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党员标准的认知问题
日前,有关党报党刊和网络在谈论党的瘦身问题,有的党建学者甚至明确提出要通过剔除不合格党员使党员队伍减少三千万,通过建立党员退出机制使党员队伍规模控制在五千万以内。既然要瘦身,要剔除不合格党员,要通过严格党员标准实现以及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那么也就非常有必要讨论一下什么才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以及如何认识和实践党员标准。围绕党员标准的认知问题,本人结合党章提出以下几点个人认识,希望与关心党建的朋友们交流。
第一、党员标准问题根本上是个党性问题。首先,党员标准是与党的性质密切相关的,党员标准决定于党的性质、服从于党的性质、表达和体现党的性质。一个政党的党员标准首先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是政党性质在党员条件方面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其次,党员标准的内容及其落实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的先进性,直接的表达和体现着党的性质问题,是党性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党员标准的内容如何、实践中的落实情况怎样,必然影响到人们对于政党性质的认同。党的形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的实践表现问题,她一方面表现在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党的宏观决策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在党的成员的实际表现方面。党员标准及其实践情况既表达、体现党性,又会通过党的成员们的思想与行动反作用到党性问题的方方面面和各个层面,每个党员的思想、言行都是党性问题的不同程度体现,都会对党的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党员标准及其实践问题与党性的关系问题既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也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党的作风形象问题、党员队伍的作风形象问题是党性的纯度、高度、广度、深度在实践中的表现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标准极其实践问题是一个直接关乎党性的大问题,它既决定于党的性质又反作用于党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党员标准就是党性标准。但是,党的性质问题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党员标准一个方面,更多的、更深刻的体现在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诸多的决策方面,核心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它们所体现的党性要求上的一致性。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等决策,是由党的成员代表们集体讨论作出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参与决策的党的成员们的党性原则和党员标准的实践过程。
关于党员标准问题,有时总是被认为是比较原则、比较虚的。其实合格的共产党标准不仅在中国共产章程中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更在党的其他有关文件中针对不同岗位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们有着许许多多的更高和更为具体的规定。之所以总会被有人认为比较原则、比较虚,很难具体,这既是对党章以及有关规定的学习尤其是对党性问题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不够全面所致,更是对党章及党性落实不到位所致。甚至是总是要有人把党章以及党性问题有意的束之高阁或是泛泛而谈,而不去做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和落实所造成的。这样一来,就把党员标准以及党性问题的认识虚化了、片面化了,甚至是歪曲化了。虚化、片面化、歪曲化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再敢于去强调它,没有人再敢于在这些问题上较真,自然也就鲜有人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去做了。一般来说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的,镜子模糊了也就不再害怕镜子照向自己。当前党员以及干部队伍的纯洁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正是这种情况长期累积所造成的结果。说穿了,就是有人长期在实践中脱离甚至是背离党章及党性的有关规定,回避、含糊、弱化党性认识问题的结果。党的建设及党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党性建设不彻底的表现。脱离党性建设这个核心抓党建,党章及有关文件中规定的党员(及其领导干部)标准再具体、对于党性的描述再先进,恐怕都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实际地执行,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保持党的性质永不变色就有落空的可能。
既然党员标准决定于党的性质,是党性问题的外在反映,那么认识党员标准、坚守党员标准就应该首先从党性问题着手、从党的性质要求所决定的党的建设的主要方面来着眼。
第二、阶级基础问题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从党的性质来说,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是有着鲜明的阶级基础和阶级立场的。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一个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尽管“十六大”以来的党章总纲在描述党的性质问题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要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也就没有和丧失了党的先进性,丧失了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资格。同样,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建立在党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基础之上的,离开了这个基础去谈“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就失去了基本依据。只有承认党的阶级基础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中国共产党就不再是共产党。
从党的阶级基础出发,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理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当然,强调阶级基础不是唯“身份论”和“出身论”,而是强调“立场论”。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那些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从工人阶级立场出发、能够代表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方向,能够组织带领中国工人阶级通过实现民族解放、人民解放解而最后以彻底消灭剥削为主要标志达到解放工人阶级自己的人们为主体。否则,就不足以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如果背离或偏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那么党也就会偏离中国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方向,也就会偏离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因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党的阶级基础问题。从组织建设角度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坚决剔除和杜绝那些不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不是从工人阶级立场出发、不能够能够代表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方向甚至是与之相背离的人加入到党内。
从党的历史来看,党的成员中尤其是一些为主张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早期先锋人物中,历来就不缺少抛弃既得利益和既有阶级而转移到工人阶级立场的人们,这样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会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相反的都会受到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会损害工人阶级的利益,相反的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牺牲了他们既得的利益。这也正是他们的先进性、觉悟性的体现。是否具备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立场、观点、方向、方法,理应成为判断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否合格的基础标准和出发点。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首先具备工人阶级的阶级立场、观点,具备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抛开既有立场和既得利益才可能成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
