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品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不仅佩服文章中深邃的理论功底、精准犀利的文风,更是为教员对当时中国社会底层百姓的人文关怀感动。就是教员同情当时中国底层百姓的悲惨生存状况,才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一篇伟大作品,借此引起当时社会公众和舆论界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心和重视。
同时,也正是教员关怀社会底层百姓,才会指导中国革命的目标应该是为底层百姓们谋福利,改善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推翻压迫在底层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能令底层百姓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毛泽东以人为目标,把当时中国人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文章中,用了非常多笔墨描绘了当时中国处在社会下层的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生活的贫困。
一 关怀生活悲惨的底层贫农,引导农民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教员意识到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据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却非常贫困。
在文章中,教员把农民叫为半无产阶级。在教员看来,绝大部分的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者、店员、小贩等,都属于半无产阶级。在当时中国的农村,数量极大的群众就是半自耕农和贫农,构成了农民的主体。
之后,教员就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半自耕农和贫农生活的悲惨。在当时的中国,土地都是集中国在少数地主手中,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必需要租地主的土地。为此,地主要求租土地的农民支付高额的地租,半自耕农和贫农生活被地主沉重剥削,自然命运悲惨。
如文章中用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对中国社会底层贫民悲惨生活状况的描述:
“所谓另一部分贫农,则即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可以看到,当时处在中国社会底层的贫农,生活是相当悲惨的。由于没有肥料、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充足的农具,这也使贫农租用地主土地耕种,经常造成土地上的粮产品歉收。
为了维持生计,也只能出卖劳动力打工赚钱。地租占农民收成的一半,这也使农民交完地租之外,剩下粮食没多少,遇到饥荒,只能如乞丐一样,向亲朋友好友借几斗几升粮食之后,这也使贫农如牛一样,背负重重债务,生活非常贫困。
教员在文章中指出,造成农民生活的贫困,主要就是地主和农民不平等的剥削关系,这也是社会不公的体现。俗话说,穷则思变,就是由于农民在贫困中挣扎,对压迫在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可谓是深恶痛绝,自然容易接受革命理论的宣传,革命要求也更为迫切。
教员对当时中国社会底层农民贫困生活的理解,出于对农民利益需要的关怀,于是就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号召,打出了“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口号,借此调动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投入到革命活动之中。广大农民参与到革命队伍之中,革命力量获得壮大,为我党革命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二 关怀城市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引导工人阶级为革命的先锋
教员除了关怀当时社会底层农民悲惨状况,也是关怀当时生活在城市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
如教员在文章中指出,当时城市工业无产阶级大约为二百万人。虽然中国工业落后,造成无产阶级人数也不多,但是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
教员是非常有怜悯之心,在文章中指出当时工人阶级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非常悲惨,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残酷待遇和压迫,没有发财的欲望,只剩下能出卖劳动力的双手。在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每天辛苦工作,却获得微薄的收入,勉强养家糊口。再加上资本家为了节省开支,不给予工人任何劳动保护,造成工伤事故的频繁发生。
所以,教员就在文章中指出,由于工人在工厂的高强度劳动和低收入的悲惨生活状况,自然对资本家的剥削强烈不满,激发了工人阶级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革命意识。再加上经济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也无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只能通过革命运动来争取自身的自由。
所以,教员对工人阶级悲惨生活状况的关注,也意识到革命目标必须是推翻压迫在工人阶级身上的三座大山。同时,城市的工业无产阶级也是革命可靠的同盟军,乃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中国革命必需鼓励工人通过组织工会、罢工游行示威等活动维护自身利益,推翻压迫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三 关怀小资产阶级的破产命运:引导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教员除了关注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之外,对处在社会中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命运也是充分关怀,主张把小资产阶级引导为中国革命的同盟军。
教员在文章中指出,小资产阶级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群体,主要就是自耕农(中农)、手工业者、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律师、小商人等。
小资产阶级虽然生活比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工人还要好,在经济上大部分可以自给,但是由于受着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文章中描述:
“必需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倍加注意,方能维持生活”。
所以,小资产阶级虽然生活小康,经济收入并不稳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当遇到经济危机时候,小资产阶级受着外国资本和大资本家的竞争和排挤,生意举步维艰、容易破产,自然对现存社会制度不满,激发了变革的欲望。
所以,就是小资产阶级对自身生存状况的焦虑,也是厌恶压迫在身上的军阀、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地主势力和买办力量。
如小资产阶级经常骂洋人为“洋鬼子”,骂军阀为“抢钱司令”……再加上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向往获得公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的尊重,但是现实中却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自然有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意愿,对社会不公自然是强烈愤恨,渴望出现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环境。
因此,教员以关怀小资产阶级悲惨生活状况为出发点,看到小资产阶级有着变革社会,争取自身经济的力量,自然是中国革命争取的力量和同盟军。同时,小资产阶级的支持和参与,令革命活动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中国革命提供广泛的社会资源和智力支持。
四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石:争取社会底层民众的支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教员的指导下,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战胜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主要在于能争取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支持。教员就是有着一个悲怜社会底层民众的善良之心,关注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才能把握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找到革命的同盟军和力量。
教员就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底层民众悲惨生活状况的关怀,自然认为革命必需依靠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人和小资产阶级,通过土地改革,提高工人待遇、保护小资产阶级利益等方案,改善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革命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战胜强大的敌人。
当革命的目标在于改善当时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状况,自然赢得底层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使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战斗力。
结语
所以,当时共产党代表是穷人的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是富人的利益,旧社会本来就是穷人多于富人,在人数和力量上,共产党必然能战胜国民党。
教员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对当时中国社会底层民众悲惨生活状况的关注,解决底层民众的利益和需求,自然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引导我党引导的革命走向了成功道路,带来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历史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