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故居随记
我们在叶挺故居附近用过午餐,便向彭湃故居所在地——汕尾市海丰县进发。彭湃烈士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先驱,号称“农民运动大王”,参加过南昌起义,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与叶挺相比,彭湃牺牲时间更早,留下的资料也不多。因此这次参观活动,无疑让我们有了一个零距离了解烈士生平的机会。
客车沿着风光秀美的海岸线,一路东行。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汽车驶入海丰县城。县城虽然不及珠三角繁华,但也颇有特色。民国时期遗存的粤式建筑与现代化的楼宇交错对峙,向人们叙述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与现在。一条小河静静的穿城而过,而我们要去的彭湃故居就位于河流的东岸。汽车过了小河,穿过窄长的街市,在一栋欧式风格的白色小楼边停了下来。这便是彭湃故居。小楼有两层,在二层顶部的装饰墙正中嵌着一块涂着金漆的浮雕,尽显奢华之气。众所周知,彭湃出身地主家庭,但当我看到这栋建筑时,仍禁不住要感叹彭湃家境的殷实与富庶。与那个年代广大农民贫苦的生活相比,彭湃简直是过着天堂一样的日子。
跟随着故居的讲解员,我们走进故居边上的小院,这里是彭湃母亲周凤在解放后的居所。院内有一座小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政府根据中央指示修建,供给周凤及彭湃的亲属居住。我们进入小楼,凝听讲解员讲述彭湃的生平。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语言中,一个与贫苦农民相知相交,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形象逐渐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彭湃生于1896年,其家族是海丰县首富。彭湃家的田产面积大得惊人,以致讲解员用了乌鸦都飞不过去来形容。海丰县城有五六条街道的店铺都是彭湃家的产业。用现在的话说,彭湃家资产数以亿计。如果当时的广东有富豪排行榜,彭湃家族一定会榜上有名。照理说,彭湃这样一位含着“金汤匙”的少爷怎么也不可能与贫下中农交朋结友。讲解员的追述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彭湃的父母并非门当户对。他的母亲周凤是贫农家的女儿,被父母卖到彭家当童养媳,后来做了彭湃父亲的小妾。用古代的话说,彭湃是庶出子女。正因为如此,彭湃从小便产生了对农民的质朴感情。从母亲那里,彭湃学会了很多农活,这为其从事农民运动打下了基础。当讲解员讲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叶挺。两位革命前辈走上革命道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与亲人的影响。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他们都因为家人有了大量与农民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叶挺通过父亲,基本了解了农民的健康状况。而彭湃则通过母亲和家里的佣人、佃户,懂得了谷贱伤农的朴素道理。这些童年与少年的经历,让彭湃逐渐认识到自己家族的富裕其实是建立在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之上的。
但是,即便当时彭湃明白剥削的真相,如果他墨守旧制,沿着家族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成为商贾或官僚的话,他是不可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所幸的是,一次留学日本的机会改变了彭湃的思想。讲解员讲到,1917年,彭湃来到早稻田大学就读商科。当时的东京正是东西方思潮汇聚之地。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流派,被引入大学教育之中。留学期间,彭湃阅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他经过深入思考,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了当时中国社会乱象的根源,也提供了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完全因应了他想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朴素思想。可以这么说,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彭湃思想产生巨变的催化剂。由此我想到,今天的我们也面临着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很多人在自我批评时总是说,理论学习不深不透,缺乏主动性。我想说的是,理论学习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和恒心。我相信,如果我们都像彭湃那样,将学习理论提升到重塑思想、再造灵魂的高度去认识,每天坚持抽时间看几页理论书籍,试着用理论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学着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迟早会有意想不到的感悟与收获。
1921年,彭湃留学归国,首先来到了省城广州。他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青团。从广州回到海丰后,彭湃受县政府聘请,做了几个月的教育局长,后因受组织学生游行被免职。讲解员介绍道,1922年5月起,彭湃在老家做了两年的农民工作。刚开始,彭湃穿着西装,带着礼帽,去找农民宣传革命思想,可农民一见到彭湃就躲得远远的。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当时彭湃书生气十足,犯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想到,今天我们的监管工作也会有不接地气的毛病。制定政策前调研不够,导致政策脱离市场需要,违背了市场规律,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讲解员继续讲道,彭湃碰了钉子后,便换上佣人的衣服,赤脚下田帮着农民兄弟插秧割禾,劳动之余和农民拉家常。没过多久,他便与农民打成一片。1922年7月,他和五个农民成立六人农会。革命的星火迅速在海丰县燃烧起来,1923年元月,海丰总农会成立,入会的农户占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一,彭湃任会长。讲解员动情的说道,彭湃为了表示革命到底的决心,一把火烧掉自己家族的几千张地契和租约。国共合作以后,海丰的农民运动不断深入,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由此我想到,彭湃这种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恰是需要今天的人们学习的。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人们却渐渐滋生出保守求稳的风气。不久前,央视播出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阐述了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我们在深化改革的重要关口,就应当像彭湃那样,从改革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尺,彻底破除旧观念的束缚,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一往无前的将改革推向深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彭湃是一名革命家,但他也食人间烟火,有至爱的母亲、妻子和子女。讲解员深情的追忆了彭湃的家庭生活。当我听到彭湃的两任妻子、大哥、小弟、小侄子也先后为革命牺牲时,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他的侄子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珠江时,才17岁啊!讲解员说道,1921年至1949年,海丰县有四万人为革命洒下了热血。我是江西人,中央苏区就在江西省。江西人民也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常说,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这绝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语言。它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英魂。今天,一些所谓的“小鲜肉”在网络上一呼万应。我们是不是应当反思这种现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膨胀躁动内心为革命人物保留一块净土。
英雄终有落幕时。讲解员终于讲到她不愿意讲却不得不讲的部分——彭湃的牺牲。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告密,与杨殷、邢士贞、颜昌颐、张际春等同志被租界工部局逮捕,后被引渡给国民党当局。8月30日,彭湃等同志被秘密杀害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我在故居看到了彭湃在狱中给党中央和妻子写的绝笔信。据讲解员介绍,彭湃在狱中受到酷刑,右手受伤严重,只能用左手书写信件。烈士在生命最后时刻还在向党中央报告狱中情况。我从字里行间根本感觉不出恐惧与悲伤,反倒是冷静与笃定。我想,当时的彭湃已然将生死置于度外。今天是个和平年代,我们不会再面对反动派的屠刀,但也可能会遇到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此刻的我们应当像彭湃那样,抛开私心杂念,勇敢的挺起身来,毅然决然的领受命运给我们下达的战书。
晚霞铺满天际,参观彭湃故居活动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我回望白楼,心中恋恋不舍。彭湃烈士,我们不会忘记你对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你那爱民如子的情怀、视死如归的精神,仍然为每个共产党人所敬仰。我们一定会追随你的脚步,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