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定乾坤,国际扬美名!
当今中国的一些人,由于私欲膨胀,或者是出于抬高自己,或者是出于洗清罪名,都需要在否定历史上面做文章,千方百计淡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千方百计给自己涂脂抹粉。一些历史上已经定论的人,也有人在做翻案文章,比如对于王明路线排挤毛泽东,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有些人就把主要责任推给共产国际,给自己减轻责任。
不可否认共产国际有一定责任,但是,他们远隔万里,只能够听取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汇报,不可避免会有偏听偏信的问题。如果中国领导人能够正确全面的汇报工作,共产国际就不至于产生错误指导。看一看下面的文章,就可以发现,共产国际非常关心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每一次的得失成败,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早已经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和称赞,以后随着上海党中央转移到瑞金根据地,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全面排挤毛泽东,不得不在全面失败以后,让毛泽东来收拾局面挽救红军。共产国际最后明确发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应该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一些人不要再争权夺利了。不就是经过了前前后后的反复比较,确认毛泽东的方针政策所作所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吗?才会明确无误的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吗?
活捉张辉瓒 毛泽东创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刘永红 黄继明 阙翰香
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省永丰县南部今龙冈畲族乡万功山与相邻的君埠乡小别桥约15华里的狭长山峦中,红军全歼国民党反动派进剿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并活捉中将师长张辉瓒,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史称“龙冈大捷”。毛泽东同志为讴歌“龙冈大捷”,于1931年春写下了气势恢宏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笔者从永丰县党史办档案中找到了在20世纪70年代派员采访时任红一方面军总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和警卫员陈昌奉等知情人的记录,以及红一方面军秘书长古柏等书写的回忆录,从而揭开了毛泽东撰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真实内情。
张辉瓒被活捉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中原大战后,立即掉转枪口,纠集国民党杂牌军10万余兵力,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司令鲁涤平担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的战略,发动了向中央苏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中共中央鉴于国民党蒋介石的一系列“围剿”举动,于10月29日发出粉碎敌人“围剿”的指示,红军总前委经过激烈争论,于30日在“罗坊会议”上确定由毛泽东提出,朱德、彭德怀等积极支持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总司令部于11月1日即发布“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退却命令。毛泽东、朱德在指挥红军向根据地中心实行战略退却的同时,授意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第三十五师从今樟树市出发,到达宜黄县后,下属3个团即分散秘密诱敌。12月16日,各路敌军开始进攻,诱敌部队边打边退,枪响即撤,一步一步地把谭道源师引诱到乐安县,把公秉藩和张辉瓒两个师引诱到今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山区。为使公、张两师为抢占东固山发生内部火并,诱敌部队即于12月18日撤出东固前,连夜挖战壕,摆出要打大仗的架势,于19日清晨悄然撤至约溪。将至中午,公秉藩师占领东固后,当晚即向鲁涤平、蒋介石报功,受到蒋介石“你师将士用命,克奏肤功,实堪嘉尚,着即提高番号为第二十八师,犒赏官兵一万元”的奖励。鲁涤平也复电曰:“吾兄用兵神速,虽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斯而已。”20日,张辉瓒师来了,派出扫雷兵在大雾中发现布有哨兵,便疑是红军,即下令射击,公秉藩师也不示弱,给予猛烈还击,双方混战约2小时后,发现死者身上是第十八师的符号,才知道是一场误战,自己人打了自己人。张辉瓒闻之,恼羞成怒,气得不愿与公秉藩见面,而公秉藩也故意率部远离龙冈阵地而去。张辉瓒为了发泄内心怒火,当即对东固人民实行连续三天烧、抢、杀的“三光”政策,使1000余人死于非命。这为他尔后在此被斩首埋下了伏笔。12月24日和26日,我红军在宁都县小布曾两次设伏歼灭谭道源师,均遭落空。但时隔几日,歼灭张辉瓒师机会又再次来临。
