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生物圈之人,居灵长类之首。苍天公平对待万物,芸芸众生各有各的活法,茹毛饮血,繁衍生息。命运宿命,各有短长,各有得失,各有始终。
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人类变成人民。《管子・七法》曰:“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甚多,皆有均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此乃均衡平稳规律与法则。引申于政治就是国家赋予人民最基本的权利,事关江山社稷安危,统治阶级不能够违反规则。
《孟子·尽心下》曰:“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执政理念将人民当宝,乃积极因素。人民居中间位置,就叫以人民为中心。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对民贵君轻的注解与结论。他还提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个人的恻隐之心,对别人怜悯同情,引申为统治者应该体恤民间疾苦。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的意思是上天生育人民,不是为了给君主统治奴役;上天设立君主,是为了管理人民的衣食住行。墨子倡导“兼爱”,即“兼相爱,交相利,”无差别爱,人人平等。人际关系是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实现共同利益。“非攻”是反对侵略战争和攻击性的暴力,战争与暴力是不道德行为,必须尽力阻止。“尚贤”即不论出身,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反对阶级利益固化,将人划分三六九等。
“以为民极”出自《周礼》序言,反映在制度规范与行为标准上。《周礼・地官司徒》中“保息六政”,包含幼、老、穷、贫、疾多种救济,对民众生存权有一定程度保障。由此可鉴,周朝近八百年沿革,具有稳固的基础。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形象比喻“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白了就是不折腾,少干预,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让民众安心生活。魏征借用《荀子·哀公》书中的观点劝谏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并且指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左传》记载子产不毁乡校,鼓励民众对政治进行批评,维护民众思想、言论、集会自由的权力;曹刿作为普通百姓,能向鲁庄公申请指挥战争,体现当时民众的参政意识。邓曼参与国事决策,文嬴请求释放秦将。国人驱逐卫成公,国人会议决定立君。郑人说孔丘相貌猥琐,如同丧家之犬。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迷路,问路时被农夫嘲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还有史前文明时期,尧天舜日,德眧天下。广开言路,民主行政。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一点: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必须尊重,有尊重才有尊严。民本思想,民权理念,民主意识,自古有之。近代欧洲人将公民权利演变成人权,赋予西方的价值观内涵。
权,指秤砣。含有衡量、权衡之义。权力权势乃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荀子・王霸》曰:“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人主天下之权势也,不可不慎也。”治国之道即安民之道,关键在平衡与变通。权力的天平砝码等量即公平,不等量就有倾斜度,失去公正性。《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行政者公正廉明,则政通人和。权力者仗势欺人,伤害的是公民权利,践踏的是人权。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法定权利、社会权利诸方面,它神圣不可侵犯。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民本,还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人权,都是维持统治地位的需要,亦或是刚性需求,不可或缺。虽然民本人权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历史局限性、消极性、虚伪性因素,由阶级本质决定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诵读几千年,大同社会理想仍然是梦想梦境。唯独在毛泽东时代突破历史记录,人民的政治权益和社会地位空前提升,人民利益至高无上,重视人权已达极致。没有剥削压迫,没有两极分化,没有互害模式,没有黄赌毒,没有地沟油、转基因作物、毒食盐、毒添加剂、毒瓜果蔬菜、毒教材、毒疫苗,没有器官黑市,没有黑警恶法,没有城管匪帮,没有暴力拆迁,没有强行维稳,没有被代表被人均被精神病,即使被走资派诟病的“文革动乱”时期,也没有出现如此乱象,反而是人权的大发挥,四大自由的超能量释放。西方的殖民地有人权吗?萝莉岛上有人权吗?
现代文明起源于古代文明或史前文明,是传承、发展、创新的延伸,是吸气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先进思想、科学理论无不借鉴传统,有取有舍,集大成而出新意。别以为古人的观点过时落伍了,古为今用才是正确的认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演绎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阿贵”是韩非子说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司法不阿谀奉承贵族,刑责罪错不放过权臣,赏赐善行善举不遗漏庶民。当下的公检法比古代的司法进步多少呢?搜索千奇百怪的案例和社会犯罪率就知道答案。古往今来,任何铁腕统治都不能冷漠人民最起码的权利,违背这一底层逻辑,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2024年12月26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