾馆报到,路程乘坐公交也不过三站地,司机硬要我缴费40元,我手中举着一张20元的人民币质问道:“不是十四元吗?”那司机回答:“不是四四,是四四……”重庆人讲话四、十难辨,我只好认宰。虽属小事一桩,但也折射出在重庆的地面上依然存活着坑蒙拐骗偷一类的现象。
但愿的重庆早日实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清风正气的局面!
作于: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午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