一贯狂妄骄横的张辉瓒,对“围剿”红军十分卖力。由于他求胜心切,拒绝第五十二旅旅长戴岳的劝谏,于29日亲率第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和师直属部队共9000余人向龙冈挺进。得此消息后,朱德和毛泽东即移师距龙冈30华里的君埠街,当天晚上在君埠万寿宫部署兵力,发布红字第12号《攻击龙冈张辉瓒部命令》。朱、毛两人并于当晚登上430米高的黄竹岭指挥所。30日清晨,毛泽东看到雾霭弥漫、能见度不足20米时,他高兴地说:“真是天助我也!当年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兵,今天我们要借雾气全歼张辉瓒啊!”朱德也说:“是啊,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今日老天爷也来助阵,我军歼灭张敌是稳操胜券哟!”接着,毛泽东对警卫员陈昌奉说:“张辉瓒越是深入龙冈,我们就越有把握消灭他。你去把马背上的铺盖拿下来,让我美美地睡一觉,你听着,前方枪声停息了,就叫醒我,我们一同下山去。”
上午8时,敌戴岳第五十二旅行至距龙冈街15华里的君埠乡小别村石拱桥处,与我埋伏在此的黄公略红三军第七师遭遇,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龙冈战斗”的序慕;战至12时,红三军捣毁了设在城功村的张辉瓒师部,张辉瓒化装只身往万功山上逃遁;下午近4时,守卫在万功山的红十二军第一○○团团长寻淮洲清扫战场时,在一片茶林处的水漕土坑里,把穿着不合身士兵服的张辉瓒活捉了。至此,张师9000余人,不漏一人一马,全被歼灭了。
朱、毛到达龙冈后,即对张辉瓒进行审讯,并在“万寿宫”召开了军事会议和俘虏兵会议,随后即以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发布了《红军胜利捷报》。晚饭后,移师君埠,部署追歼谭道源师。
诗兴源于口语
1930年12月30日下午战斗结束时,毛泽东、朱德带着总前委秘书长古柏、总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和警卫员吴吉清、陈昌奉一行6人,从黄竹岭指挥所健步向龙冈街走来,在20华里的山路上,沿途看到支前群众高兴地互相说笑着、谈论着:“好消息哟,前头活捉了张辉瓒哟!”
当毛泽东听到“前头活捉了张辉瓒”这句群众口头语时,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重复了一句。朱德等陪同人听到后,心中都预感到毛泽东又要写诗词了。
是的,毛泽东确实是又要写诗词了。因为“龙冈大捷”是他自1927年10月上井冈山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近百次交战中,打得最理想、最完善、最圆满、综合素质最高、政治军事影响最大的一次战斗。正如香港报界惊呼的那样: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以内线穷寇困兽之计,破外线国军长蛇之势,创造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日本等国报纸都把“红军活捉张辉瓒”的消息当做特大新闻予以报道。毛泽东自己在此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文章里,也同样有20处论述了“龙冈大捷”。现在许多史学界学者称“龙冈大捷”为中央苏区战斗之冠,并总结了“十个第一”。
先后两次起草
毛泽东由于是听到群众的口头语引发诗兴的,因此,他选择了“来自人民,还于人民”的《渔家傲》词牌进行填词。他曾对一位诗词爱好者说过:“《渔家傲》词牌是在丝绸之路的甘肃敦煌石窟千佛洞里发现的,属《七律》诗的变种,比七律只多上阕三言句和下阕三言句式的双调,在民间常作为定格联章、轮番连唱的民间新腔,这种新腔编来顺手、唱来随口、听来悦耳,且又保留了民歌清新可喜的风格,符合大众化的时代要求,群众是最易接受的。”他对《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全词,由于战事紧张繁忙,先后分两次起草。
第一次:1931年1月上旬,他宿营在与永丰相邻的宁都县黄陂乡一个偏僻小山村时,尽管是隆冬腊月,夜晚寒气袭人,但他仍怀着胜利的喜悦,以极其兴奋的心情,伏在一盏仅用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回味鏖战龙冈的情景,握笔沉思,浮想联翩,一气呵成填写了《渔家傲》的上阕:“雾满龙冈千嶂暗,红军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声唤,前头活捉张辉瓒。”
毛泽东草拟完上阕后,在他吸烟又在沉思之际,古柏从外面来到毛泽东住的房间,偶见桌上摆放着用毛笔书写的诗词草稿,因不好意思索阅,便于次日告诉郭化若说:“老郭,我看见毛委员昨晚又写诗词了,你赶快去把它抄下来,以免遗失。毛委员在井冈山时写的许多诗词,可惜下山后在行军途中都丢失了,这回可不能再丢失啊!”