阶级基础问题本质上是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党性的基本问题。这是一个关于什么人入党,代表什么人、为了什么人的人入党的问题。党的组成问题是保持党性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基础因素,是党性以及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首要问题,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按照这样的基础出发,党的瘦身和党的纯洁才会找对方向,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并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说党的阶级基础问题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这是保持党的性质、解决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组织基础和基本条件。
既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阶级的政党,那么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就不能不讲阶级基础,就不能害怕、拒绝或模糊、回避阶级概念,而是要牢固的建立在阶级基础之上。有了坚定的阶级基础才有为工人阶级解放而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服务的思想基础、情感基础,才可能真正的具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具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出发点。
第三、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依据是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以探索凝结形成能够反映无产阶级本质要求的思想体系、理论学说,并以其来统一全党,解决全党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和价值观上的一致性问题。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党的指导思想极其思想建设问题是党的组织基础问题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反映。组织基础的高度统一、高度一致是思想领域高度统一、高度一致、高度纯洁的基础。这不仅是全党成员思想一致的基础,也是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与现实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很可能南辕北辙。立场决定观点、决定方法、决定态度、决定方向。党的核心指导思想决定着党的性质、方向,党以及党的成员是否站在、是否符合党的阶级基础,决定了他对待工人阶级以及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态度与方法,决定着现实与未来社会的性质。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否了解中国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方向、要求,决定着在他们领导的范围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工人阶级为主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说穿了,党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体现了党的世界观、决定了党的价值观,决定着党和政府在处理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论。党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纯洁稳定,是党的指导思想纯洁稳定的最基本的组织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元化的,在方向和性质上是旗帜鲜明的,因此也必须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了分化或者说是扩大化、多元化,那么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价值观也就必然的会伴随发生分化和多元化,这无疑会对党在核心指导思想上鲜明的阶级性及其在全党的统一性构成严重的挑战。
社会价值观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也许并不该大惊小怪。但是,一旦党内出现了价值观的分化或者是多元化的趋势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一旦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分化或者是多元化的趋势,党也就很难凝聚成为社会的领导核心。从现实来看,党内甚至是高层一部分成员价值观的改变以及与党的理想信念相背离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或者比较严重的存在,那么也就意味着党的组织基础以及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这就是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如果党的组织基础出现了分化、扩大化、多元化的趋势,那么就必然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分化和多元化趋势以及对非共产主义思想的包容性趋势,从而导致党在核心指导思想上的分化,削弱党的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致性、与共产主义理想的一致性,干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与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现实党内成员背离理想信念的情况多有发生,这除了个人方面的原因,一个不容回避的质疑就是有没有党的组织基础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如果一旦党的组织基础出现了扩大化、多元化的趋势,那么党的指导思想也就必然会适应顺应这种组织基础上的变化而出现某些多元化、包容性的趋势,那么党内思想的混乱及某种程度的蜕变就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党的组织基础扩大化、多元化的趋势出现的,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某些多元化、包容性的趋势,必然为党内某些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和机会主义、投机分子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间。
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是党的指导思想,这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以及党的成员应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党性要求和体现。党及党的各级组织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必然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和方向性的决定性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于价值观的根本对立。价值观问题是党的指导思想问题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决定着党的价值观,同样也决定着社会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受到了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严重冲击和挑战。纵观社会现实,一些党员的政治观念不强,党性原则减弱,理想信念淡化,市侩观念、世俗习气十足;有的党员个人主义盛行,自私自利,心中只想个人,不关心群众;极少数党员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严重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走上腐化犯罪的道路,贪腐现象频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严重倒退,个别地方甚至闹到严重对立的地步。党的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压倒一切(如资源环境问题、食品与环境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资本与权力的欲望空前膨胀、“维稳”压倒一切(底层意愿表达不畅,高中层意志与底层意愿脱节)、GDP至上等等牺牲的是底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党员队伍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以及各级政府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这与党的组织基础和指导思想有无联系是一个敏感话题。
