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丁晓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西元2011.5 出版)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书中披露的胡乔木在“历史转折”时期及以后的历史言行,尤其有意思。
比如,书中提到,“历史转折”中,胡乔木坚决支持邓“批判两个凡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批评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行动,并以自己曾是毛泽东主席秘书的身份著文或讲话批评了毛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许多“错误思想”及其“背景”,因此深得邓的赏识,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要职,被委以负责中共中央对理论、宣传工作进行指导的重任。可以说,他是当时高层中的“反左理论家”。
然而,这位“反左理论家”后来却被政界和文化界某类势力伙同西方反华势力一起骂为“左王”。对此,该书是这样分析判断的:
“从1981年参与领导批判以《苦恋》为代表的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错误思潮,并发表《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的讲话,到80年代中期帮助邓小平起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之后,胡乔木又在新闻战线上有力地批驳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错误观点。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国相继出现的几次右倾思潮泛滥的时候,胡乔木都挺身而出,对这股错误思潮,抓住要害,从理论上、思想上给予了深刻有力的批驳﹣﹣这就是胡乔木被诬为保守的'左王'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国相继出现的几次右倾思潮泛滥”,也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错误思潮”,其目的就是要否定中共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使新中国像苏联和东欧一样改旗易帜。那么,胡乔木对这种企图“从理论上、思想上给予了深刻有力的批驳”,因此被骂为“左王“,现在看来说明他保持了起码的革命初心。
但书中说,胡乔木为自己被骂为“左王”而“感到有些莫名和委屈”,该书则说“胡乔木被诬为保守的'左王'”。显然,在当年的胡乔木和现在的该书头脑里,“左”是不好的,“左王”则尤其不好,它被用在胡乔木身上是“污蔑”之词。
然而,苏联解体、东欧变色以及目前为止反动势力和思潮仍然猖狂的现实,证明当时胡乔木在这方面的作为是基本正确的。如果说胡乔木在这方面的作为,对避免苏联解体的悲剧在我国发生,对遏制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起到了一定作用,那么,应该说“左王”的称号是胡乔木的历史功绩,他却为此“委屈”,表明他虽有初心但思想迷失。
从另一方面说,“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国相继出现的几次右倾思潮泛滥”,与胡乔木作为“反左理论家”的某些思想偏差迷失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思想迷失,是胡乔木的悲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