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你好懒惰》(Bonjour Laziness: Why Hard Work Doesn't Pay),原文Corinne Maier
您可联系本公众号后台获取原书epub文件
///编译:G
学位和文凭:或者,如何制作纸飞机?
文凭太多就等于没有文凭。数量越多,它们的价值就越低。需要证明你的文凭不再值钱了吗?不管你用什么纸作遮羞布,企业只会容忍你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它创造了“游牧办公室”的概念。在这个系统中,人们只会在来上班的时候才会被分配(不固定)的办公空间。因此,没有固定的工作空间的中层管理者总是一个“局外人”,在工作中扎根对ta们而言成为了一个问题。这种模式造就了一种奇妙的反转:雇员不再能够凭借自身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而有且只有企业能够通过应许雇员工作、赐予雇员宝贵的工作机会让其变得有用。
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资本主义创造了冗余。现在我们成为了最多余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的世界:太多种类的咖啡,太多种类的杂志,太多种类的面包,太多种类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数码唱片,最新款的雷诺汽车有太多的后视镜款式可以选择。有时你会对自己说:实在是太多了……
但也不要把你的文凭扔掉。它们可能无法衡量智力或者能力,但是至少以文件的形式证明了作为工薪阶层或者小经理的一员知道如何努力工作。只有一个在之前能够忍受多年的学业、忍受老师的愚蠢、忍受朋友的压力去做其他人都在做的事情的学生,才能够忍受在办公室里30余年的无聊和重复。因为这是ta们对你的期望,现在大多数工作不再需要高水平的结束或者智识水平。它们最主要包括的是日复一日的事务,而且很少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以至于无论谁完成了所要求的学习水平,对于大多数职务来说都已经大材小用了。
平庸就够了。“作为小型专家团队的一员,你在人事决策上没有任何发言权,也不会在企业重组或发展中扮演任何角色。因为你没有坚实的经济或金融基础,没有资本投资或并购方面的重要经验——这两者你可能都没听说过——你不需要任何突出的个人动机来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Laurent Laurent在他讽刺性的作品《埋在办公室六个月》中嘲弄道。
企业文化:文化,我的屁股!
“文化”这个词大约在20年前被引入企业界。Michel Houellebecq在《无论如何》中讽刺地写道:“早在这个词风靡之前,我的公司就已经形成了一种真正的企业文化——通过创造一个标志,向员工们分发运动衫,在土耳其举办关于激励的研讨会——这是一个富有成效的企业,在该领域久负盛名,从任何意义上讲都是一种成功。”
从定义上讲,文化并不服务于某种(商业)目的,但它现在却成为了商业的附庸。我们立刻就能看到一条搁浅的鲸鱼,因为没有什么比商业更蔑视文化的了。“企业文化”是一种矛盾修辞法,是一种将两个不应该出现在一起的词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表述风格上的转变。尽管公司高管在一切顺利时喜欢强调这个概念,但当事情不顺利时,它就会被视作阻碍变革的陈词滥调。
事实上,“企业文化”只不过是一群人在特定时刻的愚蠢行为的结晶。这种虚伪的爱企业文化是由一大堆略显陈腐的习惯、能力以及近乎夸张的服装上和行为上的策略构成的。在经过经理们的编撰之后,它成为了一条官方性质的路线,其中穿插着被设计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企业明星以激励工人并促进ta们对一个紧密团结一致的公司的认同。它可能被转译为一系列无聊的研讨会、穿不了的T恤、徽章(是的,它们仍然存在)和所谓的激励口号。
为什么需要这些小摆设和流行语?因为商业就像整个社会一样感受到了分裂的威胁。对当今社会组织,无论是国家还是公司,最为紧迫的是“如何共存”的问题。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和罗尔斯已经竭尽全力试图找到一个答案。对于如何将各种事务整合在一起,公司并不比社群拥有更多的线索,ta们只能通过创造员工应当认同的标志和符号来创建一个“大家庭”。
让它自取灭亡吧。如果有一天,公司除了为员工创造标志和口号之外没有其他作为,那就是公司倒闭的日子。与此同时,我们只能每天早上起床去做一些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的事情,这确实很难。
灵活性就是盗贼
在高管们神圣的“灵活性”的名义下,“太多”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座右铭。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就是认为企业从事太多的活动、雇佣太多的人,并被太多的目标所拖累。基于这种思维,企业决定做出改变。目前的趋势是将大量的职能和任务剥离出去,并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一切外包出去。现代企业的典型模式是一个被供应商、外包商、自由职业者、临时工和姊妹公司组成的星云所围绕的紧凑的中心,外围的主体提供了基于需求的可变劳动力。员工本身应该以多任务、去中心化的小团队被组织,客户才是真正的老板。
如果这种模式的推动者是可信的,那么一场疯狂的变革似乎席卷商业世界。无数的宣传活动接踵而至,以确保我们都明白改革的方向并且成为新游戏的参与者/与此同时,企业定时重新命名它的服务,重新组织它的劳动力,并重新安排其办公场所。对于许多人来说,重组是一种进步,但这可能只是证明老板薪水合理的一种方式,老板还会为其工资做其他的什么事?好吧,给员工一种有事情正在发生的印象!一切都必须改变,这样才能让一切保持不变。
然而,这个超现实的目标——一个组织将自己从基本必需品的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的目标——所剩下的就是裁员。这使得“降脂”以及摆脱沉重的、丑陋的、肮脏的、不体面的工厂成为可能——为什么不呢?电信集团Alcatel的首席执行官Serge Tchuruk就受此启发:拥有的工厂越少,薪水支出就越低,而CEO的薪水就越高。Eastman Kodak的掌舵人George Fischer领导了该公司于1997年最大规模的裁员(裁员20,100人),同年他获得了价值6,000万美金的股票期权投资组合。更棒的是,2001年Jean-Marie Massier的收入增加了66%,赚了5.1亿美金,而他的企业Vivendi则亏损了130亿欧元。这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企业损失的钱、员工和工厂越多,老板得到的经济所得也越多。一边总是减少,而另一边总是增加,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无所事事的艺术
由于经理们除了时间和精力之外没有给企业任何东西。当ta们声称自己工作过度时,ta们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这是ta们表达自己在做出牺牲的方式。在德国,员工下班晚被认为是效率低下,而在法国,和许多国家一样,加班到8点甚至是9点会被认为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你在“争分夺秒的工作”。这表明你喜欢你的工作。而在一些大公司,人们甚至加班打私人电话、上网、免费复印、看报纸,至少你在加班的时候并没有工作。
但是无所事事并不是一件易事。你需要知道怎么假装。不可或缺的Scott Adams在他无价手册《迪伯特原则》(The Dilbert Principle)中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不要在手里没有文件的情况下走在大厅里。拿着文件的人看起来就像要去参加重要会议的勤奋员工。手里什么都没拿的人看起来像要去自助餐厅。手里拿着报纸的人看起来像要去洗手间。最重要的是,要确保你在晚上带一大堆东西回家,从而给人一种你的工作时间比实际工作时间更长的错误印象。”现在你就会知道无所事事需要做什么了。
你也可以把你的时间花在在会议上收集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放入传播流当中。但你必须注意不要添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那只是工作。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层管理人员平均每天收到85封电子邮件。你可以肯定,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完全无用的。但这种信息洪流确实带来了三个好处:它使得互联网管理的职位被创造出来,并使得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看起来都很忙。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