当然,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党的思想、党的成员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保持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纯洁和统一就要求党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务必对于那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保持更高的警惕性和敏感度,对党的指导思想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提出更高、更严格、更严谨、更科学、更系统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这种警惕性、敏感性,以及党的建设上的严肃性就应该越高、越紧迫。显然,我们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是不够的,甚至是以思想解放为名持着一种懈怠和包容的态度。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论” 及其“良知理性论”广泛传播并被普遍接受,殊不知这样的思想体系都是建立在承认“人类自私的本性”、承认私有制的基础上的。而共产党及其共产党人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又怎么能够杜绝私欲的膨胀?又怎么能做到真心实意的反对“自私自利”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怎么能坚决彻底的反对和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及其共产党人从理想信念上来说是容不得任何“一己之私”的,这就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对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核心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了“一个中心”上,而没有更充分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尤其是党的思想建设和价值观建设上。“党要管党”,党的建设理应是党日常的工作重心,这需要协调好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战略重心的关系。
利己主义得以盛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理应是以人民利益、以劳动者集体利益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我们现在天天强调“以人为本”,但却似乎没有取得民众的足够认可,这是为什么?“以人为本”可以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从以人民利益、以劳动者集体利益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的出发点,以这个出发点的“以人为本”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才会导致社会的凝聚与和谐;如果相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以承认“利己主义”和肯定“个人主义”为出发点,那么这样的“以人为本”恐怕只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与对立,难以构建和谐社会。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现实以及长远利益关系一致基础上的,不论现实还是长远都把个人利益看作是集体利益中的一部分,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集体主义。不能否认的是,在市场经的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都在日益严重的逼迫和诱导着人们,不得不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权衡利益关系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无论我们怎样给这样的“市场经济”它加以“社会主义”的定义,我们都不可能彻底消弭其中利益关系的分歧和对立,我们所能追求的只能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原则的最大限度的互相妥协,这又促使人们不得不绷紧了利益关系的敏感神经。
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方向一致,利益关系调节也相对简单容易。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的利益关系调节变得空前复杂,矛盾关系日益明显。尤其是如何处理“权力(政府和掌权者)、资本、劳动者”三者利益关系问题,不仅成为对于政府的拷问,更成为了对于权力的拷问,也成为对党和党员干部的党性拷问。在利益的驱使和诱导下,权力(政府)与资本总是要自发的互相依靠,劳动者越来越沦为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弱势,甚至是沦为了政府(权力)与资本共同的价值创造者。劳动者创造价值为政府、权力、资本共同分羹的种趋势不得以彻底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就不足以得到最彻底的体现。
回顾社会价值观演变,人们在长期的利益关系纠葛中,从一种单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曾经转化为一种自发的、朦胧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价值观。而如今“公私兼顾,以私为重”,“主观为自己、客观也为为自己”却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人们“理性”的“自觉”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么可能要求所有的干部及党员都能像焦裕禄、杨献州以及雷锋、欧阳海、郭明义那样具有无私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呢?除非我们的党和政府除了能够给予这样的行为除足够的精神鼓励以外的利益诱导。但是,即便能够这样做,其结果也只能是更加反证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在物质利益面前的苍白无力。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又何能继续以共产主义精神来号召和武装全党?又怎么能继续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引领社会呢!党的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着价值观困惑。
第五、党的作风问题是党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成果的外在体现。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在党的实践中和在党员队伍尤其党员干部行动的上反映。党的作风问题不仅仅是体现在党员以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上,更会渗透在各级政府作风和各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等决策中。如果党的组织建设、组织基础出现了问题,党的思想建设必然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和高度的统一,那么也就必然会在党的社会实践以及党员队伍、干部作风方面出现反映,甚至是反映到各级党的组织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策中来。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特权思想等等本质上都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反映,都是在组织基础、思想观点背离无产阶级思想的结果。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源于他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党的纯洁性有赖于他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可以说阶级基础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首要关口;党的先进性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方法论问题,党的指导思想和世界观、价值观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核心内容。与组织基础扩大化、思想内涵的多元化相伴生的党的思想建设的松懈或偏差是导致党和政府作风建设成效不足甚至是某些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
党性及党员标准的规定与实际落实间的关系问题是理论、理想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想与规定是书面语言,实践表现是行动语言。相对于社会普罗大众来讲,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主要不是来于理论的说教、舆论的宣传,更重要的来源是他们切身的感受;来源于党员、干部、政府的行动语言、政策语言,源于人们对于党和政府、党的各级干部处理和面对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态度的感知积累。理论不能落实于行动,不足以证明党和共产党人的觉悟和先进性以及理论的正确性。一旦现实与理想、与规定反差巨大,那么越多的空头理论以及理想的宣传只能进一步强化人们对于现实的不满。只有当实践与理论一致,党性及党员标准才算得到最终的坚持,才会被民众所认可,才会成为民众的向导和凝聚力的核心,党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性质不仅仅体现在党章有关党的性质规定和描述上,更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党以及政府的政治、经济等制度和主张上,因为这些对于党员、尤其是政府和干部作风的方方面面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才更深切的关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权益关系,也才更深刻的反映着党和政府的性质。这里不敢讨论党性与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制度等等的关系问题,只是就党章有关党员标准的规定讨论党员标准及其实践和党性的关系问题。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要付诸在实践行动上。尽管近几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充分肯定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伟大的成果,但是这些新的伟大成果都没有能扭转党的作风问题日益严重且趋多发的趋势。这表明,党的作风问题不是搞几次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就能解决的,需要从更深层次查找原因,尤其是需要从党的建设的主要方面来查找原因。
