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读书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
毛泽东曾向他的 老师徐特立他请教读书的经验。徐特立说:“我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笔标记书中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我是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这样读书的结果,虽然进程慢一点,但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不但能记得牢固,而且懂得透彻。”毛泽东从此获益匪浅。
毛泽东少年时代在韶山的6所私塾读了6年经书。他从读《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开始,接着点读《论语》《孟子》《诗经》等,继而读《公羊春秋》《左传》《汉书》《纲鉴易知录》等经史书籍。毛泽东把6年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他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此后他一直坚持读古书,如 1916年2月29日 给萧子昇写信说:“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又七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周恩来曾说:“读古书看你会读不会读。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很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毛泽东最爱看《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传》《说唐传》等“杂书”。对其中的故事几乎都能背诵下来,经常给小朋友、有时还给大人们讲述。特别是英雄好汉的行为和农民造反的故事,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并给他后来的戎马生涯以最初的启示。他回忆说:“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喜欢看的是中国的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毛泽东还非常爱阅读报刊,主要有《新民丛报》、《民立报》、《湘江日报》、《公言》杂志、《甲寅》杂志、《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他在延安时期留下一句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并回忆说:“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160块钱——里面包括我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当年在一师的教室、寝室见不到毛泽东,他一定在阅报室看报。同学们都称他为“时事通”。随着所读报刊的转换,毛泽东从崇拜康、梁到崇拜孙中山到信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新思想也是从阅读进步书籍中获得的。1907年秋至1909年夏,毛泽东辍学种田,在挑灯夜中读了清末改良主义者写的三本新书,即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列强瓜分之危险》。他说:“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激起我恢复学业的愿望”,“立志出乡关”。到东山高小又读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他联想到国家的危亡和自己的责任,非常激动,对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不是经过八年的艰苦战争之后,终于得到了胜利,建立了美国吗?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1912年秋冬,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修了半年。他研读了反映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社会、自然科学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民约论》以及《社会通论》等,还有世界历史、地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等。凡是当时从外国文译成了中文的名著,他差不多都读遍了。他说,当时每读一本书,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的吃一样。”如《天演论》中主张“早日变计”,“力今以胜古”,反对“好古而忽今”,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等观点,对他影响很大。
毛泽东于1914年第一次在《湘江日报》上看到有关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第一次去北京、上海,他不仅阅读了一批介绍新思想、新学说的西方书籍,而且研读了李大钊广泛搜集的马列主义书籍及李大钊所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时,他觉得自己“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第二次去北京、上海,主要是联系实际攻读马列经典著作,在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过程中,走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曾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读书是获取未知的知识,提升思想的境界。毛泽东把读书作为精神存在和思想提升的必要方式,表明未知的东西对他有一种极强的诱惑,要以有涯之生尽量包容、填充那未知的空间。读书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对话,思想交流。在对话交流中除了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外,还会实现一种只有读书人才乐于寻求和可能获得的心理期待、智慧愉悦和审美满足。其中感受,或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通过毛泽东的读书生涯,我们可以从一个角度了解他的智慧源流,了解他对前人和同时代人创造的思想,提供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是如何吸收、扬弃和发展的。毛泽东留存世间的功业,多多少少也可以从他倘佯的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也就是说,从毛泽东通过读书积累和营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过实践行动积累和创造的“人间天地”,是有迹可寻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