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长安 追梦“世界之都”中国风
------《文化艺术报·中国城市设计周刊》发刊词
本刊主编 夏商
千百年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自豪与自信,往往来自于梦回汉唐的精神支撑。忆盛世,最忆是汉唐。忆汉唐,最忆是长安。八水长安,“天人合一”。“丝路之都”,万国来朝。“世界之都”中国风,中国城市汉唐风,这是中国人历史自豪的积淀,也是中国人未来城市梦想的寄托。
曾几何时,唐宋之变,中国历史从巅峰转衰。宋元之际,“丝绸之路”西端开始从“中世纪黑暗”中苏醒。自此,“文艺复兴”,“海洋贸易”,“地理发现”,“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西学东渐”与“西风压倒东风”便成了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
如果说汉唐长安代表了东方世界农业文明的鼎盛辉煌,那么罗马、巴塞罗那、里斯本、鹿特丹、巴黎、柏林和伦敦则次第代表了西方世界希腊古典商业文明复兴的薪火传承。而从伦敦到纽约,则标志着西方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时代性跨越与升级。
于是,“城市病”来了。而当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成为“国际惯例”的“流行病”时,西方学术界又有了回归“道法自然”寻取“文化中药”的新思潮。然而,在中国,“千城一面”却反映了中国城市化加速与世界接轨的整齐划一。即便是面对交通拥堵等世界“城市病”,我们似乎也还是在寻找世界先进的“文化西药”。东西方文明千年碰撞历史性转折,或许便蕴涵于此混沌懵懂里。
当此之时,我们绝不可囿于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偏见与傲慢。我们首先还是要回到问题的原初起点,即城市的本质是什么?人类为何要创造城市?我们又该怎样控制城市而不是被城市所控制?
显然,城市最初源于人类的文明创造。而城市制造,则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个城市制造的工艺流程,同样有着严格缜密的技术规范。可现代“城市病”的世界流行,却日渐暴露出现代科技对城市制造的力所不逮。就像人类无法准确计算控制宇宙自然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一样,人类同样无法用工业流水线来控制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制造。
故此,所谓世界“城市病”,近看是一个专业科技问题,远看则是一个人文科学问题。纵向看是一个城市局部问题,横向看则是一个区域的城市生态系统问题。若真的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最终就会发现这归根结蒂还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问题。人类智慧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至此又将走向必然的大道归一。
正是站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起点上来观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便是加快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便是需要实现中国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毫无疑问,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要有物质经济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但城市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则必须要有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持。这是有无相生的辩证逻辑,也是魂体相依的统一关系。“凝练中国城市之魂,强健中国城市之体”。我们是汉唐长安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我们是中国城市文化的思想者,我们是世界级城市难题的追问者,我们是中国先进城市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站在汉唐长安的历史转折点上,呼唤海内外有志之士与我们并肩同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