第六、该如何认识党章上规定的党员标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个可以申请入党的条件可以看出,凡是要求入党的人员必须是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那么,何谓先进分子?所谓先进分子就工人阶级队伍本身而言,就是那些符合党章第一章第二条之规定的,“中国工人阶级中就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就其他社会阶层而言就是那些转移到中国工人阶级立场,并且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可以担当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人员。显然,这是党性问题在党员标准上的最根本的体现和要求。按照这个要求,那些与工人阶级存在利益矛盾、立场对立以及价值观对立的人就不该被允许入党,如果这些人被允许加入,那么他们只能成为共产党内的“潜伏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人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是我党的统战对象,但绝对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同道人。这个问题在我党的历史上,可以说有着足够的正反两反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如果,允许把这些人都能吸收入党,那么党员标准无疑也就降到了统战标准。
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从党的阶级基础出发规定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先进性的条件。只有那些符合“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人员才配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党员,离开了这样的条件共产党的性质也就无从保证。过去我们党十分强调共产党员的“觉悟性”,强调“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可是改革开放以来“觉悟性”问题不仅强调的越来越少了,甚至还曾一度强调“共产党员也是人”,认为强调“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不够人性化,这无疑就把党员标准降为了普通人的标准。不讲“觉悟性”何来 “先进性”?共产党员当然是人,但是,他们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这才配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谓“觉悟性”,核心的内容就是在个人和人民利益关系问题上的“无私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只有承认这个标准,共产党员才可能具有“无私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才可能有更多的焦裕禄、杨献州以及雷锋、欧阳海、郭明义。
对待利益的态度可以说是先进性的试金石,是不断追求、谋取、维护既得利益还是以舍弃既得利益、以为人民谋利益为重,这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分水岭。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8600万党员里有多少人符合?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有多少人能够敢于声称自己具有或者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的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怎能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和上层建筑的保障来激励人们追求或者达到这样的境界?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的社会现实中哪些党员干部的内心不是“公私兼顾以私为重”工作心态?“讲原则的吃亏”、“老实人吃亏”已经成为了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党的“十一大”召开时,全党党员约35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规模增加了5000多万,翻了一番还要多。面对日益严重的贪腐现象的发生,我们还有信心、有底气相信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吗?还有自信、有底气相信“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所构成的吗?
衡量一个政党的党员标准不仅仅要看党章的规定,更要看党员的行动。党章除了党性方面的规定,其实也规定了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党员必须具备的现实表现方面的条件。党章第一章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实质上规定的就是共产党员在现实表现中必须具备的行动上的表现,这其实也就是共产党员在作风方面的基本要求。当然除了党章之外我党还有许多关于党的纪律、党的作风问题的规定,这些同党章的关规定一起构成了共产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标准与要求。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规定与要求落实起来会这么难?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再严格、再高的党员标准,如果离开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和上层建筑的保障都将难以有效落实;那些违背甚至拒绝这些规定与要求的人,首先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具备或者说已经背离、脱离了党的阶级基础,当然也就不可能具备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然更谈不上什么“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了”。
从党的性质到党的阶级基础、指导思想、再到具体的党员体条件,党章上无疑都对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标准有着具体的规定。只要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衡量就不难确定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当然,不论是以党章标准自我衡量还是互相衡量,这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以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标准来为党的队伍瘦身,这本身就关系到党的性质问题。如果按照某些所谓的党建专家的思路,把大量的群众党员、退休以及离职党员从党的队伍中脱离出去的话,那么我们的党会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发展?这恐怕更会让人怀疑和担心。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清洁党的队伍,那么党就有沦为官僚党、权贵党的可能。坚守党性、落实党员标准不仅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更需要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问题。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前提就是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性质,党的阶级基础与党性的关系问题本身就是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只有牢固的坚守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七、主张和行使党员权利也是坚持党员标准的重要内容。党的性质、党的纯洁不仅仅与党员的标准和党员的义务相关,也同样与党的权力形成和党员的权利保障相关。可以说党章第一章第四条有关“党员八项权利”方面的规定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条件和关乎党性要求的重要内容。因为,依照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放弃权利也就意味着不承担义务。面对党内存在和不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党员背离党的性质(但却可能行使着党员权力),同时大量的基层党员不(能)主张、不(能)行使党员权利。这是不是意味着党内对背离党性的情况有着越来越多的纵容,是不是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符合或放弃了共产党员条件或标准,如果听任这种情况延续我们党又怎么能保证党的性质?又怎么能保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章第一章第四条在规定“党员享有下列(八项)权利”时虽然没有象第一章第三条那样强调“党员党员必须履行下列(八项)义务”,也没有象“履行党员义务”那样被写入入党宣誓的誓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党员主张和行使党员权利是党员关心党的性质、前途、命运和关心参与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参与党的建设、参与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充分支持党员主张权利和充分维护党员行使权利就是维护党的性质!党应当象不能宽容或者漠视党员违背义务一样,不能宽容或者漠视党员放弃权利以及党员权利保障的不足问题!
