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于人才的要求,在《礼记·大学》中有很明确的描述。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中,这是有一个逻辑递进的论述过程:
《大学》中有这样的论述,这里引用的不完全是原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其大意是:从古至今,如果要想把高尚的德性彰显于天下的人,要先把国家治理好。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人,先要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而要把自己的家族整理好的人,要先把自身的品性修养好,而要修养好自身的品性,就要把自己的内心放得端正一些。而要端正自身的内心,也就使自己的音信更为真诚。而要使自己的意念更为真诚,就要获得真正的知识。而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去接触实际的事物。接触到实际的事物,就能得到真知。得到了真知,就能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之后,内心也就端正了,内心如果端正了,自身的修为也就提高了。修为提高后,家族也就能整顿好了。家族整顿好了,国家也就能够得到治理了。国家得到了治理,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一段话,主要是说,封建时代的人才应该具有上述的品质,而上述品质的获得就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这里讲的逻辑很清楚,但很清楚的逻辑,其所包括的内涵未必都是正确的,或者是有道理的。
修身一节中,古代封建社会特别要讲个孝字。两汉时期,要想做官,孝的品德很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品德,就没有资格做官。当然,在那个时代,要做官,家庭出身是很重要的。所谓举孝廉,也是从豪门望族中选拔。一般平民,你就是再孝,也没有资格入选做官。
然而,不要说是国家的治理,就是一个地区,如郡,如县,总还是要有治理的能力,即《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有的人把格物解释为去明理。这里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这个理与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把物理解为理,似乎不太能让人明白。清末,有人把西方科学译成格物致知,倒是能够让人明白一些,格物就是去接触具体的事物,甚至去改变那个具体的事物,然后才能得到真知。这就有了一点实践出真知的意思了。这里至少是说,你要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必须通过接触实际来获得真知。
后来的人们,总是强调修齐治平,但对于格物致知就很少提到,似乎只要做到修、齐、治,就能平天下了。这显然是有缺陷的。现代人有时候一说到平天下,就认为是扫平天下的意思。这样的理解也是有片面性的。使天下太平,有时候是需要去扫,但在更多的时候是要让人心服平和,才能使天下太平。至少扫过之后,人们的心服,或者心平才是天下太平的重要因素。
修齐治平,从某种角度上说,主要是强调内心人们的修养。个人的修养自不必说,而家庭或者家族的整顿,不过是个人修养的放大或者扩展。而《大学》中所谓的治国,也是说,要使国人都能够做到修身齐家,国家自然就容易治理了,依然是讲主观的所谓修养。而最终结果的平天下,也是说,人心要平和,天下自然就太平了,还是强调主观的行为。这样看来,所谓修齐治平总的都是强调个人的主观修养,真正的格物致知倒成了无关紧要的了。
不过,如果说把修身齐家都做得很好了,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治理国家和使天下太平的能力,显然这个说法不太合乎逻辑。《大学》里不知道是不是也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如果是这样的表达,显然不太能说得通。如果只强调个人修养的培养,就不得不把治国和平天下也理解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的修养。这样来理解好像也有点勉强。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在今天的人才标准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有的人,有能力,也在治理方面有一套经验和办法,但就是心不正,意不诚。这样也表现为他们在个人品性上是相当差的。他们的家庭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子女利用父母的权势经商或者要项目,另外还有配偶干政,以至于代收贿赂,胡作非为。这就是所谓身未修,家未齐,自然要出乱子,甚至要身败名裂。
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主政一方,都要在实践中来做好修身与齐家的事情。现代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一味做那种只注重主观修身所谓修炼。当年,刘少奇同志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讲的就是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如何加强自身修养,而加强自身修养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革命做好工作,能更好地团结同志,更好地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今天的共产党员,依然有必要认真读一读这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非常有必要。
共产党人除了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之外,更要管好自己的子女和配偶。或许有人说,人家子女和配偶都有独立的人格,你凭什么要管人家。听起来,这话说起来没毛病。但是,有些干部的子女和配偶利用这个干部的职权,开始为己谋私谋利,这就必须要管了。如果不管,这个干部就是失职、渎职,甚至就是犯错误,以至犯罪。如果我们理解今天齐家的概念,就应该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干部在这些方面如果能够以身作则,那么国家的安定就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天下的太平和谐也不会有更大的阻碍。当然,我们的国家那么大,要做到一点事都不会出,也不现实。所以治理国家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是不断增强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方法。或许,我们今天对修齐治平应该有今天的认识和理解,也应该有今天的内容和标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