郭化若由于对诗词也饶有兴趣和研究,便立即来到毛泽东住处,把诗词抄了下来,并当即反复朗诵后说:“毛委员,您这短短五句,就把龙冈的天时、地利和军民打破‘围剿’的伟大胜利,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写得实在太好了。”
毛泽东听后不以为然,他反问郭化若你写诗了没有?当听到没写时,毛泽东惋惜地说:“化若同志,你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炮兵系学员,平时爱好诗词,人家称你是红军的儒将,这次反‘围剿’你一直在我身边,作战命令又是你起草的,面对这么大的胜利,难道你不想写诗词么?”郭化若听后甚感内疚,不久即也补写了一首。
第二次:1931年2月上旬,毛泽东忙完手头工作后,对贺子珍说:“今晚我要把《渔家傲》下阕写完。”于是,他又一次沉浸在战火弥漫的情境中,在宁都起草了《渔家傲》下阕:“十万大兵重入赣,飞机大炮知何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教他片甲都不还。”这样,上阕描写了龙冈当天的大雾,限制了敌人飞机的飞行;下阕又道出了龙冈的高山林密,限制了敌军大炮的威力,使红军最后把敌人一网打尽,无一漏网。
四次修改经过
毛泽东一生征战无数,决策果断,从不含糊。但他对自己写的诗词,却谨小慎微,仔细斟酌,反复进行了四次修改。
第一次:在张辉瓒被关押的20多天里,苏区各地把他押解游乡示众,毛泽东见状对郭化若说:“对张辉瓒控诉、公审、批斗、呼口号都可以,触其灵魂、斗其思想、使其认罪,将其教育改造过来,但决不能一擒就杀。”他点燃一支烟,沉思了一会又说:“若把他杀了,好看的政治大戏就看不到了。”可是,在1931年1月28日召开的有3000多人参加的公审大会上,义愤填膺的赤卫队员们仍然当场把张辉瓒斩首示众了。对此,郭化若甚感不符合党的统战政策,也不符合该诗词“前头活捉张辉瓒”的深意,便问怎么办?毛泽东沉闷而无奈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呢?原来我和朱总司令商量了,准备把他安排在红军学校当教官,以发挥他喝过洋墨水的作用。可现在把他杀了,只好把‘活捉’二字改为‘捉了’吧!”张辉瓒被斩后,蒋介石为笼络人心,便追赠他为上将。
第二次:蒋介石于1931年2月底兴兵20万进行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红军该怎么打?有人提出:敌人兴兵20万,红军战胜没有把握,便主张把红军转移到四川去建立新的根据地。此举遭到朱、毛的坚决反对,认为只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样能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的。不久,中央“三人团”来到江西,在青塘会议上同意了把红军转移出去的观点。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建议把会议参加人员扩大到军以上干部,最终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毛泽东心中十分高兴。4月23日,他在移师东固敖上村居住时,要贺子珍从铁皮箱内找出“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典故,对《渔家傲》下阕进行了大修改:“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修改后的下阕虽然写的是有关第二次反“围剿”的准备,似乎有些不切第一次反“围剿”的正题,但作为诗人大家的毛泽东非常懂得,文艺是要为当前政治军事需要服务的。
第三次:几天后,毛泽东将上下两阕拿来对照,发现“唤起工农千百万”一句重复了,他便把这句放在下阕,上阕首句则加“万木参天红烂漫”;并把“红军怒气”改为“天兵怒气”。
第四次: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毛泽东又猛然想起“万木参天”不理想,因为那些无数参天的枫树叶只能在既有浓雾又有冬霜的天气里,才会出现‘红烂漫’的景色。于是,他便改用“万木霜天”,这样既能体现龙冈山区美丽的冬景,又能体现红军指战员艰苦鏖战的气魄。
1931年5月,叶剑英从苏联回国来到东固前线,见到毛泽东开口便说:“红军活捉张辉瓒,震动了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还有人看到斯大林在他的记事本里写了‘龙冈,四万打败十万,朱毛捉到总指挥’。朱毛领导的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饮誉苏联,还传遍了东欧各国。”毛泽东听后,便幽默地补充说:张辉瓒“我这位老同乡名气更响啰,我已把他的名字写进了《渔家傲》词上阕了。他不仅给红军运来了近万支枪和一部英国无线电台,还送来了两位难得的人才,一位是无线电台专家王诤(系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开山鼻祖,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通讯兵部部长);一位是医术高明的张辉瓒保健医师李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
公开出版发行
1961年4月24日,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将毛泽东在1929年前后写的6首诗词填上词牌,送《人民文学》编辑部发表。1962年5月,《人民文学》为慎重起见,又将《词六首》寄呈毛泽东作最后修改。1963年12月终于正式发表了《词六首》。其中《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全文是: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这首词,可谓是上乘之作,它既有悲壮之威,又有豪迈之情;既有对战争的讴歌,又有对自然的赞美。它声色雄壮,文气浩荡,有一泻千里之势;它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有共工的造反精神。同时,该词还是诗史合一,更属文采华丽。在全词仅62个字中,却连用了3个万字、2个千字、3个天字、2个红字,把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就有一种江河奔腾直下的雄伟气势,而这种气势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难怪共产国际特别欣赏他的军事才能和在军民中的崇高威望。对此,苏联的《国际新闻通讯》第14期特意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使他的知名度提升到一个极高点。共产国际把毛泽东定格在中共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的位置上,并把毛泽东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远东局还把他内定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主席兼中央临时政府主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