清洁党的队伍与维护党员权利是保证党性纯洁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如果一旦党员放弃主张和行使党员权利的情况普遍发生或存在,听任违反党性的言行普遍存在,那么也就说明一些党员已经放弃关心党的命运,丧失了参与党的建设、参与党内监督的积极性,丧失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况、这种情绪的普遍存在与发生就足以说明,不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出现了严重问题,就是我们的党本身出现了严重问题。党员主张和行使党员权利也是维护党的性质、实施党内监督、履行党员义务的重要途径。党维护、保障、落实党员权利也是维护党性以及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体现和必然要求。
从入党程序手续上来看,党章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入党宣誓既是党员入党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党员入党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党员要发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建议加上一条 “忠于人民,行使权利”!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主张和行使党员权利。
第八、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和上层建筑的保障。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党员个人的问题,同时是党的性质问题和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甚至还是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方面的问题。党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有效坚持是保证党的性质和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必要条件,而落实党制度、党的纪律、坚持党员标准、保障党员权利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充分条件。有效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强调党员标准一样同等重视和保障落实党员权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
党员标准的落实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除了个人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有组织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党员标准的实践与社会价值观的培育一样,也离不开社会经济基础的支撑和上层建筑的保障。一定社会阶段的主流或占统治地位、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由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所决定的。当然,任何社会阶段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保持、扩张、巩固除都需要先进分子的引领作用,但这种引领作用更多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价值观产生、形成的初期以及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是之流,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也是之流。当一定的价值观取得主导地位、统治地位后,除了依旧需要先进分子的传播弘扬之外,更重要的则是依靠政权的力量,获得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上层建筑的保障、意识形态上的张扬。不仅一个政党的先进理念需要如此,党及党员的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及巩固也是如此。如果说党在执政以前,党以及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追求主要依赖党的成员的从自发到自觉的觉悟性、社会理想的一致性,那么党在执政以后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除了继续需要党的成员的自我的“觉悟性”以外,会更多的依赖于经济基础的支撑、上层建筑的保证和意识形态上的张扬,否则,这种“觉悟性”就会去生发、持续、扩张、巩固的土壤与社会的环境生态条件而逐步走向泯灭。我们不可想象在一个充分的市场经济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环境里,去要求人们具有和发扬“共产主义觉悟”的牺牲精神。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讲,让“共产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生发取得经济基础的支撑、上层建筑的保证、意识形态的张扬,这正是党以夺取政权为手段,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要求和体现,是共产党政权的应有职能,党在执政以后不能削弱、放弃这种职能。可以说现实当中理想信念的动摇、价值观的混乱除了个人的原因外,更深层次的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总之党的性质以及党的纯洁性、党的先进性问题绝不仅仅是党员个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党的组织基础、指导思想、政权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与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有密切关联的问题。就党员个人来说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首要的是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其次是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最后是坚定不移的履行党员义务;就党的组织来说需要鲜明的阶级基础、鲜明的指导思想、严明的组织纪律、毫不动摇的社会理想,同时又要坚定不移的主张和行使党员权利;就社会价值观来说,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更需要必须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上层建筑的保证和意识形态的张扬;就政权建设来说,就是要使权力永远掌握在那些真正能够代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手中,使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不断获得经济基础支撑、上层建筑的保障和意识形态上的巩固。党在执政以后将无产阶级意志上升到国家意志是共产党政权的职能要求,也是共产党政权性质的体现。通过政权的力量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维护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弘扬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保持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永不变色最根本手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