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之水天上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阙千年前的宋人小词,完全可作今天东江流域人民与香港同胞手足情深的生动写照。
东江,中国第三大河珠江的东支,发源于江西南部安远、寻乌一带的深山,在东莞虎门注入大海。
香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仰赖东江之水维系城市运作。
在中国近代史上,号称东方明珠的香港,是一个颇令国人百感交集的地方。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让中华民族蒙受丧权割地的奇耻大辱,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地缘优势,又让港人创造了令人感叹的建设成就。但是,刻骨铭心的国耻提示国人,香港尽管高速发达,仍是祖国母亲的儿子,而这种高速发达本身,又不断强化着脱离母体的先天不足。
由于香港三面环海,面积狭窄,既无河流湖泊,加之四时降水不均,一向缺少淡水。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急剧扩大,经济高速发展,淡水奇缺的困难进一步凸现。曾经流行一首歌谣:”月光光,照得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阿妈上佛堂,唔知几时没水荒”。1963年,香港遭遇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6月13日,港英政府不得不宣布限制用水,市民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只供水4个小时。350万人的生活顿时陷於困境,恐慌笼罩着港岛。许多外国观光客过门不入,纺织业因缺水减产30%—50%,农业损失1000多万港元, 134个行业停工减产损失达6000万港元。
香港的水荒,引起了中央政府和人民的极大关注。1963年5月25日,广东省省长陈郁发表讲话,表示可以向香港免费提供淡水。为了彻底解决香港用水困难问题,政府决定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从东江引水供应香港。1963年12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中央政府拨出专款3584万元,工程只用11个月就高速建成。1964年4月22日,广东省政府会同港英政府在广州签订《关于从东江取水供给香港九龙的协议》,协议规定从1965年3月1日开始,每年供给香港淡水6820万立方米。香港从此用上东江水,如久历饥渴的幼儿得以吸吮母亲的乳汁。
近40年来,为了满足香港不断上涨的用水需求,东深工程於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分别进行了三次扩建,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累计耗资20亿元,开挖的土石方总量筑起一道10米宽1米高的道路,可从深圳达到达北京。东深工程的对港供水能力已从首期的6800万立方米增至11亿立方米, 相当於首期工程的17倍。年供水量占香港年总用水量的七成以上。
提起东江水,香港居民无不自内心发出感激之情。香港商界名流霍英东曾说,如果没有东江水,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安定,香港可能会变成“臭港”。香港回归之前,每任港督到任,总要拜会东深供水工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谈到香港问题也提到东深是香港繁荣和同胞生存的特殊工程。
为了保证香港同胞的用水安全,东江源头以及沿江两岸百姓不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经济上也不惜承担了重大牺牲。
作为东江主要发源地的江西省安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面积近2400平方公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1992年,东江源安远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7420公顷,频繁水旱已威胁到香港同胞饮用水。近10年来,贫困的安远县每年挤出100万元以上资金治理水土。同时,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放弃其曾占中国出口量五分之一的香菇产量,规定源头百姓不上山砍柴烧碳,不放菇,不种木耳,以保护森林资源,涵养水源。
每年植树造林季节,安远的农民群众都自发上山植树造林、护源。三百山周围孔田等五个乡镇的农民自发成立21个护林、护兽协会,组织当地群众签订护源护林公约,不定期组织农民巡山护林、护兽、护源。一些农民还甘当“义务守山人”,定期在三百山林内巡山,制止毁坏林木、狩猎鸟兽等行为。
东江水流出赣南大山,由坐落在东江左岸的太园抽水站跳跃而上,穿越石马河进入东深渠道。
多年来,东江一直是广东最重要的河流水源保护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先后出台7个有关东江水质保护的法规及规章,用以保护沿线植被与水土,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严格控制严重污染型企业的建设,在沿线城镇实行严格的排污治理措施。一个省为一条河一个工程专门颁布这么多的法规,在全国是罕见的。
依照有关法规,省政府组织东江上游的惠州、河源两市封山造林,抓好水源的生态涵养。为保护江水不受污染,各地投资建成一大批治污环保工程。
多年来,广东省河源市为保护东江水源采取强有力的切实可行措施,关停了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为治理污染源,恢复沿江植被,不惜投入巨资,以贫穷为代价保护了东江,造就并保护了广东最洁净的这盆水。现在,河源这个全省最贫困的山区地级市,仍然守着连平、和平、龙川、紫金、东源等5个特困县。
由于各种环保措施积极有效,东江水质从源头三百山直至东深供水工程取水口处,都保持在Ⅰ至Ⅱ类水质标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香港同胞为东江沿岸人民全力保护水源的行为所感动,香港的士车行的郑克和先生1998年到三百山观光旅游,看到山下村里孩子在没有玻璃窗的学校上课,心疼得老泪纵横:“村民们守着山上的亿万元木材,却甘愿过着如此贫穷的日子,全都是为了我们!”回到香港后,他积极发动同胞募集数十万元,三所希望小学就此落户在三百山下。
港商赖达雄在安远县投资兴办制衣厂之余,也在油菜村先期投资200万元创办千亩生态脐橙精品果园。香港回归10年来,有数万多名香港同胞来到三百山寻宗探源,他们参与当地组织的营造申奥林、回归林等较大型植树造林活动,并栽种红枫树、松树、薄荷,认护古树、幼林。
如今,三百山成了花果飘香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香港也被证明为世界上饮水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正如香港同胞所说,“清清的东江之源,是两地亲缘的最好见证。”
东江长流,是造化的天然安排;碧水长存,靠的是沿江百姓的精心呵护;香港同胞和内地人民相互支持,更是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真切见证。此水滔滔无尽,此情天长地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